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第4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如何看待你的对手?”
“很强!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我认为我的对手非常强,这是我的真实想法。我想通过这几盘棋,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吧?我的对手非常难对付,他思路独特,行棋破绽极少,而且在关键时刻,每每有出人意料的一击。说心里话,碰到这样的对手实在是非常头疼。因此我再次强调,这次能够再次获得世界冠军,并不是我水平更高,而是我比对手多了那么一点点运气……”
“您现在已经是世界棋坛的双冠王了,您现在取得的成就非常瞩目,完全都可以和很多超一流棋手比肩了,那么您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水平和实力呢?”
“哪里哪里,我现在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和很多前辈棋手相比,我的功力还不够深,对围棋的理解更是相当浅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现在是没有资格和他们相提并论的。我再次强调,我能连续夺得这两个世界大赛的冠军,这和我的水平没什么关系。唯一的原因,这可能就是我比他们都更有运气吧……”
李小强奉行低调做人的原则,应付着各路记者的提问。在这样的场合,李小强当然是不可能高调的。因此他在回答各种问题的时候,他就两个原则,一是拼命夸奖自己遇到的对手,二是反反复复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运气”。因此别看他在那里侃侃而谈,其实说的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话。
如果记者们都是提这样一些问题的话,那么李小强很可能就这样打着哈哈混过去了。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小强又听到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一刻,李小强停止了打哈哈,他认真的想了想,组织语言想好好的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你刚才说你的对手思路独特,在关键时候每每有出人意料的一击。其实在外界看来呀,您自己才是这方面的高手啊。尤其在今天的决胜局中,您用一步极其精妙的‘挤’,击破了对手的‘试应手’。有很多专家认为,您的那步好棋,很可能是本局最重要的转折点,也为您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家都知道,您是中古棋的传人。下午在研究室的时候,中国的陈九段和罗教练他们都认为,您这步棋有中古棋的神韵。您应该是在中古棋中吸取了营养,运用中古棋的理念,才下出这步棋的。那么您自己又是怎么看待这步棋的呢?您知道的,现在很多人对中古棋并不怎么了解,对中古棋水平的判断分歧也很大。只知道中古棋和现代棋有差异。您能具体和我们说说这种差异吗?”
又涉及到中国古棋?
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李小强心里就清楚,这个问题就没那么好混过去了。因为这是涉及到自己的“出身”问题。李小强天天扛着一个“古棋传人”的名头招摇过市,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李小强也不准备就这样含含糊糊的混过去。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好回答。中古棋的一些理念,如何用一种最形象,最具体的方式展现给大家看呢?
听到这样一个问题后,李小强陷入了沉默。他准备在这样一个场合中,树起自己的大旗。
第389章 七贤势
自从重生以来,关于中国古棋的话题,一直是李小强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因为对于李小强来说,中古棋一直就是他的一道护身符,一道用来掩饰他“出身之谜”的护身符。
这种情况其实也很好解释。可以站在李小强的角度设想一下,对于任何一名重生者来说,“重生”这个只属于自己的重大秘密,那绝对是无法和任何人分享的。哪怕是面对自己最亲密,最信任的人,这样的秘密恐怕也无法与之分享。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是碰到和“重生”有关的问题,重生者只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掩饰种种“反常”。
就拿李小强来说,当他这辈子选择了围棋。他到目前的围棋之路,可以说都充满了种种“反常”。他在第3届,第4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出色表现,应该算是“反常”。他在13岁的年龄就成为中国围棋“名人”,这同样算是“反常”。还有就在今天,就在刚才,他再次站到世界棋坛的巅峰,成为世界大赛“双冠王”。那么在大多数人的普遍观念中,这更是一个非常“反常”的事件。
但必须指出的是,以上这些“反常”事件,是在人们眼皮底下发生的,是有迹可循的。当大家想起李小强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那只会感慨他的进步速度之快,他的围棋天赋之高,倒也不会让人产生其他什么联系。
