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奋斗可期待-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在评讲的时候,高方明总是特别说明,把自己做错的题,用红笔标出来,下次复习的时候,只复习这些曾经做错过的题就可以了。
因为已经做对的题目下次考的时候还会继续做对了,再看这些已经掌握的知识点那就是浪费时间了,而曾经做错过的题如果不能记住的话下次还可能会再次做错,需要特别记忆一下。
对此大家还是深以为然的。
不过也有人提出,会不会存在着这次做对的下次做错了呢?也可能存在着这种情况,但很少。做对的题目,可能是本来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或者是对正确的答案不是很确定而猜对了的,人虽然记忆不了很多东西,但这种猜对的题目下次再碰到的时候可能还是会猜对。
考试老是有出错的,这让陆长风稍微有些不爽。
不过,转眼一想,但凡考试,但有不出错的呢,全对的毕竟是少数。
人这一辈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再到就业,大大小小的考试身经百战,能有几回考个满分呢?
或许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很多人都会语文数学考一个“双百”回来,但随着学业的深入,考个满分越来越难了,尤其是语文在考作文这样的主观题之后以后,再想考个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偶尔考一个作文满分,也不可能次次都是作文满分的。
即使是全部选择ABCD的题目,或者全部都是客观题(即那种有明确答案的题目,不包括论述、简答、作文、翻译这样的主观题),也不可能次次都是满分。
学习,一方面靠的是天赋,一方面就是后天的勤奋,别无捷径。
其实主要还是后一种。
因为天赋这个因素都是差不多的,没有谁的大脑能够天生就异于常人,纵观古今中外,出身卑微的杰出人物他们哪来的天赋?父母都是默默无闻的人多了,不一样成功?这些成功也不能总归于基因突变身上吧。
所以说天赋这个东西是玄之又玄的东西,需要发掘,需要发现,需要点化,需要悟。或许每个人都有慧根,如果发掘的早了,可能成为旷世奇材,如果发掘地晚了或者发掘不出来,可能就成了朽木根了。
所以说在先天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比后天的努力了,正所谓勤能补拙。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如果觉得天赋不行,就比多人多花一些时间,多流一点汗水,这样也能够不断的缩小与先行者的差距,甚至有可能实现超越。
但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不去干点娱乐健身的事情,也没有多少啦。而且在县中的这些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了学习上,因为可供娱乐可供健身的事情实在是太少,宁可身体垮下去,也要学习搞上去。
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但每一场考试下来,成绩名次还是会分为三六九等。
这时候,班主任高方明也会安慰大家说,不必太过于执着过名次,因为高考是一个大考场,需要和全省的考生一起比,而不是仅仅是和一个班、一个学校的学生比。可能在本班中游的学生,到了其它学校说不定就是上游呢,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才行。
陆长风也是对高方明的话一直琢磨,也在注意观察其它学霸的学习方法,他觉得,在相同或差不多的时间期间内,学习的方法和效率才是勤能补拙的关键。
第30章 与圣贤和大地为友
虽然陆长风一直在琢磨,却一直没有证道。
因为琢磨归琢磨,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方法也就不同,有的人能够很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的人却是很难找到或者很费劲地找到。
书已经读到现在了,每个人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模式,很难改变,也很难创新。
俗话说一张白纸好做画,为什么学什么东西都是小孩学得快呢?就是因为他以前没有接触过,一切都是按正规的方法学,就学得快,比如说乐器、书画、体育都是这样的。
就好比学习乒乓球,你如果是自学的野路子,已经按自己方法打了这么多年了,再找一个专业老师去教你,反而不如刚开始学的小学生学得快。
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重新来过,不如一切从零开始效果好。
陆长风觉得,自己已经答应父亲好好地学了,就要学出个人模人样来,别到头来连个一般的大学都考不上,那就丢人丢到家里了。但怎么改进学习方法,还需要尽快地找到解决出路。
