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明二十四监 >

第501章

大明二十四监-第501章

小说: 大明二十四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船队一分为二,其中的一队由袁可立带领着,直奔港口,他们由十五支水泥船,连同带着阻击弩的三十支船只,驶到了港口的岸边,其余借来的商船全部在前面清理建奴扔的那些垃圾。

  而另一队则由五支上面装有大炮的水泥船,往着郑屯前面驶去。六十支运载着净军、锦衣卫们发入仙伴山滩涂,等何可纲他们完成登陆之后,这些船只还要用阻击弩去封锁北边的谷口。

  袁可立这边明火执仗的闯了过去,港口那里已经被围住船给围住了。但不敢太近,海里的东西太多了,光是沉船和破渔网就够让人折腾的。将船上的柴火船(各商舶常伴以若干之小舟,在商舶碇泊之时期中,此小舟任运柴汲水等陆上交通之劳,故《元典章》称之曰柴火船)一艘艘的投了下去,配合着用来捞那些垃圾之物。而大船则警戒着,好在建奴只能是望洋兴叹,凭着他们那点水性,海里并不是他们的天地,只能干瞪眼看着。不过以这些垃圾来阻碍大明水军的登陆,这本是题中应有之意,倒是没有人反对,相反看着大明这次不停的忙碌,建奴在港口看笑话。特别是明军这边碰上那根本拉不动的沉船,均可奈何的时候,他们笑的更加的开心。船为什么沉?还不是里面满是石头,凭着小船或者说是商船,想弄动它们,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而且这些东西很多,如果不能清理出来航道,那些松木根本没有办法射过去。

  别看当时说的轻松,但真做起来,其实是相当费劲的。破坏容易建设难,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更何况在这是冰凉刺骨的海水里,海水再平静也不是平的。遇到重物只能用绳子,几条甚至是几十条大绳合起伙来拉到远远的地方,这个时间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完成的。

  而何可纲那边,一边让人把一百架阻击弩分拆,到了伴仙山海边之时,开始柴火船向滩涂而去。

  何可纲很小心,虽然滩涂之上是白皑皑的一片,平整的很,但他还是命令所有的柴火船的船头都树起竖盾,以备建奴埋伏。

  净军和锦衣卫们,绝大多数人,这次是第一次见过海,好在该晕船的也都晕过了,吐有黄胆都出来了,还是一样的挺了过来,马上就要到陆地了,他们又可以龙马精神了。所以对于登陆他们还是比较向往的。虽然那是雪地,对于他们极不适应。

  跟着五条水泥船的‘海军陆战队’们一共一千五百人,他们是第一批登陆的,因为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朝鲜,他们都算是老兵了。由他们负责登陆,是再好不过的了。

  庄海鸣此时带着这一队人缓缓的到了岸上,何可纲可是交待了又交待的。庄海鸣也知道事情严重,并不敢托大,虽然三次大战建奴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皇上也给了相当的奖赏,让这支登陆部队,稍稍的有点轻敌,在他们的眼里,那建奴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只要碰上了,就没有不吃掉的道理。皇上有些太把他们当事了,但皇令军令使然,还是老老实实的渡了过去。

  第五百九十九章 建奴欲伏

  登陆的过程相当的顺利,建奴没有搞什么半渡而击的把戏,自从在‘射’字上输于了大明,他们对此也已经无所谓了。就算是大明在船上中了埋伏,顶多是划船回去,建奴又不赶跳海,何必找那头疼?

  庄海鸣老老实实的在岸边做好了布防后,等着净军与锦衣卫们下船后,向伴仙山那里推进。

  因为有着皇上反复的叮嘱,所以不到二里的距离,走的相当的慢,刘爱塔指挥着辽东汉人的夜不收(有斥候的意思,又称‘夜’‘哨夜’、‘直拨’,专指“能深入虏营哨探得实”者,即能够深入敌境进行侦察活动的哨兵,因其行动远离墩台边堡,故又称“远哨夜不收”、哨探、间谍、哨拨夜探、拨夜等等。“墩夜”作为辽东边防前线的士兵,或巡哨,或深入敌境侦察,是最先给对方构成威胁的敌人,处在最先与敌人发生冲突的境地,因而成为敌方最先要杀戮和掳掠的对象,这使他们成为最早的被“捉生”者)撒出去了四里左右。因为皇上的反伏击计划,所以斥候也不能太远,否则的话触动了机关反而不美。经过斥候,反复的在雪地里寻找,在树林里乱转,没有发现什么有人的迹象,大队才放心的在林中砍木头。

  其实若那夜不收再往山上走走,或者向南再扩大扩大,不需要扩大多少,按着平时的二十里地,还真就能发现什么。

  黄台吉现在并不好受,自从接了这个皇上这个位置之后,他就没怎么痛快过。他那死鬼老爹弄了个八旗制度。简直就是给他作对的,这一点黄台吉也知道。大明把阿敏俘虏之后,他当然的抓住了机会,一步步的搞自己的中央集权制,希望能象先皇一样威风八面,牢牢的控制着国家。

