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文豪-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子轩还印刷了不少小广告,分成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雇人在上海外国人聚居地张贴。
其实他不用这么麻烦,以《上海假日》的质量,在这个国产电影刚刚起步的阶段,一定能红遍上海滩。
林子轩是和后世的那部《罗马假日》相对比,才觉得《上海假日》太过粗糙了。
放映当日,戏院爆满。
他们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殷明竹而来,想要一睹这位上海滩的摩登女郎在电影中的风采。
观众没有失望,随着轻快的音乐,一身盛装的公主走下邮轮,一面微笑,一面挥手。
尽显公主高贵优雅的风范。
在配乐方面,戏院有自己的坚持,他们有上海最好的乐团,不愿意采用林子轩所说的民族音乐,对此林子轩也没办法。
不过在影片结尾的时候,会让孟晓冬演唱一首歌。
荧幕上,公主来访,受到上海各界的欢迎,入住上海最好的饭店,并举办了一场舞会。
这可以说是花费最多的场景了,原本林子轩想要找上海东亚饭店赞助的。
影片帮饭店打广告,饭店提供免费的拍摄场所,这是双赢的局面。
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植入广告的概念,饭店的管理方比较古板,认为电影拍摄会影响到客人,所以拒绝了。
林子轩只好包下了一间小型饭店,一天的时间花费不少。
通过一场舞会,让观众认识到公主殿下并不是像表面一样雍容典雅,而是有着俏皮可爱的一面。
接下来,公主从饭店偷溜了出来,并在马路上的座椅上睡着了。
这让观众和公主拉近了距离,原来公主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剧情的推进,公主殿下和新闻记者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里游荡。
公主殿下换下了不合脚的鞋子,剪短了头发,吃着街边的小吃,和普通人一样尽情欢笑。
到了这里,观众已经被这部电影深深的吸引了。
和以往国产电影不同,以往的电影大多是古装戏,才子佳人的类型,或者是揭露社会黑暗的情节,而这部电影让人轻松愉悦。
无论是公主殿下新潮的服饰,还是上海的各个景点,还有剧情的风趣幽默,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电影,甚至比美国电影都不逊色。
《上海假日》给国产电影立下了一个标杆。
当一天的时间过去,公主为了自己的职责需要恢复公主的身份,她和新闻记者依依不舍的告别,两人四目相对,情真意浓。
这里既没有吻戏,也没有拥抱,连牵手都没有。
在这个时代,外国片还好些,国产片还是不要挑战观众的神经了。
最后的新闻发布会,新闻记者把偷拍的照片还给公主,公主让另一个记者问她刚才问过的那个问题。
“公主殿下,你最喜欢的城市是那里?”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之处,令人难忘。这很难说,上海!毫无疑问,就是上海!”
当荧幕上打出这两行字幕的时候,观众的情绪达到了**。
虽然知道这是个忧伤的结局,但有这句话就足够了,随着公主头也不回的离开,新闻记者对着空荡荡的大厅,黯然神伤。
电影到此结束。
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音乐响起,一个女声低声吟唱。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忘不了你的泪,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落叶的惆怅,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第五十二章 电影行业的暴利
这首歌是后世邓莉君演唱的《不了情》,林子轩觉得用在这里极为合适。
观众还沉浸在电影的剧情里,听到这首低沉舒缓的曲子,更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感慨。
幕布拉开,一身旗袍的孟晓冬从后面走出来。
经历了全国巡演,她的唱腔更为自然,台风更加稳健,已经有了天王歌后的风范。
她这次回来是为了灌录第二张唱片,有了两张经典唱片打底,就算以后有其他歌星红起来,也很难超越她的成就了。
一曲唱罢,戏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部影片大大出乎观众的预料,他们离开的时候还在讨论着电影里的剧情。
这些人都是社会名流,一旦形成良好的口碑,《上海假日》不红都难。
事实的确如此,第一批观众把观影心得和朋友分享,有些报刊从业人员回到报馆发稿子,评论这部电影,还有热情的青年人参与其中。
一时间,似乎整个上海滩都在谈论这部电影。
《上海假日》不仅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还是一部宣传上海风光的影片,而且都是正能量的宣传,没有任何抹黑的嫌疑。
上海市政府对这部电影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市民观看。
报纸上从各种角度分析评价这部电影。
有为其中稍纵即逝的爱情感叹的,有从“门当户对”这个主题来讨论当下的婚姻关系的,有从女主角的服饰来研究服装潮流的,还有对上海各大景点做介绍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其中的爱情观更为外国人所接受,在公共租界形成了一股观影热潮。
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每天安排三场《上海假日》的放映,但到了第三天,由于观众过多,他们不得不每天安排五场放映。
就算这样电影票也是供不应求。
按照一张贵宾票两元,普通票一元来算,第一天就卖出了一千五百元,到了第三天增加到五场后,更是卖到了三千元。
一周的时间收入就将近两万元。
以这种情况估算,《上海假日》最终可能会创造一个相当高的票房记录,超过十万银元。
除掉分给戏院的一部分外,林子轩和但杜予每人至少能够获得三万元以上,而他们拍摄的成本,加上后期打广告做宣传的花费,不超过八千元。
这就是在抢钱啊!
