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74章

民国大文豪-第174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尔夫建立的文明秩序岌岌可危。
  故事的发展出乎这群西方人的意料,这不是一本儿童故事,一群孩子互相帮助,共渡难关,歌颂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和勇气。
  也不是鲁滨逊式征服自然和荒岛的个人英雄主义。
  而是文明秩序的坍塌,孩子们回归原始和野蛮的状态,暴露出人性中的丑恶。
  有些人认为林子轩写得太过残忍,他们不相信孩子们会做出这么邪恶的事情。
  另外一些人则陷入沉思,觉得这个故事带有隐喻,整个荒岛就是一个社会,孩子们不过是重复大人们的所作所为罢了。
  故事在象征着先知的西蒙死亡达到了一个小**。
  孩子们把西蒙当成野兽而残忍的杀死,这是他们无意识的行为,却也表现了他们已经泯灭了人性,陷入了黑暗的深渊。
  赛珍珠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是一个基督徒,西蒙是这部小说中唯一具有神性的人物。
  他谙熟人类内心的黑暗,同时认识到同伴的恐惧实际上是对深藏在他们心中的罪恶和死亡的一种本能的抵制和反抗。
  他意识到所谓的野兽不过是人自身罢了。
  西蒙的死亡让赛珍珠想到了耶稣受难的过程,这部小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只是太过黑暗和残酷了。
  她有了不想翻译的念头。
  作为基督徒宣扬福音,神爱世人,可她在这部小说中看到的是魔鬼的化身杰克杀死了耶稣的化身西蒙,魔鬼就要统治这座荒岛了。
  她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便向林子轩提出抗议。
  林子轩只好安抚她,结局肯定是光明的,这不是一部悲剧小说。
  赛珍珠相信了,然后代表着文明的猪崽子也死了,魔鬼杰克彻底统治了荒岛,代表着民主的拉尔夫只能四处逃亡。
  正当她觉得被骗的时候,光明的结局来了。
  军舰来到了荒岛,拉尔夫获救了,杰克烧掉了荒岛,在孩子们的哭泣声中故事结束了。
  这就是光明的结局?感觉上还是那么的黑暗。
  对于这个故事,邮轮上的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见解。
  外交家看到了民主政治和独裁统治的对立,学者看到了人性在失去约束后造成的恶果,基督徒看到了魔鬼和神明的斗争,记者看到的是这部小说的前景和新闻价值。
  还有人认为这是一部让人作呕的小说,他绝不会推荐给朋友阅读。
  这就让人作呕了?
  林子轩不以为然,在后世这类的故事并不少,比如日本电影《大逃杀》更为残酷。
  还有美国小说《饥饿游戏》,同样是把一群人放到类似荒岛的环境,然后自相残杀。
  相比较而言,《蝇王》的寓意更为深刻,充满哲理,反应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状况。
  正如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评委认为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
  有意思的是,这本《蝇王》被出版社拒绝过20次才最终得以出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给世界一个警告

