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君为下 >

第17章

君为下-第17章

小说: 君为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凉寺每三年修缮一次,用不了不少银子,”户部尚书也不乐意了,站出来道,“修堤坝与修寺庙的钱相去甚远,且太子三月初批复,户部三月中旬就拨了银子。”
  
  “以臣之见,此事怕是还需接着查。”右相陈世昌出列,躬身道。
  
  左相赵端看了陈世昌一眼,垂目不语。
  
  “查,”淳德帝摆了摆手,“贪墨修堤银两,决不姑息。”
  
  沈连阴桀的眸子冷冷地扫了一眼右相,没有说话。
  
  待到散朝,左相赵端笑着让右相先行,自己缓了两步落在后面。
  
  “左相,您说,这有什么可查的?”户部尚书低声道,明显就是清河县令挪用的修堤的钱,怎么怪到户部头上了?
  
  吏部尚书杨又廷走了出来,瞪了右相的背影一眼,吹了吹胡子,冷哼一声,“居心叵测。”
  
  任谁都能看出来,右相陈世昌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淳德帝愣是没看出来似的,由着他们瞎折腾。
  
  赵端单手捋了捋下颌的美须,“且回吧。”什么也没说,率先向前走去,只是状似不经意地瞥了一眼脸色阴沉的沈连,若有所思。
  
  昱朝用的三省六部制,太宗时废门下省,只留尚书省与中书省。尚书令即为左相,统辖吏部、礼部、户部,中书令为右相,统辖兵部、刑部、工部。世宗立了内侍省,不管任何一个部,权限很是模糊,如今沈连做了内侍监,更是想管什么都会插上一手。
  
  礼部尚书姚筑悄悄擦了擦额上的冷汗,幸亏他昨天听了太子的话,让弟弟赶紧离开京城,果不其然,昨天半夜里有人闯进了他弟弟姚宿暂住的宅子,要拿人却扑了个空。瞧今日的形势,应当是私下里抓人,没抓到也不敢大张旗鼓。
  
  “恩师,接下来怎么办?”姚筑快走两步跟上赵端的脚步,悄声问道,他家里老母听闻昨日之事,今早起来就朝着东宫三跪九叩,要斋戒四十九日为太子殿下祈福。
  
  赵端深深地看了姚筑一眼,“以不变,应万变。”
  
  静怡山在京城东郊三十里,山下便是有名的尼姑寺,名为青莲寺,京城里的女眷常来这里烧香拜佛,一年四季都香火旺盛。
  
  “九月初九这里有庙会,我们可以下山来看看。”楼璟看着不远处的青莲寺,脸上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萧承钧看了一眼笑得不怀好意的太子妃,“你我都是男子,怎好去尼姑寺里瞧热闹?”九月初九重阳节,百姓们会到北山去登高,女眷们便留在山下赶庙会。
  
  楼璟神秘一笑,也不作答,把脸埋到太子殿下怀里打了个哈欠,“这山路绕的我眼晕。”
  
  太子殿下无奈地看了看供在他怀里的家伙,山路颠簸,他们便换了马匹,楼璟腿上有伤,骑不得马,只能跟他共骑一匹。可自从上了马,这家伙就没消停过,哪像个有伤在身的人?
  
   

18、第十八章 射雁
 
  行宫位于南山腰。
  
  静怡山并不大,开凿出来的平地不足以建下整个行宫,因而行宫的宫殿皆依山而建,上下错落有致,别有意趣。
  
  太子的居所名为甘泉殿,因依着一泓山泉泉眼而得名。殿前有一株高大的枫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树上的叶这时节已经全部变成了颜色,艳红中带着些许枯黄,随着山风瑟瑟而动。
  
  为了赏景,行宫中秋日不扫落叶,红叶铺满了青石小径,一直蜿蜒到殿前。清澈的山泉从山石的缝隙里汩汩而出,自己汇成一道清溪,顺着山势流淌。枫叶落在水中,层层叠叠,清晰可见。
  
  “人说枫树乃黄帝兵刃,斩蚩尤而红。”楼璟在落满红叶的青石小径上,接住一片落叶在手中把玩。
  
  “蚩尤虽死,九黎不灭,百废待兴。”萧承钧站在他身边,望着高高的枫树,枫树之上,天高云阔,北雁南飞。
  
  黄帝斩蚩尤,是上古时的传说,黄帝的部族与蚩尤的部族九黎激战,黄帝斩杀了蚩尤,他的兵刃染上了蚩尤的鲜血,化为枫树。萧承钧所言,是说蚩尤死了,九黎这个部族还在,天下依旧不安稳,要做的还有很多。
  
  楼璟走过去,拉过太子殿下的手,将枫叶放到他的手心里,“偷得浮生半日闲,莫再想那些烦恼事。”
  
  萧承钧低头看着掌中的红叶,微微地笑,“是我煞风景了。”
  
  “可不是么,”楼璟笑着握住他的手,“北雁南飞,正是打野味的好时候,来来,咱们去找张弓。”
  
