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穿入梁祝 >

第61章

穿入梁祝-第61章

小说: 穿入梁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秋蓉把手一招,四处无声,唯留秃鹫的悲鸣。
    残阳如血,拓跋秋蓉俏影如一杆笔直的长矛,彻底融入了这片被血与火浇铸的世界,刹那间,她就拥有一点都不亚于阳明圣子的光芒,
    这女人,啧啧。梁山已经无言语形容。
    穿过城门、瓮城,整个城池是灰扑扑的,应该是一场沙尘暴刚刚袭击了这座城市,沙砾还带着酱黑色,似乎是血渍,就连城中的湖泊也失去了原有的湖光。
    大街小巷很少行人,门窗一个个紧闭,也有如白莲花般散置的帐篷,显然城内民居建筑胡汉相杂。
    街角躺着许多乞丐,或倚或躺,呆滞的眼睛间或一轮证明他不是泥塑。大多是匈奴人,男女老少脑后都留着辫子,梁山注意到许多墙壁都绘有青狼的图腾,统一的缺一只右耳,青色、白色、红色都有,大抵显示主人家身份的尊卑,但在铺天盖地的沙尘下统一变成灰蒙蒙的。
    梁山端坐在雪龙驹上,身子随马缓缓移动,周围的景致就是黑白电影,静默而了无生机。
    再往里走,开始能听到男人的呼喝声,女人的哭泣声,但都是零星的声音,就好象大火过后偶尔炸出点火星。
    不久,有成串的匈奴贵族像牲口一般被人牵走,昔日大腹便便趾高气扬的现在一个个佝偻着背,脸上彻底失去了血色。
    前面终于有了灰色之外的颜色,那是一股血猛烈地喷洒出来,在灰色天空中形成一团血雾。
    那是一个高高的刑台,人站在刑台底下看得扬起头来。
    十多个人跪成一排,等着刽子手的鬼头大刀抡起挥下,寒光闪过,头颅就咕噜咕噜滚落,台下人惊呼一声散开。狱卒立刻捡起,然后小心翼翼地垒起来。
    梁山倒吸一口凉气,刑台下已经筑起一座人头垒起来的“山”,一个个人头或面目狰狞,或愁眉搭目。
    围观者的笑意,给梁山造成的震撼也不少。来到这世界近四年了,梁山发觉他还是没有融入这个世界。
    “这叫京观。”拓跋秋蓉语气淡然。
    梁山看了拓跋秋蓉一眼,心里为她的冷淡而不爽,而他前头的那个外门弟子身子已如寒风中的秋叶般瑟瑟发抖。
    “最早是大夏国的郝连勃勃发起,每次大战之后,就把杀死的敌军的头颅割下来,垒成山,第二天对阵,敌军胆气尽丧。”
    等待着上台斩首的还有许多,浩浩荡荡居然有上千人,男女老少都有,女人与小孩的呼号声冲天,揪人的心,更多人的则双目空洞,魂魄已失。
    “如果我们败了,也是这下场。”拓跋秋蓉幽幽说道。
    斩杀往往在午时,但是破城之后要杀的人太多,就没有这么讲究,从早杀到晚,刽子手都换了一批一批。
    很明显,现在的刽子手是客串的,梁山看到一个一刀砍过去居然直接卡在那人的脖子上,血飙了上来,人剧烈的晃动,而刽子手新手吓得面无人色。
    此时此刻,统万城分明就是个地狱。
    d*^_^*w

