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农场在非洲-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全看了看他的表情,心中大概是知道了他是什么想法了。
这个家伙,看起来还是不相信自己,不过没关系,等到时间到了,等他们看到了农场的成绩之后,看他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算算时间,他这一批种子应该已经发芽了,只是因为种的比较深,所以长出来的话是很慢的。
如果在其他的地方,把种子种这么深,那完全是在作死,种子发芽之后,可能没有多少能量从地下破土而出,但是在沙漠里面的话,这样做是必须的,因为温度的关系,不得不这样做,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对幼芽的损害都是很大的。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一百亩的规划用地
这样的方式林全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靠不靠谱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在非洲那边的时候就是这样干的,不过在那边的时候,种下去的是树苗,而不是种子。
说起来种子这个东西的出芽率还是不太有保证的,所以过一段时间还需要补种,这就等于是增加了农场的工作负担,因此如果下一次有可能的话,还是尽量的种植树苗比较好。
“这一片是最靠近乌海的地方,我们要重点改造这里,把这里变成一个大概100亩地的苗圃!”
林全开始规划剩下未开发的地方了。
22000亩沙地看起来很多,其实也还好,没有那么的夸张,其中后来亿利集团赠送的,靠近乌海城这边的地方是林全未来最为倚重的地方。
这一片地方的收益估计是要超过整个农场其他地区的产出。
因为他在别的地方种下去的并不是经济作物,而是单纯的沙地植物,经济价值很低。
“红薯这个可以试一试,这东西乌海这边种的比较少,市场还是有的,我看这边的烤红薯卖的还不错,听他们说他们的原材料都是从别的地方进口的,我们可以种一点,而这些藤蔓的话,可以回收作为沙帷使用。”
认真起来之后,林全的办事效率很高,这一片地方面积不需要很大,不然的话他自己照顾不过来,而为了确保这一块的植物的生存不受到威胁,他还准备在这边搞一批大棚,做成温室,这样的话晚上的时候就不至于会那么冷,而造成植物的冻伤了,不过这个工作估计要到下半年去了,因为现在的农场并不太需要,温度已经渐渐的攀升到了二十多度了,这个温度,就算是晚上也不会太冷。
“种植红薯?”
王兆文跟刘明全两人的表情都有些错愕,红薯这个东西的生命力确实是很顽强,但是这个东西的价值很低啊,就算是别人卖红薯的去进货,一斤也不过才3…5毛钱的样子,这么便宜的东西,农场种上一万亩都赚不了几个钱!
虽然这东西的产量还确实是挺高的,但是这东西也要看地方的,纯粹的沙漠是肯定种不活的,红薯虽然耐旱,但是也要看是哪一种程度的干旱,沙漠这种地狱级别的程度,它们估计会被直接干死。
“嗯,红薯和大豆,红薯多种一些,大豆少种一点,这东西我不是看它的产量,而是在乎它给农场的土地带来的变化。”
沙漠地区最大的问题就是菌群失调。
微生物这个东西也是分很多种的,很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而言是有帮助的!
比如说一些能够加速分解的微生物,它们把植物落叶和枯枝分解了之后,会把大量的各种元素和代谢产物返还到土地中去,这些东西植物吸收起来的话会比较的简单,因此田间地头的微生物也是农业里面很重要的一环。
有些水稻的试验田为什么能够获得1000多公斤的高产?
肥料的使用和水稻自身的品种固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其他的原因也必不可少,比如说他们种植的田地,分为试验田和对照田。
试验田跟对照田原本的条件应该是要一样的,这样才符合统计学里面控制变量的条件要去,但是,这些东西都是人为可以操作的。
比如说为了凸显试验田的长势和产量的优势,特地的将试验田的肥料和土壤甚至是微生物的条件进行一定的更改,使得其条件比对照田要优秀不少,然后开放记者来采访,记者一看,这两块田隔得很近,几乎是挨在一起,但是两块田里面的植物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对照田里面的植物一看就不如试验田,然后再一看产量,发现试验田的产量远远的超过对照田。
然后记者大肆报道这些种子的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的成功什么的!
实际上这东西不具有任何的意义。
林全之前联系了一家生物研究所,这是亿利集团的生物研究所,对方答应了要派人过来给他看一看,而等到对方的研究成果出来了之后,他这边的工作就可以进行了,现在的话就需要准备前期的工作了。
“老板,是不是考虑换一下别的农作物,这红薯怎么看起来都是不太靠谱的选项啊!”