晚自习的纪律很好,很少有人喧哗,有时连窃窃私语的声音也很小。
大家都在各忙各的。大部分人都在学习自己的内容,也有一小部分人因为基础差等各种各们的原因,高考无望,也在那里找本小说或者杂志之类的默默看着,尽量不打扰到其它同学的学习。这样大家相安无事最好。
晚自习按时结束了,安静的教室安静的楼道这才出现了喧哗。
走读的同学们会结伴回家,住校的同学们也要离开教室回宿舍了。
现在还是热天,教室熄灯以后就没法再看书了,而到了春秋天或冬天的时候,下了晚自习的时候,教室里还会出现一些奇景。熄灯了也没事,很多人在那里点起蜡烛继续再看一会书。
这并不是天方奇谭,而是真实的存在。
多年后陆长风再想起来当年读高中挑灯夜战的场景,直叹这是现在的孩子们所不能想象得到的。越是艰苦的生活,越能磨炼人们的斗志。正所谓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写道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校方让教室熄灯的原因一是晚自习已经结束了,没有必要再留在教学楼里了,二是敦促住校的学生们赶快回去洗涮休息。人的精力再好,总还要保证休息的时间。而且这些正读高中的少年们,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莫被学习累坏了身体。
但尽管如此,有的同学们还是在教室里秉烛夜读,因为这个时候最安静,反而更是精力更集中的时候。如果到了宿舍,那就很难再坐下来看书学习了,洗涮的洗涮,聊天的聊天,就比较乱了。
也有同学在晚自习后加个餐,宿舍楼附近都有教职工自己开的小卖部或者简易的小灶,去冲个鸡蛋茶或者泡碗方便面,补充一下能量,再到宿舍看一会书再休息。
之所以这么用功,因为大家都差不多和陆长风受到父亲的教育一样,在那个年代,在那个环境,如果是平民百姓草根出身,要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只能是走求学这条路。
从小学读到高中,和外面的世界比较隔离闭塞,不仅没有网络,连电视也不是非常普及,更别提电视节目更是少得可怜了。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周围人的影响、学成者的事迹,都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因此更加单纯,笃信求学这条路。
陆长风在下了晚自习后偶尔也加时学一会,但更多的时候,他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到操场上去跑步。每逢周末都是跑步回家的陆长风,其田径水平就是在这夜跑中练出来的。不然的话,学习一周,就已经够精疲力竭的了,哪还有精力再跑着回到二三十里外的家呢?
从高一开始住校开始,陆长风就开始夜跑了,基本上除了刮风下雨,就没有落下过。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学得头晕脑涨的,下了晚自习,他就不想再看书了,即使逼着自己看下去,效率也不高,干脆还不如让大脑休息一下,改脑力劳动为体力劳动。
读书是脑力劳动,与圣贤为友,跑步是体力劳动,与大地为友。
不是有句话说道“清醒时做事、糊涂时跑步、大怒时睡觉、独处时思考”,用到读书求学上不也一样有效吗?
适当的劳逸结合,脑体互换,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出了教室,回了宿舍,陆长风换上回力球鞋,背心短裤,跑往操场。快跑到操场边的时候,看到李二冬和王茜茜骑着自行车并排向校门口的方向骑。陆长风见了,心情黯然了一下,继续往操场跑去。
操场上并不是一个人没有,象陆长风这样夜跑的学生还有一些,还有一些出来散散步避暑的。
夏天的宿舍实在是比较热,县中的学生宿舍,条件非常简陋,别说空调了,连电扇也没有一个啊。
度过夏夜乘凉的方法就是门窗大开,希望有些自然风能够眷顾到这些身处炎热中的人们。
有些热得睡不着的,也选择到操场上来乘凉一下,等入夜较深时才回到宿舍,这样气温稍稍下降,更加容易入睡。
睡眠的效率不仅要看睡眠时间,还要看睡眠质量,很早就躺在床上时间长却睡不着,也是一种时间的浪费,躺下就能很快睡着进入深睡时刻的,即使睡眠时间稍短一些,也能够让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吧。
说来也奇怪,陆长风在学习上的天赋不是很明显,在跑步上的天赋却有点突出了。
长年的坚持之下,陆长风跑个几千米简直是轻轻松松,无论是速度还是耐力都算得上是上乘,至少对于学校里的这群病书生来说是这样的。当然,对于体校的那些专业运动员而言可能就稍微弱那么一点。
陆长风也分不清到底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还是本来就跑得快的结果了,反正就是能跑。这差一点让陆长风动过去考体育生的念头,因为体育生只要体能过了,文化科分数低得吓人啊。
第31章 跑步的心情与深藏的感情
不过,陆长风想考体育生的这个想法只是给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