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我活-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忽听河中划水之声传来,尹萱吃了一惊,忙伏身下去,手扣袖箭。只见河中一点灯火如豆,晃晃荡荡,随着划水声逐渐逼近。待那船近了,尹萱才看出只是一艘寻常渔船而已,船上立着一位老渔翁,正一下下撑着船沿着河岸向上游驶去。
尹萱想起自己这船为了隐藏而未掌灯,担心那老渔翁黑灯瞎火的撞上来,忙起身点起油灯。那老渔翁正撑得起劲,乍见几丈之内突然亮起一盏灯,吓得连撑杆也掉了,一转身抓起身边的桨,颤声道:“谁!是……是人是鬼?”
尹萱没想到他如此害怕,心下歉然,忙提了灯走到船边,道:“老爷爷别慌,我不是坏人,也不是鬼。我们只是路经此地而已,天色已晚,正准备安歇,没想到吓着老爷爷了。”
老渔翁见是一妙龄少女,声音清脆动听,而且又悄悄见到她身后有影子晃动,才放下一颗心,道:“原来是过路的人,小老儿见到凭空多了一盏灯,还以为是见了鬼火呢,呵呵。”
尹萱陪笑一阵,问及收获如何,听说有钓到鳖,便顺口恭维两句。那渔翁见有人赞他钓鱼技巧,顿时大为高兴,老着脸说了好一阵钓鱼心得,吹得几乎能钓起东海龙王一般。好在尹萱正自无聊,且也未曾听过这些村野之谈,听得津津有味。直吹了半个时辰,那老渔翁见天色更晚,虽然仍是兴犹未尽,也只得准备划船回家了。
他与尹萱相互道别后,撑出两三丈远,才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姑娘这是要北上呢还是南下?”
尹萱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南下。”
老渔翁“啊”的一声,忙压低了声音道:“姑娘,小老儿劝你一句,此时千万别南下,还是北上的好。”
尹萱诧异地道:“为何?”
老渔翁道:“姑娘不知道?离此三十多里的王村码头,这几日聚集了各路山头水寨的人,总有几百人罢,把持水道陆路,不许任何人通过,据说是在寻什么人。哎呀,一个个凶神恶煞般,往来客商无不被他们押下,就是渔船采舟都不放过,害得小老儿都不敢下去钓鱼了。此刻下去,准被他们逮到,你一个姑娘家,不是送羊入虎口么?”
尹萱脑袋里嗡的一响,心道:“惨了,原来他们并未上当,仍是吃准了我们会赶到利州,一定已将通往利州的各条道路都已封锁。这下可怎么是好?”
那老渔翁见她脸色惨白,只道被吓得心慌意乱,安慰了两句,自行走了。
尹萱一个人重又坐回船头,思寻究竟该怎么办。是仍旧乔装打扮以图混过去呢,还是折返,暂避风头?可惜她江湖经验太少,又对自己与阿柯的武功颇无自信,想了半天,仍是不得要领。又想:“也许因为这些人知道从可姐姐那里已得不到消息,所以才千方百计前来搜寻我们俩。哎,那铜鉴到底是什么东西啊,竟惹得这些人一个个不要命的前来抢夺。阿柯大哥昨日杀人时,那表情真是可怕,我从来没有见过……他究竟是什么人呢?说起来,从认识到现在,他可从未向我提起身世……他与可姐姐都可毫不犹豫的为对方舍身,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在他心中,我又到底算是什么呢……”这么想着,好像又与阿柯隔了一层见不着摸不到的阻隔。
她心中愈来愈烦躁,干脆取出竹箫,眼望明月,有一段没一段的吹起来。
刚开始还只是解烦,吹着吹着,尹萱不知不觉被无边月色感染,想到世途艰难,为着一块小小的铜鉴,无数人性命相搏,掀起血雨腥风;而人心又是那样的难测,不论怎样的生死与共,终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这道路永远也无法重迭,只能期盼那突然的交会,或会碰撞出些许火花……尹萱吹着,念着,想着,各中烦恼的、欢跃的、焦躁的、忧心的情绪,都好似着了魔般,一古脑流到她的指尖,再化作飘渺的箫声传出,在如霜一般的水面上跳跃激荡。
也不知过了多久,尹萱吹到一段低音。那一段本不该如此之低,但她心中惆怅,音随情动,竟降到一个她从未尝试过的低调上。她自己也颇为惊讶,便想将此箫声再提起来,但手中的箫好似不听使唤般,无论她如何努力,总在低音处不停徘徊,即便偶尔升起一两声,立时又再低沉下去。
她心中暗惊,再吹一阵,忽然想起父亲曾对她说过的一段话:“有的时候,音律会左右吹奏之人,就好像它不再是你奏出的声音,而是自有灵魂一般。这就是吹奏者步入了自己的魔障。若不能脱出,恐怕终身都会受其影响,严重时,除非破除魔障,否则再也不能吹奏了……”
