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774章

韩警官-第774章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陈以前也瞧不起人,我刚干装修那会儿总在背后说风凉话。”女婿有本事,女儿有本事,外孙聪明伶俐,经济方面更不用说了,老李总有资格骄傲。

  李晓蕾不由想起曾经特爱显摆的韩总,跟韩博相视一笑,推开门看看趴在书桌上“专心致志”温习功课的儿子,回头问:“韩博,去单位交差,领导怎么说?”

  “感觉沙局不是不透露,估计是真不知道,不过工作关系已经转到部里了。”

  “这么说可以留在北…京?”

  “可能性比较大,只是相对在机关工作,我更希望去基层。”

  驻外四年,他几乎天天跟高官打交道,联络,应酬,虽然干得是警务工作,但与他理想中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用他的话说不像一个警察。

  不办案,不打击犯罪,还是“韩打击”吗?

  李晓蕾比谁都了解自己的丈夫,嫣然一笑:“别担心我,去基层就去基层,能回国我已经很高兴了,在国内不管去哪儿工作也比在南非强。”

  “是啊,南非太危险,前天看新闻,好像又发生骚乱。”老李总对女婿的工作只有两个字…………“支持”,反正这些年在东海的时间比在北…京多,女婿在不在北…京工作对他来说真无所谓。

  韩博看看正在厨房里忙活的岳母,笑道:“从部里回来的路上,给侯厂打了个电话,他不忙,我请他来家吃饭,他一口答应了。”

  “侯厂要来?”

  “嗯。”

  “我出去再买几个菜。”

  “没必要,他又不是外人,更不讲究这些,就是聚聚,好久没见了。”

  想到老领导的为人,李晓蕾不再坚持。

  侯秀峰是女婿女儿命中的贵人,对女婿女儿的帮助比光会吹牛的老卢大多了,何况人家是真正的大领导!

  老李总兴奋得直搓手,先跑进里屋把藏了几年的茅台翻了出来,又忙不迭收拾已经很干净的屋子,甚至拿起笤帚去清理院子里的落叶,忙得不亦乐乎。

  韩博和李晓蕾插不上手,算算时间老领导也快到了,二人干脆去胡同口迎接。

  站在路口不用担心被抢劫,外套里面更不用穿防弹背心,看着嬉戏打闹的孩子们,听着老街坊冷不丁吼两声的京剧唱腔,韩博打心眼里感觉回国真好!

  “韩博,晓蕾,这边。”

  光顾着往前看,老领导居然出现在身后,韩博连忙小跑着迎上去,紧握着风采依旧的老领导手问:“侯厂,你怎么从那边过来的?”

  “出租车司机说这边不好调头,我估计是急着换班,人家赚点钱也不容易,走几步就走几步,就当锻炼身体。”

  “侯厂好,侯厂新年快乐。”再次见到老单位的老领导,李晓蕾同样高兴。

  “也祝你们新年快乐,晶晶说得没错,你俩没什么变化,不像我,这头发全染的,”侯秀峰轻握了下李晓蕾的手,微笑着侧过身:“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室友老徐,开溜时被他看见了,如果不带他出来会去打我的小报告,没办法,只能带他来你们这混顿饭。”

  老领导,一如既往的风趣。

  什么室友,明明是党校学员,跟他一样都是未来的省部级领导。

  韩博可不敢称呼“老徐”,急忙道:“徐……徐……徐哥,欢迎欢迎。”

第八百一十五章 “自毁前程”

  三十五六岁的处级干部不少,但在公安系统能在三十五六岁走上正处级领导岗位的却不多,能穿上白衬衫的更少,而且眼前这位早在五年前就是三级警监。

  徐兴东不止一次听室友提过韩博,对韩博很好奇,紧握着手笑道:“韩博同志,久仰大名,果然年轻有为,比想象中更年轻。”

  “三十好几,不年轻了,更谈不上有为。”韩博转身指指妻子,介绍道:“徐哥,这是我爱人李晓蕾,侯书记在企业担任厂长时我在保卫科工作,侯书记调到党政部门之后晓蕾也去了丝织厂,可以说侯书记是我们两口子共同的老领导。”

  “有这个渊源?”

  “所以我们到现在都习惯叫侯厂。”李晓蕾嫣然一笑,大大方方伸出右手。

  久别重逢,侯秀峰很高兴,一边在韩博夫妇陪同下往胡同里走去,一边笑道:“老徐,论在党政部门工作的时间,韩博可能还比我长,他是在我之前调到县公安局的,他当了半多年公安特派员我才从企业调到另一个县级市担任副市长。”

  “侯厂,您是厚积薄发。”

  “不对!”李晓蕾轻笑道:“侯厂,您忘了把去丝织总厂之前的任职经历算上,去丝织总厂担任副厂长之前您就在县委工作。”

  “真是,真忘了,这么算我在党政部门的工龄比韩博长。”

  作为一个即将走上副省级领导岗位的干部,谁没几个门生故旧,但他们之间的关系给人感觉远比自己跟那几个老部下“亲密”,没那种上下级之间的隔阂,更像亲戚或朋友。

  徐兴东觉得有点意思,不禁笑问道:“后来呢,后来有没有一起工作过?”

