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在非洲-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的农场,自己什么时候想过来看,就过来看,这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要向他解释啊?他又不是农场的老板!
再说了,这一块地本来就是老板的试验田,他白天在这边捣鼓,花了不少的心血,不放心工人们的工作,来检查一遍,核实一下,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总之,王兆文觉得林全的这个解释很奇怪。
但是他也没有多想,带着人来了之后就准备要开始收获了。
这一百亩的试验田集中了不少的资源,而且老板也确实是很有本事,将这一块地方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才一个多月的功夫,这一块就变成了一小片绿洲了,在黄沙密布的农场里面,显得格外突出,让人看到了之后都觉得心情愉悦!
王兆文和工人们进来了之后,都被这里的清新空气和绿色的景象弄得有些心旷神怡了。
不少人都贪婪的呼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那样子就好像是多少年没有呼吸过一样,看了都觉得好笑。
但是大家却都没有人去介意,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
找到了那一片红薯地,这是一条条的土埂,红薯是用土埂堆起来的,它们的生长不能直接种在地上不管,那样的话板结的土地不适合红薯生长,而且红薯的根系很发达,那样中在一起的话,不好收获,也不利于其生根和生长。
这些都是经过前人几百年经验总结出来的。
在明朝中后期,红薯这个东西就已经渐渐的从南美洲流传到南方的沿海地区,可惜的是明朝当局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重视这个东西,不然的话明朝会不会灭亡还很不好说。
至少在清朝的时候,因为红薯的大规模推广,加上清朝前中期都算是比较的和平,所以人口的数量出现了爆炸,清朝末期,国内的农业其实相对于明朝末期并没有出现质的提高,只不过是开垦的面积更多,种田的人口更多,田地的数量更多,从而带来的粮食总产量更多,这才养活了好几亿人口而已。
而明朝末期的时候,中国有差不多一亿人口,这几乎是明朝的极限了,人口太多的话,反而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负担,那就是粮食的供应负担,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人民的话大家就要揭竿而起推翻你的统治了,李自成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说起来明朝死的也确实是冤枉,小冰河时期在他们这儿停下来不走,结果国内连年天灾人祸,加上东林党架空了皇帝,使得皇帝的权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主阶层和儒家的实力太强大了,皇帝手中没钱,地方上没有人,结果自然是想干什么事情都干不了了。
而如果他们不是处在这样的时期的话,后金其实还真的只能在关外小打小闹,构不成致命的威胁,明朝也不是被我大清直接灭掉的。
当时如果把南方的红薯和土豆等等新的外来引进的农作物在北方推广开来的话,那么北方的粮食问题就不会那么的紧张了,而粮食问题解决了或者是稍稍的缓和了之后,那些造反的人自然就会大大减少,大家能吃饱肚子,谁会没事拿上劣质的武器上战场去造反啊,那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只是明朝很悲剧的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反而是清朝发现了这个东西,把红薯和玉米土豆等等农作物推广开来之后,就算是小麦、高粱、水稻和栗米的产量不足,那也有这些五谷杂粮的补充,人不至于会饿死,红薯的生长条件要求很低,漫山遍野,门前屋后都可以种植,就算是土地不是非常的肥沃,也可以种下去。
它们的生命力很顽强,种下去之后基本上就不用管了,等到成熟的季节就收获就行了,这玩意的产量是真的高,营养价值也不低,还可以保存着在地窖之中储存起来,过冬的时候吃一点红薯,地主家可以减少粮食的消耗,穷人家可以不至于忍饥挨饿。
于是不少人都因为这个东西而活了命,中国的人口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的成长起来了,从汉朝时期的6000万人口,一直到明朝中叶的一亿人口,中国用了1800年,但是在清朝这个人口数翻了好几倍!
………………………………
第四百七十九章 农场的第一份收获
“这红薯长的还真的是茁壮啊!”
众人都有些感叹,这些红薯长得绿油油的,一片片的叶子都很新鲜很鲜绿,藤蔓之间几乎看不到衰老的那些枯叶和老叶子。
这样的情况,一般只有在新种植的植物身上才会出现,那些植物处于最初的生长期,基本上都是将所有的能量都用在了生长上面了,所以几乎所有的叶子都是嫩叶,都是绿油油的新叶子,这样的叶子别说是牛了,人看到了都想去咬一口,红薯的叶子和叶杆也是可以吃的,这也可以做成一道菜,不过要稍稍麻烦一点,上面的皮要去掉,不然的话有点嵌牙齿。
“这样的情况不是应该是植物处于幼年期的情况吗?王队,这红薯真的熟了吗?我记得这些东西种下去不过才一个月的时间啊!”
