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落仙人-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日方也同样以激光炮对攻。双方经过十多分钟的试探性进攻,日方的电磁炮倾泻而去,同时约有五百多个机器人的突击队分三路从水下潜行而来。
水面上飘出无数零散的侦察器,这些侦察器主要的功能却是施放磁场干扰,为水下的突击队提供掩护。
中方有几十个机器人被电磁炮打坏,维修机器人马上进行回收抢修。同时发射一排振荡炮,目标是水下的突击队。
日方的突击队被击毁了一半,而另一半则进入潜伏模式,沉入深海区。这种潜伏模式开启以后能提高数倍耐受高压的能力。
日方分成南北两个大队,开始密集发射激光炮、电磁炮、石墨弹等多种炮弹。
石墨具有极高的导电性,石墨弹爆炸后,会在空中散开大量的石墨丝,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地飘落到带电的设施上。
当电流流经石墨细丝时,电流流动加快,开始放电,如果电流进一步增强,则会烧断电线或者导致短路,甚至由于过热或电流过强而起火。
石墨丝可进入电子设备内部、控制系统以及冷却管道等部分;石墨弹对电子设备、带电装备等所有东西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机器人最忌讳的就是石墨弹,如果说电磁弹能一次毁坏一小片机器人,那么石墨弹则能一次毁灭一个机器人大队。中方部队快速后撤,同时分成左中右三路,在日方正面形成两个空档,避开绝大部分火力。
日方强攻一阵,火力渐渐转弱,因为这种机器人大战一旦开始就不允许再向战场内输送任何东西,大口径的炮火对资源消耗太大。
此时中方的中路仍然后退,而左右两队包抄上来,在不足两公里的距离上,各种炮火齐射,因为距离近命中率更高,日方大批机器人被击落,现在日方开始退却……
中方中路队伍抓住时机反扑过去,同时升上高空,利用俯冲加速冲向日方队伍……
日方本计划利用水下潜伏的奇兵,而中方却步步为营,努力把战场推进到北方,达到远离危险区域的目的。
打到这个时候,所剩的能源已经无法满足大口径的火炮的需求,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机器人自带的激光枪和各种小型武器。
中方三路兵力合围而来,日方计划寻找薄弱环节先歼灭一部分再各个击破……刹那间,各种激光枪、电磁枪、枪榴弹、火焰弹、冲击炮等交织出道道火力网。
双方都有无数机器人不断地被击毁,根本来不及救援。这种机器人之间的小型武器对战,可以根据对方的动作、姿势等预判,从而进行躲避。但在大量作战单位密集区域,却很容易被流弹击中。
苏原看看显示的数据,双方作战单位剩下的都已不足五千,似乎打了个平手。
事实上并非如此,中方能集中力量优先攻击对方的重型火力单位。
而日方所面对中方杂乱配置的队伍,重型火力单位都分散在各处,周围都有大量的掩护。
而且中方的队形为横向,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很难造成大范围伤害;日方的堡垒型队伍相对密集,更容易被火力打击……
由于日方重型火力输出单位越来越少,此时剩下的数量基本持平,但中方的火力则明显要高一个档次。
接下来,日方的机器人越来越少,有几处队伍已经所剩无几,无力抵抗……日方果断认输,至此中方剩下四千多单位,日方所剩已不到两千……
经过这次实战检验,阵法的威力很是令人吃惊。双方的机器人可以说是势匀力敌,但中方大胆运用新阵法,采用单薄松散的队形,更利于机动和躲避强攻。
当然这需要强大的自信心和协调一致的阵法协调配合指挥系统,否则进攻时是一盘散沙毫无力道,后退时更容易造成混乱被各个击破。
日方也进行了一系列总结和反思,在中方进退有序、收放自如的阵法面前,日方机器人的整体能力明显要低一个等级。但阵法系统并非是三两天就能完成的难题,日方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应对的方法。
第二天,网络机器人上场了。
这次日方预先询问了中方关于数量的问题,双方各派出三千名网络机器人,在战场中心组建一个网络平台。
双方各有一名最高级别的机器人为元帅,下面有十名左右将军辅佐,带领的两千多名网军,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攻防战。
这种网络战没有任何限制,双方大约有数万名网络人员在幕后辅助,而各自动用的计算机数量都在上亿台,堪称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网络战争。
实际上这种没有限制的网络战,最终已成为中日两国之间人与人的较量,前线的机器人只是一种平台而已。
网络战早已悄然打响,苏原看着大屏幕上的各种复杂信息,简直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而几个小显示屏上全是不断变动的数据,观察室内的气氛异常压抑,所有人都被一排排不断滚动的数字弄得心惊肉跳、坐立难安。
