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鸿蒙至圣道 >

第243章

鸿蒙至圣道-第243章

小说: 鸿蒙至圣道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嗷!”

    人族的气运金龙,发出一声高昂的声音,目露金光,震慑四方妖魔。混在人族都城中的妖魔,若是没有人族气运在身的,直接被震死一大片。

    “不过,此事与龙族也有些关联,那些水怪大多是他龙族的,恶蛟也是龙族的分支,是需警告龙王一番,若是他做不好龙王,那便换个龙来做。”禹目光冷厉,冷冷地说道。

    禹取出一根金棒,正是定海神针,不过这定海神针却是与原来的有些不同,他加入新的材料,将定海神针重新祭炼一番,再加上自己的道则,之后将之扔进东海之中。

    金棒随风而涨,变得巨大无比,仿佛一根金色天柱,从天而降,坠入东海之中,使得东海一阵晃动,与此同时,禹那冷冷的声音传了进来,“东海最近波涛不平,会有动乱,我将此定海神铁送入东海,助你们定住波涛。”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还定海神铁?定海,恐怕是警告龙族吧。

    可是,知道了又能如何,要知道人族如今可不好惹,证道的就有好几位,龙族虽然也有高手,可是并不会蠢到与人族开战。就算知道这是人族的警告,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日后小心点。

    至此,天下水患彻底平了。

    禹的做法,洪荒众多大能都看在眼中,但却并没有多管,只能在心里感叹人族越来越强了,不可阻挡!

    经此一事,人族威望在洪荒中却是更高了。

    ……

    ……


………………………………

第七十五章 夏禹继位,炼制九鼎镇九州

    第七十五章夏禹继位,炼制九鼎镇九州

    却说夏禹治水成功之后,在人族的威望也是更进一步,直逼三皇,舜见此,便把人族共主的位置,禅让给了大禹。

    随后人族众多大臣依照舜临终前的旨意,共同推举大禹让其登上王位,五十三岁的禹正式即位人族共主,以安邑为都城,国号夏,姓姒氏,史称夏禹。

    夏禹继位之后,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与此同时,中原各部落已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人族高层。夏禹在这个高层的地位已初具王权,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

    当时,古越部落族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夏禹的命令。

    夏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

    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自此夏禹的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慑天下,人莫不尊!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

    在治水的过程中,夏禹曾经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都了如指掌。

    大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大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然后进行管理,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大禹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朝中政教。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他还时常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

    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

    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

    如此一来,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

    至此,人族由于有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协作以及密布的水网工程之后,在夏禹的英明领导之下,人族迅速从之前大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而且他们还迅速打破了阻碍前进的囚笼,人族进入了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时期!

    时间飞逝,转眼间百多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时大禹已到晚年,连下届人皇也已选出,可自己却久久不能证得人皇之道。

    这样他有些感到意外,此时他对人族的贡献要远大与其余的四位大帝,就连人族最后一位轩辕黄帝恐怕在人族的贡献上也比不上他,可是现在他偏偏没能证道,这其中好像少了点什么。

    …………………………

    洪荒,东海,蓬莱仙岛。

    闭目修炼的罗天忽然睁开双眼,然后大手一挥,取出乾坤鼎,随后眼中光芒大方,一道道真龙紫气从虚空中被罗天以莫大的法力抽取过来,随后将其注入到乾坤鼎之内。

    顿时原本古朴无华的乾坤鼎,此刻散发着浓郁的帝王紫气,同时九条紫金色的小龙在乾坤鼎中不断地游走。对此云扬直接手一拉将虚空撕开一个口子,乾坤鼎瞬间没入其中消失不见。

    …………………………

    这一日,大禹忽然对着门外喝道,“来人,传吾命令。让各部落首领带上他们部落产的青铜全都来陈都,吾有要事宣布。”

    时间很快过了半年,那些偏远地方的部落首领也都聚集在陈都。那些部落首领收到陈都传来的讯息,虽然不知有何用处,但出于对大禹的信任。

    他们都一丝不苟的做的很完美,因为这些部落首领大多都是一些身怀修为的低阶修士,用了半年都来到陈都。

    第二天,一众首领聚集在陈都广场,中午时分,大禹携带着一众大臣来到陈都广场。

    他看了一眼众位首领,缓步走上祭台,转身对着众位首领道,“诸位首领,吾前先日子收到天道讯息。得知吾人族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但这瓶颈不是吾可以破除的,但吾的下一任就是瓶颈的解决者,此时,吾却因该为他做一些铺垫。”

