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农家乐-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这么想着,文绿竹面上却丝毫不显,笑道,“谢谢舅公和舅婆——”
一行人说着话,很快就回到了文绿竹家里。
屋中,自文绿竹走后没多久,李老爷子便提议到园中说话。他们久居高纬度地区,见惯了一年四季分明的景色,这时来到南方,便忍不住也想多看看南方一年四季树木常青的样子。
加上这时桃花寮秋高气爽,秋风徐徐,还挺凉爽,坐在园中就更加惬意了。
人多好办事,大家将椅子搬出来,将果盘搬出来,很快就转移了地方。
这次上门是为了结秦晋之好,所以两方说话都特别注意,彼此谦让,使得气氛一派融洽。
坐了一会儿,文爸爸便悄悄起身,借口有事要跟文奶奶说,和文奶奶进了屋里,小声托她将其他人带走。
文爸爸知道岳母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也知道曾家和叶家的过节,他怕等会儿岳母回来见到叶家的人会心情激荡,所以便托文奶奶将人带走,免得到时在这么多人面前失礼。
按桃花寮这里的习惯,老一辈尤其是比较有身份的人,是要留下陪着客人说话的。文奶奶听了文爸爸的话,并不大愿意。
文爸爸就说叶家和曾家有过节,怕到时两家见到了闹起来,所以让她先带人离开,免得大家看到了要丢人。
“妈,实在是我们脱不开身,志远和绿柳都没回来,这事只能交托给你了。”文爸爸低声说道。
文奶奶一听两家有仇,心里马上就同意了,口中还不忘埋怨,“既然有仇,怎么还请过来——”
“叶家是很有身份的,绿竹生了孩子再进门,阿城怕她到时叫人说闲话,所以专门请有身份的人做媒人——”文爸爸不得不用这事搪塞,末了又叮嘱,
“妈,我只跟你一个人说,这些话你可千万不要说出去。说出去了,绿竹以后不好过,我们家还要被亲家嫌弃。”
怕文奶奶会说得人尽皆知,文爸爸可谓煞费苦心。
他本来不是善于言谈的人,更没有什么说话的艺术,这会儿说得头头是道,是因为这是他接连想了一个多星期才想出来的话。
爱面子的文奶奶听见了,连忙点头,“你放心,我保证将人都带出去,也不会将这事说出去。”
所以文绿竹进园中时,便看到园中只有文爸爸、文妈妈以及一园子的客人,豆豆和菜菜则在角落里玩着什么。
此时李老爷子正在说着园中的风水,谈兴正浓。
叶老爷子对此完全不感兴趣,甚至不爱听这个,便望着园门口出神。
因此文绿竹和外公一起扶着外婆进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叶老爷子。
他当时是坐在凳子上的,见到了走进来的文绿竹三人,一下子站了起来。
发丝斑白,身形微微佝偻,脸上一刀一刀,都是岁月刻出来的痕迹。
这个不复年轻的老妪,是他挂念了一辈子、愧疚了一辈子的曾忘语。
叶老爷子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惶恐,她再见到苍老的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他紧张地看着人,秋风吹过来,她的衣衫只是略微动了动。
在他目不转睛的凝视中,那双温和清澈的眸子看了过来,和他对上了。顿时,眉眼弯弯,眸中的怀念和释然闪过,快得如同这五十年掠过的时光。
紧接着,眸子中一切了无痕迹,只剩下不染尘埃的澄澈。
叶老爷子如痴如狂,原来她从来没有记恨过他,原来她再见自己,眼中还会有怀念。
还有那抹释然……是因为自己仍然活着吗?
他想说什么,可那双眸子移开了,看向园中的一株桃树,“樱桃还没有熟……”
“嗯,还没熟,可不能偷吃。”文绿竹外公刘子业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抚,然后那只大手再也没有移开。
叶老爷子浑身颤抖,目光看向了刘老爷子,这个人,陪了她五十年。
文绿竹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外婆,我们先进去坐下——”说完便和外公扶着人进来,坐在空出来的凳子上。
李老爷子早停下了说风水,他走到李老太太身边,和李老太太互相看了一眼,便走到外婆跟前,“曾忘语,你还记得我们吗?”
