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当明星-第8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死了太子,却被大王抽死,悲剧。大王本身还亲手杀死了自己亲生儿子,也是个悲剧。
八个人,八个人都是悲剧。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格局够大,剧情上出乎人的预料,把宫廷中的无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揭开了辉煌皇宫下的黑暗。
江夏用了110分钟的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王朝辉煌下的乱象,在那一层盖子下,藏了多少的暗流,藏了多少的秘密,有多少的悲剧,有多少的心酸。
所有的悲剧源头,其实都是源于大王,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大王,为了自己的成功,做下了一系列的罪孽,但却在维持一个表面的和谐,正如他一直讲的“忠孝礼义”,他一直在强调,越是强调,越是能显示出来他缺乏这些。
整个故事在讽刺,讽刺明面上和善的大王,实际上是一个暴虐的君王,他是一切悲剧的源头,却又是唯一一个活到最后的。你跟我说王后不也没死么?王后是没死,快疯了,还不如死了。
在双旦期间,上了如此一部悲剧大片,江夏是真的勇敢。
这个悲剧看的我很爽,看的我很嗨,看的我心里不是滋味,强烈推荐。
……
影评人“爱吃粉笔末”《实拍带来的震撼》
有剧透。
最初听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消息,是去年的开机,有位记者朋友告诉我,这部电影应该会很厉害,乔雪老师、路修平老师、丁一一老师、江夏老师、缪成杰老师、尚丽丽老师,全都是演技在线的演员,演技上肯定值得期待,剧情上有江夏在,也肯定没问题。
十月份看到预告片后,我却没想到,我期待的剧情和演技,都不如画面带给我的震撼强烈,所以今天观影,我重点放在了画面上面。
江夏对颜色和色泽的运用,足以放到课堂里去研究,说起来有点多,所以只说实拍。
现在的电影,一味模仿好莱坞的风格,几个亿的成本,一半都拿去做特效,做出来的特效还那么辣眼睛。
江夏很好的规避了这一点,既然拍不好特效,那么就不拍特效,全实拍。
宫殿,实拍。看看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虽然看多了有视觉疲劳,但初看这宫殿,还是很震撼。对色泽的震撼,更是对实拍的震撼,偌大的宫殿,每一个地方都整理的那么华丽,辉煌无比。
如果说宫殿实拍,也有很多剧组能做到,但做到江夏这么极致的很少,听说他让人把宫殿重新装修,足足装了七个月,才整出来现在的效果。
当然,江夏这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给人的震撼,就是军队。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人一过万,无边无际。
可多少人真正见过过万人的军队呢?
现在的军队拍摄,都是一个方阵最多两个方阵,然后用特效做出来,很假。
江夏用了实拍,真真的实拍,过万人的军队,整整齐齐的往前跑来,沉默无言,步伐整齐,令行禁止,扑面而来的杀伐感,让人宛如置身战场。
如果只是军阵实拍,那还是一般,关键是战斗场景的实拍加特效,效果非常好。
长矛扔出去,我想任何人看到那一幕都会跟我一样,心寒。
江夏用半实拍的方式,用了据说两万人拍了一场战斗,把战争真正的残酷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能清楚的看懂,战争是什么样子。不过,江夏还是没敢拍太过真实,虽然也有战争的惨烈,但还是虚化了,不然应该能更惨烈。真正的能体现战争惨烈的镜头,反而是战争过后尸体,显示出战争的惨烈。
万人军队,最后只剩下满地尸体,尸山骨海里爬出来只有一个人。
这样的惨烈,这样特写战斗的镜头,带给人的震撼,是前所未有,江夏用他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手法,展现了他的战争观。
光是冲着万人军队对撞死亡,就值得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
………………………………
第七百七十一章 评价(下)
第七百七十一章评价(下)
影评人“可不乐”《他们是互相爱着的》
大片,什么是大片?
