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大唐-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复杂的化学过程没法对陈再荣这个无化学基础知识的人讲解,陈晚荣干脆不解释。
皮革的鞣制有很多方法,现代社会使用的方法包括铬鞣、植物法、醛鞣、油鞣、明矾法这些方法。其中铬鞣法最为普通,因为铬鞣的最大优势是时间短,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达到要求,而其他的方法时间较长,要好几十小时,甚至长达一个星期。
对于陈晚荣来说使用铬鞣法遥不可及,唐朝没有三氧化二铬,就是要制造也没有那条件,而明矾和食盐在唐朝比较普遍,原料容易得到。
更重要的是明矾便宜,几文钱一斤,食盐相对较贵十文钱一斤。这成本相对于收益来说,非常低,投入不大,非常适合陈晚荣赤贫家境白手创业,是以陈晚荣才选择明矾法。
直到食盐全部溶解,陈晚荣这才道:“好了。”
陈再荣把木棍一放,再也忍不住好奇了,问道:“哥,你这是做什么呢?”
“卖钱。”陈晚荣非常简单的回答,皱着眉头:“得找个东西装起来。”
“这能卖钱吗?”对于陈再荣来说,明矾和食盐是再平常不过的物事,平常得都引不起人们的注意了,这样处理一下就能卖钱的话他无论如何是不信的,不过还是积极为陈晚荣解决难题:“哥,楼上有一个桶,好久没用了,正合适。我去给你拿。”
也不等陈晚荣说话,双手抓住楼上伸出的木头,好象山中飞跃的猿猴一般轻捷,蹭的一下就蹿到楼上去了。
一丈多的高度,就这么轻轻松松的上去了,这手功夫非常漂亮,陈晚荣赞一声好。
陈晚荣的赞叹未了,陈再荣已经提着木桶出现在楼口,陈晚荣忙道:“你等着,我给你搬梯子。”
“哥,要啥梯子呢?我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陈再荣踊身一跃,从楼上跳了下来,一丈多的高度居然只发出轻微的声响,这功夫很帅,陈晚荣再次叫好。
一股烟熏味直冲鼻孔,陈晚荣一瞧这桶黑乎乎的,上面布满了烟尘,也不知道多少时间没人用过了,看来有得好洗了。
“哥,盖子,要不要?不要的话,我扔到楼上去了。”陈再荣举着黑乎乎的盖子,作势欲扔。
陈晚荣忙拦住:“要。等我洗干净了,你在盖子上写几个字。”
陈再荣一连串的问题就抛过来了:“哥,为什么要写字?写什么字?”
第一卷 初到大唐 第八章 陈氏化工(下)
等他一句话问出来,陈晚荣已经拎着木桶出了屋,去到井边,陈再荣忙跟上来:“哥,我帮你洗。”手脚麻利的从井里打水,倒在桶里,又从墙角捡起一个刷子,挽起袖子开始清洗起来。
陈晚荣只好洗盖子。装化学试剂的容器一定要干净,这桶还真够脏的,洗出一身细汗这才合符自己的要求。
两兄弟回到屋里,陈王氏从灶间出来,在围裙上擦着油乎乎的手,心疼的数落起陈晚荣:“晚荣,瞧你,有事没事的出去做甚呢?冻得脸都青了。”
陈晚荣冻得脸色发青,不住流鼻濞,反观陈再荣跟没事似的,抗寒能力让人不得不服气,笑嘻嘻的:“娘,您别担心了。越是怕冷越是冷,越是不怕冷越是不冷,煨一煨就好了。”
“快来烘会。”陈王氏坐下来,张开手烘起来,唠叨一句:“今儿个还真够冷的。”
陈晚荣找块破布把盖子上的水擦了擦,这才拿着盖子坐下来,把盖子放在身前烘烤。陈王氏又不理解了:“晚荣,你烘盖子做甚呢?”
陈再荣靠在陈王氏肩上,代陈晚荣回答:“娘,哥是烘干了要在上面写字。”
“吃了饭没事做,在盖子上写字?”陈老实搓着手从屋里出来,抽着冷气,发出丝丝的声响:“真冷,手冻僵了。”
陈再荣这才记起陈晚荣还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哥,你要写什么字?”
陈晚荣把盖子举起,在盖子上指点:“在这位置写上‘陈氏化工’四个字,字体要大些。在下面的这个位置写上‘鞣剂’两个字,字体要小些,不能比‘陈氏化工’四个字显眼。”
陈老实和陈王氏一听化工二字就犯糊涂,转着眼珠不说话。
“陈氏是指哥,那化工又是什么意思?”陈再荣也是不明白化工为何物,请教起来:“哥,你能说给我知道吗?”