  故事写完,邮轮还没有靠岸。
  这些西方人觉得这一趟不虚此行,他们参与了一本小说的创作。
  虽然有些人不认同这部小说的情节,认为太过黑暗,但不可否认这会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其中更有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学者,他们对这部小说的评价颇高。
  至少这部小说有着深刻的寓意,可以供人思考,不是那种消遣类的文学作品。
  有些人隐约的觉得这部小说的写作手法和目前西方文学的小说不大相同。
  在19世纪,西方文学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而象征主义文学和唯美主义文学开始起步。
  到了二十世纪,写作技巧呈现多元化的发展,现代派小说开始大行其道。
  现代派小说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这部《蝇王》看起来是现实主义小说,可其中运用了大量现代派的写作手法,比如采用了象征、荒诞、反讽和戏仿等艺术手段。
  而且,它还颠覆了以往的“荒岛文学”。
  作为荒岛文学的开山之作,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是人文主义的缩影。
  它歌颂了人性的力量,蕴含着乌托邦式的幻想。
  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巴兰坦的《珊瑚岛》和史蒂文森的《金银岛》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极端自信和对英国青少年群体文明价值的乐观肯定。
  总之,《蝇王》之前的荒岛文学是积极乐观的。
  然而,这部《蝇王》和以前的主题传统逆向而行。它深刻揭示了人性之恶,彻底颠覆了传统荒岛文学的主题。
  这是一种文学题材上的突破。
  特别是对于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国家来说。民众们没有了以往的乐观精神,认为他们可以征服世界。
  他们在精神上陷入了空虚和迷惘。对从前信奉的价值观产生了怀疑。
  他们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这类的文学作品被称为创伤文学。
  邮轮上的乘客虽然很看好《蝇王》这部小说,但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无法看出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
  这是一种介于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派文学之间的小说形式,并且有着存在主义的烙印。
  即便还算不上具有开创性,能够形成独立的文学流派,却也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
  在邮轮中途靠岸的时候,有记者已经迫不及待的下船把这件事写成稿子用电报发给美国国内的报社了。
  也就是说,这部小说还没有出版就提前出名了。
  这位记者问了林子轩一个问题。假如荒岛上的孩子换成中国儿童,结果会有不同么?
  林子轩沉思片刻,给出了一个答案。
  “我想应该没有不同。”
  《蝇王》这部小说讲的是一群英国小孩,可以说这里面存在着殖民印记,这群孩子是殖民者的后代,骨子里有着冒险和占有的因子。
  所以他们在荒岛上才会争权夺利,才会企图霸占荒岛。
  但若是换成中国孩子呢?
  林子轩很想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有儒家文化,有基本的道德观念。讲究仁义礼智信,我们的孩子不会在荒岛上争权夺利,不会互相残杀。
  可中国国内军阀混战的局势会让他的这番辩解显得愚蠢可笑。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座孤岛,把国内的军阀比作拉尔夫和杰克。也没什么不妥,那些残酷的战争,不过是两个孩子在争夺荒岛的控制权罢了。
  纵观中国的历史。过不了多少年就会发生一次战争,朝代轮换。外族入侵。
  说到底就是《蝇王》这部小说的翻版。
  所以,林子轩不会认为中国的孩子就能在荒岛上和平相处。这是人类的普遍状况。
  西方记者对这个回答颇为满意,他认为林子轩非常直率,不像他以前接触的东方人那么的虚伪,总会找诸多的借口进行掩饰。
  作为记者,他敏锐的察觉到这部小说的广阔前景。
  正如他刚刚问的那个问题一样,《蝇王》反映了整个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本小说能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所接受。
  他知道林子轩写了《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讲的是美国历史,在美国受到追捧在情理之中,在其他国家或许就不会那么畅销,这就是文学作品因为题材造成的地域限制。
  可《蝇王》不存在地域限制,能够得到西方社会的普遍认可。
  在这群人中,最为郁闷的要算是赛珍珠了。
  其他人听过故事就算了,偶尔会回味一下,她却要继续研读和翻译,力求最为准确的表达原著的主题,特别是这种带有寓意的小说,更需要慎重对待。
  一旦某个隐喻没有表达清楚,很可能会让读者误解。
  所以说,翻译从来都是个技术活。
  不是说学了英文就能翻译小说,那样往往造成词不达意,主题混乱等等问题。
  虽然从文学的角度讲这是一本,不过赛珍珠实在是不喜欢这本小说的主题。
  她在中国生活,见识过苦难和战乱,不会天真的认为人性就是善良的,可这本小说把人性恶的一面展现的彻底通透,使人悲观。
  林子轩告诉她,只有彻底的认识到恶的存在,人们才会向往善,这是在警示世人。
  这话他并非是忽悠赛珍珠,而是他正在这么做。
  他这次带着《高堡奇人》来到美国,正是抱着这个目的。
  在《高堡奇人》中,美国被德国和日本瓜分,美国成为殖民地,美国人成为二等公民,过着被德国和日本奴役的生活。
  他把这个可怕的未来展现出来,正是在警示美国,如果美国在未来的战争中不作为的话,就会沦落到这种下场。
  如果在《蝇王》这部小说中,作为穿越者的林子轩就是那位先知西蒙。
  在小说中,西蒙被杀死了。
  林子轩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如何,但他还是要把《高堡奇人》邮寄出去,给这个世界发出一个警告。
  从这个角度来说,林子轩正生活在这座叫做地球的孤岛上,扮演着先知的角色。
  用不了多久,一场席卷整座孤岛的战争就要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 故地重游

  1925年8月9日,林子轩来到美国。
  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的自由女神像,他有点紧张。
  其实,就算《高堡奇人》被查出来也没事,作为一名作家,写一本科幻小说又不犯法,只是他改变世界的计划会就此落空。
  美国海关对于美国人和非美国人分成两个通道进行检查。
  林子轩随身带着一件装满衣服的行李箱,另外两件装着电影胶片和书籍的行李在赛珍珠那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