旁边有些专家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苏原勉强听到一些似懂非懂的词汇。像窃听、欺骗、蠕虫木马病毒、防火墙渗透率、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数据驱动攻击、路由攻击、节点攻击、漏洞攻击等等。
这边又有人在低声说着什么:逻辑炸弹、陷阱门、后门程序、僵尸网络、广泛撒网之类。
苏原听得云山雾里,旁边一位专家还以为他听得痴呆入了迷,又不厌其烦地为他讲解:什么网络的冗余性、多样性、虚拟化、随机、不可预测性、动态刷新……
“就是说网络异常复杂,已经大大超出了各种物理模块的局限吧?”苏原终于找到一句话说。
“对啊!”那专家仿佛是遇上了知音,他又指指点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请看这边就是我们组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代码级的软件弹性开发新的语言功能,随机编译技术,增强型执行环境;使网络叠加和虚拟化,加快从规格到部署使用叠加的弹性协议的开发,开发基于模块化设计和组件虚拟化的网络重构技术;
发展自主的网络管理算法,模仿生物系统,执行可扩展性的重新配置和自我修复;为各网络单元开发富有弹性的保护模式、机制和算法,以确保更高的信任级别……
多种特色比如像:基础设施允许灵活地重塑系统和任务,在时间受限中自动化循环控制,超高速节奏的网络活动和实时的行动过程管理以满足战术目标或环境的变化……”他停下来吸了一口气,“这种就是我们称之为‘有活力的基础设施以及有弹性的智能软体’……”
“啊!哦!了不起……”苏原只有点头的份。
时间持续至下午四点钟,战场上的机器人纷纷自爆,一共剩下不到百台。这些机器人内部装有炸弹,在被敌方夺取控制权限后会自动爆炸。
而在中日两国之内,由于巨量的信息需要处理,已经造成大量主干网堵塞,相关部门不得不临时关闭一些民用网络,已经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据身边的专家介绍,日方暂时已略占上风,不过两方面的人员争夺异常激烈更像是一场拉锯战……
这样又过了十多分钟,双方考虑到国内损失太大,宣布以平局中止网络战。这种结果似乎令人意外,又似乎是在情理之中,毕竟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战争都会损害双方的重大利益。
联合国全程跟踪记录了这次网络战争,并计划将其录入各种教材之中,这种规模的网络战争所特有的教育意义应该成为人类永久的记忆。
PS。求收藏投推荐票,最重要的收藏,注册帐号,加入书架就行啦!
第九十五章 中日对决
PS。请各位朋友收藏啊!收藏很简单,注册帐号,或者用QQ,微信,新浪微博帐号登录,加入书架就行了。谢谢!
为了确保最终的决战,中日两国决定11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虽然这天是星期日,但很可能有许多单位会加班,如此一来,就成了法定休假。并有大量消耗能源的工业部门已提前关闭,因为这一天才是决定未来的重大时刻。
中日双方第一批各有十万自动化大军已集结完毕,后续队部还在源源不断地投送之中。中方仍然在西部,日方处于在东部。
苏原在叶明、黄永全、伍忠三名“保镖”的陪同下已经来到位于冲绳济尼岛的联合国监督站。
联合国监督站里共有二十多名中外各国的专家,苏原听过汇报这才知道,为了确保安全、公正,欧盟、非盟、东盟等多个联合组织都已经设立了监督站。
俄罗斯已在库页岛方面部署了一支远东安全部队;北约也派出了一支多国组成的联合舰队到达东海;就连台…湾也有两支小型舰队位于钓…鱼…岛北部地区,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三支航母编队开进台…湾外海的东部区域……各地人民议论纷纷,都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11月3日零点,中日战争准时开战,中方仍计划尽量使用各种小型阵法,同时避免大的决战,那样不利于阵法运用;日方派出3万部队分三路向北方佯攻,而集中5万优势兵力计划向南方攻击。
在各种卫星和远程探测设备的作用下,战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透明的,中方右路是一支4万的部队,余下5万部队分成三路向左翼挺进,迎战日方右翼的三路进攻。
双方同时避开正面,而海底深处已经暗地里展开交锋。中方潜伏机器人约有1万,深潜艇约200艘;而日方潜伏机器人有1。8万,不过深潜艇只有100艘。
派出的潜伏机器人和深潜艇在海面之下的深水区进行交战,如果没有目标就成了原地潜伏者,像一个个定时炸弹。
苏原坐在观察室,巨大的屏幕上,各种高科技武器纷纷亮相。像老一代的无人机、无人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