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国-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这边有阎柔。阎柔跟水军较熟,跟陆军不是很熟。总体来说,跟第一船队的士兵不是很熟。不过没有关系,刘备就在旁边的,士兵是会听话的。于是,阎柔先大致估算了一下人数,再到船舷边上看了一下剩余战船的数量,心中做了一个除法,就开始直接点人了。先出来几人,到某条船上去。再叫出几人,到相邻的船上去。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士兵的调派。
前面还说过,周瑜的蒙冲航行速度要快于刘备的普通战船。如果双方处于交战之前,那刘军应该是追不上的。但现在是交战之后。田军投入战斗人数的比例远高于刘军,因而田军的疲惫程度也高于刘军。这就为追击提供了可能。
就是指挥船不能追,可惜了。如果有大风,指挥船能够获得足够的动力的话,又何惧对方的斗舰。阎柔刚这么一想,嘿。风就来了。阎柔喜出望外,立即吩咐战船散开列队,准备追击。
但是,就在这时,三斗叫住了阎柔。三斗说,很可能会有一场风暴。阎柔一惊,也细细地观察起来。经过这么长时间,阎柔、刘备等人也能够看出一些。果然,即将有一场风暴。阎柔当即和三斗合计了一下风暴中心有可能经过的路线。然后指挥船队,转了个方向,躲避风暴。追击的事情,就算了。
阎柔还特别派了一艘战船,去通知后面的船队。让他们注意风暴,向着以第一支船相似的方向进行躲避。
……
这是一场中雨。风,肯定是有的。要说多少级,也没有多少级。不过,那只是现代人的说法。对于古代简陋的船只来说,只要是风雨,就都有危险,就都等于风暴。只有周瑜那样的高人,才能够将海面的风雨。区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因为这场中雨,两军很顺利地分开了。战前,弱小的是田军;虽然战斗中刘军的损失更大,但是,战后,弱小的仍然是田军。如果没有这场风雨,田军的后果将是不妙的。
……
盘点此次战损。田军这边,出动蒙冲二十、二十和一十,斗舰十艘。周泰率领的蒙冲,二十艘变成了十八艘,船只损失不大;但士兵去时四百,回来不到两百人了,损失过半。蒋钦率领的船队,二十艘蒙冲变成十二艘,艘只损毁较多。但不仅船上的二百四十人完整无缺地回来了,落水的一百六十人也回来了一百多人;只损失士兵四十多名。后面那十艘蒙冲是跟随斗舰行动的,没有战损。
十艘斗舰,损毁六艘,回来四艘。船只损失是惨重的。但损失的六艘战船上面的一千二百名士兵,回来的,居然有九百多名。只损失了两百来人。这也算是奇迹了。
到了原来的礁石群之后,周瑜仔细清点损失。发现士兵总共死亡五百零六人。剩余士兵两千四百九十四名。剩下斗舰四艘,蒙冲四十艘。如果按额定载重,只能承载一千六百名。于是改为每艘蒙冲载二十八人,四十艘共载一千一百二十人。三艘斗舰每船载兵三百四十五人,共一千零三十五人。剩下的士兵,上周瑜这艘斗舰。
这样一来,田军这边,各船载人都较多。士兵一拥挤。就不能正常进行战斗作业了。也可以说,田军已经基本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不仅如此,连睡觉也不能好好睡了。在额定装载的情况时,以轮流睡觉的方式,是可以放倒了睡的。这会儿,就只能轮流坐着睡了。
于是,周瑜在挨过了这一夜之后,就率兵返航了。
……
刘备这边的损失要惨得多。运兵船被摧毁一艘,这是最为沉重的损失。也许会有细心的读者会这么计算,刘备总共有两艘运兵船,而这种运兵船又非常巨大,两艘船必然不是同时生产的,必然是一前一后生产的;又根据刘备军进驻长奇岛和这次出征的时间,推算出该船的生产周期为半年左右。半年造一船,似乎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损失。现代很多大点的船舶,一艘就要造上好几年。
这是不能这么比较的。现代船舶的生产方式跟古代是不一样的。现代生产,靠的主要是机械,是设备,人力是微不足道的。当机械设备一定时,人员加十倍,进度不但不会得升,反而还会下降。古代就不同了,古代生产。靠的主要就是人力。就比如造拱桥,主要的工作量就在于每块石方的加工上面。而加工一块石方的凸凹,在很远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的。因而人越多,速度就越快。最后的装配,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
广大读者,可以说24K以上,即99。99%以上;今后就不再说明了,24K说的就是99。99%;都是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人士。而中国的现代科学体系是建立于什么时候呢?时间不长,在五四运动之后。
中国古代,同样是有科技的。只不过那样的科技,现代人都不知道了。我们都知道。中国发明了火药,也知道火药的运用。由此可以知道,中国古代科技,首先运用于祭祀;而西方列强则将科技首先运用于军事。如果单就军事而言,有句话叫做“胜败乃兵家常事”,说的是局部战争。但整体上的胜败,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有的。胜的,就不用说了。败的,很明显,元、清即是。
