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天下-第4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驻扎关内,但面对天澜国、武国和缙国三国联军的不断冲击,城防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而且时至今日,以沧澜皇为首的诸位半圣还没有出手。
战争已经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汜水关城头早就被鲜血染成了暗红色,城门下歪七扭八地堆积着残断的箭矢。数辆被焚毁殆尽的冲城车倒在城门前,彻底散了架。看起来就像是一根根杂乱无章的焦炭。
汜水关内的普通民众早就撤离了,如今进驻关内的。只剩下纯粹的士兵,与敌人一样,这些士兵也是由三个国家所组成的,本土作战的卫国,以及前来支援的庆国和唐国。
但与战双方的人数和实力却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缙国和天澜国都是超级大国,武国虽然在这二十年来没落了很多,却依旧比卫国要强盛不少,而且武国全民皆兵,更组建了人族十国中最强大的一支重骑兵!
足有一万人!
一旦汜水关失守。武国重骑便可在日不落平原上一路北进,直接以碾压之势掠至徽州府!
所幸,在攻城战中,骑兵的威力被限制到了最低,所以即便战争已经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也还没有人见过武国的那支重骑兵。
但即便如此,汜水关也快要撑不住了。
在今天上午的时候,穷诸拿到了前两日的战损结果,经过清算。这一个月的战争,镇南军已经从一开始的五万人锐减到了两万!
戎北军的情况要好一些,虽然来的时候只有三万余人,但到了现在。却仍旧还保持着近八成的战力。
这就是两军实力的真实比对!
除此之外,庆国的护**有一半去了戍北关,帮助卫国抵御燕国的冲击。另外一半在来汜水关的时候,总共也有五万人。如今已经只剩下大约三分之一了。
算起来,其损耗倒是比戎北军还要大!
毕竟。庆国众将虽然是在异国作战,却是在保卫他们的国家,一旦卫国沦陷,那么下一个,便是庆国!
所以在战场上的时候,庆国人倒是比卫国人还要敢拼命,还要敢孤注一掷。
相比起来,唐国的兵力却是如今保持得最为良好的,倒不是因为唐国的兵士要比其他人强大多少,而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理由。
唐国最强大的,也是骑兵。
让骑兵下马来参加守城战,显然是非常不明智的,若汜水关被破,唐国的这支骑兵团,便是徽州府身前最后的屏障,是唯一能够和武国重骑一较高下的对手。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是的,其实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徐焕之就已经做好了汜水关失守的准备。
这里并不是两军交战最理想的地方,如果想要一举击溃敌军,便需要将对方引至日不落平原!
不是因为徐焕之狂妄自大,而是因为陆羽向他做出了一个承诺。
再过半个月的时间,鸿鸣书院所有人员将会齐集于此,那时,才是决战之日!
但在这之前,徐焕之要用尽一切办法削弱敌人的力量,哪怕能多守一日,也绝不能退!
时至今日,徐焕之已经成为了前线的最高将领,任护国大将军,负责一应统筹战略的布置,乃是整个汜水关的大脑。
与沧澜皇等一众敌方半圣一样,自开战以来,徐焕之也从未亲自出过手,倒是他如今的关门弟子,柴南,已经不知道杀了多少敌寇,被誉为如今军中的第一尖刀。
在动辄数万人的战争当中,个人的武力永远是排在最后的,不论是文人学士,还是普通的武者兵士,都是一样的凡人之躯,都是一样会流血,会牺牲的。
而柴南能够只凭借侍读之位,一把砍柴刀,便活到现在,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懂得战斗。
是的,早在这场内战爆发之前,柴南就已经是侍读了。
因为徐焕之给了他一颗圣气丹。
服用丹药破镜升位,是追求圣道的一条捷径,但在任何捷径面前,都是充满了危险和意外的,便如当初苏文晋升侍读之时,也险些才气紊乱,走火入魔。
但柴南不会,因为他的老师是徐焕之,是卫国第一半圣。
可惜因为随着徐焕之来到汜水关,所以柴南没有能够参加十国联考,失去了继续晋升御书的机会。
不过对于柴南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遗憾,反而是莫大的荣光,相比于在考场上扬名立万,在战场上保家卫国,才是他最大的追求!
只是有些可惜,他如今的敌人,并不是妖族人,而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类。
“姬南老儿真是该死!”
