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670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670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需要你们还的时候了。不过吾皇仁慈,只须降兵降将们积极配合,服从管理,可以提供与大明士兵一样的食宿,但无俸禄可言。另外观其表现、贡献,可以慢慢转变限制时间,比如贡献者比较大者,可缩短此时间,直到放其自由,亦可在大明享受与大明士兵、将官一样的待遇。但若是不能尽心尽力为我大明效力,要之无非是浪费食物而已,要之何用?如此安排贵使可满意否?”

  这个投降的待遇问题是朱由校在未战之前搞出来的,这批有远洋经验的人对于大明大过重要了,这种东西不是单纯的看看电影、小说就能知之甚详,这种远洋的经验如果放到大明自己身上,需要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等等去摸索、积累。但有了他们,一切都很轻松的迎刃而解了。

  就算是不为了打仗,那澳大利亚、新西兰,得去吧?这种远洋的经验可不是简单的,单单的在后世从香港飞到悉尼就得九个多小时,那大海里航行得多少时间,就不是朱由校的脑子能计算的过来的了。所以得找一帮人提高大明的远洋能力,这一战可谓是瞌睡来个枕头,老光棍来个寡妇一样的及时。

  更何况还有台湾功略、日本功略、南海功略等着要开展下去,这些都是财富啊,天上掉下一堆远洋人,所以朱由校一反常态给予了最为优厚的待遇。

  至于袁可立所说的只能待停战之后方能交赎金赎回,那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意,现在大明的海军刚刚的展现了自己的肌肉,那点小战略都被看的透透的,这个时候都给卖了,那还有什么突然性可言。

  而罗保三人听了之后,当然的大为兴奋,荷兰人在大明如何对待明国人的,他们当然心知肚明,那就是苦力的待遇,吃不饱、穿不暖、睡少眠的苦日子,生死不管不顾,一旦明军如此对待他们,那真是生不如死了。不过这一点朱由校不知道而已,否则的话,如何罚处,依着他的脾气,宫刑基本上是免不了的了。

  “好,明国果然是礼仪之邦泱泱大国,气度非凡,明皇更是天底下最仁慈的皇上,我等败军之将对此安排相当的满意!必竭诚为大明服务,希望袁大人给我们一份文字类的东西,在下这就回去开始投降。”

  罗保听到了这种答复,当然是相当的满意,非关非杀,给予重用,只不过是没有薪水而已,这对于降者来说已经是开了天恩了。至于赎金时间,袁可立说的更显示出了诚意,如果只是随便的答应下来,恐怕罗保连全部的条件都不信了,毕竟所有在场的联军已经掌握了明国所有的军事机密,圣战的开始这里只是第一波,还会有不断的第二波、第三波的到来,怎么可能随意的放人回去,泄漏机密呢?

  “好吧,现在距停战已经近一个时辰,事不宜迟,皇上也没有太长的时间等待。这里只等一刻,若贵军仍然没有投降表示,我军将不再等候,后果由贵方承担,明白否?”有好的当然也就有坏的一面,时间拖的已经不短了,在茫茫的大海之上,迟恐生变这个道理是谁都明白的,只有对方放下武器,走出船舱投降,才是正经。

  “袁大人、郑大人放心,在下这就回转主持投降。”一刻钟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事情很多,真得快点了,一旦被明国误会了,那就麻烦了。

  投降的进行的相当顺利,对于三国联军来说,投降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没有人愿意投降,但事与如今不降就得死,死没有人拦着,连发起圣战的神父都不去死,三国联军又犯的那门子邪,要去与自己的生命过不去呢?

  圣战骑兵们纷纷的大骂那些笨蛋将军,如果没有他们这些蠢货,一百艘满载大炮的船只,怎么可能干不过那炮少的可怜的四十艘船呢?

  船员们一个个相当的悲忿莫名,二十年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自己抛家舍业,在海上漂泊着为了什么?

  无论是职业军人、雇佣军、商人、海盗,一个个心里哪能好受,但再难受也只能是生受,生不如死的二十年的确是很难想象,但再好的死也不如受罪的活着啊,无奈,只能是无奈,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二十年只能就这样还吧。

  当然这里面也不是没有变化,判刑与加刑到死刑,都是大家可以选择的,路就在脚下,只能靠自己这个新起点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皮岛之仇不可忘

  朱由校带着船队没有回天津,因为水泥船必须得修理,被大炮砸的千疮百孔,不修是不行的,而水泥船厂,只有莱登水师一处。所以必须往莱登而去。

  更主要的是,朱由校不想把这次大战的结果公诸于众,想要稍稍的等一段时间,以便对在台的荷兰、西班牙、十八芝三方实施突然袭击,正式的收复这艘永远击不沉的航空母舰。

  情报是第一位的,所以在接受了俘虏之后,第一要务就是审讯,得到必须的情报,如天主教的下一波行动,台湾兵力部署、地图,澳门的情况,南洋各地势力分布情况,马六甲海峡两岸的势力范围、兵力构成等等情报,对于大明来说,这是一片空白,这片空白现在必须要得到补充。

  所以在到达莱登水师之时,整理完的情报已经摆在了朱由校的案头。

  莱登在这一年里的变化相当之大,因为莱登巡抚与莱登水师两大要务都放在了袁可立的身上,着实是大明的一大‘奇迹’,这种管军管民与一身的事情,一般是绝对不能被朝廷容忍的。军阀割据是怎么来的?安史之乱的惨痛教训,告诉世人,军政必须分家!