  想要达到这个局面。那必须有威望,刚刚开始的时候大金走的很好,收服了大明以祖大寿为首的几万关宁军。又出兵朝鲜,占领其全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后勤补及基地。自己的威望开始大了起来,辽西的蒙古诸部也被被自己和亲加大棒政策弄的也是听说听道。但很可惜。袁可立三次来袭,让自己的威名有所损失。所以对着大明来次亲征,打一场大仗成了他的首要选择。只要展现了自己军事才能,恢复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威名。

  但老天偏偏的事与愿违,奇葩的大明皇帝。竟然看透了自己‘水淹七军’的无敌计谋,并善加利用,把蒙古诸部的几万精兵全部俘获。这让他相当的抓狂,在喜峰口的边墙之外,黄台吉几乎疯了,这场大败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袁可立三次都是偷袭,大金虽然失败。但还是非战之过,败在了海上运输的短板之上,没有人能怪到他的身上,要丢人是整个大金国在丢人,不是他这个皇上一个人干挺着。但喜峰口之战却非如此,无论是后勤、行军、战术等等等等的一切,都是他一把抓的,但结果却是如此,让他如何向众国民交待?本来是想为自已的皇位更加的稳定才出兵喜峰口,展示才能的。但却成了被人耻笑的笑柄。这让自小就开始从军的黄台吉感到无地自容,发出了即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喜峰口战争结束之后,八旗的领导更加的难了。大贝勒代善那头老狐狸对自己阳奉阴违起来,在众人都在觊觎皇位时,只有代善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力挺于黄台吉,但谁都知道,这是他有自知之明,一个与老汗的妃子,有着不清不楚的人,哪里还有争皇位的机会?倒不如把这个机会利用上,好好的当自己的大贝勒来的实在。但现在因为自己的一败涂地而变化了。

  莽古而泰则留在了朝鲜,成了朝鲜的太上皇,在那里胡天胡地的好不逍遥自在,自己的话更是当做了耳旁风。

  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这三个人分别有着十五个牛录,别看他们年龄小,但心里对自己的不服,几乎是毫不掩饰的。

  、、、、、、、

  这种种的情况都对于黄台吉越来越不利起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现在机会来了,在这正月里,明皇竟然要进攻辽东,还是越海而来。这让他不仅不感到害怕,反而感到激动。趁着明皇的到来,努力的抓权。先是封锁住已经冻住的东江,而后在陆路上也派人到处的阻截,让所有的消息都封锁住。调集了大金近一半的兵力阵设在了盖州,为的就是一雪前耻!而其他的旗主在袁可立三击辽东之后,也认清了大明的厉害之处。如今一听说明皇前来,也只能是团结一致,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说,否则让明皇来个个个击破,那就全完了,如同汉人所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处在‘上升期’的八旗还是明白的。

  所以亲自出马的黄台吉对此次特别的重视,一方面是大金生死存亡的一战,另一方面,更是重新树立自己无敌武功的一面。

  “皇上,一切均在皇上的意料之中,明军果然兵分两路,一路在港口清理航道,一路则在伴仙山的滩涂登陆了。”范文程此时收到了明军动向,急急的来报。

  “宪斗,不可大意啊,明皇实非泛泛之辈,上次喜峰口一战,令朕一败,亦是朕小看了他,这次朕绝对不会再犯此错!”黄台吉不为所动,设下的此计本身就是计中有计,黄台吉并不指望着明皇一下子就能进了郑屯谷,让自打个痛快,所以还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皇上,大金如今君明臣良,国事为重人心思齐,众志成城,按照皇上的计策,明军只要下了船,哪里又有什么幸免之说?皇上又何必太过担忧?”听着黄台吉的话,与当时制定作战计划之时,又有所区别,不复那日的自信,范文程不由的奇怪。

  第六百章 秒计安天下

  引诱明皇分兵来击这本是既定的计划,当时黄台吉制订计划的时候可是指点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那样的气盖,那口若悬河也是口吐莲花舌战群儒的感觉。首先举全大金之兵力,以抗明军,船上所带的补及必定较少,来回运输不便,若没有一块陆地进行屯放,势必难以持久。为了迁制明军,所以采取了填海之计,若想彻底的把海道清理出来,没个十天的时间恐怕是不成的。

  若明军采取以其它地方登陆,则用上游击战术,骚扰也断路并用,冰雪之上,大金的速度更是能再提一筹,发挥起来更是痛快。明军若以轻装,没有大型的阻击弩,则以新制造的八牛弩、或者投石机,甚至是虎蹲炮之类的武器,围着他们轻松袭杀。虽然八牛弩不多,只有五十几架。投石机也不能以回回炮那样大型的,只做了小型的,投个三十四一块的石头,如此可以轻松的在六百米的距离轻松对抗明军。而虎蹲炮当年收获的可是不少,这种炮虽然射程近,但足以对付想要冲上前的明军,保护八牛弩和投石机是没有问题。

  若明军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