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墙-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恕罪,孩儿的确有些看不下去,与西汉军相比,无论是曹军还是袁军,似乎都不懂得战场配合,只是各自为阵。”
“哦?那你倒是说说西汉军的士卒是如何作战的?”
“西汉的军卒在战场上并不在意个人的武勇,他们更擅长整体的配合。以十人为例,其中四人为长枪手,三人为刀盾兵,剩下三人则为弓弩手。一旦身陷战场,这十人就会结阵作战,威力惊人。”
“大公子,有那么厉害?”许褚有些不信的插嘴说道。
“许将军若是不信,将来总是有机会遇上的。”曹昂闻言答道。
“仲康莫要打岔。子修,你刚才说了西汉的步卒,那骑军呢?西汉的骑兵也擅长战阵?”
“西汉骑军大致分为重轻两种,其中重骑破阵,轻骑游走,一旦让西汉骑兵奔跑起来,哪怕是鲜卑、匈奴那种自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也多是要退避三舍。”
“……夸张。”许褚不服气的低声嘟哝道。
“许将军,没有半点夸张,西汉正规军的强大是你无法想象的。你不要以为这些年西汉平静,那只是表象,西汉与外族的战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爆发的规模不大,再加上西汉有意隐瞒,这才没有叫你们知晓。”
“那西汉是在跟谁作战?”
“外族,但凡是不服教化的外族,都是西汉正规军的攻击目标。说实话,袁绍的并州之所以没有闹出太大的乱子,还真要感谢西汉一声,要不是西汉对外族的不断征讨……”
“好啦,别说西汉了。子修,你来看看,对面袁绍这是打算做什么?”曹操打断曹昂的话说道。
曹昂接过单筒望远镜看了看战场上的变化,对曹操说道:“父亲,袁绍要动真格的了。”
“我看也是,仲康,你跟子和准备一下。”
“诺。”许褚兴奋的答道。
看着许褚下去准备,曹操对曹昂说道:“别羡慕,陪着为父在此观阵。”
“诺。”曹昂答应一声,打消了亲自上阵的念头。
就如曹昂对曹操所说的那样,袁绍见战事僵持不下,按耐不住的使出了杀手锏。大戟士排成一列列,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战场的曹军走去。
大戟士说白了就是重甲步兵,灵活不足,但防御力以及攻击力惊人。全身重甲,头戴铁盔,手拿重戟,每走动一步似乎都让大地产生震动,手中的重戟不断收割着冲上来的曹军。大戟士在战场上一时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许褚与曹纯率领两千虎豹骑杀入了战场,找上了大戟士。
虎豹骑对阵大戟士,一场龙争虎斗叫观战的人看得热血沸腾,但曹操跟袁绍却看的是心头滴血。无论是虎豹骑还是大戟士,那都是千挑万选出来,轻易不舍得拿出来示人的。袁绍原指望依靠大戟士打破目前僵持的局面,但却没想到曹操的虎豹骑同样也是名不虚传,果然很难对付。
在发现虎豹骑与大戟士斗了个旗鼓相当后,舍不得继续损失大戟士的袁绍下令召回了大戟士,而曹操同样也不希望虎豹骑跟大戟士落个两败俱伤的结果,见袁绍军的大戟士开始后撤,当即也下令虎豹骑退出战场。
“痛快,真痛快。”回到曹操身边的许褚一脸兴奋的对曹操叫道。
曹操闻言笑道:“仲康辛苦,且下去休息休息。”
“主公,末将不累。……大公子,不知西汉军中可有能匹敌虎豹骑的军队存在?”许褚忽然开口问曹昂道。
曹昂闻言看了看曹操,曹操知道曹昂看自己是什么意思,对曹昂说道:“子修但说无妨。”
“是,那孩儿就说了。要说可匹敌虎豹骑的西汉骑兵,还真有。庞令明的游奕、赵子龙的龙骑、黄汉升的踏白……”
“等下,大公子,照你的意思,那西汉的正规军每一支都可比虎豹骑喽。”许褚打断曹昂的话问道。
“……怪我之前没说清楚。这西汉的正规军每支的编制皆为两万,而这两万士兵则是自上百万守备军中挑选组成。我并不是说西汉的正规军每一支都比虎豹骑要强,而是说在西汉的正规军中,若是如虎豹骑那样选拨士卒,每一支正规军都可以选出一支虎豹骑。而且在西汉,战力最强的不是西汉正规军,而是西汉帝的直属亲军。”
“直属亲军?末将倒是有所耳闻,不知大公子可否详细说说?”
“要说下去找个没人的地方说,这里是战场,不是在后方。”曹操打断许褚的话道。听说话的语气,曹操的心情似乎有些不好。许褚见状也不敢再问曹昂有关西汉军的事情,低头退下去休息。
曹昂等许褚走后,轻声对曹操说道:“父亲,您曾经教育过孩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
“……唉,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听了你刚才说的那些,心里还是感觉有些憋屈。子修,你跟我说句实话,这西汉的守备军究竟有多少?难道真有百万之众?”
