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金枝毓秀 >

第247章

金枝毓秀-第247章

小说: 金枝毓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说完刻意侧过头冷冷地瞟了身旁的岑风一眼,因为动作和语气太过剧烈,牵扯到了刚刚上完药的伤口,整张脸都开始微微泛白。

    而面对太子的这番言辞,岑风显得很是平静,似乎早就料到他会反咬一口。

    于是便用着略带恭敬的口气,不急不慢地问出一句。

    “那下官想问太子殿下,昨夜宫中很多人都知道殿下明明宿在东宫之中,可为何会在半夜出现在城北那间普通的民宅里?要知道当时宫门已经下锁,可是下官问过昨夜宫门外的守卫,并没有人看到太子殿下出过宫。难道太子殿下想说,自己有分身之术吗?”

    “呵,看来岑长司为了替三弟往本宫身上泼这趟脏水,还真是费心费力啊。”

    太子闻言眼中升起一阵阴沉的暗流,在假装虚弱地咳嗽了几声之后,刚想开口,却见周帝吩咐外头的宦人送来一张漳绒的坐垫,铺在了太子的脚边。

    “你既然有伤在身,就不用跪着了,坐着说话吧。”

    太子见状嘴角扬起了一个得意的弧度,知道周帝心中到底还是心疼宠爱自己这个儿子。

    在一脸感激地谢过恩之后,便不疾不徐地直起身子坐了起来。

    “回父皇,儿臣昨夜原本确实宿在东宫之中,只是突然收到了从宫外传来的密报,说是在城北一间民宅中好像发现了燕王妃的行踪,这才匆匆离宫。虽然儿臣和三弟的这位王妃平日里并无甚私交,但怎么说她也是儿臣的弟媳,当时又身怀六甲,就这样突然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儿臣当然也希望能够帮助三弟早日寻得爱妻。”

    太子字句诚挚地说着,目光深沉,眉宇间更是蔓延开了一抹令人动容的恳切之色。

    “就算不知道这个密报是否完全属实,可儿臣也是救人心切,实在不想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而那些守卫之所以声称没有看到过儿臣出宫,也是儿臣刻意嘱咐他们这么做的。毕竟儿臣也只是抱着试探的心态前往那座宅院一探究竟,若是为此叨扰了父皇和母后,那可就是儿臣的罪过了。”

    而听完太子这番陈述,周帝眸色微转,眼中却还是映着几分怀疑与顾虑的神采。

    太子与高珩这两兄弟之间的关系他不是不知道。

    就算周帝不相信这二人会走到自相残杀的地步,但也不至于会像太子口中所说的那样,会紧张担忧到连夜出宫赶去救人。

    还是去救一个曾经因为皇长孙一事而得罪过赵皇后的程金枝。

    但是当着太子的面,周帝并未将心底的疑惑道出,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好,朕就当你说的都是实话。那按照你的意思,你没有通知珩儿就自己先去救人了?”

    “不,儿臣虽然一心想去救人,但是也想过,程金枝毕竟是三弟的王妃,于情于理都应该告知于他。所以在赶去那间宅院的路上,还刻意派人去燕王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三弟。可是现在想想,儿臣或许根本不应该这么做。否则,也不会让晚来一步的三弟心生误会,以为是儿臣抓了他的爱妻,像疯了似的,一心想替那个程金枝报仇,竟然想杀了儿臣。”

    太子说到后半句,语气逐渐变得低沉,眼角流下了一丝不甘心的仇恨之色。

    “朕听说,当时程金枝被人困在火海之中,命悬一线,是珩儿冲进火海中将她救出来的。你既然已经先行到达,在那之前,可曾有察觉到,那个抓走程金枝的人到底是谁?”

    “没有。等到儿臣赶到的时候,那里早就已经人去楼空了,除了那场大火之外,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可见那个人做事十分小心谨慎,绝不是个容易对付的角色。儿臣想,也一定是三弟在外头的仇家吧?”

    太子有些心虚地说着,虽然竭力掩饰,但是言语间还是缺少了一股底气。

    不过由于他本就身上带伤,所以即使在语气上有所示弱,也并没有让周帝察觉到不妥之处。

    “这世上的巧合,有时候还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就在这时,只听岑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但是细细听来,却很是意味深长。

    “岑长司,你又有何高见啊?”

    而太子闻言则很是不悦地抿紧了唇部的线条,很不客气地问道。

    “没什么,下官只是觉得昨晚发生的事,实在过于巧合了一些。”

    岑风调整了一下呼吸,眼神松动,随即淡淡一笑。

    “若是一切都如太子殿下所说,那那个人想来一定拥有神机妙算的本领。否则又为何在放完火之后就带人走得一干二净,就好像知道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会出现似的。”

    他语气淡然地说着,突然转过头来注视着太子,深邃的眼眸中厉芒顿现。

    “还是说。。。那个人,其实根本就是在贼喊捉贼?”