外婆摇摇头,静静地坐着,一扭头看到正在和胖墩低声说着什么的豆豆和菜菜,就笑起来,“李弼离和李青离……”
“哎,还记得我们——”谢老太太走过来,坐在外婆身边,握着她的手,“李青离老啦,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老了吗?”外婆看看谢老太太,又低头看看自己的双手,半晌点点头,“老了……”
文妈妈递了一本书给外婆,“妈,你看书。”
外婆便低头看书,看了一会儿侧头看向她身侧的外公,“子业,今天放牛有点累,晚上我们一起去看星星。”
“嗯,一起去看。”外公说着,伸手拍了拍外婆,老迈粗犷的面容上,有着脉脉温情。
外婆心满意足,低头开始看书。
曾老爷子和曾老太太慢慢从园门外走进来,坐到了外婆和外公身侧,然后和谢老爷子、谢老太太、李老爷子、李老太太打招呼,看也没看叶老爷子一眼。
叶思吾刚才一直站在门外,自然看见了叶老爷子初见外婆时的失态。
他一言不发地走进来,站在了叶老爷子身边,扶着有些发抖的他坐了下来。
外婆原本要低头看书的,看见了叶思吾,眉头微微皱起来,带着点笑意斥责,“樱桃还没有熟,叶正霖你怎么就来偷吃了。”
“我是叶正霖的小儿子。”叶思吾开口,眉眼弯弯。
外婆一愣,像是想起了什么,“是啊,绿竹也要结婚了。”
说完这句话,她看向谢必诚,“阿城,你爸爸妈妈呢?”
谢必诚上前,将谢老爷子和谢老太太都介绍了,还介绍了在一边的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
外婆这时候清醒了,看到眼前年迈的众多旧时相识,说,“感觉像做了一场梦,梦醒过来,大家都老了。”
(未完待续。)
ps:月票的加更放在下个月哈~~~
320 没用的东西!
现在,纵使要在大家苍老的面容上找出点幼时相似的地方,都不容易了。
几个老人皆唏嘘感叹,又提起文绿竹和谢必诚相识,竟然如此凑巧。一巧是谢必诚就是龙凤胎的亲生父亲,二巧就是通过她,找回了曾忘语。
叶老爷子慢慢回过神来,加入了大家的谈话,半点看不出他之前的激动和难以自持。
叶思吾坐在他身旁,不时地打量着他的目光和神色,却也看不出什么。
文绿竹原本担心会闹出什么,见大家都很平静,便放了心,听着几个老人忆起往昔,间或插两句话。
谈了没多久,外婆有些累了,文绿竹就带她进屋休息,其余的人在屋中说了一会儿话,已经缓过来了,便换了轻便的衣服,要到村子里走走。
文绿竹和谢必诚作陪,豆豆菜菜和胖墩三个跑在前面,蹦蹦跳跳又嘻嘻哈哈,说不出的热闹。
村子其实不算大,但是好景致也不小,大家走走停停,把四周看了个遍。
看完之后,谢老爷子和谢老太太都说,“这地方的确适合养老,四面都是青山,空气好,吃住也好。”
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皆点点头,不过他们不大可能留在国内养老,所以不多说什么。
曾老爷子笑起来,“刚才我就跟绿竹说过了,以后来这里养老。”
曾老太太在旁微笑,却不答话。
儿子孙子都在北京,要来这里养老,其实不大现实。估计到时候只能分一些时间来这里,多数时间还是住北京。
叶老爷子被叶思吾搀着。看四处的景色,不时点点头,
“这么个地方,后面连通隔壁省的路没有开通,前后都是大山,太偏僻了。这里又没有特产,如果不靠旅游业。估计得一直穷下去。……绿竹这可算是造福了这个地方。”
听到叶老爷子也赞文绿竹。叶思吾不以为然,说道,“爸。这个地方这么小,随便拨些款下来让大家做点营生,肯定比现在还要好。”
“叶小子,你都年过三十了。怎么还这么天真?国内这么多地方,哪个地方没有拨款?可脱离贫困的地方有几个?靠国家拨款的。都难以真正富起来。只有像这里这样,找准一条路子,一人带头,其他农民自己肯干。才能真正有出路。”
谢老爷子语气直白地批评叶思吾,顺便肯定了文绿竹对这里做出的贡献。后者是自家人,肯定得捧着。
叶老爷子拍拍叶思吾的背。并没有出口维护,而是说道。
“你发现没有,这村子里垃圾是分类的,各民居旧的不说,新的都是统一色调的,古香古色,这体现了居民的意识。很多地方无法发展起来,是因为意识落后。”
叶思吾心里还是不服,而且更不爽了。但是他没有反驳,他爸在大事上,看法一向精准。
也就是说,在他爸心目中,文绿竹做的这一切,也是值得肯定的。这让他想起来,更加不爽了。
文绿竹和谢必诚手牵着手走,被大家这样赞扬,有些不好意思。
她只是做了一点本分上的事,没想到接连受到这些曾经手掌大权的老人的称赞。
谢必诚捏捏她的手心,那个年代的人,都喜欢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做派,这么实地走一遭,他爹妈和舅舅舅妈对文绿竹的评价,又会高上一截。
在村子走了一圈,文绿竹就将人带回家了。乡道对面的枸杞山,因为要攀爬,所以她没有带人去。
豆豆、菜菜和胖墩陪着老人回到家,然后就跑到晒谷场去撒欢。
晒谷场上孩子很多,嘻嘻哈哈的,跟游乐场一样热闹,几个老爷子老太太见了,心里痒痒的,都专门到晒谷场去看小孩子们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