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桃源柳乡-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秦家的打麦场就在村南头不远的地方,离他家春天开辟的那块菜园子也不远,秀瑶和爷爷顺便去看了看菜园。如今的菜长得郁郁菁菁的,葱姜蒜韭菜等,家里早就开始吃了,青菜也已经上了桌,虽然嬷嬷不舍的加油,肉更见不着影子,但是用开水一焯,用大酱拌着吃也是很香的。
那边几棵方瓜和吊方瓜长得藤蔓缠连,叶子翠碧欲滴,密密实实的叶子间能看到一个个小瓜妞妞很是惹人怜爱地挂在藤蔓上。
早就支起来的架子上也爬着黄瓜和扁豆,另外还有瓠子丝瓜,在晨曦的阳光里翠绿的叶子闪烁着绿油油的光芒,长势喜人。
老秦头笑呵呵地道:“今年咱们也有菜吃了,果然种菜还是比粮食划算,看看那些吊方瓜还能当饭吃呢,扁豆、黄瓜、瓠子的也能晒菜干,收了麦子咱就栽茄子,再栽一茬子大葱,管你们一个个吃个够。”
只要家里宽裕,有点吃,哪个愿意对儿女那么抠抠搜搜的呢?
说完老秦头看向秀瑶,“都是你这个丫头的功劳。”
秀瑶笑道:“爷爷,我就是馋,可没出什么力气,种子是我姥爷要的,菜园子是爷爷领着爹和二达达几个种的,爷爷,咱还得多弄点树枝子把园子拦起来,就算不怕人来偷摘,也得挡挡鸡鸭什么的,万一进来给咱祸害了可不好。”
之前老秦头领着孩子们埋过一些树枝子的,过了这些日子,有些已经破败不堪用了,是得想办法弄新的,否则到时侯四下里敞开着,谁都能随便进来摘菜。
老秦头道:“咱去那边砍点棉槐条、树枝子什么的,回头再加上之前攒的那些棍子,也夹个帐子挡挡。”说着就领秀瑶几个去场里。
庄户人家打场晒粮食都是在各自的场湾里,一家有三分地到一亩地不等的样子,如今都长着些杂草,拿锄头耪松了,然后把土坷垃打散,泼水,干透了就开始用碾子碾平。以后如果麦收之前每下一场雨,也要压过,否则就不能用。
碾压的时候,一边泼水一边撒草木灰,然后一边继续碾压,直到压得平滑溜光,没有一块松散掉土的地方。如果有散土出来就可能掺到粮食里,所以必须仔细。这也是一项技术,技术不好的,那场地就压不平,或者泥多了就沾碾子,水少了就压不实,压干了还会裂缝。
技术好的,压完了场等干透之后地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裂缝,没有一点散土,这点整个桃源村没有比老秦头厉害的。
至少三爷爷家的几个儿子就不行,每次压场都是和老秦家合伙,一起耪地,然后打土坷垃,由老秦头洒水、撒草木灰,秦大福和秦二贵换着拉碾子碾平。
秀瑶看大人们忙活耪地,她就和秀丽去不远处的河沟边上转悠,看有野生小树苗就拿铁锨挖回去栽在菜园子周围,虽然现在不是栽树的季节,但是也会有成活率,活一棵是一棵。
等秀瑶挖了两拨野树苗回去的时候,大人们也在泼水撒灰压场了。
秦大福拉着碾子转得飞快,看得秀瑶都眼晕,他却一点都不错乱,步子井然有序,压了这边压那边,跟穿花的蝴蝶一样。
秀瑶就和秀丽光着脚在上面跑,跑累了就去那边栽小树。
等压好了场,又忙了几天棉花高粱果子地,基本上也就到麦收,一到麦收老秦家的活儿一下子又多起来。
芒种这几日一连几天老秦头挨块麦田里转悠,预测着收成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开镰才好。他有这个本事,多年的农活让他锻炼出来只要看看地里的光景,就能判断今年收成有几石,刨除交租,自己家能剩下多少。
他还得盘算着家里镰刀好用的有两把,还有一把挺磨手得绑点破布什么的,还有一把总掉镰刀头,不怎么安全,可自己也钉不好要拿去铁匠铺拾掇觉得又得费钱,就那么扔着吧,可以给捆麦子的女人用。
反正不管怎么说,都得去周家借几把镰刀来,否则三十多亩麦子就靠几把老镰刀可割不好。
哎,今年借镰刀,不知道能不能不用粮食换,毕竟春种之前他还带着孩子去白帮了几天工,也没要钱,而且现在大儿媳妇还在周家帮忙呢。
秦大福在麦地里走了一圈,回来道:“爹,这块地的麦子不怎么实诚啊。”
去年秋天种麦子的时候,天有点干,等了几天雨,种上之后出苗就晚,出苗率也不是很齐。有的地方都稀稀拉拉的,不过好在春天套种了棉花,也不算浪费地方。但是冬天又少了场雪,春天少了场雨,总的来说,不那么尽如人意,麦粒不怎么实诚。
老秦头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还是道:“比起前几年也算不错了,今年交了租子咱们也能多收几斗。”相比干旱的那几年收成一半都不到的时候来说,也差强人意了。
那边秦显跑过来,“爷爷,爹,村里已经贴收租子的告示了。”
老秦头哼了一声,不乐意地道:“就是干这个勤快,就算不贴,谁还敢少交一粒麦子来着?”
