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围棋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秋生看着在自己眼前打闹的两个小孩,眼中闪过一丝温暖。黄秋生知道面前的两个小孩,一个是李副政委家的老二,一个是赵科长家小子。要说两人其实是自己的恩人啊!特别是赵科长,当自己最先发现那两个流窜犯的时候,要不是赵科长最先赶到,并把自己一把推开的话,自己当时肯定是交待了。那两个家伙可是有枪啊。本来那个二等功应该是赵科长的,可是李副政委和赵科长商量后却把这个功劳让给了自己。当时省里市里还有那么多县的那么多人在那,谁不知道赵科长的功劳最大?自己是受之有愧啊。自己期期艾艾的和组织提出这事的时候,李副政委眼睛一瞪:“谁叫我们是战友!”“战友”!?我黄秋生有资格和他们两个称战友吗?他们两个可都是去过“南疆”的战斗英雄啊。我能调进县局当一名宣传干事听说也是李副政委帮忙。前段时间我还在医院里,周围的人听说我能调进县局都啧啧感叹,说我黄秋生遇见好人,遇见好领导了。可是什么是宣传干事呢,都做什么呢?我一点都不知道啊?我黄秋生就一初中毕业生,高中都没上过。以前就一饲养员。上次问科里的同事,同事不冷不热的说搞宣传就要会写文章,还拐弯抹角的打听我和县局领导有什么亲戚关系?亲戚关系?我倒是想啊。对了,李副政委说的“战友关系”算不算,要不,去找找李副政委,哪怕把我调去做保洁员也比现在的宣传干事好。虽然初中那会我的语文成绩不错,老师也常常夸我的作文写的好。不不不不,不能再去麻烦李副政委了,人要学会知足,要学会感恩!……可是,我是真做不好这个宣传干事啊,我都不知道怎么入门。
对了,两个小孩摆弄的那堆扣子叫什么?“围棋”,没听说过,是下棋吗?象棋我知道,围棋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什么什么,等等,那个小胖子说什么,他爸说的?他爸不就是李副政委吗?李副政委说什么?要当好宣传干事必须先学会围棋?怪不得,原来是我不懂围棋,才当不好宣传干事。可围棋要找谁学啊?我问了很多人都说不会啊,头疼!
什么?你两小孩教我下围棋,咳……咳咳,我这不是找不到人学吗?偷偷学!反正不能让人知道,学会后打死也不能承认自己的围棋是和两小孩学的!为了当个合格的宣传干事,我拼了!
你别说,下围棋还真有点意思,可是我没有感觉下围棋和当好宣传干事有什么联系啊,对了,肯定是我的水平还不够,努力,努力!
就这样,李小强通过下围棋为诱饵,获得了和黄秋生接触对话的机会,并有意无意的和黄秋生说一说后世一些做宣传的形式和技巧。并鼓励黄秋生多动笔……
一个月后,以黄秋生为主笔的“勇擒流窜犯”纪实性文章在“人民公安”上发表,引起轰动。该文章风格独特,却语音平实。文章突出“伟,光,正”却又情感真挚。我们的黄秋生同学,在围棋水平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成了一位合格的宣传干事。他的目光,终于也不在忧郁。
做完这一切,李小强热泪盈眶。不容易啊,都好几个月了,现在我终于有资格说我是个合格的重生者了!虽然我没有本事像同行那样改变世界,但是我现在起码改变了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不,不能说改变,只是给他灰暗的世界加了一点色彩,添了一丝希望。如此而已!改变世界,重来就不是李小强的梦想。
……
“那我的梦想应该是什么呢?”
班主任陈老师找到李小强:“小强,你愿意参加学校的数学兴趣小组吗?”
李小强突然发现自己现阶段的梦想变得很具体:有机会参加兴趣小组,就有机会参加“奥数”选拔,如果能通过县,市,省,三级选拔,就有机会参加全国“奥数”比赛,有机会在全国“奥数”比赛上获得好名次,就有机会参加“冬令营”,有机会参加“冬令营”,就有机会去京城。有机会去京城,就有机会去看看那些围棋国手,就有机会会会那些和自己差不多同龄的,差不多汇聚全国精英的围棋天才们……“七小龙吗?”
这,就是现阶段李小强的梦想!不要认为李小强的梦想很低级,甚至……让人心酸。可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具体情况。
李小强是南方人,所有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都在南方。如果李小强想去京城,哪怕就是去逛逛,也只有这样的机会。
“七小龙,我一定会来!”
