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警官-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各位长辈让我把话说完。”
李固目光转移到韩博身上,很认真很诚恳地说:“许多人都在背后说我李固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不但没去蹲大牢,还混出了个人样。其实,我李固能有今天,既不是我李家祖坟冒青烟,也不是走什么狗屎运,全是韩局一手提携的!”
“有这样的事?”
“韩局当所长时他不是吓跑了吗?”
……
台下觉得不可思议,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刘旭和王燕看看韩博,再看看同样一脸意外的李晓蕾,露出会心的笑容。
“韩局,大恩不言谢,话在杯中,我知道您不能喝酒,您喝饮料,我喝酒,我敬您三杯。”
李固觉得手中的酒杯太小,不够表达诚意,管服务员要来一个二两的玻璃杯,顺手打开一瓶五粮液满是,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喝完一杯又满上一杯。
一口闷,连喝三杯,引来一阵阵喝彩。
这么喝没事吧,韩博真替他担心。
李固显然“酒精考验”,不仅没东倒西歪,反而先给韩博深深鞠了一个躬,又给台下的来宾鞠躬,一边笑着说:“没事没事,谢谢韩局,谢谢各位领导,大家吃好喝好……”
没事就好,韩博正想跟他聊两句,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在袁书记的鼓励下端着杯子走了过来,他显得很紧张很拘束,忐忑不安地说:“卢书记,韩局,我……我……我也敬二位领导一杯,要不是您二位,我顾新贵也过不上现在这样的日子。”
调到公安局后抓的第一个逃犯,不光把他从北河省抓回来,还开过声势浩大的公捕大会。
面对他,韩博真有那么点尴尬。
老卢不在乎,当年撤米金龙的职,带人扒了米金龙家的房子,还不是一样跟米金龙坐在一起喝酒。
他有点瞧不上抢着买单的李固,觉得李固“小人得志”,对顾新贵的态度却好得惊人,拍拍他胳膊,哈哈笑道:“顾新贵,你小子当年要是不跑,日子会比现在更好过。男子汉大丈夫,敢做就要敢当,跑了算什么,跑就是逃犯,不管谁来当这个书记,谁来当派出所长,都要抓你。”
打人不打脸,当这么多人面说这些干什么。
韩博觉得老卢有些过分,正准备岔开话茬,他又说道:“不过要是不跑,你不一定能遇上你现在的媳妇。你媳妇真不错,对你一往情深,带着俩孩子千里迢迢追到良庄,替你照顾老人,既孝顺又能吃苦,起早贪黑,包饺子蒸馒头,从早忙到晚,从年头忙到年尾,帮你撑起这个家,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待人家……”
第七百五十四章 未来的环境
被当着反面教材被押上台开过公捕大会,广播站全程“现场直播”,大会开完又被押上警车游过街,从那之后良庄再也没开过公捕公判之类的大会,作为良庄史上最后一个“享受”这一待遇的人,顾新贵在良庄很有名!
相比顾新贵,他的北河媳妇更有名。 更新最快
带着俩孩子千里寻夫,顾新贵坐牢去了,她留在良庄帮顾新贵赡养老人,因为不太会干这边的活儿,后来在集市开了一个小饭店,早上卖包子,中午卖饺子,等顾新贵刑满释放时她已经把家里的房子翻盖了,盖了一栋三层小洋楼。
人们从最开始的好奇、同情变成现在的佩服,可以说她是良庄的“白娘子”。
在这个人们津津乐道的良庄版“新白娘子传奇”中,名声本来就不太好的韩博扮演着“法海”的角色,所以李晓蕾来过良庄这么多次,在良庄呆过那么长时间,甚至不止一次同王燕一起去她店里吃过早点,却对此一无所知。
所有人都不想跟她提这事,一些始终对韩博抱有成见的人甚至会暗暗地想,你男人把人家男人抓去坐牢,你怎么好意思去人家店里吃饭的?
但北河媳妇的事迹确实很感人,直到回bj的路上,终于知道这一切的李晓蕾仍唏嘘不已。
“只有找不到媳妇的男人,没嫁不出去的女人。她对顾新贵真是死心塌地,居然等那么多年。还好没白等,这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当年也没白等。”
“你只等了几个月好不好,能跟人家比吗?”
李晓蕾习惯性地掐了韩博一把,又说起顾新贵家的事,“那会儿我只知道你去北河抓逃犯,没想到是棒打鸳鸯,抓得是人家的男人。现在想想真后怕,如果她记恨你,想报你抓她男人的仇,找你找不着,完全可以找我。”
“找你?”
“甚至不用找,我和咱妈去她店里吃过好几次饭,只要往饭里下点药就行了。那会儿我还怀着絮絮呢,你说怕不怕人?”
“你呀,怎么跟我一样,总是习惯把人往坏处想。”
“我是就事论事,女人其实比你们男人坚强,一旦下狠心比男人狠,心如蛇蝎,不就是形容那些心狠手辣的女人的吗?”