怪不得说电影是暴利行业呢。
《上海假日》的成本算是高的了,因为要搭设布景,设计服装,有不少大场面和需要大量的群众演员。
一般的国产电影都是随便找个院子拍摄,大多是二十分钟左右的短片。
主要的花费是胶片和演员的薪酬。
更早的是拍摄戏剧。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
著名京剧老生谭鑫陪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后来拍摄戏剧和文明戏,以舞台表演为主,把摄像机放在那里就行了,没什么大场面,不需要什么拍摄成本。
直到这两年中国电影拍摄才向着外国看齐,从室内剧走出来。
比如,在1921年7月1日放映的那部故事长片《阎瑞生》,这可是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
影片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曾经引起上海社会的轰动。
1920年,毕业于震旦大学的上海人阎瑞生是洋场恶少,嗜赌成性,挥金如土。
赌场失意,他想翻本,向题红馆借了一枚价格昂贵的钻戒,抵押给典当行,换成现金,用来购买赛马彩票,未中,本金输光,无力偿还,懊恼不已,焦急万分。
一日,他在好友朱老五家里,邂逅名妓“花国总理”王莲英。
阎瑞生见她满身贵重饰物,顿起谋财害命之念。
他苦思冥想,想出一条毒计:暗地购买麻醉药和绳索,同时向朱老五借来一辆高级轿车,邀约王莲英出游兜风。
王莲英被骗上车后,阎瑞生驾车急驶,直奔郊外。
游至半夜,车停在上海郊北新泾,由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好友吴春芳相助。
两人用麻醉药棉花将王莲英闷倒勒死,抢走她身上的饰物,移尸麦田后,逃匿青浦阎瑞生的岳丈家中。
阎瑞生惶惶不安,东躲西藏,先后遁迹江苏松江、海州和山东青岛等地,最后难逃法网,1920年7月在徐州火车站被包探抓捕。
随后被判处死刑,枪决地点在龙华的西炮台大操场,当时围观者甚众。
大学生堕落,名妓惨死,千里追捕,这个案件集合众多吸引眼球的元素。
于是,有人就抓住商机,联合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投资拍摄电影。
有趣的是,这些拍摄电影的家伙大多是阎瑞生以前的朋友。
其中有个人自告奋勇扮演阎瑞生,一则他与阎瑞生面貌酷似,二则他曾与阎共事过,能摹仿阎瑞生的言行笑貌。
而且最后阎瑞生被枪决的镜头是真实的,他们在阎瑞生被枪决的时候拍摄下了画面,放在了电影之中。
这件事在后世被电影导演姜闻拍成了《一步之遥》。
《阎瑞生》的剧情一共100分钟,在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公映,首日票房收入就高达一千三百块银元。
接下来更是不同凡响,上海的中外人士争先恐后观影,一夜两场已不能满足需要,加演日场仍是场场爆满。
影片连映一个礼拜,净赚4000多银元。
不过也因为电影中的谋杀场景,引起部分观众的不满和抗议,在舆论的压力下,小部分地区禁映了《阎瑞生》。
由此,《阎瑞生》成了中国第一部被禁映的电影。
其实,北洋政府无力建立全国性的电影审查机构,确立审查规章制度。
江苏、上海等地的民间教育协会于是自发组织了“审片机构”,这些机构只能起到监督和谴责的作用,并无强制影片禁映权力。
《阎瑞生》一直放映到1924年才算结束。
林子轩知道,这一年是中国电影开始大发展的一年,以后电影的拍摄成本和票房会越来越高,这是真正的暴利行业。
当然要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商业片,而不是注定扑街的文艺片。
第五十三章 这是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大事
在《上海假日》放映火爆之时,林子轩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