“只多不少。父亲你不知西汉在治下有一个义务兵役制,每到农闲之时,地方官府就会组织暂时无事的青壮百姓进行训练,而且但凡是参加训练的青壮,家里都可以不需要服徭役,所以每次训练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人会躲避。”
“那若是官府需要有人服徭役,岂不是无人可用?”曹操皱眉问道。
“不会的。但凡是地方官府需要用人进行地方建设的时候,都会张贴用人告示招人干活,包吃包住不说还会支付报酬,所以根本就不愁没人用。”
“……子修,回头没事的时候你跟我多说说有关西汉的朝廷政策。”曹操想了想后对曹昂说道。
“是,孩儿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昂连忙答道。
“主公,二公子求见。”下去休息的许褚走到近前向曹操禀报道。
“唔?他来这作甚?”曹操闻言不由皱了眉头。
曹丕来到曹操面前,拱手行礼道:“孩儿见过父亲。”
“不必多礼,子恒,你来此作甚?为父交代你的事情都办好了吗?”曹操开口问道。
“回禀父亲,孩儿奉命自许昌押运粮草返回,特来交令。此外,孩儿想要向父亲请战。”曹丕恭敬的答道。
“你也想参战?……好,为父心中甚慰,既然如此,你就与子修一样护卫为父吧。”曹操笑着说道。
“……父亲,孩儿想要像三弟那样领军作战。”
“……也罢,既如此,你就去你元让叔父那里听用吧。”
“诺。”
第250章 火烧濮阳
袁谭的心很乱,自门户以来,袁谭从未像此时一样犹豫不定,难下决断。心腹谋士郭图坐在袁谭的下首沉默不语,将决定权彻底交给了袁谭。
齐王,这是曹操给袁谭开出的价码。找不到什么盟友的曹操只能将主意打到袁绍的儿子袁谭的身上。不光是袁谭,袁熙、袁尚同样也收到了来自曹操的承诺,只不过与袁谭相比,袁熙跟袁尚还用不着铤而走险。
如今东汉皇室虽然已经名存实亡,但终究还占着那个位置,封王这种事情,还是必须要由朝廷来颁布才显得更加正规一些,而曹操恰恰就掌握着这种权利。
自立为王,袁谭也不是不可以干。但袁谭还是想要更正式一些。受朝廷任命的王,比起自立而成的王,含金量要更高一些。
但想要获得齐王的封号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曹操的用意很明显,袁谭想要成为齐王,那就必须要跟袁绍彻底翻脸。可那样一来,袁谭与袁绍之间就再也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这是袁谭不想接受的。
“先生,可有什么建议?”袁谭开口问郭图道。
郭图缓缓睁眼,目视袁谭轻声说道:“主公,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很冠冕堂皇的一个理由。但仔细想想,但凡是能够做出大义灭亲这种举动的人,真的就值得人信赖吗?连自己的至亲都不放过的人,还有什么人会被放过。
郭图的话给了袁谭接下来要做的事一个完美的理由。虽然汉室已经不值得效忠,但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还是可以做的。为了王位,袁谭在袁绍与曹操正在官渡激战的时候,悍然举兵,以讨伐汉贼的名义,渡过黄河讨伐平原郡。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曹操大喜,当即奏请朝廷封袁谭为齐王,而袁绍则是大怒,急令二子袁熙自幽州返回,率兵攻打袁谭,死活不论。而随着袁谭的加入,袁曹之战的结果也开始变得扑朔迷离,谁也不敢保证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袁谭的攻击并不顺利,虽然袁谭在得到青州以后一直在养精蓄锐,但怎奈袁绍早在出兵攻打曹操之前就已经留了一手,专门防着袁谭。除了一开始袁谭偷袭得手外,在袁绍留在平原郡的兵马调动开来以后,袁谭军想要继续深入就变得困难起来。
别看袁谭是奉诏讨贼,但袁谭手中的诏书究竟有多少人会认,这还是一个未知数,至少在河北袁绍的地盘里,朝廷的诏书没有多大作用。袁谭原本也幻想过传檄而定这种美事,可在派出去的使者被人把人头送回来以后,袁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袁绍有三子,长子袁谭自立门户,三子袁尚最受袁绍喜爱,唯独二子袁熙,显得有些四六不靠,因为庶子的身份,袁熙从一开始就没有成为袁绍接班人的资格。袁熙本人也很清楚这点,老实本分的听从父亲袁绍的安排,只等袁绍百年以后,尽兴辅佐三弟袁尚。
从个人能力来看,袁谭可以说是袁绍三子中最出色的,虽然人品有点瑕疵,但如果没有一点真才实学,又怎么能成为了一州之主。而袁熙虽然比不上袁谭有本事,但好在田丰、沮授这两个不受袁绍待见的河北智者随行在侧,有他们二人在,袁谭跟郭图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战事的胶着令袁谭心浮气躁,朝廷虽然下旨封袁谭为齐王,但圣旨以及齐王的仪仗却始终没有送到袁谭的手里。袁谭知道,这是曹操在逼自己,什么时候击败了袁绍,袁谭什么时候才能正式成为齐王。
到了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