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穿入梁祝 >

第83章

穿入梁祝-第83章

小说: 穿入梁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不二对面坐的是一年轻书生,面如冠玉,剑眉朗目,手指诸葛羽扇在胸前轻轻摇动,虽然坐着但能看出其身材颀长,是一风流倜傥美公子。
    “王公子,太守贺词书院裱挂起来,并在石壁镌刻永存。”
    王公子面色略显倨傲,道:“山长客气了,太守作为一地军政之长,本地教育、文脉延绵自是关心。”
    王公子名叫王玄,出自襄阳王家。
    王玄原是襄阳王家旁系子弟,来楼台书院求学三年后回襄阳,家主之子堕马而死。家主无后,欲从兄弟旁系过继一位,不想争夺过烈,家主最后考虑出自直系日后并不为真心与他亲近,竟选了王玄。
    也是王玄走了鸿运,在与西秦作战中他夺了下面军将的军功,入太守府为官,接着竟为襄阳太守幼女看中。二人已结婚约,半年后完婚。王玄之前地位如履薄冰,成为太守女婿遂稳如泰山。
    此遭前来,王玄一扫多年的隐忍,额头发亮,得意之色溢于言表,从前严肃山长温言软语,心中越发爽,想到这,王玄微一欠身,道:“不知道我那同窗好友梁山伯是否会来?”
    梁山加入圣剑堂之事十二连坞高层皆知,出了这个范围,新野其他地方人知道就少,楼台书院对这等事也是不知。书院只知最近市面上打着“梁记”标记的商品好卖,略一打听,梁山伯就浮出水面。如此一来,也算是个人物,书院秉着广撒网不漏过的原则就给梁家庄去了请帖。
    孔不二道:“请帖已下,梁家应该会派人来,至于是否梁山伯,就不得而知了。”
    王玄笑了笑,不再作声,心里却无比期待。二人是同窗,更是同室。从某种程度而言,王玄跟梁山伯是同一类型的人,都属于但凡有点机会就不择手段往上的。
    王玄虽出自襄阳王家,但因为是旁系,又离楼台书院远,反不如新野本地的世家让人尊崇,譬如那马文秀,清丽娇憨,很多人都喜欢她,其中包括王玄。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得手的居然是梁山伯。这让王玄郁闷、嫉妒,从那时起,与梁山伯的针锋相对就少不了。
    那时候大家都还是莘莘学子,再怎么争斗都有个限度,现在想来就如同过家家般幼稚可笑。王玄期待昔日同窗见到自己的惊讶以及一转瞬的卑颜,这样的神色,他最希望在梁山伯脸上看到。
    梁山伯的近况不知,但是王玄却知梁山伯并未成功攀附马家,而马文秀病死,随后梁山伯被赶出寒门。而短短几年,王玄也成长为堂堂襄阳王家的世子,朝廷七品官员,太守女婿,这一系列金灿灿的光环足以让攀附无门的梁山伯嫉妒发狂。
    被王玄惦记的梁山此刻正在清风山下。
    r*^_^*w

