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 >

第137章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第137章

小说: 重生柒零末:我的人生我做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那么一瞬间方劲松有一种被人看穿的狼狈,他的确没有余钱再给方梅卖一套同样的书籍,为了不违背诺言,他连这次回来的路费都是向战友借支的。

    为了买这些书,他几乎倾尽身边所有的钱。

    “小妹……”方劲松想说方梅也有,可就算是善意的谎言,面对王秀英仿佛看穿一切的目光,方劲松再也说不出口,最后化作一声轻叹,重新打袱:“你好歹选两本,若不然我真的无法再面对首长。”

    王秀英有些惊悚地看向方劲松,一脑门的黑线滑过,她怎么会从方劲松的声音中听出一丝类似于林靖雅向她撒娇时的感觉。

    对上方劲松的目光,那眼中的诚意和恳求令王秀英无法再拒绝。

    既然要挑,王秀英也就不再客气,认认真真地从中选了两本自己觉得满意的书:“我就要这两本了,谢谢方梅。”

    选好书王秀英想了想先给方劲松的茶杯里添了些水,然后拿起书对方劲松说道:“方梅请稍坐,我先把书去放好。”

    说罢转身进了房间,将书在桌上放好,顺手从书架上拿起两罐子茶叶。

    这茶叶罐子是工程队的人喝完了茶叶准备丢弃,却被王秀英看到特地要来的,里面装的是她自己炒制的山茶,并不是以前的竹叶茶。

    王秀英将茶叶罐子往方劲松面前一放:“不是什么好茶,是我自己炒的野茶,这茶一般人喝不惯,方梅带回去喝喝看罢,喝不惯送人也好丢了也成。”

    方劲松年里带回去的竹叶茶,刚拿出来就被战友抢劫一空,若不是出了方梅的事,指不定会写信向王秀英讨要。

    没想到他开不了口,王秀英却先将茶叶送到自己面前来了。

    能让王秀英拿出来送人的茶叶,必定是好茶叶!

    就算真的如王秀英所说一般人喝不惯,方劲松也会命令自己喝下去,谁让他就不是一般人呢!

    方劲松给王秀英留了一版猴票,喜滋滋地提着包袱和两罐茶叶走了,留下王秀英独自静默了许久。

    眼前的猴票让王秀英惊讶地发现她居然忘记了一个日后发财的好机会,同时这一版猴票也令王秀英悚然而惊。

    方劲松留下邮票的意思,显然不可能让她收藏,这明显是要她与他保持通信。

    她真的要与他保持联系吗?不要,还是远着些吧!

    不过还是要感谢方劲松留下的猴票,总算没让她错过这么下桩大事。

    得赶紧地去镇上邮局看看,看还有没有猴票卖的。

    说去就去,王秀英拿了些钱,就往邮局去。

    还好没人知道猴票日后的价值,所以也没什么人专门收集猴票,倒是让王秀英捡了个大漏。

    也让邮局的人喜出望外。

 第二百一十四章那个市场想不兴旺都难

    八零年出的猴票是邮电局第一次出生肖邮票,上面给各邮电局压了销售任务,清溪镇邮电局里同样接了任务,正愁卖不出去呢。

    王秀英问有没有猴票生肖邮票,柜台里一下子响起了好几个声音:“有,有,有。”

    个个都迫不及待,生怕回答得晚了,邮票会烂在手上。

    等看清是王秀英,得知她要将几人手上的邮票全都收了,那几个员工又生怕这小姑娘吃亏,劝她少买点。

    毕竟邮票不是吃的东西,一封信也不过只需一张邮票,他们这里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一共二十整版的邮票,每版八十张,算起来也得有一千六百张啊,一天写一封信也可以用上差不多五年。

    小姑娘用得完吗?

    只是他们哪里知道小姑娘买这些猴票并非为了寄信,而是为了收藏。

    二十版猴票每版六块四毛钱,算下来一共一百二十八块钱,钱还没花到王秀英带出来的一半,别人看着太多了,王秀英却觉得不满足。

    她有前世的记忆,就算前世她的手上压根没有一张猴票,却也是知道猴票的价格,那可不是几倍十几倍几百倍,而是十几万倍的价格。

    尽管王秀英知道也许她压根没法将这些邮票保存到哪个时候,说不定哪天缺钱了,就会将这些邮票换成钱。

    也许她没能保存好,到时候这些邮票会都废了。

    不过就算如此,她还是想多买上几张。

    不过为了安抚这些替她担心的叔叔阿姨,还是小小地扯了个谎:“我只是替别人买的。”

    面对在邮电局员工疑惑的目光,王秀英的脸上始终是淡淡的,看不出一丝异样,最终买下清溪邮局所有的猴票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

