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巨子-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刘强东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他需要分析一下,需要多少资金来保障京东下一部的发展,又需要让出多少股份,才能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2005年,在电子商务领域,最风光的就是阿里巴巴。手机访问 m。
经过三年的“抗战”,阿里巴巴终于在这一年里,打赢了与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在中国市场的C2C关键之战,并且凭借着这一辉煌的战绩,与雅虎开展的战略合作。
“打包”收购雅虎中国所有资产,并获得10亿美元投资,这是一笔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并购。
要知道,去年的时候,风行突袭收购刚刚上市的腾讯,收购与反收购战打的跌宕起伏,涉及的并购金额也不过60多亿港币。
而今年年初,同样另一起震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并购案,盛大并购新浪,同样惊心动魄,最后因为新浪董事会祭出“毒丸计划”,导致盛大收购失败,结局不太美好。在这项收购中,盛大动用的资金也不过2。3亿美元。
如果说在喧嚣热闹的2005年,中国互联网行业里最风光的两个人,自然是马云和李彦宏无疑。
而李彦宏是因为百度上市后疯狂飙升,翻了五倍的股价,这种几乎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见到的疯狂的股价上涨情况,反映了百度在资本市场受欢迎的程度,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可以说,纳斯达克为李彦宏塑造了一座“金身”。
马云则是因为打败了巨头Ebay的壮举,以及与雅虎的巨额并购。
一时间,传统的互联网巨头们:风行的林风、盛大的陈天桥、网易的丁三石,这几个老牌IT首富,身上的光环似乎也被这两个人耀眼的光芒所遮蔽了。
阿里巴巴凭借着淘宝网,成功实现了从B2B到C2C市场的转型,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这两个市场的领导者。
而最为艰难和苦逼的B2C市场,目前还是卓越亚马逊和当当网两家公司在折腾。
B2C曾经在互联网时代的洪荒初期,独自扛起电子商务的大旗,让国人意识到互联网还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但是面对B2B的强势和C2C的喧嚣,在号称“电子商务年”的2005年, B2C市场显得比较平静。
受限于中国B2C电子商务的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这个时候的B2C市场正在进入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时代。惨烈的价格是B2C电子商务的一大心病。
绝大多数网民都选择在当当和卓越上买东西,其原因就是“便宜、方便”。
而为了这一评价,当当和卓越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价格战愈演愈烈。
尤其是卓越被亚马逊收购之后,放弃高端精品路线转而复制亚马逊模式与当当一样实行“大而全”的销售策略,二者的竞争似乎只剩下价格战了。
然而在并不十分成熟的市场上,价格战完全打破了市场平衡,单纯的价格比拼给市场带来了短期繁荣,却无法摆脱持续亏损的局面。虽然卓越和当当号称没有亏损,但是距离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中关村的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里,一家名叫“京东多媒体网”的B2C电子商务网站,正在悄然的生存和成长着。
从03年**期间,由中关村电脑市场的柜台转到网上销售电子产品的京东公司,已经运营了快2年的“京东多媒体网”。
从最初的线下熟悉的客户口口相传,到现在,“京东多媒体网”已经稳定在日均订单500单的规模。
虽然这依然是一家小公司,但从网络上销售一年能够达到3000万的营业额,对于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而言,已经是非常兴奋的事情了。
毕竟他关闭了线下的连锁店之后,省去了包括店面租金、水电、陈列品折旧等成本,也不需要大量的销售人员。
用刘强东的话说:“只要成本低,就没什么可怕的,怎么打都不会败。”
此时的京东,还是B2C市场上的一个不起眼的新丁,当时在IT产品的电商中,最有名的是新蛋网。
在2005年时,新蛋的全球销量在13亿美元,而京东只有3000万人民币。
不过在中关村经营IT的圈子里,刘强东的京东已经有了一定的名声。
就在这一年,小熊在线的投资人想用18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京东,虽然被刘强东犹豫之后,拒绝了,但是由此可见京东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了。
