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第一贤妇 >

第313章

第一贤妇-第313章

小说: 第一贤妇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圣上当日没有被案子拖住脚步,而是照计划游湖,又一时兴起去了酒楼,要尝一尝招牌菜,那后果……”
    他说着心有余悸,后背止不住泛起一阵凉意来。
    周漱面露恨怒,一拳砸在桌上,“这个愚蠢恶毒的老妇!”
    孟氏下毒的时候,济安王的人已经被他杀光了,整个济安王府都叫他派人盯严了,济安王自己也是心力交瘁,根本不可能指使孟氏投毒。
    也就是说,是孟氏自作主张。
    若圣上有个三长两短,莫说黄尊了,凡是跟这家酒楼扯上关系的人,统统免不了一死。就算圣上被告御状的人拖住脚步,得以幸免,也还有那些去酒楼吃饭的人。
    圣上可能驾临的酒楼里毒死了人,岂能不一查到底?若是查到孟氏头上,济安王府又岂能幸免?
    他险死还生,才将济安王谋反一事遮掩下来,若临了在孟氏这条小阴沟里翻了船,憋屈也得憋屈死了。
    如此说来,却是那打翻了高汤坛子的伙计,在无意之间制止一场灾难,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他一口气喘出来,“替我好生谢谢那伙计。”
    “好。”黄尊知他晓得其中的利害,便不赘言,起身告辞。
    周漱将他送出门来,在院子里略站了一站,便直奔后宅。
    进了居安院,又进了正房,就见简莹将今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小东西摆在地毯上,逗着大宝和小宝辨认玩耍。被这其乐融融的气氛感染,心里的怒意便散了大半。
    简莹觑着他的脸色不对,叫人将东西收了,把大宝小宝抱到隔壁去,和周漱在暖榻上落了座,才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周漱把孟氏化名投宿,在黄尊的酒楼投毒的事情细细跟她说了,又有些懊悔地道:“我当时就该依着父王的嘱咐,将她一并杀了。”
    简莹闻言嘴角一弯,“不作死就不会死,你不动手,迟早也有人收拾她。”
    ——(未完待续。)
    ps:感谢“晴空墨色”童靴的月票,鞠躬!!!!

  ☆、第474章 怎么个围魏救赵法儿?

