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明朝一小神-第3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若真如你所言,我之大事绝对能成。”在震惊过后,朱濠宸便大笑了起来,先前身上的颓势,也一扫而空。
“你此举的用意何在,若是你们真有这般实力,完全可以自己夺得天下,何必跟我们合作?这不是太可笑了么?”朱濠宸这么高兴,但朱正阳却无比的冷静,当即就对着书生反问着说道。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可不信世上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平白让他们得了便宜。
感谢卡路里狂飙同学的打赏,摸摸大
第五百零五章 天下大旱
朱正阳的这句话,也让朱濠宸从兴奋中醒悟了过来,是啊,若是对方真的有这个实力,那又何必跟他合作。到现在,他连对方是什么底细都不知道呢。
“王爷多虑了,如今天下太平,我们若是想要造反,那根本就不可能。只有王爷身为皇室一员,可以举着清君侧的大旗。只希望王爷拿下江山,我们想能和王爷划江而治。”书生似乎早就料到会有这番问题,便直接开口回答着说道。
大明得位很正,当初太祖驱逐蒙古人,恢复汉人正统,这一点无人能置喙。别说现在还天下太平,就算是天下乱了,有人想造反也是困难重重。
除非是大明皇室内部的起兵,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当初成祖朱棣,不就是打着清君侧的幌子,才得了这皇位的么?
“划江而治?”朱濠宸口中念叨着这句话,心中倒是有些意动。他不怕对方狮子大开口,他就怕这些人不提要求。虽然划江而治这个要求过分了一点,但他的心倒是安定了下来。
这些人要划江而治,那就分一半的国土给他们。等自己恢复了元气,再行讨伐之事也是不迟。反正自己也是大明皇室正宗,兴兵讨伐那是名正言顺。
“好,此事我们应下来了,届时长江以北归我们,长江以南归你们。”朱濠宸沉思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长江以北,是所有人认为的正统之地。或许江南之地更加富庶,但朱濠宸却更加中意北方这片土地。
“好,一言为定。”那书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其双目之中,闪过了一道道的黑色丝线,看着诡异而阴冷。
……
方洪自江西回来之后,一下子似乎变得无所事事了。青衣会重立,还未见到成果。七星剑被其留在了贡江河底,每日里用那批金银淬炼。而他如今忌惮天命,又不敢在修为境界上面突破,整个人竟然找不到事情做了。
他将神躯回窍之后,让王珂去辅助王初晴训练青衣会的新人,自己却命人找了一大堆书籍,整日里埋头苦读。
不论儒释道哪一门的经典,里面的根本都是在阐述大道。虽然各自走的路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方洪每日里研读,念头越发的通达。
只是,他整日留在家中,也有一个烦恼。他和谢朝雨成亲,都有小半年了,至今谢朝雨的肚子都未曾见到动静,林家人上下也着急的很,经常或明或暗的在他们面前提上几句。
一开始的时候,方洪还能开口解释两句。时间长了,他反倒不在意了,有人谈及此事,打个哈哈也就过去了。倒是谢朝雨,时常的有些郁郁不乐。
“这天儿啊,可真是越来越热了,怕是各地又得遭旱。”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整个太原城越来越热,几乎就跟个火炉似得。大地早就被晒得干裂,人马一走,灰尘扑腾腾的飞起。林家的一些下人,也不由的开始抱怨了起来。
天气一热,他们也得跟着受苦。老爷少爷们可以有种种消暑纳凉的法子,但他们这些下人,可就得熬着了。
“世有灾劫啊。”方洪一抬头,只瞧见天空红黑之气交缠,蔓延出数千里去,覆盖了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说来也怪,自从大明立国以来,几乎年年都得遭灾,洪灾、旱灾、蝗灾还有雪灾,朝廷的钱财如同流水一般的散去,却未见多少成效。
为此,历代的皇帝,罪己诏都下了不少了。在读书人的理解之中,天下有灾劫,肯定是天子失德所致,你可不得背锅嘛。
山西大旱,林家人也忙碌了起来,命人从湖广等地运粮回来。一方面,为了避免等旱情更严重的时候,出现买不到米的情况。另一方面,等旱情严重了,各地的流民就会增多,若是不赶紧配合官府去赈济,说不定会出现大的乱子。
作为士绅阶层,作为大明朝的既得利益者,他们最希望的就是时局稳当,别出现太大的变动。一旦流民出现暴动,他们这些家族首先就得遭殃。
“二老爷,粮食已经运回来了,不过,我们只弄到三千石,再多就没有了。”在林府之中,真正当家的还是二老爷林羡海。因为老大林羡岳是京官,虽然如今赋闲在家,但也不想管家中的琐事。老三林羡渊则痴迷读书,对家中的事情更不乐意管了。