  但莱登位置特殊,事关大局,所以朱由校力排众异,以这就是权宜之计,稳定局势之后,再议,且莱登的两只队伍,一是登陆队,本身就是锦衣卫编制,二是水师亲军,也属于皇帝的亲军。从一开始就打上了皇上的印章。而袁可立又是让朱由校绝对放心的忠良之人,所以才有了这种莱登政局。

  而随着莱登水师的复建、船厂的建设。大量的资金向这里流了过来,带动莱登的一系列作坊的兴起,更带动了莱登的经济是突飞猛进的发展。军队这个消费群体可是相当之大的,这个消费可不仅仅是吃穿住行那么简单,还要造船,这个拳头军功企业,对于莱登要注入多大的鲜活血液,基本是不可估量了。

  朱由校在看完了所招集了袁可立、郑芝龙、袁枢到了他的‘军营行宫’会谈。

  “现在第一波的圣战已经以在军完胜而结束。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其间暴露出了诸多的问题,有自身的,有来自敌方的,这些需要解决,而后台湾、澳门必须要收复回来,马六甲海峡必须得控制在手。围绕这些问题你们谈谈吧。”朱由校让三人都围着铺地图的桌子旁。用一根指挥棍点着地图说。

  “皇上,关于自身问题,第一当然是炮兵技术问题,此次待那些老炮兵与锦衣卫新炮兵来之后,再配合这些西洋炮后教导,应当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袁可立首先说道。

  “爱卿之言甚是。接着说。”

  “第二,软帆问题,虽然宋应星所设计的帆的确比以往的更强,但在海上不难看出,西洋软帆的确更为优良。若我船队能够借鉴一番,会使船速、灵活机动性更上一筹。”

  “嗯。朕亦以为是,此点由船厂尽快拿出一份章程出来,以最短的时间改造。”

  “回皇上,第三即为船速问题,皇上言道宋应星已经研制出来风力发电机,可以提高航速,更可以一次性发挥蓄力装置五倍的时间推动船船速,臣相当期待。”瞬间加速在战场之上的好处,袁可立这次要是尽情的享受了一回,那滋味让他一直的恋恋不舍,打仗打的就是一个节奏,谁被掌握了节奏,那就是灭败的一个前奏了,而有了瞬间加速,这种法宝,可以做的事情那就太多了。比如此战的关键就是凭借着这种突然性,突入敌军,直袭船帆,一战决胜负!

  “这点朕一直在催促宋爱卿,相信在莱登休整这段时间里,将会有一批设备被制造出来,在水泥船上改造。”朱由校当然也想大明的船队,更快,这种提速的好处,好处谁都能列出一大堆来,但时间有点紧,这项技术应用在作坊大规模生产上有些紧张了。

  “皇上说的是,现在是战争时刻,当然是越快越好。”

  “袁爱卿,现在莱登水师仅仅五十艘船只,显然已经不足使用,船只的生产,还要加大才是。”朱由校也点出了这一点不足之处,现在兵营、水寨里的兵还是不少,都是这次没有船可上的。

  “皇上教训的是,雨季一开始,这水泥船的产量也的确跟不上了,无论是水泥生产、运输都成了大问题,而且造船作坊的规模也需要扩大,工人更需要招聘、培训,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才是。”袁可立也倒了点苦水,顺便解释一下产量不足的原因。

  “朕明白爱卿的苦衷,爱卿的力度太需要扩大,钱粮方面,尽管放心就是。而且据朕所知,荷兰国就有上万艘船,时不我待,这个产量对于大明可是相当危险的啊。”这些情况,朱由校也隐隐知道造船的时间缓慢,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一年的时间有五十艘船,这个产量已经是不慢了,但心里也的确是着急,恨不能一下子拥有万艘巨轮,纵横大洋。

  “是皇上,臣一定尽快解决这种问题。”一万艘,这是何等的概念,费老大的劲才刚刚解决了人家不到百分之一的战斗力,这可是集大明最高端的水师兵力了。听皇上言在没有解决钢铁底舱密封技术之前,水泥船将是大明水师船只的最主流。这种产量当然是远远不够的,袁可立暗暗决定,马上不惜一切的去扩大规模,这已经是必需的了。

  “各位,此次天主教来以联合建奴提供运输为威胁,而在皮岛,建奴与朝鲜水师联合在一起,将皮岛屠戮一空。这不得不给朕敲一警钟,西洋人自西方而来,若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