萧乐林回到京城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变得沉郁寡言。
    何皇后不放心女儿这样出嫁,几次向圣上提出推迟婚期,圣上都没有应允,萧乐林终究还是在既定的日子嫁进了升平大长公主府。
    成亲没几日,先是殴死了一个通房丫头,打断了丈夫的一条腿,后又与婆婆起了冲突。妯娌成了被殃及的池鱼,早产生下一个男婴。
    将满七个月的孩子,身子实在太弱,太医使出浑身解数,也只留住他两天,连眼睛都没睁一下就没了。
    那妯娌过门五年生了两个女儿,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儿子就这么夭折了,抱着孩子的尸体哭得死去活来,说什么都不肯撒手。
    萧乐林闯了祸就躲进宫里去了,圣上点了大长公主的嫡长孙为轻车都尉,厚赏大长公主府,又罚萧乐林在宫中思过。大长公主府上下敢怒不敢言,反而要作出感恩戴德的模样儿。
    驸马更是拖着伤腿三顾宫门,连求带请,将萧乐林接回府去。
    京城那边闹得欢实,济安王府这边也没闲着。回到王府五个月之久,孟氏终于厚积薄发,对方氏出了手。
    事情的起因再简单不过,孟氏回了一趟娘家,拿到了留存的那一份嫁妆单子,突然怀念起自己的那些个陪嫁的东西来,于是点出几样让孟馨娘和周清拿给她留作念想。
    周清把该拿的都拿来了,轮到孟馨娘,却说从来没有见过那些东西。
    本该有的东西没了,这笔账就算到了方氏的头上。
    孟氏失踪之后,嫁妆一直是由老太妃代为保管的。在周清出嫁前夕,由着老太妃做主,将嫁妆一分为二,一半儿给周清做了陪嫁,另一半儿留给了周瀚。
    周清的那一半儿带走了,周瀚的这一半儿一直放在老太妃的私库里。老太妃和秦氏先后过世。济安王就将私库封了,直到方氏嫁进来才又解了封。
    等孟馨娘嫁过来,方氏便将周瀚那一半儿转交给了孟馨娘。
    方氏过门之前,都是白侧妃和文庶妃一道主持中馈的。小事商议着来,大事则请济安王拿主意。私库封着,又是两个人相互监督掣肘,她们是沾不上手的。
    能动那笔嫁妆的,也只有方氏了。
    又是清点嫁妆。又核对旧年的单子,最后算一算,总共少了近百样东西。什么古玩字画,金银玉器,都是厚重值钱的玩意儿。
    孟馨娘正愁抓不到方氏的短处,岂有就此罢休的道理?拿着单子去找方氏讨要,方氏从头到尾都没动过孟氏的嫁妆,转交给孟馨娘的时候封条都是完好的,自是不认。
    一个自认有理,一个问心无愧。双方僵持不下,闹得不可开交。
    要问孟氏遗失的那部分嫁妆哪里去了,还得从三十多年前开始说起。
    那时孟氏初初嫁到济安王府,骄矜傲慢,不可一世,每每呼喝济安王,对老太妃也多有轻慢。
    老太妃为了打压孟氏的气焰,不止给济安王纳了一个家世样貌出众的白侧妃,还将中馈事务一股脑地交给了孟氏。
    有老太妃在背后使绊子,孟氏主持起府务来自是困难重重。偏她没瞧出老太妃是在整治她。死撑着不肯向老太妃低头,但凡有个亏空,就拿自己的银子贴补进去。
    傍身的银子用完了,只能变卖嫁妆。又唯恐被婆婆丈夫知晓看轻于她。将变卖的事情遮得严严实实,自是不会上册记账。
    其实老太妃心里跟明镜似的,孟氏前脚变卖,她后脚就叫人赎买回来,暂且存放在自己的私库里。打算磨平了儿媳的性子,再物归原主。让孟氏牢记她的恩德。
    只是还来不及施恩,孟氏就失踪了。
    分嫁妆的时候,老太妃也没怎么费心,只是将孟氏的嫁妆单子一撕两半。照着单子,叫云妈将周清那一半儿补齐了抬到黎家去。
    她大概没有料到自己会死得那么早,周漱的那一半儿便那么放着,没急着料理。
    等到京中传来先帝驾崩的噩耗,给定国公府平反一下变得希望渺茫,她既悲且愤,只顾着策划陷害儿媳,逼反儿子,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嫁妆?只不过留了半张单子给周瀚,连一句遗言都没有。
    周瀚一直以为是自己和方氏害死了秦氏,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加之从未想过老太妃代为保管的嫁妆会有什么问题,哪里会去核对嫁妆?
    三年过后,那半张单子早不知道被他扔到什么地方去了。
    连济安王都不知道孟氏曾经变卖过嫁妆,方氏又从何而知?接过管家权之后,只将贴有“孟”字样儿的箱笼给了孟馨娘。
    赎买回来的那些,一部分连同先帝那些年赏赐下来的东西,作了老太妃的陪葬品,一部分当成公中物品走了人情,还有几样给周湘作了陪嫁。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经了多少人的手,查找起来难如登天。
    孟氏存心要动摇方氏在府中树立起来的威信,怂恿孟馨娘大肆宣扬,不光府里,连府外都有不少人知道方氏贪墨了孟氏的嫁妆。
    济安王精神不济,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府里的下人见风转舵,倒有不少人偏向了孟氏。
    方氏千防万防的,却没想到孟氏会去翻那陈年烂账,虽长着嘴,却不好自降身份,逮着一个人就去跟人家解释说她没拿过孟氏的嫁妆,着实落了下风。
    孟馨娘占了上风,愈发趾高气扬,明目张胆地逼迫方氏交出账簿和钥匙。
    虽无实证,可那婆媳两个一明一暗,步步紧逼,也让方氏颇为头疼。一时半刻想不出应对之法,只好叫张妈去舜井街走一趟,请了简莹来帮她拿主意。
    简莹听方氏说完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便笑道:“直路走不通,就绕个弯儿。没有必要非得正面迎敌,可以围魏救赵嘛。”
    方氏心神一动,“怎么个围魏救赵法儿?”
    “母妃可有法子将那位手上的念珠偷出来?”简莹以问代答。
    方氏略一沉吟,“有是有,不过偷她的念珠做什么?”
    简莹笑了一笑,附在方氏耳边低语了几句。
    方氏先惊后喜,“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未完待续。)
    PS:  感谢“江南西贝”童靴的打赏,鞠躬!!!

  ☆、第475章 到底是谁侮辱了谁?

孟氏那串念珠是片刻都不离手的,连睡觉的时候都缠在手腕上,要想偷出来还真不容易。然法子都是人想出来的,偷不出来,可以明着要。
    先是白侧妃梦见老太妃,去佛堂上了一回香,念了几卷经文。文庶妃、周沁、周汐又先后梦见了老太妃,连周沅从府学回来都说梦见了老太妃。
    这么多人一同梦见老太妃,连济安王都不得不重视,去佛堂上香,跪了半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天夜里就梦见老太妃站在床前看着他流泪。
    府里的下人悄悄议论,说天黑之后走到佛堂附近,总能听见若有若无的木鱼声。孟氏是不敲木鱼的,老太妃原来也不敲,待先帝赐下一枚菩提木的木鱼,便养成了敲木鱼的习惯。
    方氏建议找一位得道高僧看一看,是不是府里有什么东西冲克到老太妃了,让老太妃在地下不得安宁。济安王自是没有意见,着人去泰山请回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和尚。
    老和尚在府里转了一圈,叫人伐掉了两棵长了几十年的老树,又说老太妃生前信佛,要慰其在天之灵,需得在府里找一样深沐佛泽的东西,在灵前供奉三日。
    满王府一找,就找到孟氏手上的念珠了。
    孟氏不是没有觉出此事蹊跷,也不是没有怀疑方氏搞鬼,可济安王发话了,她也不好不拿出来,谁知才供了两日就出事了。
    看守祠堂的人将撤换下来的供品分着吃了,俱是口吐白沫,面色发青。高太医和周漱过来看了,说是中了乌蒙草的毒,所幸加在吃食中的毒药分量不高。拿药汤冲了胃,再服几剂解毒的药就没事了。
    在供品之中下毒,是亵渎祖宗的大罪,济安王勃然大怒,吩咐彻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