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业帝国-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订单积压得老板着急上火。
“景洪,金陵厂里面,像你这样出来闯荡的多不多?”云非可不愿意去听景洪对于他们原来工厂的唏嘘,直接问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那就是那些工人愿意不愿意走出来。
“不多,很多人,都守着厂子,工厂里面大多数的工人都上了年龄,不愿意动弹……”景洪自己其实就不愿意动弹,要不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他绝对不会下海,跑到遍地黄金的花都来寻找发财的机会。
也算他运气好,居然遇到了发展势头正迅猛的欣凯兴招人,还被云非给看中,成为了欣凯兴的总经理,年薪六万起步。
六万!
在金陵厂,一个月一百多不到两百的工资,哪怕就是加上一倍的奖金,一年也不过只有四五千块钱,在这里,一个月就能挣原来一年的钱!当然,这个必须要把试用期通过,否则,哪里来的,哪里去。
“不是他们不愿意动弹,而是没有足够的代价让他们动弹!”云非对于景洪的话,嗤之以鼻。
马上就要离开花都回蓉城了,九一重工生产的面向市场的第一批数控铣床马上就要定型了,这样重要的时刻,他这个老板要是不在厂,有点说不过去。
毕竟最后的装配以及调试,都需要云非在旁边盯着。
云非虽然从花都数控借了几个系统调试的技术员,但是机床参数设置这些可得他亲自动手才行。时间太短,每个批次的实验机床,也就两台到四台之间,短短这么两三个月时间,根本没有办法培训出来合格的机床调试人员。花都数控培训出来的机床调试人员,大多数都是针对数控车床,在数控铣床方面,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
况且,那些人,对于机床的了解,并不是多么熟悉。
“小云,你可算是回来了……”见到云非带着上身穿着白衬衣,下身穿着过膝紧身短裙的倪黎霜到了数控机床装配车间里面,司徒贺云跟孙麟两人都迎了上来。
“……”云非没有想到,这两个老货,居然对自己这么热情!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装配完成没有?”云非没有理会这两个老货,谁知道这两个老货是不是从机械研究院里面搞了一些什么难加工的东西拿到这里来让自己组织技术力量攻关呢?
尼玛,帮他们研究各种机械制造方面的工艺,到头来,自己这里用不上多少,却让他们白白得了便宜。云非也知道,这两个老货赖在自己这里,很大的程度就是因为自己对于数控加工工艺的了解,要是再这样下去,九一重工就成了机械研究院旗下的科研工厂了。
“装配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行机床的调试。就让你这个老板来看看,然后最终拍板定型呢。你看了之后,如果觉得可以,咱们的数控铣床,现在就能够定型了……”对于入门的数控铣床,孙麟并不觉得有多么的困难。
九一重工的前身9327,虽然生产的机床成本高昂,不过技术储备还是足够的,尤其是一些机床的生产技术,要不然,军方也不会在大山里面建立这么一家工厂以备万一。即使遇到什么九一重工解决不了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两个老货跑回首都去找他们的师兄弟或者徒子徒孙帮忙,或者把一些九一重工没有的技术资料给搬到九一重工的档案室里面来。
作为交换,云非的就九一重工,必须帮忙给机械研究院的那些家伙解决一些他们旗下的技术工人不容易解决的问题。这个不是说九一重工的工人技术比机械研究院下面的那些试验车间的工人水平更高。但是要说到经验丰富,机械研究院旗下的那些个仅仅是用来做一些试验产品的车间,根本没有办法跟九一重工相比。
云非本来就是干数控加工出身,论见到的零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加工精度,眼界也足够宽广了;来自苏联的数十名顶级熟练技工,以及9327厂留下的顶级技工,都是做单间小批量生产的,要论起来,加工技术,在整个中国,也能够是拍的上号的。
“多跑几次,尤其是z轴行程上下移动的时候的锥度,这个可是关系到加工精度……”在安装好数控系统之后,由专业的数据员把那些云非留下的基本参数输入之后,机床就在调试程序的控制下,前后、左右、上下快速跑合起来。
调试人员一边盯着机床工作台的移动,一边盯着数控系统显示屏上面数据的变化,在发现问题时候,就立刻按下系统上面的红色停止键,重新输入一些数据之后再启动。
调试人员就在机床不断移动的过程中调整机床的参数设置。
“这四台数控铣床,等调试完成之后,就搬到我们新建的数控车间里面去投入生产吧,这样一来,咱们人手紧缺的问题,就能够解决掉一部分了,虽然是杯水车薪,不过也是聊胜于无吧……”数控铣床倒是能够上市了,却没有什么值得让云非高兴的。
数控铣床,离加工中心,还有着很远的路要走。
第249销售驻点还可以用来勾引人才
“老板,咱们的数控铣床既然已经定了型,咱们就应该趁着咱们一家独大的时候,大量生产,可为什么咱们只下这么一点的订单呢……”对于这个年轻的老板,吴忠达很是不解,为什么在产品刚刚定型,国内根本就没有什么竞争者的时候,不大量生产。