“只有三千石?湖广那边怎么回事?”林羡海一听这话,当即就皱起了眉头,三千石粮食,连自家人吃饭都不怎么够用。
“不知道啊,湖广那边说,各地来采购粮食的人太多,他们的所有粮食,都已经被预订了。就这三千石还是他们匀给我们的。”那管事也有些纳闷,便将湖广那边的说辞讲了出来,
当然,这份说辞,别说林羡海不信了,就是随便谁来也不相信啊。自古以来,湖广一地,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极多,民间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话语,虽然这话有些夸张,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湖广粮食之多。
如此多的粮食,就算是各地的大粮商蜂拥而至,也不至于只匀出三千石来啊。再说了,这旱情才刚刚有些苗头,各地的粮商就是要买粮食,下手也不会这么快吧。
“你先派人再去问问,若是想要趁机提价,适当范围之内,也不是不行。还有江浙等地,也去看看。”林羡海按了按脑袋,觉得有些头疼。他们林家和湖广那边做生意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是那帮人真的要提价,那以前的人情可都没了。
至于他说的江浙之地,他也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若非迫不得已,他是不愿意从那里买粮食的。江南自古富庶,被称为鱼米之乡,那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河塘纵横,土地肥沃程度,还在湖广之上。
但是,近些年,江南各地织造业兴起,大家竞相将农田废弃,转而种植桑麻棉花。致使大片肥沃土地,只生产出少量的粮食。江浙等地的粮食,只能勉强供应周边的一些地方,甚至有些时候,还得从外地采购粮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所以,如非没有特殊情况,从江浙买粮食能把你给亏死。
第五百零六章 有人搞鬼
其后几日,林家人想方设法的从湖广各府县收购粮食,但成效甚微,扣扣索索的才弄到不足一千石。他们也打听到了,不仅是林家人如此,其余前来买粮的人,能买到的粮食也是有限。
有人大概的算了一下,今年湖广卖出去的粮食,加起来不足十万石,要知道,湖广一季的粮食收成,就超过了五十万石,那大部分的粮食,都囤积到哪里去了?
很多人隐约的都感觉到了不对劲,但是,湖广那些粮商都咬死了牙关,一直都在说,粮食是被别人给预订了,要再多的粮食也没有。
没办法,众人只得想法子从其余地方弄粮食了。可其余的地方,粮食也不多,路途也过于遥远,运输起来十分不便利。最关键的是,如今旱情将至,各地粮价飙升,把各家的人心疼的几乎要吐血。
整个林家,最焦急的就是林羡海了。林家是士绅阶层,太原城有名的大地主家庭。他们这样的家庭有个特点,那就是田地很多,商铺很多,但现银却很少,只要有钱,他们基本上都去购置田地去了。粮食价格的大幅度增长,让林家买粮食的钱有些捉襟见肘了。
“只能先去卖掉一点田地了,只是如今山西眼看着就越来越干旱了,这土地怕是卖不了多少钱啊。”林羡海看着外面白惨惨的日头,晃得人眼睛疼的阳光,不由的叹息了一声。
贩卖土地,实在是不得已才为之的事情。林家靠耕读传家,土地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再说了,如今天气越来越旱,土地基本上就绝收了,贩卖出去,肯定会被人趁机压价。
可不这样还能怎么办呢?若是再不购置粮食,林家人连自己的吃饭都无法保证了。林家扎根在这太原城百多年,直系旁系的数量已经过千。再加上蓄养的一些奴仆、长工、这些都得耗费大量的粮食。
在皱眉思索了一会儿之后,林羡海抬手对着边上唤了一声,“老福,你去将方洪少爷叫来。”老福是林羡海的贴身长随,很受他的信任,平日里跟着做些跑腿的活计。
不一会儿的功夫,方洪便从外面叩门进来,他本来正在屋中读书,听到了二舅父相召,就赶紧跑了过来。
林羡海见方洪到了,便将林家如今面临的状况说了一遍。
“二舅父,您是打算让我去弄些粮食回来?”方洪的家中也开有粮铺,不过,以他们家的规模,能弄来的粮食也是有限。
“唉,这等事情,怎么能让你去操心。我这次找你来,是想让你帮忙卖掉一些田地。你大舅父和三舅父都不管事,老爷子年纪又大了,那些小辈要么不顶事,要么还得坐衙,这事情重大,交给外人我又不放心,思来想去,只能找你了。”林羡海苦笑了一声,买粮的事情,连自己都搞不定,怎么能让一个小辈去干呢,他就想让方洪帮忙去卖掉一些家中的田产,弄些银子回来。
“行,反正我闲来无事,我明天就去联系买家。”方洪很干脆的应了下来,林家有难,他也不能袖手旁观。
“那好,一会儿你跟着老福去拿地契,一共良田一千亩。具体价格如何,你自己看着定吧,就算低于市价,我也认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