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制作-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效可以说是《黑客帝国》能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至于备受专业人士盛赞的哲学思考。反而要处于非常靠后的位置,而且影片后两部,特别是最后一部的失败,其实也说明如果将商业影片的一些佐料变成正餐,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
影片的两部续集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影片独特的个性,尤以令人费解的对白和哲学思辨最为显著,使得故事情节远远超过了主流观众所能承受的思考极限,原本极其精彩的视觉特效并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导致影片票房表现远不及预期。
就像杜克说的那样,这是直冲暑期档而去的科幻商业片,有些东西稍稍触及下就足够了,如果真要像文艺片那样深入的探讨下去,这样巨大的投资规模绝对承受不起。
这几个月的后期制作中,杜克使用的依然是惯用的凌厉的剪辑风格,数年的时间合作下来,麦克?道森与他配合默契,这些工作相对比较轻松,最为麻烦和耗费时间的,还是工业光魔主打的视觉特效。
在杜克的建议下,工业光魔的特效组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专门处理普通的特效部分,一部分制作合成关于尼奥和史密斯的子弹时间,最后一部分则是使用电脑技术对几段枪斗术的戏份进行修饰。
枪斗术,想要够酷够有冲击力,可不仅仅是查理兹?塞隆卖弄下性感的身段和冷艳的脸庞就能做到的,拍摄时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越来越强大的cgi技术,足以弥补拍摄的缺陷。
当然,还有例如机甲、乌贼大军以及锡安等,是不会出现在影片中的,《黑客帝国》只有两个小时长,塞进过多的东西,只能变成大杂烩。
影片可不是把一些未来的一些西塞进去,就能够成功的。
最为典型的,一部影片所反射的信息量越大,观众观看和理解的难度就会越高,一旦超过观众的思维极限,后果相当严重。
哪怕过去二十年,纵观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其实不难发现,排在前100名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简单的电影。
特效制作的有效性关系到整部影片的成败,为了避免工作分散给协调和整合工作带来的麻烦,杜克需要整合后期特效制作的整个流程,为此他专门找人又设计了一套完备的特效管理信息系统,这还是影史上第一次在电影拍摄中运用如此庞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这套“数码日记”和“特效进程”系统,整个后期制作组中从事数码加工、电脑辅助设计、三维模型设计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场景设计、高解析度模型和处于各拍摄进程当中的所有镜头资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为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可以持续发挥效力,使用到以后例如《魔戒》三部曲这样的后期制作当中。
此外,杜克还准备召集剧组成员,补拍一个场景,一个比子弹时间还要酷的场景。
要说《黑客帝国》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场景,肯定是崔尼蒂飞腿踢翻警察、尼奥在楼顶躲避特工的子弹射击、尼奥和史密斯在地铁里飞起双枪对峙等一系列‘时间凝固’的场面,杜克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添加爆炸时的‘时间凝固’。
影片最后效果没有最酷,只有更酷!
说白了,这些使用技术手段达成的‘时间凝固’,都是用“慢速”来体现“快速”的视觉效果冲击力。
这种以“慢”来体现快的方法,如今真正的大师级人物,同样不是好莱坞导演,而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吴,吴白鸽虽然不是原创者,却是这方面目前集大成的实践者,他的那些慢镜头射击场景,对好莱坞电影的枪战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好莱坞电影枪战的方式。
过往好莱坞最推崇的,是例如《盗火线》中迈克尔?曼式的古典主义写实枪战,而即使同样是打不死的枪战风格,也可以发现好莱坞与吴白鸽的不同,兰博和施瓦辛格式的枪战,与吴白鸽的浪漫主义截然相反。
毫不夸张的说,吴白鸽和袁和平这些人,对好莱坞电影产生的影响,远远大于表面上可以看到的那些,可惜始终无法像李安那样融入进这个圈子中。
好莱坞,可以说是一个极其排外,又非常懂得吸引的圈子。
