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农家乐-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不是事。”(未完待续。)
226 一个月的大变化
说起来,二表姐叫文爸爸是舅舅,看着关系不远。但有事,先该找的应该是她的娘家,而不是舅舅家。
而且就文绿竹所知,当年她家里穷的时候,二表姐上门来,几乎都不会到这里走一趟的,连礼貌一下都没有。
二表姐的妈妈四大姑也一般,因为年龄隔得有点远,所以不大将文爸爸当亲弟弟看待。有什么好东西,往前面兄弟那里搬,或者给她的叔伯,就是没给过文爸爸这个穷兄弟。
这几年文绿竹家里有点钱了,四大姑走亲戚,也就热情了许多。可文妈妈甚是记仇,每次四大姑上门来,都淡淡的,并不如何热情。
听了文绿竹的话,文妈妈点点头,“就是这么个理。当年他们当我们是亲戚,我们能帮忙就帮。当年瞧不上我们穷,走亲戚也不来,现在有事就求助,我们可不是雷锋。”
文绿竹点点头,却没有再说话。现在话是这么说,可真求上门,却又不能狠心拒绝的。
日子悠闲中带着急切,终于到了要告别的时刻了。
收拾了东西,和杰克夫妇互相留了联系方式,两方人马依依不舍地道分别。
杰克夫妇看着豆豆和菜菜,万分舍不得,甚至开口问文绿竹,要不要去美国走走,或者叫文绿竹将豆豆和菜菜让他们带到美国去。
这一举措遭到了文绿竹三母子的反对,杰克和珍妮虽然早就知道不行,但听到拒绝还是觉得失望。
文绿竹让他们有空来中国找她,如果她有空也会去美国看望他们。两方边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分开,杰克和珍妮估计是搞艺术的,没有美国人那种爽朗和豪气。
回到桃花寮,村长他们得知她们回来,马上红光满面地过来了。
美食文化活动的成功,让他大大长脸。镇领导不住地夸奖,市领导也做了表示。还决定每年专门拨款搞这个运动,并且对稻田有可能的减产进行一定补偿。
金钱补偿大家固然高兴,但是名誉上的奖励大家更高兴,听说迟些会搞个g省文化保护基地的名号给凤镇。让凤镇好生维护口碑。
文绿竹听到这里,吃惊得不得了,这样一个吃稻花鱼的活动,竟然也能得这样的名号?
后来村长解释才知道,不但是稻花鱼。每年来草珠子丛里过冬的白鹳也包括在内,还有科斯特石山——据说在那里发现了两百多年前少数民族瑶族的生活痕迹,此外,刘震北那边整的凤镇少数民族文化也出炉了。
“市里对我们这里垃圾分类也很鼓励,让邻近的村子乡镇都跟我们学习呢。下面几个村子这些年见我们这里桃花开招来游客,陆续都种了桃花,市里说以后会划一个大片区出来做旅游和文化保护基地,我们桃花寮处于主导地位。”
村长搓着手说,他真的很高兴,自从见面就一直笑容满面。
他操劳半生。一直没能改变村子贫穷落后的状态,现在终于在文绿竹的帮助下改变了,心里自豪感油然而生。
听着村长一五一十地说着各种表彰奖励,文绿竹也表示很高兴,这其中有些是她的努力,但有些则是意外之喜了。只要市里重视,她这里又做好计划,形成旅游产业链不在话下。
公家的事高兴完,家里的私人事业也很值得高兴。
快递公司在二表哥和三表哥的积极开拓下,将本省东部和北部农村都抢占了。他们靠着同乡会和去珠玑巷寻根时结识的人。一步一步蚕食,如今已经稳固下来了,收入十分可观。
而网店,因桃花寮这次大大露了一次脸。除了本市,省内各市的订单也骤然增多。各地有人来到过这里,见过这里的东西,甚至亲自吃过,都很放心,回头一宣传。这名声就出来了。
至于农家乐,现在已经将原先的面积增大了一半,不过只是铺了水泥地,棚子还没搭起来。这里除了晚上的宵夜,白天也会营业。前来旅游的游客,以及从各镇来的客人、城里来的中高阶层,都喜欢在这里吃。
文绿竹得知家里这么大的变化,高兴之余又特别感谢文爸爸和在这里帮忙建设的人。
稍微休息了一会,她将网店和农家乐的员工都聚集起来,将从芬兰带回来的小礼物都发了出去,又再三表示了感谢。
这些人没有丝毫矫情,接了礼物,表示这是应该的。他们以前都是靠山吃饭,现在能够靠煮煮饭、收货发货来赚钱,心里不知道多高兴。
“这感谢话不用多说,这活轻松着呢,不知道多少人想来做。”犁勤笑嘻嘻地说。
文绿竹笑起来,在她这里工作,待遇的确比其他地方丰厚一些。但她这里的人,都是百里挑一,保证可靠的,值得被厚待。
又激励了几句,文绿竹又跟文爸爸看家里的养殖业。
桃花寮村里实在没有地方再开鱼塘了,文爸爸跟下寨商量,靠着小龙坑流出的溪流边租了好些地,准备农忙过后开鱼塘养鱼。
至于养虾,村里所有的鱼塘都被文爸爸借用了。这里最靠近小龙坑,水质是最好的,适合养虾。
除了养鱼养虾,文爸爸还专门请了人来帮忙养鸡、鸭、鹅和猪,都是村里的老手。
可以说,现在这村子里,几乎人人都有工作,就连文奶奶那一帮信教的老太太,也被征用去摘枸杞子。而大些的孩子们,则被发动帮忙摘菜和到山地里捡鸡蛋、鸭蛋和鹅蛋。
文绿竹听了,心里想,现在大家忧心的不是赚不到钱的问题,而是能不能休息一天的问题了。
不过她其实是想多了,在农村人眼中,做这样和平时自己做农活差不多的工作就能拿丰厚的工资,大家怎么会想休息?