想想确实挺怕人的,韩博一阵内疚,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所幸的是列车即将抵达终点,列车员从后面走了过来,一边帮同坐卧铺的乘客换票,一边提醒道:“各位旅客,列车马上进站,请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千万别拉在车上。”
行李早收拾好了,不需要在忙活。
李晓蕾探头看看窗外,又大发起感慨:“昨晚上车,睡一觉就到了,以前去思岗哪有现在这么方便,要先坐火车去江城或去东海,到了江城或东海还要坐六七个小时长途汽车。折腾来折腾去,身体不好的真能折腾出病。”
江北人盼星星盼月,盼了几十年的铁路终于建成通车。
思岗有火车站,有直达首都的空调列车,一天一班,夕发朝至,确实很方便。
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韩博由衷地高兴,回头看看旅途上认识的来首都搞建筑的几个老乡,笑道:“据说有建过江铁路的规划,等能走火车的长江大桥建起来,以后不光回bj方便,去东海一样方便。”
李晓蕾之前不知道顾新贵和他那个北河媳妇的事,但作为思岗县人民政府顾问对江北地区的铁路建设并非一无所知,忍不住笑道:“规划终究是规划,江北那一段规划多少年,修了多少年,能通火车的长江大桥又需要投入多少资金,想从思岗坐火车去东海,等着吧!”
“至少有盼头。”她的话有一番道理,韩博悻悻的笑了笑,把上车时换的卧铺牌递给列车员换回两张火车票。
李晓蕾最喜欢在他说家乡好的时候奚落一番,正准备再来几句,手机突然响了。
“把这个拿上,我接电话。”
“谁啊?”
“黄鹏,昨晚不是说过么。”
在公大当教官时的同事,现在仍在经侦教研室,韩博反应过来,一边跟着她缓缓往前走,一边倍感无奈地叹道:“又是饭局,又要吃饭,我都快成吃货了。”
“有人请总比没人请好。”
好心当着驴肝肺,李晓蕾回头瞪了丈夫一眼,兴高采烈说:“黄教授,我晓蕾,刚到刚到,火车刚进站。他在我身边,两手全是东西,你们来了,陈主任也来了,这怎么好意思呢,好的好的,等会儿见。”
“陈主任来了?”
“嗯,”李晓蕾挂断电话,不无感慨说:“陈主任对你是真关心,不光跟黄鹏一起来车站接咱们,还人托人请到一个外交部的人,刚从国外回来的,想请人家给你传授点驻外经验。”
导师对自己真没得说,韩博感动不已,觉得无以为报。
火车缓缓停在月台边,二人提着大包小包随着人流一直来到出站口,只见老同事黄鹏正挤在接站的人群里使劲儿招手。
导师笑眯眯的站在他身边,一身得体的秋装,风采依旧。
“韩博,晓蕾,这边,我们在这边!”
“谢谢谢谢,陈主任,您怎么也来了?”
“今天周末,又没课,”陈慧芳上下打量一眼“得意弟子”,从李晓蕾手中抢过一个拉杆箱,笑道:“瘦了,黑了,但比去年春节时更精神。晓蕾,你倒是没什么变化,看来南方的水土真养人,皮肤还是这么好,人还是这么漂亮。”
“陈主任,您别取笑我,我都孩子他妈妈了。”
“说起孩子,怎么不把絮絮带回来?”
“要上学前班,我妈和他妈都不让带,说不能耽误学习。”
“有没有搞错,絮絮才多大!”
“我也是这么想的,三岁的孩子应该尽情的玩,结果我妈说现在一家都是一个,家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来竞争会比现在更激烈,学习要从小开始抓。”李晓蕾唉声叹息,真心疼才三岁的儿子。
天大地大,长辈最大。
人长辈作出的决定,陈慧芳不好再发表什么意见,同黄鹏一起把二人带到停车场,笑看着一个在车边接电话的中年男人说:“桂参赞,我爱人的高中同学,上个月刚回来的。”
不光请到驻外的前辈,甚至把人家请到火车站,韩博被搞得啼笑皆非,急忙放下行李准备等人家接完电话问好。
桂参赞先微笑着点点头,三言两语结束通话,收起手机紧握着韩博手:“韩博吧,不好意思。”
“桂参赞好,说不好意思的应该是我。”
“别这么客气,又不是外人。”
“老桂,韩博,晓蕾,这里不是说话地,上车聊。”
导师这些年唯一的变化是买了车,她家人多,跟自己一样买的商务车,驾驶技术可圈可点,周围这么多车她一把就倒出来了,黄鹏偷偷做了个鬼脸,背着她竖起大拇指。韩博会心的笑了笑,坐在副驾驶的李晓蕾则毫不犹豫盛赞起来。
“老桂,聊聊吧,千万别藏私。”陈慧芳谦虚了一番,抬头看看后视镜。
“陈主任,韩博情况跟我们不太一样,真不知道该从哪儿说起。”
“先说地方,南非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