    当她回学校以后,又抽空多跑了几家邮票,几乎尽收了她能收到的邮票,最后算下来,一共化出去了五百多块,买下了将近一百张整版的猴票。

    为了保存这些邮票,王秀英特地请张青山帮她打了个比整版猴票略宽大些的樟木盒子,然后一层猴票一层草纸,盒子四周另外用纸包了石灰当干燥剂,以防潮湿发霉。

    这个盒子在王秀英上大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王秀英去哪里跟到哪里,她隔些日子就要小心仔细地翻看一次,没想到还真让她将猴票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些猴票成了救命稻草,替王秀英解决了资金困难,当然此是后话。

    因方劲松留下的猴票,让王秀英忙乎了一阵子。

    等她静下来,细想想连自己都想不明白,明明方劲松依给来给自己送书和词典的,为何她不但没有将书全部收下,反而还倒送了他两罐子茶叶。

    若让林靖雅知道,一定会戳着她的脑门,骂她脑子进水了!

    还真别说,当周日晚上从市里回到学校的林靖雅得知王秀英除了收下英语教材和词典,只收了方劲松送来的两本学习资料,狠狠地戳了两下王秀英的脑门:“你这脑子里都是什么?啊,你说说看!凭什么只收两本书?你说你说!”

    让王秀英再不敢提那两罐子茶叶,她怕自己提了,林靖雅会跳起来打自己两巴掌。

    没办法王秀英只能拉着林靖雅的袖子撒娇:“好了嘛,别生气了。我们有这两本已经足够了啊,我让他拿走的那几本,对咱们真的没什么多大的用处。真的,我向你保证。”

    王秀英小意讨好的模样,林靖雅再气也没办法了,只好狠狠地瞪了王秀英一眼,不甘地闭上了嘴。

    只不过当她从三班的同学那里得知方梅手上的学习资料是什么时,气得又狠狠地戳了王秀英好几下,最后在得了王秀英给她出了的一整套练习题才总算偃旗息鼓。

    看着手上的练习题,林靖雅的心情都要飞起来了,有王秀英这个学霸在,有没有那些学习资料又何妨?!

    时间就在磕磕绊绊中流逝,虽然王秀英不动声色地花了五百多出去,不过因为清溪农庄规模的扩大,属于王秀英的那一成收入也日益可观。

    林家地板生意渐渐打入H市的家装市场,兴旺竹制品公司的规模也在不动声色间扩张,舅舅舅母们自然不会忘记王秀英,硬是要给王秀英二成的收益。

    王秀英考虑再三,与清溪农庄一样,收了一成的红利。

    进入八零年代,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在南方建立了新型的经济开发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经商的行列,稠平市场的生意日益红火,摊位也是水涨船高。

    到八零年年底的时候,刚刚开业不过一年的稠平市场,就连最边角的摊位也被炒到了近万的价位,却依然只听到价格,并无人愿意出手。

    这个时候,已经成为县办公室主任的许如棎亲自给王秀英送来了一个消息。

    鉴于稠平市场已无法满足日益壮大的市场需求,Y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县城北郊建立一个大型的商品交易市场。

    这个商场不但面积远远大于稠平市场,而且不再是简易的大棚式市场,而是一座占地约百亩的三层室内大市场。

    按照规划三层楼分别分成东西南北四个区,其中一楼的东区依旧是农贸市场的模式。

    一楼的其他三个区和二、三层则分隔成一间间小铺子公开对外发售。

    “不知秀英可有兴趣购买?”最后许如棎试探着问道。

    兴趣自然是有的,只不过这次的价格上必定不低,看看稠平市场现在的摊位炒出来的天价,王秀英想想都觉得有些不真实,这个年代万元户真的只是凤毛麟角。

    想想前几天去市场时,有人询问她愿意不愿意转让摊位,一号摊位和十一号摊位开出的价格,愿意是一万五到一万八。

    舅舅们的摊位有人给出的价格也超过一万,很让舅母们心动。

    说真的,不但舅母们心动,其实她也很心动!

    毕竟现在舅舅们的地板生意需要人手,舅舅舅母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几个用,稠平市场上的生意已经有些顾不过来了。

    只不过真要转让摊位王秀英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踏实。

    她一直在回忆前世新市场的有关细节却总是含糊不清,毕竟前世她很少注意这些事,也很少回Y县。

    好在这辈子早早认识了许如棎等人,总算比别人更早得到了消息。

    王秀英微微蹙眉,在摸清新市场的价位和销售政策之前,她还是不太敢贸然行事,不过新市场的铺面她是无论如何都要买一个的。

    见王秀英半晌无语,许如棎有些着急:“我可还指着你再带一次头,毕竟新市场离城区有些远,新开张只怕难有人气。”

    这个道理王秀英懂,不过对新市场她比许如棎有底气。

    因为她知道就算开始的时候人气少些,等到市场真正开起来,那里的人气会如井喷一样,那个市场想不兴旺都难!

    “不知新市场有些什么优惠政策?”王秀英有些犹豫地问道。

    王秀英犹豫是怕许如棎不方便回答,在许如棎看来却是对新市场没信心,若是王秀英都没信心,许如棎心里可就更没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