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金枝毓秀 >

第293章

金枝毓秀-第293章

小说: 金枝毓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记得,她当年因为意图谋害皇后和太子证据确凿,她自己也供认不讳,所以被朕打入九幽台监禁终身,前些日子刚刚在牢中自缢而亡,朕已经以妃位的礼遇安葬了她。”

    他语气感慨地说着,对景嫔离世的悲痛神采还未漫上眉宇,转而便神色诧异道。

    “你怎么突然提起她了?”

    “陛下难道不觉得奇怪,景嫔当时虽不算盛宠加身,但也得陛下常常见怜,膝下又有怀王这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得以寄托,在这宫中的日子已然安稳静好,为何要以身犯险去谋害皇后和当朝储君,自断前程呢?”

    “你的怀疑朕当时也想过。”周帝思索着说道,“可是既然她自己口口声声承认妒恨皇后和太子蒙受圣恩,得朕怜爱,心中怨恨当时从她宫中又搜出了当时用来下毒的毒物,人证物证俱在,朕饶她不死已是法外开恩。一切,都是她鬼迷心窍做的孽。”

    周帝语气冷硬地说着,眼波流转间,蓦然想到赵皇后之前利用苦肉计污蔑慧妃和高珩下毒一事,心里突然一个咯噔,眸色开始变得深重而幽邃。

    “慧妃,难道你觉得当年景嫔这件事,其实另有隐情?还是,你根本就知道这其中的隐情?”

    “说起来,其实这件事放在臣妾心中已经许多年了,当时臣妾也只以为是几句胡言乱语便一笑而过,若非今日外头那场谣言之风,臣妾其实并未真正对此在意。

    慧妃像是在述说一件重大事件般,神情很是认真肃然,看得周帝也不禁绷紧两颊,逐渐意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

    “这件事,臣妾从未和任何人说过。其实就在景嫔出事那晚,臣妾一时兴起便独自一人去往御花园,想采集些夜露和花蜜用来制些花茶,却不曾想到,竟看到景嫔突然冲进花园,她那个惊恐的样子,就像是被什么豺狼虎豹所追赶,让臣妾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果然过不多时便追来了几个凶神恶煞之人,借着月光,臣妾认得那个带头追赶之人,正是皇后娘娘宫中的常瑞。臣妾和景嫔虽然没什么私交,可当时见她很是无助惊慌,终是于心不忍,就利用周围盛开的木槿花替她挡过了这一劫,直到那几人遍寻无果只能愤然离去。而景嫔临走时告诉臣妾,她之所以被人紧追不舍,是因为……”

    “是因为什么?你快告诉朕!”

    见慧妃说到此处突然戛然而止,周帝气息一滞,很是激动地抬高音量,显然迫切想知道接下来的答案。

    “是因为,她知道了关于皇后娘娘和太子的一个大秘密。”

    慧妃深吸一口气,声线颤抖地说着,在瞟了一眼周帝阴云密布的深眸之后,有些畏惧将头埋了下去。

    “怕是。。。怕是活不长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疑心暗鬼

    慧妃口中所说的这件事并非她蓄意捏造,而是确有其事,除了景嫔最后那句惊慌之言以外。

    只是她从来都不喜多管闲事,卷入纷争,虽然也曾一度怀疑景嫔很有可能是遭到赵皇后陷害,却也自知在这宫中人微言轻,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

    即便是为了高珩,自己也应该置身事外,以免招来无端的杀身之祸。

    但直到那一日,她亲耳听见程金枝借景嫔之口所道出的,太子并非周帝亲子的真相后,她震惊之余,联想到那晚在御花园撞见景嫔的情景,心里却愈发选择相信,景嫔所言都是真的。

    而巧合的是,今日周帝突然驾临广陵宫,此刻就坐在自己面前,她便更不想错过这个可以替景嫔沉冤得雪,又可以助高珩一臂之力的大好机会。

    站在慧妃的角度,既然有这场谣言作为诱饵引出当年之事,她要做的不是尽力让周帝去相信谣言是确有其事,让他认为自己有刻意中伤皇后之嫌。

    而是要充分激起周帝的疑心,让他下定决心去证实此事。

    只要最终得以证实太子并非周帝的亲生血脉,所有的一切就都将画上一个完结的句点。

    虽说对于此事,无论是慧妃还是高珩,其实并没有十足肯定的把握。

    可事到如今已无退路,看在尚且可观的胜算上,她只能姑且赌这一把了。

    “什么…景嫔她…她真的是这么说的?”

    听完慧妃所说的这段不为人知的陈年旧事,周帝心头猛然一颤,放在膝盖上的手握紧了衣料。纵使慧妃没有直接挑明那个秘密所指何事,可在这波流言蜚语盛行的当下,明眼人都能听出这其中所指的弦外之音。

    赵皇后和太子的惊天秘密,除了当下正在盛行的这股谣言之风以外,他很难再想到其他。

    “臣妾所言句句属实,绝不敢有半分欺瞒陛下!”

