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骁将-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管南中四郡还是南中七郡,刘宪都不用去理会的,那是政事而非军事。然随着诸葛亮的又一封奏表地递上,事情却也由不得他不到场了。
南中蛮人彪悍好斗,虽这一战损失不可估量,可其内还是有相当厚实的根基在。他们今日降服,可等到十几二十年后实力复起,那又该如何?且南蛮与南中有着先天不可分的联系,南蛮若蠢蠢欲动,南中必然惊起,想以南中为根基,进军南蛮,那不清除南中各郡的羌蛮族人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心虑此事多时,经多番详查终于设出两计其一,移南中劲卒,青壮羌蛮万余家入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其二、夷蛮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可勒令南中大姓皆出金帛,聘策恶夷为自家部曲。得多者杂世袭官。
这等于说是在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刘备政府川蜀集团军,而经费问题,则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
那些夷蛮贫贱惯了,平日里闹事斗狠为的不就是得些财货,而现在有了一条安安稳稳的途径,可让他们得到昔日梦寐以求的财物,这些夷蛮自然会乐的服属于汉,成南中夷汉部曲。从而刘备集团就可以在南中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虽然这些部队收拾私家部曲。但毕竟能安定地方,且还可以让刘备集团大量消减在南中的开支费用。
此举也能让当的豪强的社会地位得到相应的加强。遂也会安于刘备集团统治。他们出金暮兵,能使少数民族部众得到实惠,缓和了汉蛮两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夷蛮青壮转身变成了政府军,拿到粮饷也就会自然而然的明白一个道理这些大户不能倒。否则自己就没饭吃。由此延伸。那就是南中不能乱、大户不能倒、刘备集团不能塌。这就好比后世员工在企业中得到了股份,企业强自己就有钱赚,企业垮了自己也就亏本了。于是
诸葛亮两个计策,可供讨论的却只有第一条,因为第二条已经被刘备认同,现在传令的使者已经出成都数百里了。
第一计一移南中劲卒,青壮羌蛮万余家入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
无当飞军,这是日后蜀汉赫赫有名的无当飞军。
怎么可能不迁?刘宪想都不想就站在了诸葛亮这一方。
但他头脑冷静下后,却也不得不承认,无当飞军的成
一万余户夷蛮。从南中前往蜀中,这个花销可不是一点半点。
无论是迁徙费用。还是安顿费用,对如今北线作战的川蜀来说,都是一个极大地负担。
“军师,别来无恙乎!”州牧府门前,刘宪正巧与诸葛亮赶了个巧。
“上将军身体康安,真是可喜可贺。”大冬天的诸葛亮羽毛扇依旧是不离手,可人家拿着就是有那么一份气度、娴雅,任谁怎么看也都难说一装逼。
看到刘宪,诸葛亮不由得想到了孟获对自己的一个央求,眼睛一转瞄到了不远处那匹正被随从拉去马棚的卷毛赤兔。
“上将军,夺己人之物,可当奉还。”
咦,这话怎么讲?刘宪正想着客气两句,然后和诸葛亮借一步走,好好地通一通气。免得无当飞军上出麻烦。怎么冒不天的诸葛亮蹦出了这一句无头无尾的话来?
“夺?”刘宪心里想着,嘴巴上却没打住,“即为夺字,那又何来己人之说?。
“先敌后友也。”诸葛亮轻轻挥舞着羽毛扇,不像是在扇风,倒像是在朝外煽雪花。
“呵呵呵”刘宪笑了,声音不高不低,时间持续的却不断。他脑子在转悠,先敌后友,莫不是说的是孟获那一帮子???
“坏了,赤兔马。”低笑声差点给噎在喉咙里,刘宪颇是尴尬的咧了咧嘴,眼睛边角偷偷地瞄了瞄诸葛亮,还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欠揍。
咬牙,切齿。可却也没办法。孟获毕竟是降了,就凭这一点刘宪就没道理再占据着那匹赤兔马,而且他身份又很特殊。然更重要的是
孟获他人现在就在成都驿馆。
连带着带来洞主、孟优、董荼那、阿会喃以及南蛮迤西部的代表人物银冶洞二十一洞主杨锋,都在一块住着。
要是被孟获找上门去,刘宪简直不敢再往下想了,太丢脸了!
