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改造实录-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八到二十二摄氏度,还没送到北极就可能面临大规模地死亡。
如果采用北极圈本土的动物,虽然没有这种问题,但是可惜的是,大多数都是极为珍贵的数量稀少的世界保护动物,少一只都会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盯着。
还没有进行实验,就在实验品上面的选择上面差点折戟成沙,简直可以说开门不利了。
“要不要试试纯粹的肉?”提出这个想法的是王泽,今年才二十四岁,是整个科研团队里面最年轻的一个,目前主要负责科学仪器的维修和调试,因为资历比较浅,又不是主要负责进行北极科考研究的,一般在专家们讨论的时候不怎么出声,反倒和许彦手下的部队的人混得很好。
“肉?”
“回收回来的机器碎片上面附带着Y能量的话,”见大家都望着自己,王泽并没有显得很慌张,“肉如果能够成功回收回来的话,应该也说不定可以检测到。”
“国内最新的研究报告,即使什么也不做,十五天之后机器上面残留的Y能量也全部消失,如果肉上面带有Y能量的话,十五天足够带回去,无论是直接喂给小白鼠还是做成菜,都可以进行研究。”
因为没有更好的方法,最后大家采用了王泽的提议,这也是许彦从背包里面拿出火腿的原因。
这是极为珍贵的肉,北极圈这边的条件不允许开火,根本不可能做饭,许彦他们最近的食物都是非常符合设定的特制的高能量高热量的特制营养饼干,但是也同样难吃得要死。
幸运的是,每个月都有像是火腿、酱鸭这种特供,不需要烧,只需要拿刀片一小块就行了,每个人一个月只有一两多的供应,拿到手的时候都冻到可以当武器的程度,不过用热水热热之后就可以直接就着营养压缩饼干吃了,但如果不想吃火腿味的冰棍的话,千万不能放太长的时间,之前就有人舍不得冰棍里面的火腿丝,享受了一番在北方用舌头尝铁栏杆的酸爽滋味。
确认了试验物品,如何进行试验也是一个大问题。
将“里风圈”比作一个高速旋转的超强电风扇,拿个火腿碰触它的叶摆,都要担心自己的手会不会卷进去的问题,更何况“里风圈”所处的位置为极夜,操作就更加需要细致。
虽然之前总负责人是这样说的,但毕竟没有这么不负责,他们携带的科学仪器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掩人耳目,里面有个小机器人,他体内装载着一个金属抓手,能以极快地速度伸缩,是特地找出来花了一夜的时间改造的。
机器人的外壳是能支撑四点六公里的“里风圈”内部的摧残,在恰当的时机,会把金属抓手连带着上面的火腿都快速收进体内,以至于还能保存下一点。
这个机器人特地做得只有许彦的小腿那么高,重心很低的特色能保证它不被风吹走,扶摇九天,烟消云灭,不过,许彦只能蹲下身子将火腿仔细地固定在了它的金属抓手上面。
就在这个时候,北极熊幼崽开始行动了,它向上一跃,相比其他北极熊它能跳得更高,动作也更迅猛,但地球可以保证她没有做任何的小动作,只是真得是恰当好处地,许彦蹲下身子。
见过北极熊跳马吗?在场的除了许彦以外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个北极熊一边露出了标准的“哈士奇”惊恐表情包,一边努力地用爪子想要勾住许彦的衣服。
但这都是徒劳的,在“里风圈”的面前,站着保持平衡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北极熊幼崽这种浮在空中的扭曲的姿势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率先踏入“里风圈”范围之内的曾经被雷劈过的左脚一闪而过一道金色的光芒,这使他明明是熊的身子却以猫的姿态,在空中一百三十六度大翻转落以左脚的梅花印在在地面上完美落地。
可惜帅不过三秒,被“里风圈”的风削得“吼吼”地直叫,踉踉跄跄地朝另一个地方跑远了。
这一幕也成为了小白镜头下的珍藏。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许彦完全没有受到影响,机器人在指示下朝着“里风圈”走去,仅仅只是零点几秒而已,火腿就被它直接切丝了,而且绝对是手艺最为出色的刀功师父,火腿丝只有头发那般细。
不过机器人还是将将保住了它的火腿。
当然他们这一趟不仅仅只是弄好火腿就足够了,许彦从背包里面一一拿出了四只酱鸭。
于是地球坐在“里风圈”的上方,除了片火腿丝之外,又尝到了片酱鸭。
这都是为了保护北极圈的生态平衡,火腿丝、酱鸭丝掉下去,微生物不好分解的啦,才不是她想尝尝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 吃了药,又睡了一觉,咳嗽好像没有这么严重啦,开心
………
然后,周五的时候编编通知,星期二(1。2)日入V,本来计划是每天写六千,到了星期二就可以放送大礼包,结果被咳嗽打败了QAQ,明天断更养一下存稿,抱歉QAQ,嗯,因为明天不更,提前祝大家正元旦快乐=3=
☆、第21章
从“里风圈”回来; 路上又花了不少的时间,等回到营地都到了下午六点十五分,而他们是早上五点出发的,这还是去的人都是老手; 如果带着新手的话; 在路上会出现很多失误; 花费的时间还要长。
回收回来的火腿只剩下六分之一,至于酱鸭就更加凄惨,毕竟即使在北极圈零下四十度的温度冻过,拿起来威力说不定比板砖还要凶残; 但是和火腿比起来还是有些差别,在尸骨无回地被毁了三只之后; 虽然大家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但仍旧看着这幅浪费的景象觉得心疼。
肉,都是肉!