    见周帝的脸色愈发严峻,眉宇间笼罩着一阴沉的凌厉之色,慧妃自知话有成效,便匆忙俯下身来,言辞恳切。

    “臣妾只是一五一十地将当时发生的一切告知殿下,此事事关重大,至于景嫔所言到底是真是假,臣妾断不敢妄下判断,更不敢有任何主观臆测。正因如此,即使此事已经过去多年,臣妾却依旧没有向他人透露半个字,若非今日殿下问起,这件事只会放在臣妾心底随风而逝,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

    “你不必自责,朕没有要怪罪于你的意思,起来吧。”

    周帝深吸一口气借以收敛神色,对着慧妃抬了抬手,虽然在神态上暂且没有太大的异样,可每一个字都说的异常沉重,显然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确实,慧妃的这番话可谓字句惊心,周帝无法劝服自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当作一番无稽

    之言,左耳进右耳出,不管不顾。

    不过周帝也心知肚明,此事事关一国之母和当朝储君,慧妃和赵皇后又积怨已久,绝不可草率听信她的一面之辞。

    可转念一想,他今日是临时起意才驾临广陵宫,方才也是在他的逼问之下才迫使慧妃提起这段陈年往事,事情的主动权似乎都掌握自己的手上。

    加上慧妃方才有条不紊,合情合理的陈述,怎么看也不像是为了刻意污蔑皇后而急中生智的

    胡编乱造,听着确实像那么一回事。

    况且在周帝心中,慧妃给他的印象一直都与世无争,不谙城府,如此一来,她蓄谋已久

    的可能,也就变得愈发微小了。

    然而慧妃企图污蔑的嫌疑越小,也就意味着关于太子身世的疑云便越发浓重。

    想到此处,周帝有些用力地闭紧双眸,脑中不自觉地掠过了太子出生以来的一幕幕画面,可无论他如何思索,却根本找不到一处可以拨开这团疑云的缺口。

    隐在衣袖之中的那双皱纹渐显的手,也开始紧紧地攥起了拳头。

    此事事关皇家清誉和自己作为帝王的千古名声,即便心里已经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在作为宫嫔的慧妃面前,他不能表现得太过反常。

    即使到最后,这场谣言不幸成为事实,他也要尽可能想出可以弥补和掩盖的办法,绝不能让这件惊天丑闻就这样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而此刻的慧妃虽然仍旧神情凝重,脸色难堪,但深知周帝心中那颗怀疑的种子已经顺利种下,生根发芽之时,指日可待。

    因为她很清楚,在尚未完全解除肯定太子的身上血缘之前,他是绝不允许一个身世有疑的子嗣坐上这大周皇位的。

    “请陛下明鉴!景嫔已故,许多事情已经再无求证的可能。只是在臣妾看来,光凭景嫔在情急之下所说的话,委实证明不了任何事,万不要因为这件陈年旧事而牵连了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否则,臣妾心里真是愧疚难当。”

    “慧妃,你应该早些跟朕说这件事的,趁着景嫔还在世的时候。”

    周帝语重心长地慨叹了一声,神色迷离地收紧了瞳孔,虽然整个人还算镇定,却还是被慧妃看见,他扶着坐垫的右手正在轻轻地颤抖着。

    “说起来,景嫔死得太突然了,这么多年都过去了,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想不开了。臣妾还记得,当时金枝还亲眼看见了她自缢的尸体,以致于被吓得晕厥在地,醒来之后还一直哭呢。”

    慧妃神情伤感地说着,语气间充满了惋惜之意,就见周帝目光微凝,略显无奈地动了动眼睫。“是啊,你不说朕都忘了,景嫔自缢的时候,金枝那丫头也恰好在九幽台中关着。”

    周帝闻言也思索着点了点头,只当是提起一件凑巧之事,倒也没有对此在过多在意。

    然而,在片刻的沉寂之后,他却像是突然察觉到什么一般,脑中扎然间灵光一现。

    紧接着,只见他绷紧脸色僵持着身子,眸光凌厉地皱紧眉头,从喉咙间声音低沉地道出一句。“程金枝,景嫔…这世上,真有这么多巧合吗?”

 第四百五十七章 各谋其局

    听到周帝猝然道出这样一句话,慧妃心头一颤,只以为被他察觉到了自己的心思,以及程金枝与景嫔之间的联系,整个人不由变得紧张起来。

    但是在周帝心中,他之所以会有此言语并非出于对慧妃的怀疑。

    正如慧妃方才所说,景嫔被关进九幽台数十年,虽然听说已经丧失心智变得疯疯癫癫,一切倒也算风平浪静,加之她心里牵挂怀王,从来不曾传出过什么轻生的消息。

    可偏偏就在程金枝被关入九幽台的当口,她却突然莫名自缢而亡,若说这两者间全然没有联系,心思敏锐的周帝着实难以相信。

    当然,他更不愿意去相信,景嫔之死与赵皇后有关。

    因此,他只能一再在心里劝慰自己,如果赵皇后为了隐瞒秘密真的有心要害死景嫔,在其当年被关入九幽台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行动,不会留着这个威胁拖延至今。

    正这样想着,周帝紧绷严峻的脸色又稍稍舒缓了一些,可心里那股挥之不去的压抑感,还是如同一块冰冷坚硬的巨石,无比沉重地压在心头,让他怎么都无法放松一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