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1章

民国大文豪-第11章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这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念这首诗的时候女学生脸色泛红,念完后就停了下来。
  她还抄了几首,不过都是这种直抒胸臆的爱情诗,她心里很喜欢,可念起来怪难为情的,就不打算念下去了。
  “这些诗作是出自何人笔下?”周作仁追问道。
  “这是我从妹妹那里抄的。”女学生回答道,“我妹妹在女校上中学,这些诗据说来自于她们学校的一位女同学,有人为了追求这位女同学,就每天写一封情诗从上海寄过来,这些诗作在她们学校里私下流传。”
  周作仁听罢,一时间哭笑不得。
  诗坛正在为新诗的出路苦苦思索的时候,竟然有人为了追女孩子每天写一首新诗,而且风格多样,质量上乘。
  可以说是开辟了新诗的未来。
  不过他倒是能够理解,诗人需要浪漫的想象,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个缪斯女神,遇到心爱的女孩,文思泉涌,诗兴大发,没什么好奇怪的。
  只能说此人文江学海,才气横溢。


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

  周作仁离开聚会,回到位于北平八道湾胡同11号的家中。
  此时他和鲁讯还没有决裂,两兄弟居住在一起,关系颇为和睦。
  鲁讯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大学讲课,回到家中写一写杂文和小说。
  吃过晚饭,两人闲谈,周作仁把今日从那位女学生那里抄来的诗作给兄长观看,他对这些诗作极为欣赏。
  鲁讯看罢,颇为赞赏。
  他对那些浪漫的情诗兴趣不大,反而对《一代人》称赞不已。
  虽然全诗只有两句话,却意义深远,颇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风采,泰戈尔的诗作大多简洁隽永,充满哲理。
  此时民国初建,国家前途未卜,前几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如今的北洋政府混乱不堪。
  内忧外患,命运多舛。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和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契合,而标题的《一代人》,正是用来点题。
  我们这代人就算在黑夜里前行,也不能放弃希望,而是要去为国家寻找到光明的未来。
  诗作内容沉重,却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这几首诗作可以刊载到《晨报》上去。”鲁讯肯定道,“有关新诗的争论可以停止了,这是最好的范文。”
  自从《新青年》杂志搬到上海后,《晨报》副刊就成了新文学作者活动的阵地。
  “刊载自然是可以,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谁?”周作仁苦笑道。
  “哦,怎么回事?”鲁讯奇怪道。
  于是,周作仁就把事情说了一遍,这些诗作只是诗人用来追求女孩子的无意之作。
  鲁讯听过也只能苦笑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是问问看,不刊载出来太过可惜了。”最后,鲁讯如此说道。
  周作仁也是这么认为的,私下流传固然是一桩美谈,可若是不能公之于众,让大家都欣赏到,殊为遗憾。
  他已经让那位朗诵的女学生打听消息了,尝试着找到作者。
  那位女学生回到家中,找到她的妹妹,让她妹妹到学校寻人,就说是周先生的意思。
  这位正在上中学的女孩颇为兴奋。
  这些诗作只在她们学校小圈子里流传,如今竟然被大学教授看重,还是在文坛很有声望的周作仁先生,这可是个大新闻,她一口应承下来。
  第二天,她就找到了冯程程,说明来意。
  冯程程没想到就算是离开了上海,还是摆脱不掉林子轩。
  刚开始收到林子轩来信的时候,她很是厌恶,觉得林子轩像是无赖一样纠缠不休,她早已摆明了立场,这人却不知道进退。
  她当即就想回信痛斥一番。
  不过信中的那些小诗挺有味道,她决定过几天再委婉的拒绝。
  然而林子轩的信件一封接着一封,每封信中都有一首诗歌,虽然算不上每天一封,但这两三个月下来,她已经收到了四五十首诗作。
  林子轩自然记不得那么多诗作,有时候就随便写首后世的歌词充数。
  这些诗作瞒不了冯程程身边的人,她的好友汪月琪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帮冯程程取信,然后等着看新诗,而且还会时常拿这件事打趣。
  久而久之,冯程程也习惯了,若是那一天没收到林子轩的信,反倒有些心绪不宁。
  她虽然没有给林子轩回信,却也没有明确的拒绝。
  等到七月份从中学毕业,她会回到上海,到那时再解决这件事。
  她心中还是想上大学,不过到底是在北平还是上海,她已经没有那么坚持了。
  这些诗作通过汪月琪在女校的学生中小范围的流传开来,正是情窦初开的小女生对这种情诗最没有抵抗力,纷纷抄写到本子上,奉为至宝。
  冯程程没有阻拦,心里还有些小小的自得。
  她也喜欢这些诗作,不过如果不是林子轩写的那就更好了,现在好像是她依靠他显摆似乎,这让冯家大小姐有点小烦恼。
  当然这烦恼中也有着小甜蜜。
  今天突然有同学来找她,说周作仁先生想要在报刊上刊载这些诗作,想征求作者的意见。
  这让冯程程不知道如何是好。
  她不想和林子轩联系,不过周作仁是大作家,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她也很敬佩,倒是不好拒绝。
  反正这些诗歌是写给她的,不用再去问林子轩,直接发表就好,顶多是署上他的名字。
  冯程程烦闷的想着。
  可这样做不大好,毕竟是私人信件,也不知道林子轩愿不愿意把诗作刊载到报纸上,何况大部分的诗作都是情诗,写的比较出格。
  真是够烦的。
  “你就给他写封信问问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汪月琪怂恿道。
  “还不知道是不是他写的,或许是花钱雇人写的呢。”冯程程没好气的说道。
  “那正好,你一问就露陷了,他以后就不会再纠缠你了。”汪月琪建议道。
  “那你以后也看不到新诗了。”冯程程取笑道。
  “对啊!那还是不要揭穿他好了。”汪月琪郁闷道。
  两个小女生说笑着走在校园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如这样吧,你考验一下他。”没过多久,汪月琪出了一个主意,“学校正好要排演一出话剧,林少爷不是有才华么,你写信让林少爷写一出话剧,顺便说说诗作刊载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显得太刻意了。”
  “他是懂得写诗,又不是全才。”冯程程拒绝道。
  “啊,你是在帮他说话么?”汪月琪诧异道,“你不是讨厌他么?程程,你变心了。”
  “不和你说了。”冯程程快走几步,不让汪月琪看到她羞涩的模样。
  当天晚上,冯程程拿着笔在灯下写信。
  信中说学校要排演话剧,需要剧本,不知道林子轩能不能写一出话剧,自己不胜感激,最后又说北平文坛的大家周作仁先生欣赏林子轩的新诗,询问林子轩愿不愿意发表。
  整封信语言平淡,说的都是正经事,没有一句牵涉到儿女私情。
  冯程程把信读了几遍,确信没有半句会引起误解,才把信装到信封里,准备明日寄出。
  数日后,她收到一个邮包,里面有一份稿子,稿子上写着两个字:《雷雨》。


