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5章

民国大文豪-第15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还要和上海的旅游景点相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上海这座城市。
  而且剧本中要尽量少用台词,因为默片中的台词都是用字幕打出来的,如果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时不时的有字幕跳出来,会影响观众的观影情绪。
  还有电影配乐的问题。
  在默片时代,为了不使观众因为没有声音而感到厌倦,剧院会有专门的乐队根据电影剧情的发展来演奏音乐。
  当情节悲惨的时候演奏悲伤的曲子,高兴的时候演奏欢快的曲子,**的时候演奏激昂的曲子,平淡的时候演奏舒缓的曲子。
  这些曲子大多是国外的古典名曲,极少原创,配乐的好坏和乐队的水平有极大的关系。
  在上海,外国人开的豪华戏院基本上都有专门的乐队,而一些国人开的小戏院很少配有乐队,有些戏院即便配有乐队,但乐队的水平不高,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让观众感到厌恶。
  林子轩觉得在一部国产电影中使用外国曲子略感违和,不如用中国的乐器,比如古琴或者二胡等等,更有意境。
  他还想来个片尾曲,在电影结束的时候,让歌星现场演唱,从而引起轰动。
  他不想毁掉心中的经典,所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林子轩把要做的事情一一记下,拍摄电影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要和但杜予商量过才行。
  两天后,林子轩拿着剧本来到了位于闸北的上海影戏公司。
  这家小型的电影公司完全是但杜予的家族公司,公司里的职员都是他的家人亲戚,连演员也是从家人中选择。
  这是第一次有关《上海假日》的讨论会,参与的还有殷明竹和周瘦绢。
  周瘦绢是个狂热的电影爱好者。
  他在《申报》上连载过《影戏话》,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外国电影,在《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这篇文章。
  “明星”这个词汇应该是周瘦绢在翻译中的首创。
  他和但杜予是好友,很看好《海誓》这部电影。
  当周瘦绢听说但杜予放弃拍摄《海誓》,要拍摄另一部电影时,怀着好奇的心情,他想看看新电影是什么模样。
  他对林子轩的创作才华并不怀疑,能写出《寻秦记》和《射雕英雄传》的作者,绝对能编出来一个好故事。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上海假日》的确比《海誓》好很多。
  他是写言情小说的大家,知道故事如何打动人,如果说《海誓》能够轰动一时,那么《上海假日》会流传很久。
  因为它有能够让人回味无穷的魅力。
  于是,周瘦绢加入了剧本的讨论之中,补充了许多有趣的情节,对于这个时代的上海,他要比林子轩熟悉的多。
  他知道上海的哪个地方好玩,那个地方能够拍出好的效果。
  他甚至提出用申报馆来协助拍摄,电影中的新闻记者就设定为《申报》的记者。
  但杜予和殷明竹也围绕剧本发表了意见,大家一起修改完善。
  讨论不是一天能够完成的,在拍摄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
  今天只是进行初步的沟通,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男主角的人选。
  《上海假日》的男主角应该是风度翩翩,风趣幽默的类型。
  既有传统中国男人的君子之风,成熟稳重,还要带着一点西方男人的放浪不羁,否则不会合伙骗取公主殿下进行上海一日游,也不会得到公主殿下的青睐了。
  想要把这两种特征完美融合并不容易。
  如此一来,原本《海誓》的男主角就不能用了,需要找到新的男主角,最好是有留学背景的,不那么墨守成规,才能演绎好这个角色。
  此时上海的电影业刚刚起步,还没有真正的职业演员之说,很多电影演员原本从事的是京剧和话剧行业。
  在拍电影的时候大多是找身边的人演戏,对于演技的要求不高,只要外形差不多就行了。
  但杜予更是如此,他所用的演员大多都是自己的亲戚朋友。
  特别是他的曾侄孙但二春,刚满六岁,算是中国电影上的第一位童星。
  在筛选了几个人选后,大家都不太满意。
  殷明竹把目光放到了林子轩的身上,她觉得这个角色应该让林子轩来出演,不过她也知道眼下的情形。
  在大众看来,演戏不是正经行业,特别是女演员,被认为是以色相示人,有伤门风。
  她此刻就感受到家中的阻力,母亲不准她演戏,可她却有着叛逆的性格,一心想要演戏,为此还把邮局的工作给辞掉了。
  殷明竹知道以林子轩的家世,应该不会亲自演戏。
  林子轩察觉到殷明竹的频频注目,心中不解,难道哥们的魅力值又上升了?
  “我觉得林先生是合适的人选。”最终,一向大胆的殷明竹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整个场面一静,众人都把目光投向林子轩。
  《上海假日》的剧本出自林子轩之手,不会这个男主角是按照他自身来写的吧?
  可以他的身份和家世,会演电影么?
  其他人怀疑,周瘦绢却觉得很有意思,他知道林子轩和上海滩其他的公子哥不大一样,至少其他公子哥不会写《寻秦记》。
  林子轩愣住了,他对演电影并不抵触,只是一直没想过自己出演。
  这么经典的片子,万一演砸了怎么办,这是毁童年啊!
  他还没有考虑家庭的因素,觉得自己能够做主。
  “我行么?”他不自信的问道。
  其他人点了点头,林子轩无论外形还是气质,都符合电影里的角色,而且剧本就是他写的,更能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
  我这也算是为艺术而献身了。
  林子轩默默地想着。


