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就需要拿出值得他们重视的东西。
就像当初他要出版《老人与海》一样,跑遍整个纽约都没有出版社愿意理睬,而现在的《乱世佳人》,他可以拿到高额的稿酬和版税。
正如那首歌中所唱的。
“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采的活。”
林子轩对这些好莱坞精英并没有什么怨恨,而是他自己走的太急了,想要把中国电影打入美国市场不是靠一部《上海假日》就可以的。
而是需要很多部高质量,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才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他现在要做的不是和好莱坞大电影公司打好关系,而是努力提高中国电影的质量。
有声电影是他超越好莱坞的首要选择。
在酒会上,林子轩向一些人打听有声电影的消息,虽然有不少嘲笑,但也获得了一些消息,据说有技术公司曾向各大电影公司推荐过有声电影。
那家技术公司叫做西方电气公司。
西方电气公司属于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拥有有声电影机的专利权。
他们研究了四年时间,掌握了一种叫做“维他风”的唱片伴音技术。
也就是蜡盘发声,把声音录制在单独的唱片上,再和胶片对位播放。
但由于唱片和影片是分开的,在影院放映时,常常出现声画不同步的现象。甚至有时画面早已放完,唱片上的声音还在继续。
西方电气公司对此做了改善,维他风技术已经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他们曾向美国的各大电影公司提议用它的录音方法,不过这些公司对这种危及好莱坞霸权的有声电影不愿接受。
有声电影的推广工作可谓是困难重重。
林子轩对这种情况喜闻乐见,他决定去找西方电气公司购买这种技术,雪中送炭要比锦上添花更受到欢迎。
酒会结束,林子轩三人告辞离开。
这时有好莱坞明星询问玛丽碧克馥,邀请的这三个东方人是什么人。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玛丽碧克馥如此回答道。她不相信来自中国的电影能在好莱坞获得成功,不过她喜欢林子轩的一些奇思妙想,所以才说出这句模棱两可的话来。
第六十九章 有声电影的困境
西方电气公司为了推销他们的有声电影,专门在好莱坞设立了代表处。
代表处的经理叫做亚伦,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白人男子,是西方电气公司的推销员。
原本代表处有十几名销售员,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在苦苦支撑。
当初西方电气公司雄心勃勃的进入电影界,想要改变默片的现状,可在四处碰壁之后,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怀疑了,甚至有放弃这个项目的打算。
他们曾利用总公司背后财团的势力给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施加压力,但没想到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联合起来抵制有声电影。
那些好莱坞大公司的负责人根本不理睬他们。
亚伦如今的工作就是每周到各大电影公司转一圈,刷一刷存在感,期盼着或许会有奇迹降临,哪家电影公司的老板脑子坏掉了,想试一试有声电影。
但他心里清楚,只要观众还没有厌烦默片,只要默片还能够给电影公司赚钱,有声电影就没有出头之日。
这该死的默片!
这一天,他按照惯例刷了一圈存在感,回到代表处。
他雇佣的伙计道格拉斯希拉赶忙跑过来,一脸兴奋的样子。
“经理,有人来询问维他风的情况。”道格拉斯汇报道。
亚伦惊愕了片刻,激动起来,难道我的祈祷被上帝听见了?
他整理了一下衣装,拿出一个顶尖推销员的精神和做派,朝着代表处的小会议室走去。
他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无论是多么小的电影公司,他都要把有声电影机给推销出去。
亚伦推开会议室的门,再次惊愕,他看到三名东方人正在翻看着维他风的介绍资料。
难道听到我祈祷的不是上帝,而是东方的某位神灵?
亚伦顿时泄气不少,东方人懂得电影么?会使用这种先进的技术么?
而且,如果不能在好莱坞打开局面,那有什么用。
虽然不抱有什么期望,亚伦还是职业性的向这三名东方人介绍了西方电气公司的这种新技术,他都不知道这三个人能不能听得懂。
林子轩听得很认真,进行了细致的询问。
他需要的是一种真正的有声电影机,而不是只能录制歌曲的残次品。
为什么好莱坞前期的有声电影大多都是歌舞片?