工人们本来心里就憋着疑问的,才一个月的时间,或许有一点点的红薯长出来了,但是那些红薯肯定非常小,因为这个时候红薯的藤叶都在用力的生长,哪有时间结果。
但是他们并没有说出来,因为老板这边已经打了好几次脸了。
但是这个时候看到这块试验田的红薯是这个情况,这个长势,他们就终于忍不住把这个话说出来了。
王兆文心里其实一样有些忐忑,但是这个时候来都来了,那就先扒开一个看一看,要是真的没有红薯的话,他们再去跟老板说,那也比较好说一点,像这样直接就走了的话,那是不太合适的。
“先找一块地方挖挖看,说不定里面长了红薯呢,这么茂盛的藤蔓,里面没有红薯才奇怪了!”
他说出了这番话,心里却不太相信这红薯能有什么产出,这藤叶都太嫩了,完全就没有长多长时间嘛!
老板是不是弄错了啊?王兆文又怀疑起来了。
不够他既然都这样说了,大家自然也就照办了。
很快,大家扯断了几个地方的红薯藤,露出了被茂密的红薯藤叶遮盖住的土埂。
挖红薯,第一步就是要把藤蔓剪短,有些人会比较省事的直接扯断,但是因为红薯的藤蔓下面就是果实,粗暴的扯断的话,会让果实上面受伤,出现断口,这样的断口会使得红薯的保质期变短,容易变坏。
所以大家在收获的时候,一般都是用镰刀把这藤蔓割断,这样的话上面还有一个小桩桩,然后从下面把红薯挖出来,所有的红薯就都连在了这个小桩桩上面了,看起来非常有意思。
因为不确定是不是有红薯生长出来了,所以大家都很谨慎的只剪开了一小块地方的红薯藤,然后露出了一片土埂。
“嘶!”
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之前土埂被红薯藤叶遮盖住了,茂密的藤叶遮的严严实实的,所以他们看不见这下面的情况,但是这个时候扒开了这些藤蔓之后,这下面的土埂露出来了,只见在土埂上面有一个个非常巨大的裂隙,这些裂口很宽,有的甚至可以容下一个手指进去,而透过这些裂口,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这里面的情况!
里面有红薯!
而且还是非常大的红薯!
“我滴妈,这到底有多大,看起来至少有十几斤啊!”
红薯大家都见过,一般的红薯大概在一斤到三斤左右,小一点的只有几两种,最大的可能回超过十斤,但是这样的红薯比较的稀少,并不多见!
但是这个时候大家一眼望过去,这个裂口下面歪歪扭扭的挤了好几个红薯,因为这些红薯的关系,所以这个土埂都被挤的裂开了,而这个土埂下面的这些红薯,看起来都至少有十斤以上,这样巨大的红薯一下子出来好几个,这让大家感到啧啧称奇,因为他们原本以为这里是没有红薯的,有的话也不过是一下很小很小的幼年期红薯,没想到这里不只是有红薯,而且还是成熟期的爸爸级红薯。
“挖开看看,小陈,你辛苦一趟,出去把农场的秤搬过来,我们来称一下这个红薯到底有多重!”
王兆文自己卷起了袖子,蹲了下来,开始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的扒开土埂,他的动作很轻,像是生怕伤害到了这土埂里面的红薯一样。
这红薯不只是大而已,而且还有另外一个很重大的意义:这是他们乌海农场成立至今,第一个产出的果实!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王兆文这个时候才表现的这么小心翼翼,这么的谨慎!
而几个工人这个时候也都跟他一样,脸上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就好像即将诞生的东西像是他们的孩子一样,期待、彷徨、不安、焦虑各种表情都出现在了他们的脸上。
这一幕要是被外人看到了的话,肯定会觉得很诧异,或者是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是站在王兆文他们的角度去考虑的话,那就很好理解了!
这里是沙漠!
这里是乌海!
这里是一般的植物没法生存,一般的农作物不能种植的区域!
而在这里产出了这一个红薯,不仅具有象征性的意义,实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将来这里的沙漠被改造了之后,他们就可以在这里拥有自己的农田,种植自己的庄稼,收获自己的粮食了!
而现在的这一幕,不过是给将来自己在自己的田间地头的收获提前做一下预演而已。
随着王兆文的一点点进行,红薯上面的土层都被剖开了。
红薯的真容也开始缓缓的暴露在大家的视线之下了!
只是,看到的越多,大家就感到越是吃惊,就连王兆文脸上的神情都变得凝重起来了。
“这红薯也太大了一点吧!”他心里想着,手都不仅微微有些发抖。
红薯他见过很多,十斤以上的红薯也看到过,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