过去大家从山上挑八十斤的柴草下山,挑到瓦窑厂里去卖,才能拿到十块钱。曾经那样苦过,现在干什么都不会觉得累了。
文绿竹没有经过那样的苦难日子,所以她丝毫不知道大家心里是如何想的。(未完待续。)
227 长途客运起步
在文绿竹回来之后,林家旺还不时会来吃饭吃宵夜,但是都很本分,并没有主动跟文绿竹搭讪,遇见了就打一声招呼。
文绿竹见他这个样子,不由得暗惊,这个人不愧是能够从孤儿做到首富的,隐忍的心机十分了得。有这么个人,她以后只怕都得小心。
现在陈继林暂时制住了他,但怎么知道能制住多久呢?还有,离陈继林退休,也没有很多年了。
不过文绿竹虽然暗地里会担忧,但并没有想太多。未来的事太多变故,她担心也于事无补,唯有努力壮大自己。
文绿竹原本是打算一回国就去找谢必诚道歉的,可是问过杨经理,知道谢必诚远在美国,便暂时打消了念头,打算等他回来了再去找他。
有豆豆和菜菜在身边,她不能一个人离开太久。何况,杨经理也并不知道谢必诚具体在哪里。
至于打电话,文绿竹打过一次,因为信号不好,那边并没能接通。之后,文绿竹再不想打了。她还是希望自己能亲自去见他,跟他道歉。
还不能见到谢必诚,文绿竹就将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事业里去。
她之前一直盘算着一个计划,那就是搞长途客运。既然能够开快递公司,长途客运为什么不行呢?
现有的客运,都是从发达地区到龙城市客运站的,并没有到达各个镇上的直达车,要到各乡镇,还得在市站倒一趟车。
文绿竹看中的是,从乡镇到大城市的客运直达车。
凤镇各个村落,成年人一般都是到外地去打工的。极少在家。统计一下各个村子闲时在家的人数,也就可以大致估算出潜在的客流了。
说干就干,文绿竹这回并没有打算拉人入股,她打算从银行贷款自己做。农家乐是从陈轩那里拿到投资的,她手上有余钱可以用,但并不是十分够。她打算借钱和贷款,补齐资金。
辞了工作。每天除了接送豆豆和菜菜。文绿竹基本上将时间都花在走访各个村子去了。
因为桃花寮之前取得好成绩,村长在乡镇领导前多次提起过文绿竹的名字,所以得知文绿竹做这种统计。镇政|府干脆派了两个人员协助文绿竹,顺便做个人口普查。
之前文绿竹走访了两日,因白天很多人不在家,得到的信息不够完整。所以有两个公职人员加入之后,文绿竹决定晚上走访。
如此一来。两个多星期,三人就将整个凤镇的信息都收集了。
各个村有多少人外出打工,分别到那个城市打工,一年回家多少次……这些信息都很直观。
文绿竹拿着这一份信息表。初步估算了一会儿,单是凤镇,这买卖就能做。更不要说从最为偏僻的凤镇到龙城这一路上的各个乡镇呢。
不过本着多采集数据的原则,文绿竹又通过关系。走访了另外一个镇,发现情况和凤镇差不多之后,就开始打听长途汽车的营运规则和赚钱机理,以及如何承包路线。
关于后面几点,文绿竹之前那一个多星期应酬的酒不是白喝的,她很快找到了相关的公职人员帮忙打听和办理。
到这个时候,文绿竹已经决定要做了。所以在车和各种证件还没准备好前,她请了几个老实可靠和几个油嘴滑舌的人天天去跟车,从龙城买票一直跟到终点站鹏城,看走什么路线。
她让这些人都带上了钱,请人吃饭抽烟双管齐下,让开车的师傅愿意指点一二。
摸清楚了大概规则,大概估算了前期投入,文绿竹一边准备贷款,一边准备印发名片。
一些比较偏僻的小城市她不考虑,她考虑的是连通省内两个一线城市之间的路线,中间还包括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工厂之都。
技术难关已经攻克,钱的问题也通过贷款解决,至于名片,遍布龙城的各大快递公司不是吃素的,由他们送快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