刘明全在王兆文的眼神鼓励之下,这个时候开了口。
他的年龄比较大,年龄大的人说话就有一个有点,那就是分量要稍稍的足一些,一个年长的人,小辈在他们的面前,多多少少都要给一点面子。
林全身为农场主,这个面子可给可不给,但是这种心理压力却已经传达过来了。
“嗯,那就再加一点其他的好了,北方的什么水果比较有名?草莓?苹果?就这两样吧!”
林全提起草莓,就想起来了现在好像是草莓成熟的季节,这个时候应该已经有草莓可以采摘了吧?
只是乌海这边应该没有这样的果园才对。
草莓这个东西,吃是很好吃的,水分大,也比较的甜,关键是外形很讨喜,红红火火的看起来很好看。
不过因为其成熟的时间比较早,而在其成熟的这段时间之内,正赶上梅雨季节或者是清明时节的雨水,所以光照可能不是很充足,任何的植物要都需要依靠光照产生葡萄糖储存下来,要是没有糖的话,那么草莓的味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像草莓和西瓜这样含水量特别大,而且还必须要比较甜的水果,它们在成熟的季节如果因为光照不足的话,味道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偏偏这两种水果成熟的季节都容易赶上下雨的天气,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就要注意了,如果某一年某一个时间段的天气不是很好,而市场上又刚好有这两种水果卖的话,那么就需要三思了,这些水果可能含水量会格外的高,相较于正常年份要高出不少,但是口感却要差不少!
而至于橘子这种秋天成熟的水果,因为秋季的降雨少,所以一般都是比较甜的,很少遇到金桔很酸的情况!
………………………………
第四百七十三章 种子出芽了
“草莓、红薯和苹果?”
刘明全跟王兆文的老弟啊有些跟不上林全的思维了,为什么要种这几种东西?
这些并不是适合乌海这边环境的作物啊!
“嗯,还要加上大豆,哦对了,北方的什么中药,特别贵的那种中药,也都拿一点来试试,我之前在非洲种过,效果还不错,这些东西有不少都是可以在沙漠里面生长的!”
林全摸了摸下巴,好像想起了自己当初的实验,他在尼日尔的农场搞了不少的名堂,临走之前还把小龙虾给运过去了,也不知道现在小龙虾是不是已经开始繁衍后代,满地打洞了!
农场的水库下面都有水泥,这些水泥做成的地基一般都不会有问题,龙虾的钳子虽然很厉害,但是这东西再厉害也钻不穿水泥不是,所以短时间之内它们不可能到处打洞了。
不过这些家伙都不是很老实的生物,只要让它们在农场扎下根,可以想象,用不了多长时间,农场里面可能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了。
水库里面倒了水泥的,那么水井呢?泰卢河呢?
这些地方都是有水的,顺着已经被重新疏通的引水渠,它们是可以前往泰卢河的。
因为水库里面养了鱼的,所以在水渠上面有比较密的网格阻拦了水道,这样的话,水库里面的鱼就不容易逆流而上,或者是顺流而下了,但是龙虾跟普通的鱼还是不一样的,这些家伙有手有脚,还可以脱离水源自己瞎溜达。
一到了晚上,或者是温度稍稍下降一下,龙虾们就喜欢到处跑,而顺着水源到处溜达本来就是它们的习性,就算是有了网格的阻拦,也基本上不顶用,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可以跑到泰卢河去了。
这样的话,林全仿佛看到了秦川这个家伙头疼的样子了。
试想一下,这个家伙辛辛苦苦的建立起来了一个有一个的水坝,结果来了一大群龙虾,在河堤上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洞,然后河里面的水就在不知不觉间慢慢的都跑光了。
“想想都有点怀念在尼日尔的日子呢!”
虽然穷了一点,条件差了一点,但是至少自己在那边待了好几年,都已经渐渐的习惯了那边的生活了,回国的那一段时间都有一点点的不适应,而现在适应了这边的条件之后,估计再回到尼日尔的话,自己又要花时间去适应了。
想起龙虾,他就有些期待,下一次返回农场的时候,说不定已经可以吃到农场自己的龙虾了。
乌海这边没有多少水源,除了黄河和乌海湖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淡水河或者是大一点的湖了。
而在乌海湖里面养龙虾?这肯定是不行的,龙虾这个东西的破坏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这边的气候它们也不一定适应,毕竟它们没有来过纬度这么高的地方,从南美洲流入中国的龙虾,大部分都生活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在长江水系网和淮河这一带就有不少,湖北的潜江更是因为一道招牌菜而出了名——潜江油焖大虾!
刘明全跟王兆文对视一眼,都叹了一口气,老板太任性了,他们估计再说什么也没用了,于是干脆也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