过亿的投资,过硬的演员,过人的剧情和特效……
每个人对大片的概念大致相同,但纵观国内十几年的大片路程,真正能算是精品的大片不多,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r?a?n??e?n?‘o r?g特效不过关,演员不走心,剧本太单薄等等。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大片,我是带着挑剔的目光进去,想要挑毛病,有毛病吗?有,主线故事太单薄,这是很多大片的通病,但江夏导演以一个机巧的剧情,把故事升华提高到了一个高度。以下有剧透,不喜勿入。
我不知道别人的关注点在哪里,或许是辉煌的皇宫,或许是实拍的军队,或许是从天而降美如画的构图。我的注意力在一开始,就放在了王后与太子的感情上。
巍巍深宫,掩藏了多少泪水与寂寞。
王后是寂寞的。她本身就是大王上升的途径,夫妻二人并无感情。大王又常年征战在外,徒留她一人深锁禁宫,清冷如冰。
太子是忧郁的。相对于二王子的战功赫赫,显得自己一事无成,生母的死亡,让他随时担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剥夺。
不得志的太子,寂寞的王后,自然会发生什么。
电影中有个细节,蒋太医一直给大王按摩推拿腰部,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假设,江夏是在暗示大王的某些功能因为战争而失去了?有这样的猜测,也是因为大王的孩子只有三个,元成都那么大了,却没有其他后代,后宫也只有王后一个人,没有其他妃子。我们可以相信大王的身体真有问题。
那么,王后的做法就有些理所当然。
年轻的太子,风韵犹存的王后,搞到了一起。
他们是互相爱着的。
因为相爱,他要逃避出宫时,不敢面对她的眼神。
因为相爱,他被她抓住与别人好上时,有的是紧张,是对不起她的那种紧张。
因为相爱,他知道她要叛乱,却被她言语所伤时,才会毅然刺了自己一刀。
世上最锋利的永远不是刀剑,而是爱人的话语。
她也是爱着他的。
在得知他要逃避时,她的质问,她在心痛。
在得知他跟别人好了,她的怒火是真实的,但更多的是妒火。那一刻,她双目中克制的泪水,是她最深的心寒,那是被爱人背叛的心寒与心冷,这比大王给她下毒,更让她心冷,对她的打击更大。她一个人失魂落魄的在走廊中走,双手抱着自己,是冷,是心冷。
在看到他刺了自己一剑后,她的着急是做不了假的,她对他怜惜爱恋的眼神也做不了假,当她离开他病榻后,她的失魂落魄,那一刻,她的心是死的。
在他死的那一刻,她终于流下了泪水,一直克制的情感再也克制不住。
他们互相爱着,又互相伤害。
他爱着她,却又想克制自己,所以他又有了另外的一个宫女。
因为他有了宫女,她知道后,才有了怒火与妒火下的伤人语,让他身伤。
他身伤,劝不了她的反叛,所以背叛了她,把反叛事实说了出去。
她知道他说了出去,之前的妒火还未熄灭,她要报复他,所以告诉了那个宫女的身份,她是故意的,就是要让他崩溃,这是一个女人的妒火,不讲道理,经久不散。
互相伤害是因为互相爱着。
爱的越深,伤害的越深。
他们的爱不为世俗所接受,但他们是真心相爱,我相信这一点。
江夏导演奉上了一出情感大戏,这部电影是在讲叛乱,除了宫廷叛乱,我想也应该有情感上的叛乱。
最终的结局是悲剧,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相比较死亡,在情感道义上的打击,是对每个角色最沉重的打击。
鲜有电影,能做到这样的打击感,如此打击程度,情感上的震撼,如此真实。
看完《满城尽带黄金甲》,你或许会为了惨烈的战斗而鼓掌,或许会为了美如画的画面构图而欣喜,或许会为了造价不菲的服装而惊叹,但我想更多的是看完后,跟我一样被故事中的悲剧震撼,被震撼的有些不知道说什么。
江夏导演的这个剧情写的太深刻了一点,值得写论文去探讨其中的内涵。
……
影评人“公主的巫婆妈”《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出深刻的舞台剧》
在看《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时候,有一种感觉,我不是在看电影,我是在看一场舞台剧。
台词上能够很明显的看出舞台剧的节奏来,而且整部电影也像是舞台剧一样,一幕又一幕的在展现,并不是普通的电影节奏。它的每一幕节奏都分的很开,普通电影的节奏延续性很强。
台词上,每一个角色的台词,前后呼应的太厉害,文绉绉的,每一个人的台词都在为下文做铺垫,这样的方式是舞台剧常用,电影很少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
如果把整个电影的文戏当成舞台剧来看,我想《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深刻程度不亚于莎士比亚的作品,绝对有世界一流的潜质。
作品在讽刺封建王朝,讽刺在那光辉背后的阴暗,当然也在讽刺一些现在的事情,如果深究,或许能够发现其中的讽刺味道。
故事的背景应该是大唐之后,宋朝之前,从穿衣风格能够看出来。
盛世大唐,对男女之事是已知历朝历代中比较混乱的,所以把不伦之恋放置其中,显得是那么合理。但同样也显得悲哀,盛世大唐,惶惶大世,在那盛世之下的是什么?是父子、兄弟之情的沦丧,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血腥。
片尾的菊花台下,重新铺设的菊花,掩藏了刚刚死去的过万尸体,一切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那么在之前的菊花台下,又埋藏了多少的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