不过地球倒是坐在里风圈特制的按摩沙发上面,吃得挺开心的。
幸运的是; 最后一幅成功了,拿到了半幅骨头架子。
不过就算只能拿到这么点东西,都比预期的情况要好很多,原本最低的预期就是全员无伤,并没有一次就能成功的想法; 就算空手回来也没有关系,就当累积经验,下次再战了。
这种轻松的心情; 在出发的时候王泽还抱着火腿和酱鸭,开玩笑要不要给他们带给火锅中看出来了。
谁大火腿配火锅啊!
等回科研站的时候,东西由早已经望首以盼的科研人员拿去进行检测是否含有“Y能量”,粗略的报告要等半个小时才能出来。
将队伍原地解散之后,许彦就利用这个时间简单地吃了饭,补充点能量,旁边有部队出身的心理医生正进行简单的心理问询,这是为了防止在极端的环境下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之前出现过大面具的情绪低落的问题,现在也是每个在外面执行任务回来的军人的必备的项目了。
等吃完饭,又简单地休息了一下,报告出来之后,许彦就被总负责人叫到会议室,进行这次任务的汇报。
硬性规定的汇报要求从出发到进入到“里风圈”所有的事情都要将可能得还原,不过行走路线其实和之前几次相比也并没有什么可以说了,除了带着火腿和酱鸭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而他也不可能把背着火腿和酱鸭时候遇到他国人员的心情汇报出来,就怕别人把“华国干啥吃饭最重要”的错误的固有印象加深了。
整趟出行,唯一的例外就是那只北极熊幼崽,由于许彦作为北极熊风。骚跳马姿势的踏板,并没有看到北极熊正面照,许彦抬起头来的时候,只有一只渐行渐远的肥硕的北极熊的白团团屁股,也就只能从队友们那边了解情况。
然而许彦的队友在上面极其不靠谱,在被仔细询问之后,提起的那只北极熊幼崽也就只剩下了丑萌的评价。
“动作比《动物世界》上面播得要迅速很多。”放假时陪孩子看电视的随行军人A。
“感觉表情有点丰富,队长,和我们家养的二哈一样一样的。”拿着照明用具且正好找到北极熊幼崽脸上的随行军人B。
“嗯,挺肥硕的。”家里面养过猪的自己也抱过猪仔的随行军人C,没有什么说得又重复了一遍,“挺肥的。”
许彦难得地在汇报上面诡异地停顿了一下,惹得总负责人望了他一眼,最后还是如实地道:“一只北极熊幼崽试图袭击我们,有着迅速、肥硕的特点,不过失败之后自己跑了,因为距离‘里风圈’太近,且我们已经绑好了固定道具,并没有进行寻找。”
总负责人并没有注意到许彦的字眼,“北极熊?”
在得到许彦的确定的情况下,总负责人问道:“发现北极熊幼崽的具体位置?”
“落下的距离‘里风圈’很近,根据周围情况判断,应该没有落入‘里风圈’的范围内,”许彦立马明白了总负责人的想法,估计是想打着救助北极熊的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顺便研究一下,“随着它站起来又迅速跑掉的动作上看,并没有受伤的痕迹。”
这附近的风实在是太大了,嗅觉在寒冷的气候之中已经失去了作用,也许雪橇犬能做到,但是人类的话就根本闻不到血腥味,而落下的血迹在还没有落到地上就会被“里风圈”产生的风迅猛地刮走,只能依据北极熊幼崽灵活的动作,和富有生气的“吼吼”地叫唤中,得到一些参考,判断对方是否受伤。
在基于这个判断之下,许彦的结论就是“北极熊幼崽没有进入到‘里风圈’。”
随便找了个空椅子坐下来的地球,自然知道许彦的判断是错误的,北极熊幼崽确确实实地踩到了“里风圈”里面,而并不是许彦判断地恰好和“里风圈”失之交臂。
不过相比较地球在地球上面发生的一切她都可以知道,许彦这边就不行了,在极夜的夜色里面,“里风圈”的范围变得模糊不清,负责界定界限的路标即使经常被人清理,但还是会出现被雪掩埋的现象,经常会消失几个,制作路标的材料都是环保材料倒不必担心会对北极圈的环境造成影响。
去替换破损的机器人或者安置新的机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