但这个时候的京东,一切都非常原始,各个环节都很粗糙,发个包裹需要十天半个月,客户等得不耐烦,还老丢货。当时中国“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非常糟糕,配送站多为加盟店,服务质量很不稳定。
京东多媒体的仓库管理没有系统,没有货架号,没有扫描码,全靠打包的人靠大脑记住货物位置去拣货。刚开始做仓库管理的员工不得不花费将近一个星期的时间,认识300多种产品,并将存放位置一一对应起来。
但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京东却培养出了一批忠诚、勤奋,充满激情和斗志的公司人才。“办公室租的,仓库里的货是别人的,有账期,京东唯一依仗的,是这一群人。”
对于京东而言,现在还处于蛰伏期,就连刘强东自己,也不敢想象未来的京东会发展到什么规模,很多时候他甚至感觉,京东随时可能因为坚持不下去而倒闭……。
在这种情况下,风行的投资并购部总经理赵一华的出现,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你是说,风行想投资京东?”在狭小的办公室里,刘强东惊讶的问道。
赵一华点头:“是的,刘总,而且是我们的大老板林总亲自下的指示。说实话,我都有点惭愧,在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京东多媒体,也不知道您的这家电子商务网站。没想到我们林总比我这个专门做投资的,消息还灵通。”
刘强东尽管对互联网圈子以前并不太熟悉,但林风还是听说过的。
这可是中国首富,经常登上国内各大媒体新闻头条的大人物。
“刘总,不知道你对风行入股这件事,是否感兴趣?”赵一华问道。
“这个……,我需要考虑一下。”刘强东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个消息来的太突然,他需要认真思考一下其中的利弊。当然,从京东的现状来看,资金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能有投资当时是好事。
但刘强东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他需要分析一下,需要多少资金来保障京东下一部的发展,又需要让出多少股份,才能保证自己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第二百八十三章 风行系
国贸中餐厅。
刘强东从中关村赶过来,有点堵车,到的时候,林风已经到了。
这让刘强东有些不好意思,一进门就连连道歉。
“没关系,我也刚到不久,刘总,请坐。”
林风笑着让刘强东落座,还递给他一只雪茄。
刘强东连忙推辞:“不好意思,林总,我不抽烟。”
林风笑笑,将雪茄收回去:“不抽烟好啊,我也想戒,可是总也戒不掉。”
服务员开始走菜,林风举起酒杯:“我知道你喝酒,来,我们喝一杯,庆祝我们这次的合作。”
虽然刘强东喜欢喝白酒,但是红酒也能应付,他连忙举起酒杯:“林总,应该我敬您一杯,感谢您对京东的投资,说实话,这对京东而言是很大的鼓舞!”
这是实话,京东缺钱,非常缺钱。
虽然刘强东之前通过开光碟刻录这些服务的连锁店赚了些钱,但进入电子商务行业之后,才发现太烧钱了,尤其是刘强东的经营理念是“明码标价、薄利多销”,为了获取订单,很多时候甚至是就按从经销商处进货的采购价对外销售,基本上是在亏本经营,所以始终没有盈利。
对此,刘强东的想法是尽快形成规模,这样才能从经销商处拿到更低价格的货,甚至有可能跳过经销商,直接从厂商采购,价格更低。所以他咬牙继续通过低价的方式,希望能够扩大网上的销量。
这种思路没有问题,但是对资金的需求就非常大了,靠着之前他在线下开店赚的几千万,可撑不了太久。
所以对于风行找上门来希望投资,他考虑了一晚上之后,就痛快的答应了。
毕竟,风行给的价格不低。
1050万人民币,30%的股份,有pro…rata(同比例跟投权),一个董事会席位。
风行对京东给出的估值达到3500万,比之前小熊在线想买的价格高了近一倍,而且有了风行这个大金主,以后京东的发展就不缺资金了。
刘强东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这次融资成功之后,风行的大老板林风才出面,邀请他一起吃饭,对于能够面对面和林风这个商界如今炙手可热的传奇人物交流,刘强东还非常兴奋。
“林总,我冒昧的问一句,您是怎么知道京东的?毕竟我们是一家小公司。”刘强东有点好奇。
“老刘,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我对电子商务这块一直很感兴趣,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但是风行没有这方面的基因,做不了这个事儿,……所以,我一直想找一个有潜力的公司,帮助它成长和发展。”
“京东和你就这样进入我的视线,你一开始在做线下的连锁店,有着丰富的商贸经验,做京东以后,我注意到你们的订单增长很快,而且我很欣赏你的性格和理念。”
林风谈兴大发,笑道:“电子商务,尤其是B2C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之前我和雷军聊过,卓越网发展起来之后,他非常苦恼,从仓储、物流、IT多个方面,都需要非常细致和辛苦的工作,如果没有传统行业的经验,是很难做起来的。这一点上,你和京东就不同,能吃苦,有理想,有坚持,同时,也懂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