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九子传奇 >

第30章

九子传奇-第30章

小说: 九子传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他把村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来。当着他们的面,把村民求雨时所欠高利贷的竹简全部烧掉,并向老人们承诺,所收村民入观求雨的钱,自己再加一倍拿出来为村中贫穷人家购买食物、修缮房屋。克扣他人的工钱全部算清补上,其它所有能用钱补的全部补上,不能用钱补的一律赤膊请罪,登门道歉。村头龙王观征得父亲同意后即日捐出,任由村民进出烧香许愿。郑槐信说到做到,马不停蹄两天,就几乎把竹简上所列的不仁不义不好的事项全部还清、纠正。

    对郑槐信的悔过道歉,并不是所有村民都愿意接受。十里外的水前村就有两户深受“真坏心”高利贷之害,被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村民不但坚决不给“真坏心”开门,不接受他的道歉,还恼恨地说:“现在‘真坏心’就是背座金山银山来,也不会原谅他。”郑槐信在门外急得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因为赎罪期限只有三天,现在每时每刻对他来说都是万分宝贵,宝贵到决定他的生与死。他真想破门、破窗而入,消除他们的误会,求他们接受自己真诚的悔过,可是那样做,他知道,事情只会变得更糟。

    他赶紧把那两个也已悔过的二流子找来,让他们连夜驾车赶往水尾村,把那户被逼得带着孩子跑回娘家的妻儿接回来。自己则在那户因还不起高利贷,老父一气之下自缢身亡的村民门前,整整跪了一夜。心想,“豁出来了,如果到时他还不肯原谅,死也死在他的门前,就算一命抵一命吧。”快到午时,在村里族长和他两个哥哥的一再劝说下,那户村民终于打开门,同意跟郑槐信见面。郑槐信立刻真诚地给那个村民和哥哥磕了三个响头,请他们代为身亡的父亲接受。

    就在郑槐信风急火燎东家悔过西家偿债之际,九兄弟悄悄回到山上,把茅草屋又细细修缮一番,准备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九郞跟在一郎后面一边收集草叶一边说:“大哥,那个‘真坏心’恶贯满盈,天都要惩罚他,为什么你却要救他?”

    “九郞,人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前朝秦始皇帝可以说是大恶人一个,从登基开始就杀假父、逐仲父,关禁生母,摔死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南征北战灭六国更是杀人无数,你说他恶不恶?可是秦始皇帝不这样做,不用酷心铁腕,他就建立不了大一统的秦朝,成就不了‘千古一帝’的大业。大汉朝也就没这么容易获得这么大的疆土,包括朝廷三公九卿,郡县的体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等,都是前朝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你还能说他恶吗?这样看,秦始皇帝不仅善,而且是无人能企及的大善。”

    看到九郞两眼发直地盯着自己,一郎知道他不是太懂,因此听得有些懵里懵懂,立刻转回话题。

10/7 11:29:07|43264314

第十三章 弃恶从善化孽子5



    “就说这个郑槐信吧,为了收敛钱财,干了那么多坏事,的确是个恶人,天火烧死他很容易,也不足惜。但是,烧死一个恶人,不如激活一颗善心。俗话说‘人死帐不烂’,郑槐信死了,周围百姓借他的那些帐还是要还,即使是高利贷,郑槐信的父亲或儿子说不用还了,可借贷人在良心上还是要背负一辈子的。郑槐信活着,天良发现,悔过自新,就可以由他本人平息过去因高利贷产生的恩恩怨怨。悬崖勒马,不再作恶,就可以告诫其他像郑槐信的人,天不可欺,赶快弃恶行善。同时,还可以避免给郑槐信老父亲带来老年丧子之痛,可谓一举多得,何不为之呢。”

    自那天差点被大火烧死后,郑槐信念念不忘自己这条命是一郎兄弟从死神手中抢回来的,除了殷勤往山上送吃的用的外,每天一大清早,就悄悄跪在茅草屋门前,恳求九兄弟搬到他家里去住。一郎点拨他说:“郑兄,你不用感谢我们,我们也不需要感谢。因为,从根本上说,不是我们救了你,而是你父亲和乡亲们的原谅救了你,是你自己幡然悔悟、真诚改过救了你。真要想回报,就从孝敬老人和善待乡亲做起吧。”

    可以说,直到这时郑槐信才彻底感悟,真正清楚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做事。从此,郑槐信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行善守德重义,终身受到大家的赞许。乡亲们也像把过去的郑槐信忘记了一样,再也没有人叫他“真坏心”,而是都改口叫他“郑大善人”。

    传说,后来寿终正寝的郑槐信还是下到十八层地狱受了苦刑。阎王告诉他,所有堕落地狱的众生,并非是天尊阎君左右操纵,而是取决于他自己善恶的累积,因果自做还要自受,丝毫不会混淆,一点也逃不过。因此,郑槐信才更懂得做善人善事的可贵,也更清楚自己过去干的那些恶事,真是罪不可赦,死有余辜。一次,中殿阎王召见他,问:“你在阳间前半生是作孽多端的大恶人,后半生是行善重德的大好人,在阴间已受尽刑罚,还尽孽债,积足阴骘,想找个什么样的替身还阳啊?”