李小强在心里想道。李小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的出现,“七小龙”这个名词没有被创造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领头羊和代表人物不属龙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李小强为代表的中国围棋‘八骏’成长起来,让中国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他们在和日韩围棋对抗中毫不逊色,并形成了‘一马领先,万马奔腾’的大好局面……”
这是后世对那段围棋史描述时最常用的一句话。
李小强抬起头,眼睛变得份外明亮和清晰。
“我当然愿意!陈老师。”……
第19章 虔城五日(上)
答应了陈老师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李小强显得很忙碌。正常的课要上,我们的李小强同学可是个乖宝宝,逃课那样的事是做不出来的。估计也不敢做,敢做的话李小强可以肯定:他妈妈胡萍胡老师会在后面提把菜刀追杀他,一定不会念半分母子之情。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参加。星期天要去“当教练”,平时还要去和黄秋生交流交流“写作文”的心得。一时间我们李小强同学“忙并快乐着”。
不过李小强很快就赢来休息的时间,1986年元旦快到了。
通过差不多一个半月的培训,翠微县的围棋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用鲁帆云的话说:保守估计翠微县的围棋水平平均提高了0。5段。元旦很快就要到来,虔城市围棋团体暨个人赛很快就要到来。
大概是因为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本届比赛报名队伍达到了创纪录的16支,其中县市代表队14个,还有冶金机械厂和矿业联合代表队也单独组队参赛。虔城市矿产资源丰富,当时大大小小国有钨矿就有近10个。更有名的是稀土,可惜当时的稀土没有形成产业……
16支队伍,48名棋手,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比赛了。赛制也有点小修改,比赛采用完全混编,也就是同队队友可能相遇。三名棋手积分相加为团体总分,团体奖励前3名。比赛共9轮,同时记个人成绩。个人冠军授业余3段,前6授业余2段,前10授业余初段。段位授予可以顺延,但业余3段必须个人名次前3,业2必须前10,业余初段必须前15。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老鲁,他现在的业余2段(有证的)。如果他能拿冠军那他当然可以升3段,如果他第2名,那要看冠军以前是不是业3,是的话,那老鲁也可以升业3,冠军不是,那对不起。得第3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老鲁第4,那对不起,哪怕前3都有证,老鲁也升不了3段。以此类推,大家可以看出,那时的业余段位其实很严的。那后来大名鼎鼎的北京业5又是怎么回事呢?京城的业余水平其实很高,为什么会产生很多水货业5呢。那是因为在天子脚下,很多单位的牌子大得吓人。比如说某某行业体协举办围棋比赛,按级别来说应该是和北京市的级别是一样的吧?我也有资格发业5的证吧?大家来比赛吧,我发的证国家承认,什么你不是我们行业的,没事,去那交报名费啊,是人就行……于是,一大帮菜鸟大聚会,高高兴兴的批发业5,业4。证书。
翠微县的参赛选手确定为,鲁帆云业余2段,老王业余初段,老谢业余初段。鲁帆云反复问李小强愿意不愿意参赛,李小强礼貌而坚决的拒绝。不过通过老王,老谢的强烈要求,李小强还是成了“替补队员”,用老王的话说,有小李教练在身边,心里才踏实。一个代表队5人,领队1人,正式比赛选手3人,替补1人。翠微县的领队是方达明。比赛一共3天,加上开幕和闭幕,以及路上的时间一共5天。鲁帆云很细心的帮李小强在学校请好了两天假。老鲁是教育局的,在加上早就和李小强的母亲沟通好了,请假的事很顺利。有趣的是赵大宝知道消息后赖死赖活要跟去,缠了他妈妈林老师一个星期,在签订若干不平等条约(比如在期末考试必须进步多少多少名)后,翠微县围棋代表队多了个编外人员。
翠微县离虔城市不远,150公里不到,不过在那个年代,班车也走了4个多小时,后世修好高速后两小时不到,李小强对那条路很熟悉,在车上一路默默无语看着周围的风景。虔城市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周围的山都光秃秃的,那时50年代“大,跃,进”的结果,大练钢铁把树都砍光了。也就是这几年开始,开始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20年后看周围的风景就比现在舒服多了。必须承认虔城市的水土还是很不错的。
到达虔城市已经是下午,李小强对虔城的印象不错,在后世李小强父母退休后就选择了回虔城养老。老家也有一大帮亲戚,朋友,同学在虔城定居,李小强后世回虔城的机会比回翠微县的机会还多。虔城还有个有趣现象,外地干部调虔城会选择留下,本地干部调外面,(像李小强父亲这样的)都会想办法回去养老。可见虔城的环境不错,起码适合人类居住。虔城是个古城,老城区在宋代就建城,不过在全国范围内名声不显。虔城的地下排水系统很有名,用了1000多年还是很好用,和虔城的古排水系统相比,那些下场稍微大点的雨就发生内涝的城市,简直“弱爆了”也让李小强这个后来的正牌建筑师汗颜。和八十年代的大多数国内城市一样,这时的虔城市显得破旧,不过却很干净。
一行6人来到招待所住下,方达明和鲁帆云跑去报名和打听消息,李小强看赵大宝坐了半天的车精神不是很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