第十八章 《雷雨》

  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是舶来品,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欧洲各国通称戏剧,在中国话剧最早被称为新剧或者文明戏。
  1906年冬天,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中国留日学生曾孝孤、李叔桐等人在东京组织建立一个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
  同一年,王钟生等人在上海组织“春阳社”,演出《黑奴吁天录》。
  这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
  1907以后至1917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然而在辛亥革命之后,文明戏逐渐沉寂下来。
  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表演形式的问题,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文明戏的形态成为一种“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杂揉混合的过渡形态”。
  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其次,一些商人见演文明戏有利可图,便一拥而上,一时间新剧团林立而起,所谓新剧目也纷纷出台。
  看似新剧从业人员增多,表面上壮大了队伍,实际上鱼龙混杂,降低了素质。
  剧社只顾赚钱,曲意媚俗,使本来就没有站稳脚跟的文明戏艺术质量急剧下降,最终,反倒失去了观众。
  最后,文明戏的底蕴不足,思想贫乏。
  很多剧社演出前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是根据大致情节在台上让演员自己发挥,甚至是插浑打科,恶俗逗趣,根本无法保证质量。
  在五四运动之后,爱美剧走上了历史舞台。
  所谓爱美剧不是后世的美剧,而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职业戏剧,先后成立了民众剧社、辛酉剧社、南国社等戏剧团体。
  爱美剧注重社会问题,推崇易卜生的话剧,比如《玩偶之家》。
  这种话剧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在这个时代属于时尚,他们自己创作剧本,自己演出,不考虑赚钱,只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由于胡拾、陈独绣等人的推荐,在青年学生中引发风潮。
  学校里大多都组织有话剧社,青年人拥有无比的热情,他们根本不需要一个大舞台,在教室里,在街头都可以演出。
  当然如此创作出来的剧本良莠不齐,很多剧本只想喊出口号,缺少深刻的内涵。
  这是中国话剧方兴未艾之时。
  在1921年五月份的一天,《雷雨》的稿子出现在了北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