陈晚荣给他纠正:“再荣,你说错了。陈氏不是指我,是指我们的姓。化工就是把一种东西转变成另一种东西的方法,比如说制革,把皮变成皮革就是用的化学方法。”
要是按照现在专业名词的界定进行解释,他们肯定听得云山雾罩的,还是尽可能简单点容易理解。
“晚荣,水里生石头是不是化工?就是你今天做的这个。”陈老实转着眼珠,摸着额头,好象有点明白。
脑筋转得不慢,陈晚荣非常肯定:“爹,没错,这就是化工。”
“陈氏化工就是我们的化工,晚荣,是这意思吧?”陈王氏也有点明白了。
陈晚荣非常肯定:“娘,是这意思。”
陈老实看着陈再荣,架个二郎腿,开始指派任务了:“再荣,字要写好点。你写的是我们的姓,要是写得不好,那可是侮辱祖宗的事哦。”
瞧他那样子,还真象领导在做指示,陈晚荣暗中好笑。
“爹,你不说我也知道,瞧好呐。”陈再荣埋怨一句,从撂着补丁的麻布书包里取出笔墨砚台,开始研墨。
看着陈再荣的补丁书包,陈晚荣想起了以前上学时自己那个破书包,补丁撂了一层又一层,撂得比牛皮还要厚,心里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觉,一阵温暖。
盖子已经干了,陈晚荣放到桌子上。给好奇驱使的陈老实和陈王氏也不觉得冷了,围到桌边,伸长脖子,只等着见证“陈氏化工”的诞生。
研好墨,陈再荣提笔在手,饱醮浓墨,悬腕挥毫,在盖子上写下一个“陈”字,间架谨严,结构得当,堪称好字。只是力度不足,未免遗憾,但是力度要经过穷年累月的煅炼才能练就,急也急不来。
不过,写了二十几年钢笔字的陈晚荣,还是给唬得一愣一愣的,暗中赞好,毕竟是古人写的字,古风古韵十足,要学也学不来。要是在现代社会,就凭这古韵就可以横扫一片。
等到陈再荣把“陈氏化工”四个字写完,字体大小均匀,排列整齐,倒也挺美观,陈晚荣暗中赞一声好。
“好字,好字!”陈老实打量着这四个字,忍不住出声赞叹。爱子有如此一手好字,着实让人欣喜,脸上泛光。
陈王氏白了他一眼:“你又没读过书,你咋晓道写得好不好?别瞎说。”
“再荣写的字,能差吗?”陈老实高兴之情不减。
瞧他那副不懂装懂的样子,陈晚荣不由得莞尔。
“爹,你别夸了。你一夸,我就背上起鸡皮疙瘩。要说舞刀弄棒,我们学馆还没人是我对手,可说到写字,比我好的还有几个。我的字力度不足,得好好练练。”陈再荣很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字。
大笔一挥,鞣剂二字也写就了。比起“陈氏化工”四字要小一些,他的领会力不错,完全符合陈晚荣的要求。
“晚荣,你写这字有甚用呢?”陈王氏望着盖子,不解的问。
陈晚荣解释起来:“娘,人都得有个名字,我卖的东西当然也要有名有姓。要不然,谁还知道这东西是我卖的,说不定当成是阿猫阿狗卖的呢。”
现代社会的品牌效应就是这么来的,现在的陈晚荣还没有做品牌的想法,但是有个名字总是容易让人记住自己以及自己的产品,对做生意很有好处。
现在的陈晚荣还在为“脱贫致富”而奋斗,根本就没有想到“陈氏化工”四字会名满天下,成为唐人心目中的楷模。
享誉天下的“陈氏化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诞生在一间茅草屋里,而题字者却是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学子。经过陈晚荣的努力,陈氏化工获得巨大的成功,陈晚荣白手创业的故事成为佳话,在唐朝广为流传。
倍受唐睿宗和唐玄宗推崇、和大诗人李白有不解之缘的著名的炼丹家司马承桢感叹化工之奇妙“传得晚荣化工术,纷繁奇妙做仙家”。陈晚荣对这句话的评价是“化学是由炼丹术发展起来的,自然是比炼丹术奇妙,这又何足怪?”
“天都黑了,饭好了没?”陈老实又催起来。
“就你饿?”陈王氏不满的唠叨一句:“快收拾,收拾,吃饭啦。”
陈晚荣把鞣剂倒在木桶里,用盖子一盖,搬到墙边放好,今天的任务圆满完成。
等陈晚荣把桶放好,陈王氏和陈再荣已经把菜端出来了,一份红烧排骨,一份红烧肉,还有木耳烧肉丝,俩小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再拿几个碗。”陈老实抱着酒坛从屋里出来:“都喝点。”
他今天的心情着实不错,一来陈再荣从军风波给化解了不说,还挺孝顺,给他配药,事儿虽小却让他老怀大畅。二来陈晚荣今儿的表现与以往大不一样,很是抢眼,处处透着精明,事事高人一筹,陈老实自然是欢喜得紧,由不得要喝上几杯了。
陈再荣小跑着进了灶间,等他出来,手里多了四只碗,一人面前放一只。陈老实筛了四个多半碗酒,把酒坛放下,就要端碗。
陈晚荣这才记起还没有把钱给他们,从怀里掏出铜钱,放到陈王氏面前:“娘,这是桶钱。今天这桶,我卖的一百二十文一个。”
“一百二十文?以前就是这个价,给他一压再压,都没赚头了。晚荣,你做得好!”对陈老实来说这是很解气的事情,正如陈晚荣所预料的那样要多喝几杯,又抱起酒坛,在陈晚荣碗里筛了些,直到都快溢出了这才住手,再在自己碗里筛了一个满碗。
“行了,行了。你看都流出来了,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