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好莱坞导演其实都明白一件事,固步不前就等于失败,而且好莱坞两个超级大导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詹姆斯?卡梅隆是技术流导演的代表,他一直走在整个世界电影技术的最前端,用开拓者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则是商人导演的典型,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斯皮尔伯格最近几年基本上停在了原地,执导的作品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他的导演事业在走下坡路也是公认的事实。
杜克不是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是斯皮尔伯格,但他头脑始终清醒,懂得学习永远没有终点的道理,就像拍摄中吸取袁和平的长处,他不会放过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电影理念、知识和技术,枪战他可以借鉴吴白鸽的酷,制作也可以借鉴日本动画。
ps:求票票啊~~
第二百八十六章你改变了我的命运
事实上,杜克在处理《黑客帝国》的后期工作时,适当借鉴了一些日本动画的处理方式,日本动漫中对于一些镜头夸张而有趣的处理手法让人惊奇不已——以唯美的分镜头巧妙地捕捉事物的瞬间形态,使得那一刻看起来不可思议又妖艳异常。
对于所有能帮助自己的电影和手法,不管它来自何方,又出自何人,杜克都会虚心的学习,并且运用到适合的地方。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就像打斗式的虚无感觉一样,爆炸也与现实的爆炸有所不同。”
剪辑室里,杜克打开监视器,播放了一段工业光魔完成的爆炸特效,“当直升飞机爆炸时,建筑物的玻璃墙面居然象水面一样出现了涟漪,这是违背常规物理学定律的镜头。”
查理兹?塞隆有些明白的点了点头。
杜克继续说道,“在矩阵这样一个纯数字的世界里,故意的视觉扭曲看起来是很自然的,而且在未来的续集中,扎克会使用更多这样类似的打破一般物理学的疯狂镜头。”
“成片比剧本容易理解多了。”
虽然看的片段不是太长,但影片比剧本显得简单通俗易懂太多了,查理兹征询了杜克的意见后,换了个片段,边看边说道,“虽然没有大银幕,这段爆炸看起来足够惊艳了。”
这是通过实地拍摄又经过后期加工而成的大厦爆炸,在后期特效的作用下,爆炸与现实的效果有着诸多不同,最为显著的,就是爆炸产生的熊熊大火在慢镜头中如滚滚洪水般波涛汹涌。
“虽然影片中的爆炸不多,但我毕竟是以爆炸而起家的。”杜克耸了耸肩。对查理兹说道,“而爆炸和爆炸也是不同的,如果不想带来审美疲劳,我必须在爆炸方面有所改变。”
“所以……”查理兹?塞隆按下暂停键,指了指画面上定格的火光,“才有了它们?”
杜克点点头。“火焰能象液体一样流动,液体则让它们如轻烟般飘渺,通过合理地转移物质的物理特性,可以使司空见惯的爆炸场景产生如梦似幻般的效果。”
“确实如此。”查理兹?塞隆很认真的说道,“与你以往制造的爆炸都不同。”
她是来这边为几段后期配音的,工作完成后,没有离开,而是想看看影片已经添加完特效的那部分成片的效果。
这是剧组的成员之一,而且两人间相处的还算是愉快。杜克也不会拒绝她。
“今天就到这里了?”
见杜克关掉监视器,收拾东西,查理兹看了看时间,问道,“要下班了吗?”
“你在外面的大厅等一会,我要回一趟办公室。”
叮嘱完一句,杜克带着她离开剪辑室,独自回到办公室。去套间换了正装,很快又走了出来。从大厅的休息处喊上查理兹?塞隆,一起向着停车场走去。
“你要去哪里?”查理兹边走边看了看杜克笔挺的正装,好奇的问道,“去参加《泰坦尼克号》的公关活动吗?”
“那是詹姆斯?卡梅隆应该关心的问题。”杜克摇了摇头,“而不是我。”
距离奥斯卡最终投票的时间已经不远了,现在各方势力都在积极争取几个重量级奖项的选票。《泰坦尼克号》剧组同样也不例外。
“北美票房过5亿美元!全球票房14亿美元!”查理兹似乎是在感慨,“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那些嘲笑《泰坦尼克号》的人都闭上了嘴,还有些以前讥讽影片的影评人厚脸皮的唱起了赞歌。”
“早知道这部影片能够大卖的话。”查理兹看着杜克笑了笑,“我也应该投资的。”
杜克也笑了笑。却没有说什么。
他知道查理兹?塞隆是在开玩笑,投资很多时间并不是有钱就可以投的,他能参与进来,是因为他有了这样的资格和地位,有些人有钱都未必能够参与到一些项目的投资中。
比如最近一年多来,雅虎进行了两次扩股融资,他的代理人也在积极寻求投资的机会,但雅虎如今是热门股,尽管业绩非常一般,股价却不断飙升,是华尔街投资的热门,杜克想进去分块蛋糕的难度可想而知。
在这两次融资中,杜克能拿到的投资份额极少,只能说聊胜于无,好在股市方面下手还算是比较早,手中积攒了一定数额的雅虎股票。
还有另外一项投资同样遇到了一些麻烦,听说史蒂夫?乔布斯回到苹果后,杜克一直让人关注着他和苹果的动态,苹果急需资金盘活新的项目,在杜克和比尔?盖茨提供的融资中,史蒂夫?乔布斯毫不犹豫的选择从死敌比尔?盖茨手中获得大部分资金来源,而杜克这边的提供的资金还没有盖子的四分之一。
有些事情,知道和能参与到其中完全是两码事。
但杜克相对来说也比较满足,苹果最困难的那几年中,有无数股东打了退堂鼓,他从中收获不菲。
或许可以给乔大爷提点意见,让苹果早点弄出肾机来?
这种念头只是转了转,就被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