柴南仔细擦拭着手中的柴刀,暗骂了一声,随即抬头看向远方那位白衣飘飘的少女,眼中的狠戾之色似乎变得柔和了起来。
那少女是在半个月之前来到汜水关的,据说是一名济国人,她不是士兵,而是一个医生。
在这些天下来,少女不知道已经救治了多少伤患,又安抚了多少人心,那些普通民众撤离的时候她在人群中给他们鼓励,那些将士牺牲的时候,她站在火光中为他们祈祷。
慢慢地,也不知道是从何处传出的,总之,如今在军中,少女有了一个新的称号。
他们都叫她,圣女大人。
当柴南在凝神注视着少女的时候,城墙上,徐焕之也在看着她,但很快,徐半圣就收回了目光,对着身前的穷诸、许栈等人笑了笑。
“还能撑多久?”
“大概,三天!”
回答的是穷诸,但不论是许栈,还是来自庆国的汪将军,还是唐国的斐兆大将军,都没有说话。
不说话,便是默认。
徐焕之点点头,然后突然说了一句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话。
“你们认为,如果唐国骑兵不动,我们倾尽全力出城一战,即便战败,活着回来的,能有多少人?”
第四百七十章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如果这句话是别人说出来的,一定会被当成疯子,但这句话是徐焕之说出来的,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于是在下一刻,穷诸、许栈等人都陷入了郑重的思考和推演中。
由此看来,经过这一月有余的守城战,至少在这些边防大将的心中,徐焕之绝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丝毫不懂军务战策的草包。
相反,这位卫国第一半圣,不仅自身文位极高,在行军作战方面,竟然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天才将领!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徐焕之的父亲,徐秋乱,便是当年天澜国的威德大将军,镇守天澜城、镇宁关半百岁月,年少时期的徐焕之,身边唯一的玩具,便是沙盘。
他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本事,便是如何守城。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们的敌人并不是人类,而是东海的水妖,以及南疆的蛮妖。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徐焕之只善守,并不善攻,所以这一次,他只是将自己的看法提了出来,便是希望身边的这些良将能够给他一个正确的判断。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若双方实力相差无几,实乃良策,只不过……”斐兆欲言又止。
徐焕之摆摆手:“将军但说无妨。”
斐兆点点头,继续说道:“只不过,如今敌我力量悬殊实在太大,我等依托汜水关之城门,才能拒敌一月之久,如果两军短兵相接。我方恐怕会惨败。”
斐兆的这番话说的是事实,如今在汜水关门之内。不算唐国的那只黑骑军,把卫国、庆国之兵力相加。也不到八万人,而沧澜皇所率领的三国联军呢?
当初三国于雁荡山脚下起兵的时候,对外号称乃是八十万大军!
就算这个数字有夸张的嫌疑,再加上这一个月来的战损,保守估计,沧澜皇手下也还有近五十万的兵将!
如果只是守城战,或许徐焕之还能够依靠地利,拖延一些时间,可一旦城门大开。两军实打实地交手,那便当于将汜水关拱手送给了沧澜皇!
所以斐兆这番话并不是在涨他人士气,也不是在危言耸听,而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闻言,徐焕之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果然不行吗?”
不曾想,徐焕之话音刚落,许栈便接着开口道:“斐大人说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但如果我们能够事前做一些准备的话,也并非完全不可行!”
“哦?”徐焕之眉头轻挑。问道:“什么准备?”
“我们需要一支奇兵!”
接下来,许栈详细地将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到最后,就连斐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法,或许真的可以发挥奇效。
“不过!”说到最后,许栈还是忍不住提醒道:“我们一旦这么做了。就与破釜沉舟无异,即便能够获得一场大捷。只要稍后沧澜皇迅速反扑,汜水关一定守不住!”
徐焕之点点头:“我明白了。如此,我再想想,这几日,还要继续辛苦各位了,此事,我会与院长大人商议的。”
说完,徐焕之也不再停留,伸手紧了紧身上的棉袍,转过身,便离开了城头。
走下城楼的时候,他正好经过了那个白衣少女的身边,忍不住在心中摇了摇头。
“圣女?真不知道圣域那些人到底在想些什么……”
在白衣少女的身边,还站着一个面容显老的少年,看起来愁眉苦脸的,就像是一个辛苦了一年却颗粒无收的庄稼汉,或者是全身家当都打了水漂,濒临破产的商人。
更像是,全天下人都欠他钱的债主。
这个少年站在那白衣少女的身边,不时扶额,唉声叹气,看起来颇为无奈,如果走得近一些,听到两人的对话,恐怕更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庄庄啊,我们今天给那些受伤的人做饭好不好?我看他们都好可怜……”
姚庄没精打采地问道“你会做饭吗?”
“不会呀!”
对于少女这番理所当然的回答,姚庄似乎已经习惯了,于是接着问道:“那你知道做饭之前要买些什么吗?”
“不知道……啊!肯定得买饭来做吧?”说到这里,唐婉儿似乎有些疑惑,问道:“可是,如果我们的饭是买来的话,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