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神道符召 >

第36章

神道符召-第36章

小说: 神道符召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山中泉水极佳,富有灵气。”刘易心道,用此水种出来的稻米,味道定然极佳。

很快就到中午时分,宝镜之中方才显现出一辆牛车,吱吱呀呀的随着乡道而出现。车上正坐着两个黑衣高冠的儒者来。

远远还没有靠近,便见到田地之中,欢声笑语,歌唱相合,远远传入那大儒耳中。

“采采疲q,薄言采之。采采疲q,薄言有之。采采疲q,薄言掇之。采采疲q……”

这大儒听了,就整着衣冠肃容站了起来,扶着轼,肃容而听。

旁边驾车的,正是大儒得以弟子,见了,就道:“师父,此不过田间歌声,何必如此庄重!”

扶轼为礼,正是乘车时候的庄重礼节。

那大儒正容说道:“吾非为此歌声,而是为此欢乐!”

那弟子眨眨眼睛,有些不懂。却听这大儒说道:“如今这天下,生民多艰。我等一路所见,何处田地之中,农人都衣不蔽体,便是播种,也是脸上哀愁。正是所谓的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当此时也,又何可歌?便是有歌,也是哀歌罢了!”

第六十章此真王道乐土也!

那弟子听了,面色也庄重起来,说道:“师父教诲的极是。观此地农夫乐歌,果然如同虞书所说,此地神灵,庇护一方之众生么?”

说话间,马车就离得田地近了。见着那田和沿途都是不同,其中有着薄薄一层水淹着。许多农夫农妇,蹲在田中,将一颗颗秧苗插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

那弟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般耕作,不由的多看了两眼。见着这些田中,果然有着插好的秧苗,都是一排排一行行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的。

和这当世粗放种植,有着大大不同。远处还有着农人赶着牛在地中耕耘。

又有壮妇,提着篮子,放着清水和饭食一股股香味远远的飘出。见到车子,赶紧避在道旁。

两人从一大早,天不亮就赶路。到了此刻,肚子未免也**了起来,嗅着这香味,那弟子年轻力壮,肚子就咕噜噜的打鼓起来。

弟子有些不好意思,掩饰说道:“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如此之香!”

却又见他师父根本都没有注意他,只是往一处大桑树下望去。离着一里多地,隐隐约约的似乎随着风声传来孩童的朗朗读书声。

这弟子就知道师父心意,急忙赶着牛车过去。就见着那大桑树下,有着五六十个幼童,坐在树荫草地之下,一起摇头晃脑,朗朗诵读: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

这弟子大奇,这背的是什么文章,意思浅显,偏偏却又朗朗上口。简直就是启蒙的最好读物了!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这弟子听了,越听越是震惊。觉着这启蒙之文中,居然似乎蕴藏无数道理,非只是这些蒙童习学。便是他自己听了,其中都似乎有着无数的感触。

却见着,自家师父那神态越来越是端正。心中一凛,不敢分心,老实而听。

一直见到这些弟子念道:“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然后欢呼下课,一片童稚兴奋欢呼之声。那弟子迅速就被这些童稚的饭食给吸引了,从一个个竹筒之中,倒出雪白的饭食来,浇上汤汁,立刻香气四溢。

他只是看了一眼,急忙扶着自家师父下车。便见着那个教导童子的中年人,显然是注意到了他们。刚刚教完书,便走了过来。

那大儒口中轻念:“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这几句就是对于儒者的形容要求了,昂首阔步,心地正大光明,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衣冠严整,举止从容。谨慎庄重,高瞻远瞩。

那大儒轻颂这两句,扶正头顶的高冠,然后庄重躬身一礼。这一下子把赵成吓了一跳,连忙让开身子,不敢受这一拜。虽然不认识这大儒,但是看起穿戴,就知道是儒士。

而赵成不过是麻衣短偈,脚踏草鞋。分明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夫罢了。

那弟子有些不解,不知道自己师父为什么要对这个田舍翁,行这般大礼。却见着大儒说道:“此文章,非大贤不能为之!吾儒家大道,尽在此中意!”

那弟子吓了一跳,这文章似乎只是给刚刚开始读书的孩童启蒙的啊!用得着说这么严重么?

但是想想这文章之中的道理,一时间也有些反驳不得的意思。只能说道:“师父……”

大儒抬手止住弟子说话:“敢问这文章是何人所做?在下东河何文,这是我弟子翟冷。前来拜见!”

赵成听了,心中苦笑。连忙躬身行礼:“原来是东河大儒何君质!晚辈当年游学时候,就听说前辈声名了。在下赵成不过乡野小民而已。这文章,也非是我所能做出,实乃本地土地神君所做!”

“哦?又是土地神君所做?可是那写出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的土地神君么?”何君质正色问道。

这些赵成就不知道了,不过既然说是土地神君所做,那就不会有第二个,没错了。当下,就道:“正是!”

