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43章

民国大文豪-第43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莱坞每年有几十部故事长片,而中国到现在不过两三部故事长片。
  一想到此处,两人就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
  在和季鸿明的官司上,彼得逊律师采取了拖延战术。
  王庚把《林氏汉语拼音方案》带到了华盛顿,施肇吉也没有办法。
  这不是外交部的事务,应该归属于国内教育部处理。
  他只能打电报给国内的教育部,催促教育部审核这份方案,并开出证明。
  然而,施肇吉心里清楚这只是尽人事而听天命,除非奇迹出现,否则国内教育部根本不可能开出这份证明。
  这一点林子轩早就知道。
  在国内的时候,他就把这份《林氏汉语拼音方案》寄给了胡拾和周作仁,还有鲁讯。
  毕竟,鲁讯现在就在教育部任职。
  他从1912年到1926年,在教育部任职长达十四年,是个老公务员了。
  林子轩的意思是想请胡拾等国内的著名学者证明这份拼音方案具有可行性,如果能够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就更好了。
  但鲁讯回信直言这是不可能的。
  鲁讯了解教育部的内部情况,教育部的负责人是教育总长,而在这个时期,教育总长频繁的更换,导致教育部的工作几乎陷入瘫痪之中。
  那么教育总长更换的有多频繁呢?
  从1912年到1927年,十五年间教育部更换了三十七位教育总长,几乎是半年更换一次的节奏。
  此时的教育总长叫做齐耀山,光绪十五年中举,光绪十六年中进士。
  看看他从1920年到1922年两年间的履历,就知道北洋政府内部的状况了。
  “1920年6月任山东省省长。1921年5月任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兼饥馑救济会总理,6月任督办京师市政事宜,7月任商务银行总裁,12月任农商总长兼署教育总长。1922年兼任粮食调查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免教育总长兼职,6月免农商总长职。”
  这就是这个时期北洋政府内部官僚任命的混乱状况。
  其实,1920年12月份应该是黄炎陪来当教育总长的,但黄炎陪压根没来,只好让齐耀山兼任,一年多后被免职。
  教育部的总长都这么来去匆匆,一点不了解情况,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办事情。
  所以,鲁讯直接告诉林子轩,不要想着让教育部开证明了,光是开会讨论估计就要几个月的时间,更别说人家压根没时间给你办。
  林子轩手里倒是有几张国内学者开具的声明,不过在美国没有用,法庭上不承认。
  胡拾够厉害吧,在国内是新文学的倡导者,万千青年心中的偶像,但在美国,还不如美国大学里一个普通教授说话有分量。
  彼得逊律师另辟蹊径,把林子轩的《林氏汉语拼音方案》和《世界语》联系起来。
  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造的一种语言。
  1894年,柴门霍夫出版了第一本世界语字典。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
  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
  它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
  这和林子轩的汉语拼音方案很类似,不过世界语在国外更为出名,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的认可。
  1921年法国科学院推荐世界语作为世界科学交流语言。
  同年,蔡元赔率中国教育代表团到檀香山出席太平洋各国教育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蔡元赔起草了两项提案以推动世界语的传播。
  彼得逊律师在华盛顿大学找到了一位世界语专家,把林子轩的方案给他看了。
  这位专家认为林子轩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对世界语的有益补充,推动了汉字拉丁化的进程。
  彼得逊律师和林子轩都明白,两者其实没什么直接关系。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么说一个是为了扩大世界语的影响力,另一个就是林子轩给了他高昂的咨询费。
  林子轩觉得后者是主要原因。
  在一周后的法庭上,彼得逊律师拿着世界语专家开具的证明,认为既然承认世界语的合法地位,就能说明林子轩的拼音方案具有可行性。
  对方律师自然不认同。
  接下来又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最终法庭宣布半个月后再次开庭。
  如果双方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就需要陪审团做出是否有罪的决定,由法官进行判决,如果任何一方对于判决不服,可以向马萨诸塞州高等法院提起上诉。
  这在彼得逊律师的预料之中。
  就算波士顿地方法院判定季鸿明赢了,案子也没有结束,他们还有机会。
  除非是美国最高法院做出最终宣判,这个案子才算终结。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美国人是如何打官司的,律师无疑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在后世看过一些法律方面的美剧,总是看到律师在法庭上滔滔不绝的雄辩,然后坏人逍遥法外,律师尤其善于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他对彼得逊律师的策略表示赞同。
  等到《乱世佳人》的影响力出现后,很可能会影响到陪审团的意见。
  他有半个月的空闲时间,除了继续写小说外,还要和玛丽碧克馥见上一面。
  林子轩写了一些有关在纽约拍摄《纽约假日》的情节和建议,寄给了这位好莱坞明星,并提出见面详谈。
  以玛丽碧克馥对翻拍这部电影的兴趣,一定会同意见面。
  这样就能让她介绍好莱坞大电影公司的负责人认识,从而真正的进入这个电影圈子。