第一百零九章天上掉下个老贾
    一个人的记忆并非真的属于他,譬如去年的今天做了什么,大半人都想不起来,因而,即便是梁山伯亲自到这清风山下,记忆也如云雾一般,只是心头有一种对那青葱岁月的唏嘘感。
    梁山骑着老毛驴上在山下望着清风山,望着楼台书院时,正是这样的心情。
    天下名山多庙宇道观书院占据,就常人而言名山风景秀丽,望之心旷神怡,做功课都便于用心,而就风水术士而言,自然是风水极好极好的。
    楼台书院就在清风山山顶,古树参天,是读书修身养性的极佳所在。
    清风山后五十里屹立三座大山,层峦叠嶂更遥见苍古,而在清风山下看过去远处的三座大山犹如半空挂着青黛色的巨大笔架。
    这一类形状的山脉大抵都称之为笔架山或者文笔峰,而楼台书院背靠笔架,可谓聚集文气。
    山顶为楼台书院,茂密树林掩映间隐现阁台的楼台书院。山腰则是碑林,为过去现在世上大家题词,梁山注意到山腰已整出一宽敞地,四周有新砍伐的痕迹,即将动工的孔圣人石像应该就在此处。
    山脚下有一小庙,有些破败,却是比楼台书院还要早的建筑,不过里面神像不是菩萨,而是本地土地。
    梁山记得梁山伯当日毕业下山与那马文秀一同拾阶而下,就是在土地庙里两个人并肩跪下,庄重许下今生。
    这种回忆让梁山有些恍惚,模糊的画面也随之出现。
    奇妙的是,三世情丝并未跳出作祟,大抵是因为马文才已作古,跟一个死人有什么好计较的。
    记得当日二人手挽手出了土地庙,来到山脚下荷塘前,当时荷花正盛开,荷叶如盖,铺展湖面,湖水荡漾,微风徐徐。湖面上曲厅折转,像是寓意男女之情绵转折,二人一路行,一路说着情话。
    想来在楼台书院的三年是梁山伯最幸福的三年,寒门出身,学问一般,根本就是**丝一个,却把楼台书院最漂亮的女生推倒,且是世家子女,何等风光?
    此刻是深秋季节,荷塘零落残败荷叶,却是寥落枯寂,由曲桥过荷塘就是楼台书院山门。
    山门是牌坊一般的建筑,厚重而肃穆。山门旁现在设了一粥棚,书院杂役正在施粥,梁山看到衣裳褴褛的人群排出去老长,约莫有四百多人,男女老少,一个个神情呆滞。
    施粥并非专在灾荒之年,节庆日时也有,书院此举,广播“仁义”,大抵趁****讨些口头彩。
    “你这人,已经领了一碗怎么又来呢?去去去!”一个杂役大声喝骂道。
    “麻烦你,再给我一碗吧。”
    “去去去!别妨碍别人。”
    杂役与一五十多岁的老人开始争执。
    深秋气温偏凉,老人就一身单衣,许多处露出褐色肌肤,一双赤脚沾着各色泥土,似是踏遍了千山万水。
    “求求你了!”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贾思勰。
    老贾带着兄弟们南逃,一路乞讨,路上因伤痛饥饿死掉一半,又遇到土匪失散,最后老贾就带着小乙,有时日行三十里,有时却只有十里,就这样走了两个多月,才到荆襄地界。
    一打听,昔日小兄弟秦狼做了山贼,再打听,青狼军被西秦军剿灭不知所踪,老贾心里存的一丝希望彻底破灭。
    屋漏偏逢雨,小乙突发痢疾,高烧,饿了三天,听说这里施粥,老贾拖着小乙好不容易过来了,也是小乙生命力旺盛,捱到现在还没事。
    老贾站了一个时辰领到一碗粥,赶紧端给小乙吃。
    一碗不够,老贾于是又去排队,又等一个时辰,这才发生争执。
    “没办法,每人就只有一碗。”杂役说着,顺手推了老贾一把。也没多大力,但老贾已是眼冒金星,浑身无力,一下就坐在地上。
    “别装死啊,快走!”
    老贾趴在地上,仰着头,看到身后的饿汉们露出凶恶的神色,没法,只得踉踉跄跄爬起。
    老贾一走,木然的人群继续缓缓移动,端起碗,见对方舀满,说一些感谢的话,然后各自找地方。
    山门正门,一队队衣着华丽骑高头大马的人正进去,后面随从挑着礼担,一个个彬彬有礼,与山门旁的难民宛若两个世界。
    梁山注意那个老贾不是因为他与杂役争吵,而是他这个人。
    他身上有一种奇特的气息,不是武者,也不是修士,但奇怪的与大地有一种相融感觉。
    “小乙,小乙,你怎么样?”老贾浑浊的泪涌出,却因为眼角结的眼屎而粘住。
    梁山就听到老贾对着一棵树下躺着的少年呼道,牵着毛驴过去,来到老贾身旁,问道:“这位大叔,怎么称呼?”
    “啊,这位少爷是对我说话?”老贾看到梁山道,双目燃起一丝希望,连忙道:“我叫贾思勰,他叫小乙,我们一路从北边逃难过来。”
    “贾思勰?”梁山侧着脑袋默念几句。
    “大家都叫我老贾。”
    梁山从地上拾起一根枯枝在地上,忽然飞快的写着“贾思勰”三个字,声音有些抖:“是这三个字?”
    老贾点了点头。
    梁山眼睛一亮,《齐民要术》的作者,大科学家。梁山抬头看了看天,心中诧异,怎么就天上掉下个馅饼下来呢?
    梁山参加楼台书院****就是为给梁家庄刷存在感的,但是在山门口遇到这时代的大科学家,值了,太值了。
    “是这样啊,”梁山稳住自己的气息,道:“我是新野县梁家庄的人,这是个新建的庄子,各方面都缺人手,你们愿不愿意去那?”
    “管饭吃吗?”老贾浑浊的双目晶亮晶亮的。
    梁山心中一叹,大科学家就这点要求,口中反问道:“你会什么啊?”
    “种田,铁匠泥匠木匠我都会。”
    没错,就是这老人家,梁山按捺住心头的兴奋,道:“是这样,我们梁家庄有五十多公顷良田,但有一万人口,粮食不够,你有没有办法?”
    老贾很认真地想了一会,道:“可以考虑育种,想办法弄出高产的稻种来。”
    梁山心中再无疑问,一拍大腿,道:“就是这个,怎么,这个你也能行?”梁山心道这老贾不行,这时代就没人行了。
    “可以试一试。”
    “这样,我现在就带你们走!”
    老贾忙不迭地点头,伏下身子就要背起小乙,手却一轻,一抬头就看到这少爷把小乙轻飘飘地抱起直接放在马背上。
    梁山原本的想法是给老贾一些银两,然后让他与这小年轻自行去梁家庄。有个地方管饭管住,这两个人绝对会去,跑步了,但转念一想,这样还是不妥当。梁家庄在新野县有商铺与商队,把他们俩先带到梁家店去,叮嘱掌柜一定派人好生把这两个人稳妥地送到梁家庄去。
    r*^_^*w

第一百一十章 同窗好友“喜”相见
    安顿好老贾,出了梁家店。毛驴没怎么走,因为它的主人在那傻笑,跟中了彩票一般。
    梁山想到自己两次请假回来,都是耗费5分功勋值,前是马文才哄骗,后是以为陈四娘的产期临近,结果两次主要目标都没完成,倒是误打误撞完成了更多目标。
    贾思勰,梁山恰好知道,古代大科学家,尤精农业畜牧类。
    梁山嘴有些笑歪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