  “打野味……”萧承钧无奈地任他拉着往外走,如此美景,这人竟想着射鸟吃肉,才真真是煞风景。
  
  行宫里自然备着弓箭,楼璟兴致勃勃地拉着太子殿下去射大雁。
  
  “你身上有伤,还是别乱动的好。”萧承钧看着太子妃手中的长弓,蹙起眉头。
  
  “伤在腿上,不妨事。”楼璟登上一个巨石凿的高台,朝着天空振翅而过的群雁,轻松地拉开了手中的三钧弓。
  
  三十斤为一钧,楼璟拉着三钧弓,竟似拉弹弓一般不费吹灰之力,萧承钧看着这一幕,终于明白那内家功法是何种厉害了。
  
  捧着箭筒的乐闲也只得爬上了高台,将箭筒递到太子妃一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等着他一击不中再来抽取。
  
  弯弓似满月,箭尖指苍穹,听着牛筋弓弦的紧绷之声,乐闲也跟着攥紧了手中的箭筒。“嗖”地一声,利箭离弦,化作一道黑光,直直地射向了雁群。
  
  众人屏息看着云端,还未看清,空中已传来一声哀鸣,“人”字形的雁群,最末的一只直直地掉了下来。
  
  “射中了,中了!”乐闲高兴地叫道。
  
  “好箭法!”萧承钧也不禁赞叹了一声。
  
  身后的侍卫立时朝大雁坠落的方向跑去,可谁料那只雁落到半空,又歪歪斜斜地扑棱起来,挣扎着朝行宫外坠去。
  
  侍卫们只得骑上马去捡大雁,以免被上山的野兽叼了去。
  
  “一会儿我来烤,殿下可尝尝我的手艺如何。”楼璟笑着把弓扔给乐闲,跳下石头揽住了太子殿下。
  
  萧承钧静静地看着他,“太子妃的伤,看来已是大好了。”
  
  楼璟一愣,暗道一声糟,方才得意忘形,竟直接从一丈高的石台上跳下来,让太子殿下看出他的伤好了,岂不是不能再抱着太子殿下骑马,晚上也不能以腿疼为由趴到太子殿下身上了?思及此,楼璟立时扒着太子夫君的肩膀,挂到了人家身上,“还未全好,不过已不妨碍行走了。”
  
  太子瞥了挂在身上的家伙一眼,低声道:“快些站好,这么多人看着呢。”
  
  还未等楼璟再说什么,前去捡大雁的侍卫骑着快马又奔了回来,“启禀太子,太子妃,那大雁落到了常春阁,小的不敢冒进。”
  
  萧承钧闻言,唇边的笑意渐渐淡了。
  
  “常春阁?那是何处?”楼璟依旧挂在太子身上,歪头问他。
  
  萧承钧叹了口气,“罢了,吾与太子妃进去看看,尔等不必跟随。”
  
  “是!”众人躬身应了。
  
  “走吧。”萧承钧把身上的牛皮糖扯下来,拉着他朝大雁掉落的方向走去。
  
  常春阁并不在行宫中,出了行宫西门,穿过一个小小的竹林,方看到一座院落,白墙灰瓦,恍若到了江南。
  
  “本想明日再带你过来的。”萧承钧挥手让侍卫、太监都站在竹林外,只带着太子妃上前,缓缓叩响了大门。
  
  不多时,黑漆大门吱呀一声开了个门缝,门中有一五十多岁的老头探出半边身子,待看清了门外的人,立时打开了大门,跪地行礼,“参见太子殿下。”
  
  “你家王爷可醒着?”萧承钧摆手让老头起身。
  
  “醒着,”老头垂手而立,恭敬道,“殿下请。”
  
  楼璟挑眉,王爷?淳德帝的兄弟都不在了,能住在行宫之旁的,恐怕只有那个从不露于人前的二皇子萧承锦了。
  
  “承锦身体不好,常年在此养病,此次来静怡山,也是想让你见见他。”萧承钧紧紧拉着楼璟的手,从踏进这个院落之后,他的手便一直有些紧绷。
  
  楼璟注意到,萧承钧提起二皇子的时候,说的是“承锦”,而非“二皇弟”。
  
  “这院子里温暖如春,想必有温泉吧?”楼璟捏了捏他的手心,好让他放松些。
  
  关于二皇子,对京中的人来说一直是个迷,甚少有人提及他。据说他很早就封王,出宫建府了,可这么多年,别说参与朝政,就连每年的宫宴都不曾出席过。甚至有传言说二皇子早已夭折,只是皇上伤心,不许别人提起。
  
  萧承钧深吸了口气,稍稍放松了些,“承锦畏寒,只能常年居于此处。”
  
  穿过几道亭台楼阁,进了一个穿堂,穿堂后面烟雾缭绕,应当是一处温泉。
  
  “妾身见过太子殿下。”一个身着素色绸裙的女子带着几个丫头上前行礼,丫环们皆跪地,这女子则双手放于腰侧福身。
  
  “弟妹不必多礼,”萧承钧抬手虚扶了一下,“吾带太子妃来看看承锦。”
  
  说着便给楼璟介绍,二皇子的正妻,王妃张氏。
  
  “见过太子妃。”张氏穿得淡素,只在头上戴了一对银凤钗,细银链坠子连着一颗白□眼石垂在额前,配上那张端庄素雅的面容,不由得让人心生好感。
  
  楼璟回了礼,张氏就领着他们往内院走,她说话轻声细语的,不仔细听都听不清,“王爷这几日精神好了不少,昨日还问起殿下怎么还不来看他。”
  
  楼璟感觉到,拉着自己的那只手因为这句话而彻底放松了下来,抬头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