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洪荒之榕植万界 >

第245章

洪荒之榕植万界-第245章

小说: 洪荒之榕植万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王诩闻言顿时心情激荡,往日修行之余阅览的千书万卷在此刻猛然跃出脑海化为一枚又一枚的人道篆文以李道虚所指点的‘阴阳言心、纵横捭阖’的核心化为一篇又一篇有关于本派学说起源、概念、本质、职能、类型、形式、结构乃至世界构造和天地人三道认识的锦绣文章,华彩篆文。

    因为王诩太乙天仙圆满之境的修为所带来的思维运转速度,只是数百息,王诩便以‘阴阳言心、纵横捭阖’为核心将自己往日思想的理论化和体系整合出了纵横家学说的雏形。

    人道意志在这一刻也于云梦山山巅显化,化成一条九爪真龙牵引着周朝的国运及天地之间的文道正气注入王诩的天灵之中,王诩直接跨越文道的学子、学者两阶成为了文道大师。

    而在王诩的头顶之上,由人道篆文牵引天地法则凝聚的只当存于概念之中的理想世界逐渐的形成,正是纵横家法后王的‘圣人所谓吉祥善事’的太平盛世。

    李道虚虽然知晓王诩在修炼之余在藏经阁之中阅览了千书万卷当称一句“博闻强识,学富五车”,却也不曾想过他竟然能够因为自己源自前世《鬼谷子》中的一句开篇之言便构建了纵横家学说的雏形并以此牵引人道意志成为了文道大师。

    李道虚明了王诩随后只差游历天下便可成就文道宗师、立下纵横家、平定人间七国战乱便可证就人道圣贤业位后亦是不由得喜笑颜开的道:“大善!”

    等到王诩从顿悟之境苏醒过来之时已是第二日的寅时,见到李道虚已经离开了云梦山的王诩跪倒在蒲团之上向着以往李道虚讲道所坐的地方磕了上响头也是出了道观。

    此时站在云梦山山巅的王诩见到了他从未见到过的景致。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脚下是云,天上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自己仿佛就要羽化登仙乘风归去一般。

    于是原先打算先在家中休息几日的王诩猛地心生要去游历天下,览遍万水千山的念头。

    。。。。。。。。。。。。。。。。。。。。。。。。。。。。。。。。。。。。。。。。。。。。。。

    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后的数十年中,道家学说在尹喜的传播下本就蔚然成风。当尹喜证就人道圣贤业位登临火云洞之后,阐教的赤精子又是是于亿万兆人族之中感应到了自己的机缘:道家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圣贤命格‘列御寇’。

    赤精子转世的列御寇又本于阐教玉清,归同于黄帝老子,以‘虚者,有无皆忘,万异冥一,故谓之虚’、‘冲虚自然,不执不为之义’及‘体道合真’为基础创立了道家的贵虚学派。

    在尹喜与列御寇两位精于言文,达于传承的圣贤的努力下,道家学说在法儒墨三家争论不休的时刻已然成为了最为宽泛又最为被民众认可的思想,甚至包括法儒墨三家的门人大贤本人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这老子思想影响。

    而因为道家学说其实质隐隐然关系到玄门三清的缘故,其中所出的人道圣贤自然会涉及到三清所立的人阐截三大教,在天地法理的影响下老子…列子…庄子的传承顺序也是与太清…玉清…上清的顺序相同。

    因此此时根据李道虚与李冥的商议,列子证就人道圣贤业位之后正是李道虚分身寒松道人代替已死的鲲鹏老祖转世为庄子的时机,寒松道人来到了幽冥界准备释放吞噬鲲鹏老祖而于紫府灵台之中生成的第二元神,使其转世为庄子。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有些水,可以不订

    就在寒松道人第二元神庄子于楚宋二国阅览经卷参悟《老子》演化‘圣人不凝滞于物’的道我合一的理想世界时,王诩也是在游历天下之后参悟天地人三道使纵横家的学说彻底成型并以此进入了文道宗师之境。

    而在游历天下将战国七雄之形之势皆明了于心后,王诩也是再度回到了云梦山山巅的道观之中准备演化未来,并以此谋划平定七国战乱使得天下归一再现太平盛世的计划。

    时隔十三年再度回到云梦山道观的大殿之中,王诩亦是忍不住心神激荡。

    他在这十三年之中,他走遍人族各地见过血腥的战乱也见过丰收的幸福,见过吵闹的繁华也见过偏僻的祥和;见过为财富权势而反目成仇也见过为生存温饱而团结互助;见过五岳的气势磅礴,也见过小溪微谷的秀气灵机;见过雷霆万钧的天威莫测,也见过地龙翻身的地脉变化。。。。。

