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韩警官 >

第234章

韩警官-第234章

小说: 韩警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局听完汇报,发现这么安排确实不太合适,并且管理干部学院9月份才开学,相应手续没办,学费一分没交,同意小伙子考研,不过要由市局委托培养。

  11月份考试,在此之前02。28案基本上能办结,一办结就把档案关系调到市局。

  如果能考上,绝对能考上!

  公大的研究生不吃香,小伙子律师资格都能考到手,马上双学位,又要去公大当兼职教官,近水楼台先得月,怎么可能考不上?到时候签个委托培养协议,不转档案、不转工资关系和户口,毕业之后回市局工作。

  可以考研,韩博欣喜若狂。

  要是去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进修,9月份入学,后年7月份毕业,从现在算正好两年。考研究生可不止两年,至少要在BJ呆三年。

  能跟普通夫妻一样朝夕相处三年,李晓蕾更高兴,一上车就迫不及待给父母、公公婆婆、两边的姐姐姐夫打电话报喜。

  一辆车,五个人,包括司机在内全熟人。

  老单位车队张队长亲自开车送,抬头看看后视镜,笑问说:“韩局长,你和李总春节回不回来?我们说起来是邻居,事实上也是邻居,门对门,可加起来做邻居的时间没一个月,总看不见你人。”

  买了套房子,根本没住几天。

  幸好没钱了,不然在良庄再买一套,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韩博回头看看未婚妻,靠在窗边笑道:“春节回不回来看情况,不过你不用再担心对门儿没人。杨主任在县里不是没房子么,我让她一家搬过去。没打算收她房租,她非要给,说到最后一年500,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韩科长,当李总面说普通话!”

  未婚妻不是单枪匹马回BJ“打天下”,老单位给她配了一老一少两个副手。

  工会刘主席静极思动,想趁退休前出去见见世面,毛遂自荐出任BJ分公司副经理。财务部出纳王大姐爱人在县建筑公司工作,一直在首都施工,主动要求去BJ分公司当会计。

  单位改制的,能者上庸者下。

  老刘位置摆得很正,这半个月一直以下属自居,一口一个“李总”。

  他们之间怎么称呼是他们的事,韩博一直以老单位的习惯称呼,正准备解释一下,李晓蕾扑哧笑道:“刘总,我跟我姐姐姐夫相处好几个月,能听懂思岗话,只是不会说。”

  “真能听懂?”

  “真能。”

  王大姐抱着小包确认道:“我们财务部十天前就知道了,沈大姐开始不信,她说一句本地话,李总翻译一句。除了一些我们都不怎么说的土话,李总基本上全能听懂。”

  “哎呀,年轻就是好,学什么都快。”

  “思岗话再难有英语难?李总英语多好,销售部那些业务员差远了。”

  集团大多同事比想象中更好相处,只是销售部一些同事可能有些想法。同行是冤家,可以理解。不过现在各干各的,大家凭本事吃饭,现在说什么都没用,将来比谁能帮集团拿更多订单。

  当领导要有当领导样子,李晓蕾很谦虚的笑道:“王姐,别这么说,论英语尤其口语,在侯市长面前我就是一学生。”

  “侯厂什么人,不能跟侯厂比,反正我感觉你英语好。”

  外贸,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人家有学历,会英语,懂外贸,一来就担任BJ分公司总经理不完全是靠关系。

  干这么多年依然是个司机,张庆民不想聊这些,立马回到原来话题:“韩局长,你把新房借给杨小梅,你们回来住哪儿?”

  “两室一厅,太小,回来一家住不下,不如回丝河。”

  “也是,你家人多。”

  从丝织总厂保卫科调到公安局,从良庄乡公安特派员干到公安局党委委员兼良庄分局局长,现在更是上调到BJ。又是一个传奇,继侯厂之后的第二个传奇人物。

  刘主席趴在椅背,一脸好奇地问:“韩科长,有件事我不太明白。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管理干部,领导才能去的,怎么就不正规了?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反而准备认真复习去考研究生。”

  “这个怎么说呢,管理干部学院不是不正规,只是不适合我。”

  韩博想了想,耐心解释道:“您参加工作早,经历过文…革,十年浩劫,砸烂公检法79年才重建机构。机构可以重建,人才需要时间培养,工作又不能耽误。机构重建之后的一些同志,经过十几年工作,相继走上领导岗位,面临一个学历的问题。

  我们公安工作又有其特殊性,一些岗位不是分配来一个大学生就能胜任的。上级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设立一个管理干部学院,专门培训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并且有能力的干部,既能推行队伍正规化建设,又能解决人事部门对于领导干部学历的要求。

  事实上不光我们公安,其它党政机关一样有,中…央办公厅有中南海业余大学,中央首长一样在学习。中…央党校有继续教育学院,民航系统有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最高法有国家法官学院,最高检有国家检察官学院,主要是在职培训。”

  “你是刚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不需要培训?”

