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家的小娇娘-第8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名声对不对?现在是我们越麓文化有求于你,希望你能够不吝伸出援手,至少也要帮我们把成绩做的好看一些。”那个清瘦的编辑就苦笑着叹了口气:“虽然我嘴上对那个阳一文化好像很是不屑的样子,但你也清楚,他们最近两年在国内图书市场上的动作,实在是太显眼了,完全就是不讲道理。去年还好说,年终统计全国销量前十的畅销书,光是他们一个出版社就占据了四个席位,再加上进入了畅销书门槛或者是就差那么临门一脚的准畅销书,如果光看市场眼光以及单本发行量,那么说那个阳一出版横扫了我们国内的畅销书市场也不为过。今年就更是过分了,这还半年都没到呢,那边那个妖孽年轻人的三本畅销书,还有最新出来的章 《康熙皇帝》 ,还有其他作家著作,投稿在他们那里的畅销书,就已经达到了六本!整整六本啊,这是什么概念?一本 《格调》 和一本 《一路飞扬》 ,也是稳稳当当的畅销书没得跑,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看清楚。所以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啊………”
“那些大的出版集团还好一些,你说商务印书馆吧,因为主要业务全都在那些文史类和社科教育图书上面,光是每年出版的字典,就足够他们保证自己的业绩了,还有魔都的三连出版社,也是弟子雄厚而且作家资源也不发愁,所以现在还勉强能站得住,可像我们这种,活命就靠商务印书馆留下来的残羹冷炙,要想吃饱吃好还得自己想办法的出版机构,那一个不是对阳一出版眼红的要命,那一个不是想要抢下些和阳一出版题材错开的实力稿子,所以现在我不是让你去言而无信,只是恳请能够看在和我们合作这么多年的份上,别让我们今年都过不去。”这个越麓文化的编辑,为了拿到章 《文化苦旅》 的再版权,可谓是说尽了好话,甚至不惜自曝其短的求人,如果换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作家,说不定立时就要被他的这些说辞给打动,进而同意对方的要求。
但余秋宇在圈内已然是新一代大佬级别的人物,某些弯弯绕绕和深层次内幕,自然也都是知道的,越麓文化还有其他那些靠着“常销书”过活,全凭“畅销书”发财的中小型出版机构,现在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但绝对没有对方所说的这么惨兮兮。
看上去,似乎是那些有着畅销,全都被阳一出版给一网打尽了一样,但其实国内的图书消费市场近些年也一直在变大,而非是某些所谓的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那样,说是华夏人已经越来越不爱读书了。之所以有了这种说法,是因为现在那些独立作家和新生代作家的数量也是大大增加,出版物总量一年比一年更多,而图书消费市场虽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也在慢慢变大,却赶不上每年新增加出版物的数量,这才造成了一种供大于求的假象。
不过这种问题说来说去,也还是那些滞销图书作品质量本身不过硬的原因,但凡真要是一本好书,事实上以华夏国内的人口基数,又怎么可能出现所谓的“华夏人越来越不爱读书”的说法。
第818章未知前途的决定
这种说法真要成立,也得等到十年后互联网无比发达,电子书和电子阅读模式,把传统的纸质图书给挤压下去以后。
只是这些考虑,他清楚归清楚,但却绝不可能当着对方的面戳破,毕竟彼此之间也算是有着很不错的香火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后面几年,越麓文化在和他的合作过程中,也都是把他当作最重要的作家资源来对待,方方面面都做的很是到位。所以在经过了一番长考之后,余秋宇才犹豫着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的在意之处:“既然老柳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跟你交个底好了,我现在的确不可能为了那半个点一个店的版权税率,就完全不顾我们之间的交情,我现在考虑的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国外市场,说起来那些外国的知名作者,他们的图书可以在我们国家买的这么好,以前那些现代文学作品我就不说了,那些当代作家作品,尤其是岛国那边的芥川康一,村上秋树,那些不是在我们国内的图书市场上斩获无数?而我们自己的作家作品呢?只能在国内横行,一旦出了国门就完全不好用了,人家老外一听说——哦,这是华夏的作家啊,对不起没听过,他们的文字好看吗?然后考虑来考虑去,就根本不去考虑了。”
抿了一口茶之后,他才继续道:“作为一个作家,要说不重视名望,那就是说瞎话骗自己,没什么意思。但要怎么做,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一点就我自己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办法好想。也只能借助于一些‘外力’了。”