    但见了如此之多的景象,却只将其作为一种供以参悟人道的经验而少有情绪的波动的他再回到此处后却感受到了一种家的味道,欣慰、喜悦、激动以及其他正面积极的情绪一时涌上心头竟是让其在一瞬间明悟了,十三年中观遍人间礼乐崩坏而参悟的‘心之阴’与此时感悟的‘心之阳’结合终于补齐了他的‘心灵之道’使其晋入了大罗金仙之境。

    王诩跪倒在当年听李道虚讲道的那个蒲团之上再一次向正前方的云床拜了三拜,他觉得他如今的成就,老道士起码有八成功劳。所以不论老道士在何方,他亦应为当初习道读书的那段时光再拜老道士。

    在沉默了片刻并将自身的修为再度完全掌握住了王诩开始了他平定七国战乱使得天下归一再现太平盛世计划的推演。

    首先思考的便是战国七雄何者可横扫六合为天下归宿。

    王诩率先考虑的便是如今七国之中最为强势的齐国。

    这齐国乃是是“功冠群公“的周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当初太公封齐时,便简礼从俗,法立令行,使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随后又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如此姜太公的谋划下,在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齐国已然有了大国之姿。

    而在周平王动迁之后,管仲辅佐齐桓公治齐,在姜太公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政治上确立了更加适合齐国的礼法并用制度,经济上设轻重九府以经济货币之法收揽人族资源,军事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文化上建立了法家雏形,这四方面结合发力直接将齐国积累了四万年的底蕴化为了人族霸权。

    虽然在之后出现了数次内乱甚至连王室都被田氏取代损失了,但是又随着稷下学宫的建立及诸子百家的入驻使得齐国成为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衰败的齐国力量在这百家争鸣的雏形之中再度焕发了力量。

    然而在王诩看来,这齐国虽然目前非常强势,可是其立国已然不正又有百家争鸣互相争夺政治资源内耗国力,最终必然会因为治国之道的混乱而倒在七国战乱之中。而且作为百家争鸣的中心,纵横家也很难确定在七国自己的领导地位,将心力置于齐国殊为不智。

    之后便应当考虑发展势头极强的魏国。

    魏国在三家分晋之后独占中原最为核心的部分,资源兵力乃至士子在七国之中都是上上之选,在之前魏文侯又任用李悝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又有李悝立下的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的秦晋法家国家发展的治国之道,魏国必然在数十年中成为七国之首。

    但是《老子》有言曰“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这魏国虽然此时因为独占中原最为核心的部分而快速的强盛起来,在其后也会因身处中原中央之所受到四方强国的限制不得再有所发展,若是选择魏国在日后将会陷入四面皆敌的境地,虽然有天人之智亦难功成。

    之后王诩又对正在由法家术派名士申不害执政改革的韩国进行了考量,在申不害法家术派的指导下,韩国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并制造了‘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韩国强弩及“当敌则斩坚甲铁幕“的韩国利剑。

    以王诩观之,申不害必然会指点韩国攻伐了郑国以吞郑国之地弥补本国资源不足的缺陷,于其后继魏国成为七国之首。

    然而王诩认为,这韩国因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在吞并了郑国之后便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依旧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偏这因为强弩利剑之因,如今的韩国国人失去了尚武之心,便是有兵家大能相助再想有所突破亦是难矣,以其为选择更为不智。

    随后王诩再一一的对楚、燕、赵、三国进行了考量,楚国因封君贵戚吸食国力而终有一发展极限难以成就天下一统的大业,燕国因其地处险恶寒冷而缺乏资源,赵国因王室数次内乱陷入怪圈而难有发展的时间,这三国尽皆为王诩所弃。

    最后只剩下目前最为贫困最为弱小的秦国了。

    政治方面,在周王东迁之后,秦国就主要负责应对西边的游牧民族,戎狄甚强,秦国初年一直在挣扎中生存,但是在不断的战斗中,秦国逐渐强大,到秦穆公时期,西边的戎狄大多平定,这才开始图谋中原,两度扶植晋国国君复位,又一度战胜晋国,获得霸主之位,虽然秦穆公之后秦国日衰,但是秦国的大国地位已经完全确立下来了。

    文化方面及军事方面,秦国处于西陲,常年和西边的游牧民族打交道,而和中原诸侯接触不多,民风近似西边的戎狄,和深受注重礼仪的中原文化不尽相同,相对中原诸国,秦国人大都淳朴,善战,注重实际,虽然这样的民风对于处于战争时期的国家来说,尤其适合变法。

    秦国的地理位置,秦国立国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