现代仍然有相当多的爱国人士沾沾自喜于“同化”一说。元朝,汉族覆灭了;清朝,汉族又覆灭了。但汉族依然还是汉族。军事上汉族败了,但汉族却凭借着庞大的人口基数,把侵略者同化了。
然而,在近代呢?在八国联军之后呢?真要说起来,这次汉族也仅仅是局部败了。西方列强并没有整体上占领中国。但是,谁同化了谁?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帮有识之士率先提出,以夷之道以治夷,变法强国,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军事科技。学军事,就事论事,没什么不对。但他们就这么去学,又哪里学得会呢?要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首先得学会外语,了解西方语言习惯和一般常识。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于是,顺便就学习了地理、学习了生物、学习了哲学和政治。西方是那样的好啊,全都好啊。最后,西方列强的大炮仅仅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然后门里面的汉族人迫不及待就冲了出去,把西方各门学科抓过来,然后在变法强国的旗帜下,实现了同化。现代的汉族,已经不是传统的汉族了。
说到这里,也许一些读者会不同意,而同意的读者会有些伤心。不同意的读者可以想一想,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有那一样是从源自中国的?我知道,一定有。就比如汉语。不过,也是现代汉语。换句话说,就是西方化了的汉语。古人作词,眉头一皱,张口就来。那是具有可能性的。因为古人的思维,本来就是以古汉语进行的。现代人如果也这么来一下,那就是秘书事先写好了,教会女助理;然后在女助理循循善诱的启发和身体力行的比喻下,首长事先背熟了,到时候来的假唱;不,应该是现场假做诗。
除了汉语,还学会了出自中国的什么学问?千万别告诉我民俗,得说主流学问。没有了吧?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被西方同化。而且是在西方基本不动的情况下,我们汉人为了抵御西方,自己主动同化的。
我并不是说,中国原有的科技比西方的强。我也不敢说。八国联军那会儿,我们不是打不赢么?那应该是落后了吧。但是,落后二字,应该说仅仅是当时的军事。军事落后,并不等于中国文化落后。
中国古代,关于科技方面的成果,还是有几样东西留下来了的。都江堰算一个,赵州桥算一个。多的暂时就不说了,我也懒得去查。就说赵州桥。赵州桥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这个,在百度百科里面可以查到。
好笑的是,百度百科居然还列明了赵州桥的原理。现代人能够知道赵州桥的原理?真的知道,为何造不出这么长寿命的桥梁?现代造好就塌的桥染就不用说了,那属于人为,非现代科技之罪。不塌的桥,正常使用的桥,优质的桥,最优的桥,寿命有多长?
答案我都不用说出来,大家都心中有数。差距太悬殊。这么说,同样不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科技比现代科技强。而是为了说明,谁都有长处,谁都有短处,谁都有强过对方之处。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古代科技被埋葬了。这两个体系客观全面地讲,谁强谁弱,已经无法比较了。
刘备这边造船的时候有几万士兵出力的,并且几万士兵也是能够出力,出得了力的。因而别看只是半年时间,工程量却是异常巨大的。别的不说,仅就长奇岛上面的森林资源来说,就无法造出第三艘运兵船了。要继续建造的话,就得从别处运送木材过来。
在写到周瑜决定打运兵船的时候,曾经说过运兵船的意义。这里再从成本的角度,说明了损失的惨重。而为运兵船陪葬了五千士兵,反而不算什么重大损失了。
此番出兵,刘军总人数就是五万。五千只占一成,因而不算什么。其实,要说那五千士兵本来也是能够救起不少人的。只因为那场即将来临的风暴,使船只都开走了。风暴过后,那五千士兵就死定了。
……
刘军躲避风暴,是在海上的。他们不像周瑜那样,事先有个礁石群。因而,也还是会受到风暴的影响的。海面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印度洋海啸,就起源于一场局部的地震。而海浪,则把灾害带到了千里之外。同样,海浪也将这一场风暴送到了刘备的船队那儿。通过这事儿,也可以说明,在没有礁石没有岛屿的大海,躲避灾难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刘备军毕竟偏离了风暴的中心地带,没有蒙受重大的损失。不过,在战斗损失的基础上,再来这么一场巨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