第二十四章 冬皇

  告别但杜予,林子轩和周瘦绢一起离开,周瘦绢要带他去一个地方。
  他们一起来到上海大世界游乐园。
  大世界游乐园位于市中心的法租界敏体尼荫路和爱多亚路口,坐东南朝西北,是由上海巨商黄楚久出资兴建。
  黄楚久是浙江余姚人,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的后代。
  他家中祖辈行医,16岁那年来上海的时候,包里就揣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药书。
  他依靠摆地摊卖药起家,后来向人借钱开了第一家中法大药房,兼卖中西药品,逐步发家,成为上海药业的领军人物。
  他还涉足其他行业,横跨诸多领域,其中就包括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游乐场的上海大世界。
  上海大世界在1917年初破土动工,同年7月14日剪彩揭幕。
  是一座综合性的游乐会所。
  大世界里设剧场多处,演出各地戏曲、曲艺,中外歌舞音乐,古今杂技魔术、木偶、皮影、气功、武术,日夜放映电影,并有各类体育、智力游艺活动室。
  附茶室、餐厅、旅馆、小卖部、服务处等。
  每天中午十二点开门,门票两角大洋,游客可任意去各剧场和游艺室,直至午夜十二点歇业。
  由于其规模空前,各项游乐设施先进,一时游客如云,每日达上万人次左右。
  周瘦绢带林子轩来的地方是大世界里的乾坤大剧场,这里是上海重要的京剧演出场所。
  在讨论《上海假日》的时候,林子轩提议国产影片应该用民族乐器进行配乐,这让周瘦绢颇为感慨。
  在这个时代,西方文化大举进入中国,造成了激烈的思想碰撞。
  由此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思想。
  一种是极端保守的思想,认为应该恪守传统文化,把西方文化排斥出去,另一种是极端激进的思想,提出了全盘西化,甚至要废除汉字。
  这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民族和世界的冲突。
  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要不要保持民族的自主性,是这个时代学者研究的重大课题。
  周瘦绢虽然是个追星族,喜爱外国电影,但他同时也是个守旧的老派文人。
  这两种性格在他身上看似有些冲突,却正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国人的心里都处在一种矛盾之中,想要改变,却又害怕改变,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迷茫、彷徨、无所适从……
  所以,他在听到林子轩建议的时候才会感慨,在他想来,林子轩从国外留学归来,应该崇尚国外的文化艺术,这种人他见到过很多。
  留学生中言必称欧美,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连月亮也比中国的圆。
  没想到林子轩竟然提出用中国乐器来给电影配乐。
  一时间,他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他若有所悟。
  如果用鲁讯的话来说,那就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于是,周瘦绢把林子轩带到上海大世界来听京剧。
  在这个年代,在中国搞民族音乐的人没办法和外国的音乐家相比,社会地位悬殊太大,在外国弹钢琴是优雅,是大师,在中国拉二胡,是卖唱的,是戏子。
  不过林子轩想要找到民族乐器的演奏者,只能到梨园行来。
  乾坤大剧场每天都有演出,很多名伶都是从这里开始登台,从而崛起走红。
  台下从来不缺少观众,京剧如今还是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只有年轻人才会去歌舞厅。
  两人在剧场内找到位子,立刻就有卖瓜子小吃的商贩跑过来叫卖,周围观众随着台上的演出喝彩不断,氛围很是热烈。
  这是林子轩第一次到剧场看京剧,作为穿越者的他,对京剧没什么兴趣。
  他既不喜欢这种热闹的氛围,也听不懂台上的戏文,完全不理解周围的人为什么那么的陶醉其中,这就是时代的代沟。
  他不好影响周瘦绢的兴致,只好装作认真听戏的模样。
  “这是今年刚出台的坤生,年纪虽小,却已有大家风范。”周瘦绢指着台上的一个演员,称赞道。
  林子轩看着台上的演员,只觉得这男子个子不高,但颇为俊秀,演唱中气十足,宽广透亮,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