“你说的这个‘外力’,就是阳一出版?”那位老柳看着自己对面的老朋友。顿时也就心知肚明了对方的想法,因为阳一文化那个创建人同时也是国内文学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少年,半个月之前的一趟花旗国之行,把自己的小说买到了北美市场不说,甚至还直接就冲上了钮约时报月度畅销书排名的前三位置,普通老百姓可能知道的不多,但他们这些圈内人士,文学工作从业者,却都是非常清楚进而也非常震撼的。
钮约时报那是什么媒体?可以说是花旗国影响力第一的报纸都不为过。能够在那个报纸的权威评价排行上,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小说本身的质量,还是那个阳一文化……或者说那个杨一的运作手段,都是国内这些公司甚至包括商务印书馆和三连出版社都无法比拟的存在,只要眼睛没有被蒙蔽住,都能看见对方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已经走在了国内所有出版机构的前面,而且还远不是仅仅只领先一步两步。而是把同行业的竞争对手都给远远甩在了身后。而自己这位老朋友看中了对方的海外销售渠道,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非常的理所应当。
在这一点上,这位老柳也不敢说自己的单位就一定能够做到阳一出版那种水平。但鸡蛋里面挑骨头,在对方还没有确定的心意上搅和一两下,他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措辞后。他就发表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老余啊,你的意思是。你想要借助他们的海外拓展渠道,把自己的作品也买到花旗国不列颠那边?那么恕我直言,可能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且不说他们的销售渠道到底怎么样,就连这一次那个妖孽小家伙的小说大卖,也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我想你在听到了那本章 《暮光之城》 的热卖消息后,肯定也?很明显,那本书就是人家为了北美市场才专门量身打造的,瞅准了青少年市场这一块。所以你自己问问你自己,你的作品在风格上和人家的东西迥然不同,还能指望那些老外,看得懂你的精妙文字?反正我个人是不怎么看好的。”
在下了这个结论以后,老柳就趁热打铁道:“所以与其是十鸟在林,还不如一鸟在手,把国内市场传统文学类图书第一人的宝座,先给稳固下来,我们国家是十亿人口,难道还比不上看起来很美好的国外市场?”
对方所说的这些东西,也正是这位文学大家所担心的,他的确是第一时间就找了一本章 《暮光之城》 ,想要看看这本小说的成功秘诀究竟隐藏在什么地方。可当他看了 《暮光之城》 第一部 第前面三四个章以后,他就马上明白过来,这一本 《暮光之城》 的成功,事实上并非偶然,也决不是什么运气成分在里面作祟,而是身为作家的杨一,非常准确地把握到了国外读者的口味,很有针对性地写出了这么一部作品。如果换了这个少年天才作家的其他畅销图书,无论是 《宋朝那些事儿》 也好,还是 《鬼吹灯》 也罢,都不可能收获现在这种让人目瞪口呆的成绩,而既然是目的性明确的写作,那么自己的图书无法取得那个少年的成绩,倒也早就在他的意向之中了。
可不管怎么说,在没有尝试一下之前,身为国内传统文学第一人的余秋宇,终归也还是会有些心有不甘,至少要让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在海外市场立足,作品能不能获得国外读者的认可才行。
对面的老柳既然和他打了十多年交道的人,自然也很清楚像他这种已然是功成名就的人士,内心究竟是什么一个想法,所以看着他半天没有回应以后,倒是主动开口建议道:“那你看这样行不行,其实章 《文化苦旅》 也就是传统的华语地区卖的不错,就算在岛国那边,市场口味和我们华夏相近,但也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是不是?所以我个人是这么考虑的。要不,你还是先把 《文化苦旅》 的再版权给我们,然后另外打造一本比较适合国外读者口味的图书。再交给阳一出版去运作,你说呢?”
听了老柳的这个提议以后。余秋宇眼睛一亮,思考了片刻之后。也就很是心动了,毕竟和对方所说的一样,自己这本章 《文化苦旅》 的确已经有了非常不错的口碑,算得上是自己一书成名的作品,但要说到对于国外读者口味的适应性,无疑就没有那么好了,如果能够学习那个杨一的做法,也专门为国外市场而针对性地创作出一本作品,说不定也能在海外市场一炮打响也说不定。所以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他就点点头同意下来:“你的这个建议,倒也很有道理,那就这样吧, 《文化苦旅》 的再版权就交给你们了,但是下一本我们两个现在就得先说好,不能还拿咱们之间的交情说事儿。”
“这是当然,能够拿到这一部作品的出版权,我可就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哪还敢得陇望蜀。不会的不会的……”心情大好之下,这个越麓文化的编辑,顿时就眉花眼笑起来,接下来也顾不上多说。立马从身边的公文包里面,掏出一份早已打印好的合约递了过去:“来来来,先把字签了再说。要不然我这心里面定不下来,吃饭睡觉都没有味道了。”
看到自己这个老朋友的架势。余秋宇也只能苦笑着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