  “也不能这么说,我以前的专业是化学工程,调到公安系统之后一直在边学边干,确实需要接受一下系统培训。同样要学习,与其去学管理,不如借这个机会学点业务。再就是学历,能有机会考研究生当然要试试。”

  一个女孩子,大学毕业已经20好几,拿到硕士学位不成老姑娘了!

  李晓蕾从来没想过考研,不过很希望未婚夫能拥有高学位,忍不住笑道:“韩博,你先考硕士研究生,等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咱一鼓作气拿个博士学位回来。”

  “公大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吗?”

  “公大没有可以考北大,考人大,考政法大学的,好好学,好好考,我支持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被杨小梅传染了,也变成“望夫成龙”。

  韩博彻底服了,抱着双臂笑道:“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可不想把时间全用在学习上,拿个硕士学位就行了,教官也不想干多长时间,我喜欢在一线工作,哪怕让我继续当派出所长。”

  ……………………

  PS:订阅下滑,恳请各位来起…点正版订阅支持,如果再掉,明后天真要开盗章节了。

第二百七十章 全新的生活

  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邻居中有一戏迷,尖声唱了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然后开始跟岳父拉起家常。

  “老李,你二闺女跟二女婿回来了?”

  “回来了,夜里到家的。”

  “这次打算住多久?”

  “这次回来不走了,二闺女自己找到个份工作,南方一大集团来BJ开分公司,她分公司经理。上午去工商局、税务局,下午去买辆车,我还得帮她去找个司机。二女婿调到公安部,等会儿去报到。”

  “晓蕾当经理?”

  “她大学生,找工作比我们容易。”

  “你二女婿调公安部?”

  “他自己干出来的,没找人。公安部什么单位,我们想找人也没这关系……”

  吃着老BJ的豆浆油炸果,听着“老李总”在门口跟街坊邻居显摆,韩博跟“小李总”相视而笑。

  新的一天,全新的开始,二人的工作状态发生大逆转。

  李晓蕾成了大忙人,侧头看看手机上的时间,轻声道:“你爸给的钱我没空去存,让我爸带给我姐算了,留着还贷款。你报完到,安顿下来,给我个电话。下午有时间去接你,逛逛西单,顺便帮你重办张手机卡。”

  对思岗小县城的人而言商品房是一个新鲜事物,对首都市民一样遥远。

  工资才那么点,根本买不起。要么等单位分房,要么“差价换房”、“合作建房”,“买房”可以说是一件与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的词汇。

  首都的新家离这不远,站在胡同口能看见,步行十来分钟,富瑞公寓,附近最高档的商品房。

  十五层的高楼,有电梯,有车位,每平米6000多的房价让绝大多人望而却步。大杂院的街坊邻居很羡慕能住进高楼里的人,直到现在仍不相信李家二闺女在福瑞公寓有房。

  房子买了,三居室,一百七十多个平米,正在装修,不过房款没付清。

  一下子买三套房,又在BJ开分公司,资金周转不过来,韩总只能交首付,只能办按揭贷款。韩博户口在老家,晓蕾户口在学校,房本上是老李的名字,以老李名义去银行办的。

  老李总工作忙,每月还贷这种事BJ公司会计李晓慧负责。dudu1  

第二百七十一章 角色转换

  陈主任和另外几位老师要么有课、要么有事。办公室就一位老师,正式认识了一下,韩博又在热情的黄鹏老师带领下去办手续。

  教研室只是学管单位中的一个小单位,并非行政部门。

  借调到公大自然要接受公大管理,第一站人事处。这里负责学校机构编制管理,落实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编制管理、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工作;负责教职工年度考核、表彰奖励、人员调配,人才引进、选拔外派干部等工作……

  总之,只要与人事有关的全归人事处管。

  借调人员工资原则上由原单位发放,但工资这个概念比较大,包括津贴、补助等等。在工资条上基本工资很少,只有两百多。要是原单位只发基本工资,借调单位不发工资,那么被借调的人日子就没法儿过了。

  人事处领导比预料中更好,办事效率比想象中更高,翻出几份文件,就高不就低,确定以后每月发五百多块钱补助。

  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行政职务一天不调整,良庄分局一天不会少发一分钱工资。就算调整,就算档案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