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芍药记事 >

第133章

芍药记事-第133章

小说: 芍药记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情翻转的太快,他一时有些跟不上节奏,原来准备好了回来还要接着劝,攒了一肚子的话都没了用武之地,反被何娉婷拉过去出谋划策,为家里开源。
    赵则通傻了眼,“怎的忽然之间便想起开铺子来了?在家里舒舒服服待着不好吗?”
    何娉婷横他一眼,欲言又止,这会儿倒不再说些舍不得担心的傻话了,只笑一笑才道:“今儿夏姐姐拉我出去转了一圈,幽州街头比起洛阳可差远了,哥哥也说要往十六州来贩货呢,总要了解市面上缺些什么,洛阳有甚个精奇玩意儿在这里用得上。夫君出征了,我倒可以找些事做,也不致闲的慌。”
    第二日再去营里,赵则通对着夏景行谢个不住,倒将夏景行弄了个莫名其妙,等知道了原因,互相取笑了一回,又坐在一处将上次绘的漠南漠北地形图研究了一番。
    辽人逐水草而居,上次标注的部落很可能已经迁移,只山川地形不容易变。
    等到数日之后二人带了一万人出征,夏芍药与何娉婷连铺面都看好了,都是遭了兵祸的,如今市面上萧条,有些人家也想转手卖了铺子内迁,往江南或者洛阳繁华之地迁居。
    夏芍药索性带着夏南天过去,一气儿将一条街面上相连的七间铺子都买了下来。
    夏南天也闲了很久,这会儿倒提起来,想开个茶楼,再请一位说书先生来,也好给孙子解闷。
    小平安渐渐大了,如今最喜听故事,每晚临睡前都要扒着夏南天讲故事,倒将他年轻时候那些出外奔走的故事都听的差不多了。家里如今不缺银子使,大富大贵谈不上,夏南天便想着哄大孙子开心。
    夏芍药骇笑,“爹爹你是不是太宠平安了?再照这样宠下去,将来他成了小霸王可如何是好?”
    夏南天生怕闺女不同意自己开个茶楼给孙子听故事,忙道:“是我,是我想请个说书先生来解闷,你觉得怎么样?”
    ——真是败给他们爷孙俩了!
    夏芍药索性核算了下开茶楼的成本,从家里帐房支了一笔银子交给夏南天,“既然是爹爹跟平安的意思,哪你们爷孙俩看着办吧,留一家两层楼的铺面出来给你们,其余的事情我可不管了啊。”
    哪料得到夏南天向来拿小平安当大人看,什么事情都愿意讲给这小家伙听,有时候还故意考校他,让他出主意。小平安听得娘亲真拨了一笔款项,让他跟祖父开茶楼,顿时高兴疯了,特意跑来夏芍药面前显摆他的计划,小小的人儿说话倒是利落了,扳着手指头一样样讲给她听,甚个水晶团糕,香糖果子,盐水花生……顶要紧的是说书先生,一定要讲英雄豪杰的故事。竟然是将他往日在洛阳吃过的听过的都记在了心里。
    夏芍药惊讶的瞧着儿子,她只当小孩子家家记性差,什么感兴趣的事情过得三五日便抛在了脑后,没想到他全都记在了心里,当下抱着儿子的大头,在他脑门上重重亲了两口,“娘的小平安真是聪慧,你还记得些什么,都告诉娘,娘让你干娘转告你何叔叔,在洛阳城里寻些人过来,咱们茶楼后面不是还连着个大园子嘛,就搭个台子专门表演,什么百戏啊都请了人来,反正他们都是糊口,在哪不是一样呢。”
    幽州城里如今还有些萧条,恐怕一时半会很难缓过来,不说街上走百索耍猴戏的极少,就算是茶楼里说书的先生也稀有,小平安跟着夏南天出门,更多的也许是散心,他是野惯了的孩子,在家反正待不住。
    夏景行讲起他小时候,跟在老侯爷身边,打小就开蒙,后来送到宫里,也是读书习武,勤练不辍,就怕玩物丧志,移了性情。但夏芍药出自商户,市井人家养孩子,哪有那么多讲究,她自己是觉得孩子心眼灵活最重要,小时候拘着不让他玩,长大了若是生成个刻板性子,还不得闷死个人?
    夏景行与赵则通出征一个月之后,远在洛阳的何渭收到厚厚一封信,乃是何娉婷向他报的幽州市面上比较稀缺的东西,从胭脂面膏到皂豆牙粉,茶叶布匹到瓷器丝绸,林林总总开了满满三页子,临了又添了一笔,说是受夏芍药所托,想请两位脑子灵活的说书先生,以及街面上耍百戏的,走百索的,口技艺人,以及驯动物的等等,前往幽州表演,夏家提供住处表演场地,表演所得由两方分成。
    何渭被夏芍药这异想天开的想法给惊了一下,却不知道她这是纯属让儿子开心,才准备玩一票大的,至于盈亏,只要不是太离谱就好。
    何家组建的商队已经初具雏形,何渭一声令下,手底下自然有人前去按着何娉婷所列的单子去购货。如果光是自己妹子开的单子,何渭还是有些不放心的,但何娉婷在信里抱怨,为着这货单子,她被夏芍药拉着逛了半个月的街,脚下都磨出水泡来了,最后还是两个人共同商议拟定的单子。
    至于百戏艺人以及说书先生,何渭也派了专人去寻。
    洛阳城里,这些艺人到处都有,只有的能勉强糊口,有的自成一家生意火爆,也有些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挑人就费了半天功夫。