第八十章皇宫夜宴
    统万城皇宫,气象万千,绚丽的色彩慷慨呈现,终打破整座城市灰色的基调。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宴请圣剑堂诸弟子。阳明圣子与拓跋秋蓉前头并排而行,两人并肩,梁山则在最后。
    圣剑堂一行人下榻皇城边上的一王爷府邸,没多久,太监过来传令,请诸位到皇宫统万殿一叙。
    进了宫门,偌大的广场,空荡而辽阔,中有一台,名永定台,其高度让梁山想起见过的101高楼。
    圣剑堂诸人目力极好,都看到台顶上四根铁链捆着一个披头散发的老妪。
    “公主,这是大夏国的女萨满乌里亚,比郝连勃勃大十二岁,据说与郝连勃勃有染。”领路太监介绍道,露出一丝浅笑,显出些许猥琐的猜测。
    拓跋秋蓉抬头看了一眼,乌里亚正好望下来。
    乌里亚只有一只眼睛。空洞的瞎目,冷冽幽黑盯着拓跋秋蓉。拓跋秋蓉居然感觉一阵眩晕。
    阳明圣子神色稍凝,老妪堪比金丹高阶。铁链虽粗,却寻常,竟把老妪牢牢困住,看来是强大的魏国国运镇压着她。
    她已经离死不远了。
    乌里亚望了拓跋秋蓉一眼,开始叽里咕噜唱起来,嗓音嘶哑而苍凉。
    梁山听不明白老妪唱的什么,拓跋秋蓉却听清:牛儿临刀泪珠儿掉,马儿将屠愤愤跳,羊儿将死紧闭眼,匈奴儿无人无定河呜咽……
    牛马羊就是草原部族的财产。乌里亚唱的是牛马羊临死前不同的表现,唱到最后一句,乌里亚的目光就投向遥远的西方。乌里亚心里知道,留在汉土的匈奴完了。
    永定台后是巍峨的宫殿,宫殿前是郝连勃勃耗巨资塑的大鼓、飞廉、翁仲、铜驰、龙虎巨像。
    飞廉是风神,人面鸟身。翁仲是大力士,昔日秦始皇以其威慑匈奴,也叫金人,宫殿陵园常见。每个巨像高十多丈,以千斤铜铸,外黄金饰,灯火之下,金灿耀眼,威慑四方。
    众人为其气势所慑,一个个凝声静气,就连阳明圣子也垂眉顺目。
    统万殿内,开始飘散着酒味与羊奶的膻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鲜卑大祭司,文官礼部官员,本地儒释道三门领袖会见圣剑堂一众。
    大丞相崔皓却不在其列,此时此刻,他在统万城的城隍庙。
    统一天下,万邦来朝,这是统万城名字的由来。
    城如此有气魄,其城隍庙自然也差不了。
    气势恢弘的城隍庙大殿内,崔皓豪情万丈。
    北魏鲜卑八部都反对突袭统万城,唯有崔皓大声疾呼,最后依靠他的占卜说服鲜卑八部。这场战役几次惊险,最终攻破这天下第一雄关,如此彪炳史册功勋,必有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
    城隍庙供奉着统万城建城者阿利信。统万城落成之时,郝连勃勃对阿利信言,此城是卿家所建,希望卿家能善始善终。
    阿利信俯首接令,称大王有命,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郝连勃勃请阿利信做统万城的城隍。
    城隍活人做不了,郝连勃勃其实就是赐死,所谓的卸磨杀驴不过如此。
    崔皓燃起三根香,望着阿利信的泥塑金身雕像,丈八身高,其面目狰狞,有几分乖厉更有几分憎恨,可见塑像者抓住阿利信临死前的生动表情。
    崔皓拜了三拜。
    崔永就站在父亲身后。在父亲拜下去的时候,泥塑的阿利信化作一团光影向父亲扑去。崔永没有惊惧,果然,父亲身上泛起一阵青光,任阿利信做何等疯狂的姿态都进不去。
    那是父亲身上的春秋之光。崔永所认识的人当中,饱读儒家经典的士子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春秋之光。
    儒家对鬼神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儒家弟子多不信。此“不信”亦是信心,一旦从心灵深处生发,那就真的没有鬼神,说白了,就是鬼神不侵。
    崔永天生就会望气,望平民之气,王者之气。崔永不敢说。小时有一次他说了,结果到现在他都缺一个门牙。崔永不张口时是儒雅青年秀士,风流倜傥,一张开就煞风景。不过,崔永觉得这样挺好,时刻能让自己警醒。
    不多时,崔皓领着儿子出了大殿,问道:“永儿,你可知为父为何来拜祭这阿利信?”
    崔永沉吟了一会,道:“阿利信可为人臣子所鉴!”
    崔皓点了点头,狭长的双目闪烁着动人的光芒。
    崔永知道,父亲激动了,随着统万城被攻下,北魏国一统北方的脚步就在无人能阻挡,皇上信任父亲,正是父亲大有所为的时候。
    这时,统万殿上北魏孝武皇帝拓跋焘放下酒樽。拓跋焘的酒樽很奇特,梁山看得清楚,竟然是个骷髅头。拓跋焘粗犷的声音响彻大殿:“皇妹,在圣剑堂过得可还好?”拓跋焘话虽是跟拓跋秋蓉说话,脸却是朝着阳明圣子。
    阳明圣子陡然感觉一股强大无比的压力扑面迫来,似乎只要拓跋秋蓉说“过得不好”,拓跋焘就立刻拔剑,把圣剑堂上下屠个干净。饶是阳明圣子,心灵深处也出现了一丝畏惧。天子一怒,血流飘杵,原是这个。
    “小妹过得很好,还请皇兄放心。”
    拓跋焘目光从阳明圣子身上收回。阳明圣子感觉憋屈,却不得不忍。即便是掌教在这,也得低头。无论如何,圣剑堂山门都在世俗,得罪俗世天子,大军一发,强如他们这些的修士也要作鸟兽散。
    梁山坐末位,望着对面的礼部官员,宗教界人士,低头饮酒,心中若有所悟。
    大祭司土古力披发,身高接近两米,面色苍古,静默犹如石头。
    支语大和尚慈眉善目,微笑不语,对桌案上的烤羊肉视而不见,似乎在禅定当中,无尘子是白头翁,白须飘洒胸前,有几分出世的无尘,却又有几分钟世的安逸。
    他们分别代表北魏原始宗教,佛道两门势力,对圣剑堂有打量,没有梁山原本想象中的钦慕。梁山也注意到,阳明圣子瞥向对三位宗教领袖的目光有明显的不屑。
    梁山不禁好奇起来。两边有矛盾?
    梁山细细琢磨,却无头绪,不知俗世的宗教界与修行界有什么关系。
    梁山正思量间,拓跋秋蓉却已经介绍到他了,“皇兄,这位叫梁山伯,宋刘新野县人氏,与小妹一同入门,一次外出任务,若非梁兄,小妹已经死了。”
    “没有这么夸张。”梁山连忙站起,讪笑道。
    看到圣剑堂其他人都望着自己,梁山才醒觉拓跋秋蓉介绍阳明圣子司马玉他们三个是一起介绍,内门弟子与外门弟子一干人等也是一并说的,最后剩下他一个却是单独拎出来说。秋蓉妹子太给面儿了,可是这遭人嫉。
    果然,拓跋焘眼睛一亮,举起酒樽道:“既是小妹救命恩人,我该敬你。”
    梁山连忙端起,动作显得有些局促,见拓跋焘一饮而尽,他也连忙干了。这时,梁山才好好打量这位北方帝王。拓跋焘额宽鼻隆脸阔,一双狭长鹰目不怒而威,八字须高高翘起,王者之气凛然而生,身着冕袍,滚龙绣,色以黑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