    他迟疑地想了想,回答道:“我前世做尽了坏事,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唾骂我,诅咒我应该去死,说明做被千人恨万人骂的恶事实在枉在人世。因此,我还想在阴界多多磨难自己,彻底消除自己心中所有的恶根孽障,确保来世能做一个完美的好人。”

    阎王赞许地点点头,说:“看来你真是彻底悔悟,弃恶从善了。从现在开始你再做三年善灵鬼,期满我一定报请天尊封你在阎王殿里任职。”

    三年后,前中后三殿阎王共同召见他,说:“来此至今,你一直诚守阎王殿的规矩,做了很多不计得失的善事,我们已报请天尊恩准,封你为赏罚司黑无常,专事捉拿阳间坏人、阴间恶鬼。”

    从那以后,他穿一身麻布黑衣,常常夜半出巡阴阳两界,明察暗访,行善的报给天尊,作恶的报给崔判官,捉拿了很多坏人、恶鬼,也彰显了许多好人、善魂。

    直到唐朝盛世,积足善缘的他才要求重回阳世。在三殿阎王的共同举荐下,投胎到长安的一户普通农家,长大后,成了当时举世闻名的一代高僧。

    为了纪念这段往事,村庄的人们将那座九子曾经住过的山称为“九仙山”。从此以后,登九仙山的人都要特地进到那个仙洞里坐一坐,以期与天上的神灵感应沟通一番;慕名去那座茅草屋里睡上一觉,祈求神仙赐梦,好梦成真。并且,九仙山向东去的石头上还依稀能找见一些巨大的脚印,当地人现在还说,这就是九子当年匆忙下山救火时留下的足迹。因人扬名的九仙山加上云海、飞瀑、佛光、怪石、奇树等神妙自然景观,已成为当地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

    有道是:

    欺人欺世难欺天,

    所幸心底存善缘;

    罄竹罐满成噩梦,

    前非痛改金不换。

10/8 11:46:22|43305534

第十四章 辟谷遇仙指迷津1



    再说那天救火。天亮后,村里人发现人群中竟然有好几个陌生人,尤其是一郎,救火时先是冲着天空挥手说话,火被扑灭后,又拿着什么竹简让郑槐信看,把郑槐信吓得半死,立刻引起大家的好奇,纷纷围拢过来。一郎一时弄不清怎么回事,怕自己是外来人引起误会,赶紧拱手作辑解释道:“诸位乡亲,我们兄弟九个从外地来,只是路过这里,昨晚住在山腰的那间茅草屋里,今天一早发现村里失火,特地跑下来帮助灭火的。”

    可能是看到一郎神情有些紧张,村里一位穿戴整齐、长得细皮嫩肉但有些干瘪的老人站了出来,微微笑道:“小兄弟,没事的,谢谢你们帮助灭火。我们这个村子在几座大山之间的山凹里,平时极少有人来,今天突然一下冒出好几个陌生人,大家感到有点稀奇,都是过来看热闹的。”

    老人随后自我介绍说是村里的长老,请何氏兄弟到村里的议事堂说话。双方落座,按礼节相互拜见后,两位少女用木盘端来十个冒着热气的青竹筒,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随之扑鼻而来,悠悠淡淡是银菊花的清雅,清清柔柔是玉茉莉的舒馨,绵绵软软是金桂花的**,原来,这是长老为迎接九位贵客特地新沏的“金银玉”三花水。长老说他们这个村子叫“仙台村”,后面那座山叫“仙台山”,村里有一百多户人家,基本属于一个大家族。提起山腰处的洞窟和茅草屋,长老呵呵一笑,说:“那个茅草屋不是村里人盖的,是一位不知姓名的外来人留下来的。”

    长老呷了口三花水,语气深沉地回忆起来,“二十五年前,柿子漫山红遍的一天早上,一个腰挎长剑、头戴竹笠、身披蓑衣的男子,突然出现在山腰的那个洞窟前。就像你们一样,谁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来这里干什么。只见他砍来一些竹子、树木、树枝和茅草,忙了一天,在洞窟边盖起一间茅草屋住了下来。自从住下以后,他就一直没下过山,也没来过村庄,每天大部分时间好像都呆在洞窟里,很少回茅草屋。开始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把他当成闲聊话题,没事儿就聚在一起猜测。什么仗剑走天下的侠客、武士、杀手,躲避朝廷官府通缉的逃犯,愤世嫉俗的隐士,举目无亲的流浪汉……猜什么的都有。可是时间一长,大家见怪不怪,渐渐对他失去了兴趣,很少再关注他。”

    “不过,这个人的行为还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怪,难听点是邪门。”突然,他打住嘴不说了,惶恐地抬起头,双手抱拳对空中恭恭敬敬辑了两下,又对自己的脸颊左右拍打了一下。“呵呵,神人,请不要怪罪我说话不敬。听老辈人说,以前我们这里只有三个半季节,春、夏、秋,冬天很短,短的往往没感觉就过去了,几乎不下雪,根本没下过大雪。可是自从他来了以后,一切都变了,每年的冬天不但明显长了不少,而且年年都下雪,并且至少要下一场三天的大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