 第三百八十三章 无止无休

    “岑风,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少在父皇面前妖言惑众,指桑骂槐,有什么话你说出来便是,本宫问心无愧,绝不会让畏你分毫。”

    岑风口中的“贼喊捉贼”四个字显然让本就心虚的太子感到了震怒,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激动。

    如果屠灵司的人当时没有出现,高珩和他的人马恐怕早就已经死在乱箭之下,一劳永逸。

    随后只要用同样赶尽杀绝的办法,将自己将除元鹏之外,所有知晓和参与此事的人通通灭口,那这件事就能悄无声息地成为一件查无可查的死案。

    最后就算掀起一场滔天巨浪,在周帝无处着手的情况下,自己即便因为某些蛛丝马迹被卷入其中,却也能够安然脱身。

    毕竟周帝膝下子嗣不多,而被看作是可用之才,能够继承大统的更是少之又少。

    若此次高珩一死,周帝即便是为了顾及大周未来的江山社稷,也不会对自己施以重惩。

    可结果偏偏就是,岑风突然半路出现,不仅让高珩得以全身而退,也破坏了自己所有的计划。

    不仅如此,还惹得周帝对此事颇为上心,似乎有着手彻查的意思。

    “太子殿下稍安勿躁,只是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想来陛下心中也疑虑甚多。”

    岑风没有去理会太子那如此明显的怒意,而是始终面向周帝,语气不温不火。

    “因为下官带人马赶到的时候,确实亲眼看见,殿下正指使城防营的弓箭手放箭射杀燕王殿下以及他的部下,大有格杀勿论之势。屠灵司一干人等全都看得一清二楚,难道太子殿下也想否认吗?”

    太子闻言冷哼一声,知道岑风定然会在这一点死咬自己,心里倒是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狠狠地侧目剜了他一眼之后,立刻朝着周帝面露苦色,显出了一副受尽欺凌的委屈之态。

    “父皇,当时三弟只以为是儿臣抓了程金枝,带着他的人拔刀相向,步步紧逼,儿臣手下只有区区几人,寡不敌众,情况实在危急,这才让人拿着令牌去城防营调弓箭手借以防身。儿臣这么做确实是迫于无奈啊!”

    他故意神情悲戚地抬高音量,说到激动之处,还伸手捂住了肩上的伤口,假装在万般隐忍。

    “儿臣此处的伤口正是被三弟手中的那把凌渊剑所伤。他对儿臣这个皇兄下手毫不留情,一心只想置儿臣于死地,儿臣若是再不动手防备,父皇和母后今日怕是。。。怕是再也看不到儿臣活生生地站在这里了。”

    太子之所以没有像之前那样否认一切,也是因为知道周帝心中对岑风尤为信任。

    就算对他的话不是深信不疑,但是也一定会信上个七八分。

    自己若是一味地加以反驳,难免会让周帝认为有刻意脱罪之嫌,反而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陛下,您知道燕王殿下素来处事沉稳冷静,绝非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就冲动行事之人。况且下官赶到时,由于王妃的身体状况需要马上传召太医救治,他那个时候分明已经带人准备离去。下官实在看不出,他有对太子殿下产生任何威胁。”

    “岑风,本来本宫不想挑明的的,但是既然你非要帮着三弟说话,那本宫就有话直说了。你身为屠灵司的长官,表面上虽然不结党派,与众大臣保持距离,只对父皇忠心耿耿,可是私底下却和三弟却私交甚好,如今三弟的王妃出事,你自然会帮着他说话。你和他,根本就是狼狈为奸。”

    “够了。”

    听着太子和岑风你一言我一语,似乎像个无底洞,永远也无法争辩不出事情的真相。

    周帝声色严厉地斥责了一声,虽然音量不高,却明显夹杂着一股不耐烦的怒意。

    对于君临天下的周帝来说,兄弟反目,自相残杀这种事,实在是皇家的奇耻大辱。

    此事事关整个皇族的颜面,绝不能外传分毫,沦为朝廷和民间的笑柄。

    如果可以,他当然更加希望这件事从头至尾只是个误会,能够尽早息事宁人。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永无休止地纠缠下去。

    “珩儿怎么还没到,派人去传了没有?”

    他神情凝重地沉下一口气,抬手揉了揉皱纹密布的疲惫眼角,猝然间显出了脆弱的一面。

    毕竟光听太子的一面之辞,就算周帝想要尽快平息此事,也不能武断地做出裁决,到底还是要问过高珩才能心中有数。

    这几日又正逢西北部族的安图人作乱大周边境,虽然已经派出数万铁骑前往镇压平乱,却一直状况连连,拖了几日也不见战局有所好转。

    而周边北有西晋,东有南楚,全都在对着大周虎视眈眈,只想趁虚而入。

    如今外头风云莫测,宫中也是不得安宁,周帝年事已高,有时候确实自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他心中原本对面前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可是这种期望却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一点地被消磨。

    他有时候其实会问自己,他之所以坚持不肯动摇太子的储君之位,到底是为了不想撼动大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