  “没有,后来就分道扬镳了。”

  侯秀峰亲昵地拍拍韩博肩膀,“人各有志,他对去党政机关工作不感兴趣,就喜欢当警察。晓蕾在企业干了几年,主要是做外贸,后来被一位很强势的老同志赶鸭子上架,接管一个乡镇的农民合作基金会,在中央、省、市、县几级三令五申要求取缔的大环境下,硬是顶住巨大压力继续经营,直到把农基会搞成了南港城市商业银行。”

  “哎吆,不简单啊,连中央的政策都敢违反!”

  “徐哥,没您说得这么夸张,我们农基会当时之所以没关门不是我们不愿意,而是储户存款太多,放出去的贷款也不少,上级又严禁把风险转嫁给其它金融机构,想关都关不掉,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经营。”

  “一个乡镇的农基会,储户存款能有多少?”徐兴东当年曾作为工作组长处理过类似问题,对此非常好奇。

  “开始三亿多,后来三天两头去工作组、工作专班,搞得人心惶惶,考虑到随时可能发生挤兑,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搞了几个营业厅,扩大经营规模,就这么滚雪球似的滚到四十多亿。”

  提起这事侯秀峰就觉得好笑,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回头补充道:“这么搞的结果可想而知,挤兑风险虽然解除了,但要给储户存款利息,不然又是一个问题,于是只能放贷,资金只有三亿的时候不太好取缔,等资金滚到三四十亿的时候更没法取缔。”

  “金融稳定就是社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确实不能草率地一刀切。”徐兴东竖起大拇指,把李晓蕾搞得很不好意思。

  走进院子,老李总热情相迎。

  这下轮到他们不好意思了,侯秀峰一把抱起小絮絮,一脸歉意:“李总,大过年的,我们两手空空,刚才真想买点东西的,结果一路走来附近商店全关门了。”

  “侯书记,徐书记,您二位能来就是给我们面子,蓬荜生辉……”

  老李总不知道徐兴东在职务,认为只要是领导称呼“书记”都不会错,把二人请进客厅,递烟沏茶,忙得不亦乐乎。

  李晓蕾去厨房帮忙,老李总干脆把外孙抱到隔壁,让女婿陪两位领导说话。

  “韩博,你岳父没少在这个院子上下功夫吧,上次来还破破烂烂,现在有点感觉了,古色古香,有点韵味儿。”

  “他现在没什么事,就喜欢折腾这些。”

  侯秀峰端起茶杯,又不无好奇地问:“富丽公寓那套房子呢?”

  “租出去了,这些年一直没收回来。”

  徐兴东能大致猜出这个院子值多少钱,似笑非笑地来了句:“小韩,没看出来,原来你是一个土财主!”

  韩博挠挠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侯秀峰却不想换个话题,竟兴致勃勃揭起老底:“老徐,韩博不是土财主,是大财主!他父亲非常能干,原来是一个木匠,后来带着一帮徒弟去东海搞装修,越做越大,现在不仅有一个效益不错的装饰工程公司,还有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装饰材料市场。年前经过东海,听东海的一个朋友说,光市场的地皮现在就价值两个多亿。”

  “亿万富翁啊!”

  “徐哥,您别取笑我了,在经济方面我对家庭没任何贡献。我父亲包括我岳父能有今天,都是占了改革开放的光,赶上好政策,赶上好时候。”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你父亲确实能干。”徐兴东笑了笑,又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家坐拥上亿资产,我才不当干部呢,赚钱干什么,不就是享受吗?”

  老领导不会无缘无故聊这个话题,更不会当一个初次见面的人聊这些。

  韩博沉思了片刻,直言不讳地说:“侯厂,徐哥,不怕您二位笑话,有钱当然好,我是在改革开放前出生的,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过过苦日子,很珍惜现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钱多到一定程度,尤其对我这样的干部而言,很难说是不是一件好事。”

  老部下果然清醒,侯秀峰满意的点点头。

  徐兴东放下茶杯,笑而不语。

  “在群众看来两袖清风甚至一贫如洗才是一个好官,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有很多钱或坐拥很多资产,不管你的钱和资产从哪儿来的,不管是不是合法,都会自然而然联想到腐败。我家能有今天不容易,我父亲、我岳父乃至我爱人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我坐享其成已经很对不起他们了,更不可能为追求个人的政治抱负,为当一个所谓的清官,或为当多大多大的官,慷他人之慨,把他们辛辛苦苦赚的钱捐出去。”

  韩博回头看看厨房,接着道:“上次回国叙职,部国合局领导跟我谈心,今天去单位报到,领导又问我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什么想法。由于大多资产确实是我父亲和岳父打拼出来的,包括这个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