    况且幽州这几年战火不断,这些人里也有恋故土的,也有怕战火再一次烧到幽州,顾忌自身安全的,最后选了半个月,总算凑了一队,有百戏班子;一位潦倒的口技艺人;一对走百索的父女俩,被市井地痞骚扰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听说是长驻大将军家里的园子便动了心,好歹能为父女俩寻求庇护;一位说书先生,年近五十,无妻无子,听得是原来芍药夏家招人,知道他们家宅心仁厚,不怕以后衣食无继,也同意了……林林总总倒有不少人。
    何家商队从洛阳出发,家里的事情便交了给何老爷打理。他如今大部分时间都在老宅子里,闲时去瞧瞧幼子,平日便跟何太太挑出来的丫头厮混。
    何太太见那丫环侍候的好,便作主将她抬了做姨娘。那丫环名叫春香,如今大家都叫她香姨娘,单辟了一个院子来给她住,何太太也不吝啬钱财,派了丫环婆子将香姨娘住的院子房子收拾的富丽堂皇,但凡家里库里有的,都往她屋里抬,比她这个正房太太也不差着什么。
    何太太虽没去过外宅子,却也知道外室不在老宅子里,何康元又是个手松的,想来她的屋子里定然也是什么都不缺的,因此待香姨娘倒格外宽厚。
    香姨娘倒是个规矩的,时常往何太太面前去请安。何太太便带着她往老太爷屋子里去,还使眼色让她去陪何二郎玩。
    只要身家清白的,何老太爷倒不拘着儿子往房里添人。
    香姨娘起先不解其意,只何太太吩咐她便照做了。何二郎在老太爷院里被管教严格,偶尔何康元过来瞧他,父子俩也不敢十分亲热,怕老太爷不高兴。如今香姨娘温柔细致的陪他玩,他倒有些受宠若惊,渐渐便盼着香姨娘来。
    何老太爷年纪虽大,但眼光却老辣,儿媳妇在他眼皮子底下使小动作,他便装聋作哑,有一天还看着香姨娘在院里陪何二郎说话,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赞了何太太一句:“你倒是个好的,只他太不成器了!”这个他自然是何康元。
    何太太眼眶都红了,拿帕子拭拭眼角,缓缓露出个笑来,“儿媳都听公爹的。”等回去之后,便隐隐向香姨娘透露,“老太爷终归年纪大了,将来二郎也得有人照管着。”外室生的儿子,她可不愿意养在自己名下。
    香姨娘侍候何康元这些日子,身边的婆子每日盯着她喝药,便知道何太太是不会让自己生下孩子来的,便渐渐死了这条心。此刻听得这话,几疑做梦,再抬头瞧何太太,见她缓缓朝着自己笑,便知自己所猜不差。她回房之后悄悄儿垂泪,又拿出何太太赏的料子,开始比着何二郎的身形做鞋袜衣裳。
    何康元从外面回来,见得香姨娘房里摊着裁好的衣料,虽然不是绫罗,可是那贴身小衣却是最好的松江布,身形大小一瞧便知给谁做的,还有几分不信,“这是……这是给二郎做的?”
    香姨娘红着脸将这些裁好的布料收了起来,垂头道:“我瞧着二郎在老太爷身边倒乖巧,有时候跟着太太去请安,便陪着他玩一会子,想着马上天热了,外面的衣裳也就罢了,小人儿家最容易出汗了,用松江布做了又吸汗又贴身,再缝个肚兜儿,也不怕他晚上踢被子着凉了。爷若是不同意,奴婢就不做了……”娇怯怯倒有几分手足无措的模样。
    何康元大为感激,心里再不将她当做玩物一般对待,倒觉得她比之何太太要善解人意的多,又是这般的温柔多情,是夜宿在香姨娘房里,“心肝肉儿香儿”叫个不住,直折腾了香姨娘半夜,第二日还不让她起床侍候,好生在床上歇着,自此疼她更甚,倒渐渐将香姨娘放在了心上,只为着全家子从老太爷到何太太都不待见何二郎,只香姨娘眼里心里疼着何二郎。
    过得些日子他去外宅子一趟,外室盼得数月,心都要成灰了,这时候扑上来,再不敢哭哭啼啼与他撕扯,逼着他将自己接进府里去,只问起儿子过的如何,又淌下泪来,只道自己想儿子都快想疯了。
    何康元见她不再跟自己吵嚷,还特意向她炫耀:“二郎跟着老太爷,如今可规矩知礼得很。身上衣裳鞋袜可都是香儿做的,用的细细的松江布,平日也照顾他,他在老宅子饿不着冻不着,还有人好生教养,你也不必急。等以后有机会了,我带了他来见你。”如今何老太爷可不会放人,就怕他带了何二郎来见外室,好不容易扳过来的毛病,别又给惯回去。
    外室心思敏感,听得何康元一口一个香儿,心里便慌了,“香儿是谁?”
    何康元以前总觉得外室贤惠,提起何太太来都是恭恭敬敬的,道是只恨自己没机会进老宅子去侍候太太,自己新添了个姨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便洋洋得意道:“香儿是我新纳的姨娘,最是乖巧不过了。太太时常领了她去给老太爷请安,她便陪陪二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