这里面真正解释不清的,其实还是李小强棋力的“来历之谜”。一个小孩,以前从来没有人看他接触过围棋,就连身边的亲人也不知道他学过围棋。可是他刚一出道,大家却发现他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水准。要说这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现在也没有多少人会去仔细琢磨这件事。可真要有人仔细细想的话,就会发现这事一点都不科学,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诡异。
因此为了解释这件事,李小强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古棋传人”身份。他编织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来说明和解释自己的来历。有趣的是,李小强对于自己“启蒙”的经历,他自己其实一直都是说得非常含糊的。外界关于“李小强学棋”的传闻,其实大部分都是外界媒体脑补出来的。但有一点还是必须承认,外界任何的脑补,都离不开李小强有意无意的故意引导。
在前世的时候,特别是到了新世纪,围棋界的“古今之争”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那时作为一名资深棋迷的李小强,他当时虽然对这样的话题很感兴趣。他会兴致勃勃的在论坛上观看“崇古派”和“贬古派”吵架。不过那个时候的他,只能算是旁观一族,一般不会直接卷入到这种争论中。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小强虽然觉得这样的争论很有意思,但是这样的争论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很容易就沦为无聊的口水战。虽然说鉴定一个人的围棋水平可以用很多种方法,但围棋本质上还是一种争胜负的游戏。无论你把中古棋吹得天花乱坠也好,还是贬得一文不值也好,那些古代的国手们,也不可能从坟墓中爬出来和你较量一番。
既然无法量化,那么就很难对比。既然无法对比,那么这样的争论,就永远都无法得出一个能够得到大家一致公认的结论。
这就是在前世的时候,李小强对于这种“古今之争”的基本态度。换句话说,李小强当年持的是一种“不可知论”。
不过到了今世,由于李小强一直在用中古棋掩饰自己重生者的身份,他努力想把自己“倾情打造”成一位合格的“古棋传人”。那么在任何场合,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李小强只会说中古棋的好话,而不会说中古棋的任何坏话。尤其是面对张大记者这些比较熟悉的知交好友,如果他们敢对中古棋口出不逊,那李小强保证会对他吹胡子瞪眼。
更由于李小强一直在拿中古棋说事,为了配得起自己“古棋传人”的身份。原本也只是“半吊子”的他,这些年来他在中古棋上很是花了一些功夫。
必须承认,随着李小强棋力的提高,随着他见识的增长。特别是他和方老合作,在“围棋”杂志上开辟了古棋专栏的连载以后,李小强自己也深入细致的了解了大量古谱,随着研究和理解的加深,应该说现在的李小强,他也算得上是一位比较合格的“古棋专家”了。
这些年来,李小强经常会碰到记者向他问起和中古棋有关的问题。按说根据李小强对中古棋的了解,根据他的经验,他回答起这样的问题应该毫无压力,不说是游刃有余,那最起码是应对自如。可就在今天,已经称得上是一位“古棋专家”的李小强,当他面对记者再次问及“怎么看到中古棋”的问题,他陷入了沉思。
那么现在的李小强,他到底在想什么呢?他这次又是准备怎样回答呢?
没错,今天的李小强,他确实不想像过去那样敷衍了。他想趁这个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古棋的一些思想,一些理念。他想好好阐述一下自己对中古棋的理解。
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经过这么多年,李小强自认为自己已经对中古棋足够了解了,最起码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这个水平的棋手,能比自己更了解中古棋的并不多。但是直到今天,李小强在看待中古棋的问题上,他对中古棋水平的高低,依然是持一种“不可知论”。
李小强认为,由于规则的不同,计算胜负的方法不同,中古棋和现代围棋其实有很大的不同,这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玩法。用个简单的比喻,如果把围棋这门艺术形容成一座山峰,那么无论是中古棋也好,现代围棋也好,其实就是在沿着不同的道路向山顶攀登的过程。
这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可以沿着北坡攀登,也可以沿着南坡进行。可以肯定的是,这两支“登山队”肯定都还没有到达顶峰,那么在历史中曾经出现过得这两支“登山队”,是谁曾经到达的高度更高呢?由于没有很有效的工具来比较,来衡量,其实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必须实事求是的说,最起码在李小强心目中,他认为是这样的。比如李小强扪心自问,按照自己现在的水平,如果真碰到古代那些顶尖国手,碰到黄,范,施中的某一位。李小强固然不会认为自己就一定会输得很惨,但自己就一定有把握赢人家吗?李小强发至内心的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任何把握。
而且李小强绝对不会像后世某些“中坚棋士”说的那样:“如果碰到古代这些棋圣,他有信心赢人家……”
李小强心里清楚,支持“今必胜古”的一条最有力论据,其实就是所谓的“进化论”,有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围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职业围棋制度已经非常规范,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么多年的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