“老吴,我知道,你们对于我只让车间里面生产二十台jyx650的数控铣床,都有很大的意见,你们都觉得我的脑袋是被驴给踢了或者让门给挤了?作为一家公司的决策者,也就是你,必须要在看到机遇的同时,要看到隐藏在机遇后面的危机。如果我们的数控铣床大批量生产,很快就能够在国内市场打响名气……”云非每说一句,吴忠达就点点头。
看来,老板,并没有糊涂。
“咱们工厂现在的产能,每个月达到两百五十台数控车床的产量都还无法完成,在没有扩大产能的时候,咱们再把精力放到数控铣床的生产上面去,你说以九一重工现在的产能,咱们一个月能够生产多少?难道以后咱们每研究出一种数控机床,咱们都把不多的产能用到各种数控机床的生产上面去?”云非的话,让吴忠达有点明白,但是剩下的,更多的则是迷糊。
“这个你自己下去想吧。我也不给你说的太详细,否则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也不会看到这样事情背后隐藏着的危机。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就怪我自己没眼光,遇人不淑……”云非对着一脸迷糊的吴忠达摇了摇头。
数控铣床,对于九一重工来说,不过仅仅是一个起点。在这个起点上面,云非可不愿意浪费太多是精力。
九一重工的目标,可是在利润最为丰富的高档数控机床上面。
现在如果把九一重工本来就不足的产能放到这种功能并不是很强大的,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垃圾的数控铣床上面。钱是能够赚到不少,或许那些技术部门的人,就会把大把的精力放到这种并没有多大市场前景的过渡产品上面,拖累加工中心的技术攻关。
数控铣床,只涉及到很少的液压,不涉及到气动,所以九一重工的技术部门能够在孙麟以及司徒贺云两个老货的带领下,半年多的时间就让这种被命名为jyx650的数控铣床给定了型号。在这台数控铣床定型之后,云非只给了每个月二十台的生产计划,就让技术部门的人。把精力投放到了基于这种数控铣床的加工中心上面。
换刀系统,需要大量的液压来控制整个整个主轴的上下移动,同样需要空气压力驱动来进行换刀操作。如果涉及到建议的四轴加工中心,使用到的液压方面的东西就更加多了。
数控铣床方面的研究,有了基础,就得根据这些机床的型号以及性能,开始向着大型化的数控铣床发展。数控铣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大型化、专业化。
“毛老四。你通知一下,各个销售驻点的负责人都回来一趟,有重要的事情交代他们。”数控铣床研究成功之后,云非就变得更忙了。虽然现在工厂管理方面的事情都已经交给了吴忠达。
吴忠达想了好些天,都依然没有明白云非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不过他却不好意思再去问云非。年轻老板的想法,他猜不透。现在也懒得猜透。他也不担心云非因为这事情把他给看扁,反正他当这个总经理,当初都是被云非上赶着当上的。
每天。各个车间主任要人的申请报告都会通过总经理吴忠达转交到云非的手中,每天,技术部的采购申请同样会通过财务或者直接送到云非的手中。这些都需要云非来解决。
早在花都的时候,云非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到各个机床厂去勾引自己工厂里面最缺乏的熟练技工,如果有能力,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都需要。
虽然这样做,有点不地道。
以前云非也有想过,不过想到这个年代的铁饭碗在中国人的心中地位,再加上没有丝毫的根基,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害怕引起其他机床厂联合起来封杀自己的工厂。
现在云非可不会在乎其他机床生产厂,从当初在就九一重工刚刚研究出第一台数控车床样机之后,各大生产厂都推出了各自的数控车床,摆明了就是想要把九一重工给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别人做了初一,就不能怪自己做十五。
所以,云非打算从竞争对手的工厂里面挖墙脚。那样一来,不仅消弱了竞争对手,还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小云,咱们的数控车床,得加大产能呐,我天天被那些采购商给堵着,催着要咱们的数控车床,哪怕是提价都挡不住他们的热情呐……”身上穿着西装,脚上却穿着刚刚流行起来的波鞋的于成一见到云非,就开始诉苦起来了。
“我这边的需求可不比珠三角那边小,你不能因为蒋建兴是你舅舅,你就把大部分的设备发到珠三角去吧?”毛英杰同样不甘落后,九一重工的数控车床的产能,确实太低了。
“这个产能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次通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