    说到这,大禹对着下方一挥手,只见那无数大小不一的铜块飞到祭台上方,这时,天降一大鼎,只见那大鼎上书古朴道字,“乾坤”二字。

    乾坤鼎将那些杂乱铜块收入鼎内,看到这一变故,大禹不由的躬身对着洪荒东海的蓬莱岛一施礼,转身,对着那乾坤鼎打出一道法力。

    只听‘轰’的一声,那大鼎犹如被刺激一般,爆发出剧烈的火光。这时,一道天蓝色的水幕出现在大鼎周围,将那热浪阻挡。

    看到这一切,大禹转身看着下方一众被这异象惊得目瞪口呆的首领,开口解释道,“诸位首领,这是吾收到天道传讯中提到的,集天下之青铜,炼制九鼎化九州。”

    说完,大禹挥手道,“好了,这大鼎的成型还需七七四十九天,尔等先回去吧。”说完,他一个闪身消失在了陈都广场祭台。

    时间很快到了大鼎成型那天,一早众位首领来到广场等候大鼎的出世。中午时分,那一直平静的乾坤鼎忽然开始剧烈抖动。

    包围着大鼎的火焰开始缓缓消退,这时,乾坤鼎旁出现一道身影,大禹看着那大鼎,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激动。

    ‘刷’的一声,乾坤鼎喷出了九道灵光。这时,人族至宝崆峒印忽然出现在虚空之中。后便见那崆峒印和那九个大鼎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连接,一阵阵玄奥的波动传遍陈都周围数万里。

    这时,崆峒印中响起了九声震天的龙吟,只见那盘绕在崆峒印上的九龙印记闪出了道道金瓜,刷的一下,从崆峒印中闪出九条龙魂。那龙魂在空中盘旋几圈后,低头飞入一旁的九个大鼎。

    有龙魂的加入,那九只大鼎瞬间成型。大禹一指那九个大鼎,那大鼎化为九道流光飞向洪荒各处,轰的一声闷响。

    洪荒大地升起九道光柱,伴随着九道光柱的还有九声龙吟,一道浅浅的光幕笼罩在了洪荒大陆。

    而那漂浮在空中的崆峒印与乾坤鼎,则是绕着陈都飞了一圈,然后化为一道流光,飞向了蓬莱仙岛。

    ……

    ……


………………………………

第七十六章 夏禹证道,新局面

    

    第七十六章夏禹证道,新局面

    洪荒大陆上的一众生灵不由的抬头看向那粗大的光柱,眼里流露出了丝丝不解和尊敬,那些隐居在洪荒各处的大能也被大禹的大手笔所震惊,看向那九鼎不由闪过一丝贪婪。

    心里均是不由得想道,“这大禹可真是大手笔啊!这九个鼎可都是后天至宝这一级别,这以后在功德和信仰之力的加持下,这九鼎将会成长到什么地步。”

    虽然他们眼馋于那九鼎,但众位大能一想到人族圣地那恐怖的实力,还有东海蓬莱和混沌世界的那两位,对九鼎起心思的那些大能眼里不由的闪过一丝忌惮和惊惧。

    就在这时,洪荒虚空忽然传遍了大禹的声音,“天道在上,今有人族共主大禹,化洪荒为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结界!起!”

    伴随着大禹的一声轻喝,那笼罩在洪荒大陆的光幕发出一阵耀眼的光芒,随即变成无色透明,最终缓缓的消失在中人眼里。

    可那些大能们却发现,在洪荒虚空和三十三天相接处,一道薄膜出现在哪里,那些在各自道场的圣人,看到那些薄膜,脸色不由一变,随即,脸上露出不同的表情来。

    “九州结界?!原来这便是九州结界。”在蓬莱阁玄天殿中静坐参悟的罗天,感受到大禹的动作,嘴里不由的喃喃道。

    “这九州鼎和后世传说相差很多啊!没想到,这九鼎形成的结界不仅可以预防域外天魔,还有转化混沌之气为先天灵气的功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