她一想到父亲说这番话是冷峻的表情,顿时脑门上暴出一层冷汗,心道:“难道我入了自己的魔障了?可得赶紧破除才行!”更加努力提音。但无论她怎么使劲,总也无法顺利脱出,好几次那音调甚至更低。
正在她心神恍惚之际,忽听“叮”的一声琴响,恰好在自己节奏的关节处响起。那声音清越至极,听得尹萱心头一震,未等她回过神来,只听那琴“叮叮咚咚”的一连串响下去,声声和着自己节拍而来,竟似与自己合奏一般。
只听一人朗声道:“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他一边诵诗,一边奏琴愈快,渐渐的疾如风雨,高亢如焰,带得尹萱身不由己的跟着他的琴音不住加快,待得诵到最后一个字时,忽听“铮”的一声,一根琴弦受不了如此激烈的弹奏,猛的绷断,那最后的一声变得尖利刺耳,直破长空。
尹萱浑身剧震,亦是猛的一提,箫声骤然拨高,终于冲破一切阻障,破云而出。尹萱顿觉胸中一畅,手不停,口不住,接着刚才那人所弹之曲吹奏下去,那些堵在心中的无限郁闷,亦随着清扬的箫声不住散去,终于消失得无影无踪,灵台一片空明。
她慢慢放下箫,好一会儿才从这番不输于生死之战的心灵搏击中清醒过来,茫然四顾,发现一艘两层高的官船不知什么时候停在河中心,有一人须发皆白,负手站在船头仰天望月。他身后摆着一炉香,一张琴,此外再无一物,更显风格清高。
尹萱抱着箫长身而起,对那人一躬到地,道:“这位老伯拂琴相助,渡小女子于迷途,小女子感恩不尽。”
那人轻轻一笑,道:“区区小事,何劳挂齿?老夫亦只是见月色苍茫,闻姑娘箫声雅耳,胡乱弹奏,略散心尔。姑娘何必多礼。”
尹萱听他毫不贪功,心中对他更增好感。她遥遥望去,只隐约见那具琴色泽沉朴,似为古物,想到他为唤醒自己,竟不意毁掉如此好琴,心中更是过意不去,便道:“老伯伯,你的琴坏了,小女子家父颇懂一些制琴之术,不如将琴交于小女子,待小女子日后修好,再行奉还,如何?小女子家居河北道幽州,不过现下父亲却在利州,离此不远,数日内就可为伯伯修好。”
那人刚听她说要将琴交她,还觉得此人贰心不知好歹,萍水相逢,凭什么要陌生人相信自己的话?但听到后来,突然明白眼前这少女单纯至极,并非使什么心眼,而仅仅因为自己有助于她,是以倾心相报。他好久好久都已未遇见这般纯洁的心灵了,心中不禁一颤,随即笑道:“好孩子,不过是张琴而已,何须如此?”
尹萱摇头道:“我爹爹说,一张琴,一支箫,若在爱惜它、真正懂得用它的人手里,就不再仅仅是乐器,而成了一个人心意所寄之物,有了自己的灵魂。伯伯月夜弹琴,自然有许多的心事付与琴音,怎能说它仅仅是张琴呢?”
那人闻言,思索良久,方道:“好一个心意所寄,看来你父亲真是一位通识音律的高手。哈哈,你自然也是位爱惜乐器的好孩子,老夫失礼了。”说着转过身来,对着尹萱一拱手。尹萱忙欠身还礼。
那人道:“如此,来人,把琴送过去,别辜负了姑娘一番好意。”
船舱内立时有人沉身道:“是。”转出一位身着白衣的中年人,躬身走到琴前,小心的抱起琴。
尹萱见中间隔着十来丈的距离,忙道:“等等,我把船划过来。”便去抓桨。
那中年人躬身道:“姑娘不必费心,请后退一步。”说着手一招,船舱内立时有人抛根木桨出来。那中年人接桨在手,掂了一掂,顺手一丢,跟着奋身而起,直往小船纵来。
他长长的衣袖在空中翻飞,飘飘荡荡,浑若无体之魂。这一纵就有五六丈的距离,待得气竭下落,一脚蹬在先前丢在水面的桨上,借力又窜出数丈,纵到小船船头,稳稳的立住,连船身都不曾晃动一下。
他恭恭敬敬将琴递与正自惊讶的尹萱,一点头,又返身纵回去,依法炮制跃到官船上。官船上自有人飞出一个飞虎爪,将桨也收回来,手脚干净俐落,显然训练有素。
那弹琴之人似乎对此毫不惊异,一挥手,淡淡的道:“下去罢。”那中年人再鞠一躬,一言不发的进了船舱。
尹萱抱着琴打量,摸着琴身,只觉入手冰寒,果然是难得的好琴。她向那人道:“小女子定当修好此琴,亲手奉还,不知伯伯家住何处,如何称呼?”
那人沉吟道:“老夫亦会在利州盘横几日,若修好了,你遣人到利州舞凤楼前,就说为雪月明所修之琴好了,自会有人来取的。小姑娘,老夫还有些事要办,这就告辞了,他日相见,再谢不迟。”
尹萱虽只与他相识片刻,但觉此人谈吐、风度无一不显得大气,言语间又透着亲切之感,对他已隐约引为知己,听到他告辞,心中不由得一阵失落。忽然想起一事,忙道:“伯伯要到下游的利州去吗?”
那人道:“正是。”
尹萱道:“千万不可!”便将刚才那位老渔翁所言之事一一道来,末了道:“此刻下去,危险重重,不如先在此逗留几日,待……待风头过去再说。”
那人哼了一声,道:“这些贼子,也太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