这是因为有声电影刚发明的时候还不完善,只有歌舞片这种形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弥补有声电影机台词和动作不协调的缺陷。
按照亚伦的解释,他们的维他风是完善后的产品。
虽然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协调,但只要录音和放映的时候操作得当,就不会出现问题。
为了证明,他还让道格拉斯希拉演示了一番,播放了一段一分多钟的电影片段,从效果上看,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还不错。
但林子轩需要在实际拍摄中进行实践,也是想让郑证秋学习这种新型的拍摄方式。
对此,亚伦颇为为难。
实际拍摄需要花费金钱,如果是大电影公司自然没问题,但这几位……
林子轩表示自己可以做出补偿,只想看到拍摄时的效果。
在他拿出一千美元做押金后,亚伦开始摆弄机器,道格拉斯希拉负责录音。
想要在拍摄现场录制声音,需要现场极为安静,摄像机不能移动,限制很多。
林子轩和周剑允在摄像机前用中文说了一段对话,大概一分钟的样子,然后就看着亚伦和道格拉斯忙碌起来。
半个小时后,冲洗好的胶片开始放映,蜡盘上的声音响起。
虽然声音有些走样,但已经不错了,这种技术关键不在于摄影,而在于录音,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录音师。
而且对戏院里的放映设备也有要求,需要在戏院里加入扩音器,才能把声音传播到戏院的各个角落。
林子轩曾经委托上海百代公司购买一部有声电影机,那其实不是法国产品,而是德国发明的有声电影机。
他还没有见到产品,但似乎没有这个维他风的技术成熟。
他想要购买一台,不过需要西方电气公司的技术支持,否则一旦机器坏了还要托运回美国修理,代价太大。
亚伦明确表示拒绝,他们的主打市场是好莱坞,而不是电影市场近乎荒芜的中国。
公司绝不会派一名技术人员去中国,只为了维护一台机器,这太荒谬了。
这本来就是林子轩狮子大开口,他也知道美国人会拒绝,他只是看上了刚才进行录音的道格拉斯希拉。
林子轩退了一步,想让道格拉斯希拉和他去一趟中国,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回来,还会给予道格拉斯优渥的待遇。
亚伦犹豫了一下,道格拉斯希拉不是西方电气公司的员工,只是他雇佣来看门的伙计。
他有时候偷懒,就会让道格拉斯去推销有声电影,所以道格拉斯对有声电影的拍摄和录音都很熟悉。
所谓熟能生巧,道格拉斯对录音技术有着独到之处。
道格拉斯希拉对林子轩提出的优厚报酬颇为期待,他看了看亚伦,很想答应下来。
其实,林子轩没有弄清楚亚伦和道格拉斯之间的雇佣关系,否则他可以私下里拉拢道格拉斯,而不用这么谈判。
最终,亚伦同意了道格拉斯随林子轩前往中国,不过要签订雇佣合同。
道格拉斯希拉1899年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其父是位富商。
他幼年时家境优越,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父亲经商失败。
母亲带着几个孩子来到纽约讨生活,他的妹妹在纽约做临时演员,收入微薄,而他自己则在好莱坞打零工。
所以,道格拉斯希拉急需要美元来改善家中的生活,为此他愿意跑一趟遥远的中国。
他还不知道,他的妹妹瑙玛希拉,几年后会加入米高梅电影公司,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演技派明星,并成为第三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
林子轩带着道格拉斯希拉回到纽约。
此时《乱世佳人》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开始发售,一场文学旋风即将从南方刮遍整个美国。
第七十章 一场来自南方的旋风
陆小蔓这些天一直呆在亚特兰大市,和出版社的编辑一起校正《乱世佳人》中出现的人名和地名,以及对美国南方俚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她虽然精通英语,但毕竟没有在美国南方生活过,在翻译的过程中缺少一种美国南方地道的生活气息。
或者说是不接地气。
好在她虚心学习,认真请教,终于完成了《乱世佳人》上部的翻译工作。
看着刚刚印刷出来,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书册,陆小蔓有种幸福的感觉。
这是她第一次用心做一件事,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在书页上印有她的名字。
作者是林子轩,译者是陆小蔓。
当然不是汉字,而是和林子轩一样,使用的是用林氏汉语拼音方案拼写出来的笔名。
林子轩坚持用这个和《老人与海》一样的笔名。
这也是一种造势,引起波士顿地方法院的法官和陪审团的注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倾向于林子轩。
为了支持林子轩,陆小蔓也这么做了。
她能感受的到这本小说对美国人的影响,在亚特兰大,这家中型的出版社所有人都处在一种自发的狂热之中。
他们对这本小说推崇备至,并在当地的报纸上打出了广告。
“一部展现六十年前那场战争的史诗巨著,一部震撼人心灵的作品。”
“这是一部南方人必看的小说,它触动你的心灵。”
“这是一首南方文明社会毁灭的挽歌,也是奏响新世界重建的号角,本年度最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