“多谢了!”何君质听了,露出欢喜之色来,再次躬身一礼,道:“君在乡野之中,犹能不忘教化童稚,敦化风俗。此为大功也!吾不如君!”

赵成心中感动,这何君质是当世著名大儒,门生弟子足有数千。居然能够说出这般话来,当真是虚怀若谷了。连忙说道:“不敢,不敢。这是土地神君的吩咐,我不过只是听命行事罢了!”

听了这么说,何君质更是兴奋。原本就是偶然之间,听到从虞书口中流传出的西铭,还有那一首悯农诗之后,特地来见这土地神君的,却没有想到,今日还没有到地方,就能见到如此一幕,当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现在,何君质甚至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见到刘易了。

“土地神君的神祠,凤来山下的三个村里之中都有。半山腰上还有一个。”赵成指点着路途。

又道:“何宗师若是不弃,不如先在这里吃点东西,再去吧,天色不早了!”

那翟冷嗅着香味,暗地里又吞咽一口口水。这香喷喷的不知道什么饭食,似乎要比自己身上带着的冷冰冰,硬邦邦的干粮要好的多!

何君质正色道:“见贤若不及!此时吾恨不得马上得见土地神君,安敢在此迟疑!”

说着再施一礼,便命翟冷驾车,向着凤来山而去。

这个时候,村里之人大都在田间地头。里门锁住,何君质也不进去,听说山腰之处,还有一座神祠,便向着山腰而去。

一路上,到处都见农夫忙碌,农妇送水送饭。一派春耕正忙的景象。

再加上太阳温煦之中,送来丝丝的清香。闭目良久,回首身后,何君质不由叹息,说道:“此真王道乐土!”

第六十一章大儒何君质

感谢醉眼千峰顶,书友140506022010423兄弟的打赏……上了三江,也忘记和兄弟们说一声,有三江票的,帮忙投一张好吧……俺今天晚上十二点之后加一更,求票……

最后说一声,腊八节快乐。大家记得吃腊八粥。在古代,这就是腊祭鬼神的日子啊……

刘易正好听了这句话,意识收了回来,露出一丝微笑来。今日这番布置,果然没有白费功夫。一举一动,都挠到了这些儒生士大夫的痒处。

刘易十分清楚,这些儒家士大夫们,对于天下最为理想的就是安居乐业,田间桑麻。一种小农主义太平盛世!

很快,何君质两人就来到了神祠之中。却用着一堵木墙围起,走进去,见着神祠清幽干净,也没有人看守,但是四周却是一片平整,没有半颗杂草。

走入神祠,铺着木板。露出树木纹路。两人脱鞋走入进去,便见着大厅深深。有些幽暗,从窗户之中射进来的阳光,照耀的一道道灰尘漂浮在空气之中。显得无比安静。

这般屋子之中铺着地板,并不是和所谓扶桑所学。恰恰相反,这些和跪坐一样,都是从中土所学走。

只是唐宋以后,胡坐(椅子等)流行起来。渐渐不再坐于地上。这般铺着地板的习俗,渐渐消失。再加上战乱等原因,连保持华夏道统千年之久的门阀世家都纷纷瓦解消失。

又有蒙元入侵,胡风盛行。等等摧残起来,这般原本古朴**,所能见者,就只有在扶桑等地了。

这便是所谓的礼失求诸野,更夸张一点来说,便是已经散失到蛮夷之地去了!

厅堂深深,青色的帷幔垂挂下来,让那神像所在显得越发幽深,神秘。

何君质虽然不精善法术,但是他这般大儒,学问源深,书已经都读入骨子之中。灵窍早开,一道灵光能辟鬼神。

目光看过去,见着这神像虽然在帷幔之后,显得神秘。但是却十分宁静安谧。这就和一般鬼神大大不同。

心中就暗自赞叹一声,本就觉着土地神君不凡,今日见到,更是有此。

当下上前拿起香火,便要上香。翟冷见了,惊愕呼喊:“师父?”

这却是儒门讲究所谓的敬鬼神而远之,又所谓未能事人,安能事鬼?便如此,一般儒士不用说,像是何君质这般大儒,鬼神见了都要避开,都要忌惮。哪里会想到,给这神前上香?

何君质微笑说道:“我见土地,非只是鬼神,更是阐发道理的贤圣!方有这些文章流传,吾之所敬,非是这土石木偶,而是道理!”

说着,点燃香火,插入那香炉之中。

翟冷忍不住又道:“师父,这香烛等等,尽数都是胡教传道带入。我中土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些东西了?这是胡风,胡风!”

何君质笑道:“阿冷守节重义,很好,很好!”

翟冷微微有些脸红,还是说道:“我觉着,师父便是祭祀这土地神君,也不该用这香火!”

刘易听了,心中暗自想道,原来香烛这些居然都是从胡地传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