第六十八章 他是个喜欢做梦的人

  玛丽碧克馥邀请林子轩前往她位于洛杉矶西部比弗利山庄的家中做客。
  在后世,比弗利山庄是有着全世界最尊贵住宅区称号的地方,是洛杉矶著名的城中城。
  这里有着全球最高档的商业街、购物区,也云集了好莱坞影星们的众多豪宅,是城市极富人群的聚居地。
  但是,现在它才刚刚发展起来。
  1900年,洛杉矶只有10万人口,十年后,这里却拥有10家电影公司。
  到1921年,美国将近百分之八十的电影产业都集中于此。
  最初,比弗利山庄并未吸引太多买家,1914年,比弗利山庄合并为市,五年之后才有电影明星来此居住。
  最先来到这里的电影明星是玛丽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他们结婚后居住在这里。
  几年后,这里聚集了众多好莱坞的一线明星。
  一百年后,这里成为世界影坛的圣地,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好奇地在大街小巷探索。
  这里的一栋豪宅都会卖出上千万美元。
  如果林子轩不是华人,在美国不能拥有房产,他一定会在这里购置大批土地,等待多年后的升值。
  或许可以提醒一下彼得逊律师,这是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而且稳赚不赔。
  此时的比弗利山庄规模并不大,也没有遍地的豪宅,更为吸引人的是它的田园风光,虽然靠近好莱坞的制片厂,但地价应该还没有被抬高。
  林子轩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进了玛丽碧克馥邀的家中。
  他和玛丽碧克馥聊的是《罗马假日》中的一些场景,因为中国国内的保守氛围和拍摄资金的限制,很多《罗马假日》中的经典剧情并没有放到《上海假日》里面。
  在美国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以玛丽碧克馥的名气也不会缺少投资,只需要一个好故事。
  林子轩在纽约生活过,结合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创造很多有趣的故事。
  玛丽碧克馥对林子轩所说的剧情很感兴趣,甚至有了邀请林子轩写剧本的想法,但后来想想又放弃了。
  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不想让人觉得自己亲近华人,那样的话在政治上存在风险。
  不过,她并没有拒绝林子轩想要和好莱坞大电影公司负责人见面的要求,她会在家里举办一场聚会,邀请好莱坞的名人前来。
  这种聚会在好莱坞很常见,是一种交流欢聚的场所。
  玛丽碧克馥的意思很明显,她会给林子轩创造机会,至于林子轩能不能把握的住那就不关她的事情了。
  以玛丽碧克馥在好莱坞如日中天的名气,加上她丈夫也是好莱坞的大明星,两人的号召力可想而知。
  这场聚会几乎聚集了大半个好莱坞的名流。
  各大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大导演,一流的明星,还有寻找机会的小演员等等。
  奢华的酒会,欢快的乐曲,男人衣冠楚楚,女人妖娆迷人,他们或者轻歌曼舞,低声交谈,或者开怀大笑,举杯畅饮。
  这就是处在浮华之中的好莱坞。
  在这个时代,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分别是派拉蒙、福克斯和环球。
  米高梅和雷电华还没有成立,华纳四兄弟还在经营他们的小影院,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前身cbc电影行销公司正在起步,联美电影公司还很弱小。
  几年后,这就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八大电影公司。
  这八家公司控制着好莱坞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电影份额,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巨头。
  林子轩站在人群中,望着这些好莱坞的精英们,颇为感慨,也很无奈。
  他和郑证秋以及周剑允三人在酒会里的处境并不好,你可以上前介绍自己,对方也不是不理睬,而是一种漠然的礼貌。
  这些人或许很好奇你的来历,但不会和你深入交流,仅仅是泛泛而谈。
  在这场繁华的酒会中,林子轩感觉自己好像在深山旷野中一样孤独。
  这就是种族和文化的隔阂。
  “记住这些人的面孔,记住他们的冷漠,总有一天,我们能拍摄出让他们震撼的电影。”林子轩用中文对郑证秋说道。
  是的,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你要让别人重视你,就需要拿出值得他们重视的东西。
  就像当初他要出版《老人与海》一样,跑遍整个纽约都没有出版社愿意理睬,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