秦显笑道:“爷爷,咱家老实,我听人家说四外村里都有拖着不交的,也没怎么着。”
老秦头脸一沉,喝道:“好的不学,净学这些歪门邪道,又不是自己的地你能拖个鸟出来啊?到时候不租给你,看你喝西北风去?”
秦显知道每到收庄稼的时候爷爷都不痛快,他也就不再找呲,笑笑就走开,继续去麦地里给棉花锄草保墒。
每到收庄稼的时候,是老秦家欢喜的时候,却也是最沉重的时候,累死累活地把粮食收回家,却还得交为数不少的租子,有时候年景差点又没有减租的好事,那重租田一亩地的收成几乎全交租子,自己家就赚点烧火草。若急眼了加上租牲口、农具、种子的钱只怕收成全搭进去还不够交的呢?
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家的地啊,老秦头哀声叹气地想着,随后又觉得好在还是有口饭吃的,就算租田种累点,总归也饿不死就是。比起那些吃不起饭,饿得卖儿卖女的,他还是强得多。想着,他又开心起来,道:“三天后,先去西北坡那块地开镰。”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要过年了真是亚历山大呀。过年就是对作者的能否日更的考验。我要加油存文。哦也。
☆、63麦收忙碌
为了防止下雨;那是要白天黑夜全天候耗在地里割麦子收麦子,直到将麦子都收到场里;打场,晒干;交租;存进大釉子缸里才算是麦收结束,可以松一口气。
所谓三秋不如一夏忙,这比春天种地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入夏麦收;雨水多起来,一个天气不好,一年的收成可能就泡汤了。
麦收;要说是虎口夺粮一点都不为过。麦收麦收,收了粮食脱层皮,打场打场,打了粮食累断肠,晒粮晒粮,晒了粮食着忙慌,收到缸里才算粮。
也就是说收麦子的时候,要看天抢时间,没日没夜地在地里割麦子往家运,还得堆在场里看着晒着,如果阴天那就紧张得都睡不着觉,赶紧把麦子堆起来然后盖上草苫子,等雨后天气好了再晒。晒干了,趁着日头毒辣的时候套上牲口,挂上碌碡(liu zhou),吆喝着牲口就开始打场脱粒。
脱粒之后,还得翻晒,晒得焦巴干,然后交租子,交完租子,自己家剩下的就要赶紧收粮入仓。
这期间若是不小心淋一场雨,那这粮食只怕就损失惨重,所以,麦收要说打拼命仗一点都不为过,好人也要累得脱层皮。
庄户人忙活了一年的,就是为了这一场麦收,若是瞎了,地租没着落,种地的时候租牲口种子农具的钱没着落,一家老小的口粮也没着落,那这家估计就陷入饥荒的漩涡里难以自拔了。
老秦家的人自然都要严阵以待,去帮工的秦业也都要请假回家,赶紧收粮。
开镰的前一天麦收之前,张氏又带着孩子们擀了一次饼,既能管饱还省粮食,送饭的时候把菜、蛋的往里一裹就行,不用顿顿都送菜,很是方便。
夜里,老秦头又把镰刀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才放进筐里。他对张氏道:“割麦子是力气活,你也去割点肥肉给大家见见油腥,每天割麦子捆麦子的一人一个鸡蛋,孩子们就两人一个,园里能吃的菜就多做了给孩子们吃,别舍不得了,种了就是为自己家吃的。”
张氏嘟囔道:“还要割肥肉?那可贵了,哪里有钱?炒菜我放点油就是。”
老秦头气道:“怎么那么犟,不割肥肉就割瘦肉,反正也得给孩子们加点油水儿,要不怎么顶得下来。”
张氏虽然心疼,可也心疼老头子,想着他要吃肉就吃肉吧,一次性多买点也便宜点,反正现在还不那么热,也不会那么容易坏,只是一想一斤肉要二十多甚至要三十个钱,真是肉疼得要死,猪肉真是贵啊!
“要不,买点骨头或者猪尾巴,猪下水什么的?反正也是肉。”张氏试探着道。
老秦头没好气道:“随便你吧,反正加点油水就行,割麦子那么累,总归得吃点。”一年四季,麦收就是最累的活儿,谁都每个囫囵觉睡,没有顿安稳饭吃,如果不加点营养,怎么能坚持到最后?
说完他就出去院子里,正好柳氏找他,“爹,我是不是也跟周大娘子说一下先回家收麦子,等忙完再去。”
老秦头摇头道:“人家周家姑娘冬天就出嫁,嫁妆肯定多,你还是给帮忙吧,好不容易找个活儿,不能耽误了,家里这些活儿,多你少你也那么着的,你专心给人家帮忙,别做坏了。”
柳氏在周家赚的钱,远远超过她回家帮麦收可能带来的利润,所以,老秦头还是让她去周家帮工,并不用回来参加麦收。
柳氏见他这么时候,也就同意了,那边二婶嫉妒得要命,会绣花了不起?竟然就不用忙麦收,割麦子多累啊,没日没夜地蹲在地里,虽然她不割麦子,但是也要捆麦子啊,捆麦子也累呀,头昏脑胀的,腰酸背痛的,累得都直不起腰了。
不过嫉妒归嫉妒,现在她也不敢说什么,如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