“呵呵呵,呵呵呵,即为己伴,那自当奉还,所谓君子不夺人所爱么!!”仰天打了个哈哈,刘宪嘴上说的轻松,可眼角却还在抽搐。
心疼啊,煮熟的鸭子竟然飞走了,哀怨中”
刘宪想到错过去的那个情期(马匹),心里真不是一般的痛。早知道孟获那厮还敢讨要,那自己就算在路上再颠簸,也当忍着赶在六月中下旬回到成都。
白白一个情期。错过去了。(南方马匹七月止。)
“今军师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蛮方;目今蛮王既已归服,何不置下官吏,与孟获一同守之?”这句话是很有隐意的,刘宪要是嘴巴在歪一歪,下面接上一句,“也好使我军士钱粮不以空废!”就彻底的歪
。
现在这么问。不含有意刁难,平常而已。只是放在了自己吃瘪以后,略有一丁点恶心人的意味。
诸葛亮神色安然。一边好以整遐的赏着两侧走道边的“雪人”景观,一边温声答道:“留我方人则当留兵,兵无所食,一不易也;蛮人伤破,父兄死亡。留我方人而不留兵,必成祸患,二不易也;蛮人累有废杀之罪,自有嫌疑。留我方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不留人,不运粮,可与自相安无事矣。”
见诸葛亮没用路途艰险等显再易见的因由作答,刘宪到是一愣,细细品味“三不易”瞬间大点其头。“果然高明,军师真用人心
南蛮地险路远。一口吞并显然不现实,南征之前无论是刘备还是刘宪、诸葛亮都没想过吞并彻底南蛮。只是想要打掉南蛮的野心派,恩威相加,让他们人心向蜀(刘备)。
刘宪以此出。屡次释放被俘蛮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诸葛亮玩的更大,三纵孟获,收服上层人氏的同时,临走之际还把下层百姓给装进去了。
三不易留人的话就要留兵,多了人,当然就要多留粮食。而川中粮秣仅是积累了两年,还要支撑北线,粮食可谓是非常紧缺的!
2、要是不留兵的话,出了乱子,怎么去处理?留下的人没实权啊,而处理不了。还不是一样没用?!这样的话,留人反而白留了,倒不如聪明地去选择他(代表刘备集团)对南蛮的信任来换取南蛮人对他(刘备集团)的信任;
3、诸葛亮政治才华当今无出其右,就是让当地人自己管理当地的事宜,就如后世的民族区域自治一样,自己人管理自己,没有人又会异议,可当换了个外人来管理或者协同管理(川不是明摆着不信我、明摆看来监视监督我??)”你说孟获的心情会爽吗?
总之在收服南蛮一事上,诸葛亮用的是计谋从头到尾都是“收买人心。不用镇压。用收服人心,这样才能稳固后方。把全部精力放在打魏降吴上来。
正文 二百一十一章 刘备座前
冰地小说 更新时间:2010…8…21 10:51:32 本章字数:3481
担职主簿的黄权和主仓谷事的刘巴,显然是暂时结成了统一战线。对着刘备苗头初露的询问,立即硬生生的给顶了回去。
除去诸葛亮这个提议者外,在场的还有:文统、法正、张松、许靖,武将刘宪、黄忠、严颜、陈到,这些人那个不是明白人?脑子用不着转圈就该清楚一这是釜底抽薪的妙计,是能从根本上遏制南中地方势力展壮大的良方。
南中七郡,未分割前人口总共还不到十万户,现在一场场厮杀后,人口更不会增多。
随着雍田、高定、朱褒三人的败亡,连带着受累的南中百姓何止是千万户。是以,据刘宪估计,南中七郡现有家户怕是八万都不到。
一个势力的实力是建立在兵力和粮食上的,而兵力和粮食是在人口的基础上得来的,所以说没有人口一切都是空白。
若现在一下抽去南中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入蜀,那对当地土霸豪强来说,完全能称得上是一釜底抽薪。
何况南中与蜀中的繁华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那些夷蛮向来爱慕汉人的钱财、富华,现今到了川中寄庶之地,必定留恋不舍。消息传回南中,自然也能引得众夷蛮人羡慕。
且南中夷蛮又素来敬重勇士,如此飞军军户就是要荣誉有荣誉,要财货有财货,还能在富庶之地生活。这般的美差,谁不念想。等以后争战厮杀,有了伤亡空缺,南人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当不在话下。
此一计策不但釜底抽薪,二十年内从根子上断了南中地方豪强复起的野望,还在南中这个赳赳大汉的心口处开了个小洞,用他的一滴滴心头精血绵绵不绝的滋养着川蜀集团军下属特战部无当飞军。
这种“诱惑”似的放血行为,实在是绝了。
对人心、人性的把握,诸葛亮已经是琢磨到了骨子里了。
可方法再优良,也要照看个远近亲疏不是?那北伐接战数月来尚未有个结果,一车车粮草军资跟投进了无底洞似的,搞得黄权、刘巴头都大了。
川中毕竟才两年的积累,同时应付南北两线战事,委实吃力的紧。那南征平蛮,动用兵力过七万人,前后耗时七个月,虽然当中缴获了大批的敌军粮草补用军资,可成都到底实打实的拨出了四个半月的粮秣。
再算上现在的北线战事,张飞所部四万一万留守阆中。魏延、王平出偏师一万,五万人打了四个月,战果且不说它,单是军粮消耗,若非得了西凉军三个月粮草,川中的粮库早已经要见底了。
现在的存粮,不过勉强能让北线大军支撑到麦收罢了!
为了能多省下一口粮,黄权、刘巴头都急白了,怎么可能同意立刻施行诸葛亮的第一条妙计!
他俩不是不清楚“移南中劲卒,青壮羌蛮万余家入蜀。”对刘备集团统治南中有着何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