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中华的影子 >

第26章

中华的影子-第26章

小说: 中华的影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节 远征

    5月11日,第4集团军和其它部队共20个师攻克新郑。一时双方在郑州、洛阳一带厮杀,随着双方的陆续投入,战事相持起来,这时谁也不能撤退了,一撤退就要面临对方全面进攻。为此我从各地调集军队。中原战役打的热火朝天,从中我发现机械化部队缺少机动步兵协同作战,由于没有专门的舟桥部队,所以对于一些重装备的及时投入战斗是有影响的。

    我在后方开始组建新编第13集团军和改编军队的工作。

    1944年春季,东条英机在决定打通大陆走廊作战的同时,又向太平洋“绝对国防圈”上增加和新设了第31、第32两军和第7方面军,使美、英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受到异乎寻常的顽强抵抗。

    为了牵制日军兵力,策应太平洋反攻作战,罗斯福和邱吉尔决定在缅甸北部发动反攻。部署于印度东部英帕尔和科希马地区的英军第14集团军和印军一部,奉命向印、缅边境推进。

    3月5日,温盖特少将的英军远程迂回突击部队约一个旅的兵力,在日军缅甸方面军第15军的后方伊洛瓦底江沿岸空降成功。

    在这之前的1943年11月,史迪威将军指挥着中国远征军新1军和美军第5307暂编团组成的中、美联军,从东印北部的利多向缅北进攻,旨在打通滇缅公路。到1944年3月,中、美联军推进至缅北胡康谷地,与日军第18师团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殊死搏斗。日驻缅方面军对温盖特空降兵造成的威胁并不怎么理会,只用少数部队进行封锁作战。驻缅方面军主力第15军却倾巢而出,对英帕尔地区的英、印军予以迎头痛击。

    3月8日至15日,日军第15军主力第31、第33、第15三个师团,在第5飞行师团配

    合下,突过缅北亲敦江,向东印边境进攻。

    3月16日,第33师团将印军第17师包围子印缅边境的通赞、新盖尔之间的狭窄谷

    地,同时还将印军中的许多劳工、一千多辆汽车、二千多头家畜也囊括在包围圈中。

    3月17日,罗斯福急电蒋介石:……新编第1军正予日军第18师团以沉重打击,日军缅甸方面军主力已被拖在英帕尔及阿恰布方面。英空降部队正在威胁第18师团背后,对此请予注目。盟军如失此良机,日军恐将重整旗鼓再度进攻。预料胡康方面之第18师团必将求援,对此可能由第56师团抽调一个联队。望阁下命令云南军司令长官发起攻势,使此大好机会得到发展……

    我完全明白,罗斯福此时敦请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主要是解英、印军在英帕尔平原之围,我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拒绝令远征军出击缅甸。

    第一方面,当时日军打通大陆走廊作战尚未开始,但他已从日军大量转运中国等迹象中预感到,中国将面临一次异乎寻常的进攻。

    第二、在开罗会议上,蒋、邱、罗三人曾商定,反攻缅甸由中、英两军共同进行,即英军从缅甸沿海登陆进攻,中国远征军队云南打出去,两头夹击缅甸日军,收复缅甸全境。但是,开罗会一结束,邱吉尔就不认帐了,拒绝出动海军舰队和陆战队向缅甸沿海进攻。我也要消耗一下英国。

    3月末,日军三个师团在英帕尔、称希马地区,对英、印军展开了大规模的追击歼灭战。

    3月27日,日军前线报道:战火在英帕尔平原燃烧,敌第4军的根据地陷于极度混乱

    中,败敌两个师的大兵力拥进了英帕尔平原,造成了大混乱。

    英、印军吃紧,罗斯福着急,于4月3日,再次电催蒋介石令远征军反攻缅甸。

    1944年4月2日,在卫立煌司令长官指挥下,在怒江东岸发动北缅反攻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有:霍橙彰将军第20集团军所辖第53、第54两个军。宋希濂将军第3集团军所辖第6军一部、第36、何绍周的新编第7军。

    5月,赤日炎炎的滇西保山。正当20万穿中国士兵陆续渡过怒江并向盘据在山头上的日军阵地进攻时,在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大房子里,空气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5月初,各部队依照命令隐蔽到达指定位置,进入攻击状态。美军方面亦于4月29日成立Y军野战司令部,随同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行动。至怒江战役打响之前,美军直接投入参战人员已达3000余人(不含空军),其中包括野战医院,流动外科、工兵营、炮兵团、喷火培训队等。

    为了保证战役取得胜利,美军还为各集团军配备了大口径榴弹炮、山炮、机关炮和火焰喷射器,并在澜沧江和大理洱海对中国工兵部队进行了半个多月的模拟渡江作业训练。这样,虽然战争上马相当仓促,但是中国人占有火力装备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日本人的防线就没有理由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崩溃瓦解。

    然而战争是一个难以捉摸的未知数,你明明以为答案应当是这样,它却偏偏变成了那样。

    对于1944年5月20日上午发生在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的那个意外情况,作战部情报处中校处长林逸时先生后来是这样回忆的:“当时形势对我军不利。渡江作战已经进行第10天,一线部队进展甚微,日军且有反攻趋势……大约上午8点多钟,美军G2部伯丁上校派人送来一份缴获的紧急情报,并附有一张怒江东岸日军防卫兵力部署图表。我看过后感到吃惊不小,因为日军这个部署毫无疑问是有明确针对性的。按照计划,我军进攻分为左右两翼。左侧松山、龙陵由1个军佯攻,目的是分散和牵制敌人,右翼腾冲才是主攻方向。主攻集团为第20集团军,第3集团军担任增援。日军似乎早已洞悉我军部署,将第56师团主力3万余人全部集中在腾冲高黎贡山一线,利用险要地形频频反击,致使我军攻击受挫,伤亡惨重。”

    攻击部队屡屡失利,增援部队堵在峡谷里进退两难;炮火施展不开,飞机无法投弹……日军却占据山头,居高临下地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开战头一周,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六月雨季将临,一旦天降大雨江水陡涨,中国军的攻势势必自行瓦解。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怒江战场。如果20万中国大军对区区3万日军尚不能取胜,那么失败的影响必将迅速波及到缅北、英帕尔和整个东南亚。日本人完全有可能乘胜挺进,直取缅甸、印度,进攻昆明、贵阳、重庆,那时候亚洲战场的“多米诺骨牌”就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怒江战场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倒坍。

    泄密事件在远征军高级将领中引起极大震动。我下令各情报组织立即行动,暗令暗影借事件,打压一下危害国家的人。

    5月25日,调动部队的命令下达了。第20集团军继续摆出攻击姿态迷惑敌人,第3集团军所属三个军则沿怒江东岸向左翼战线秘密运动。所有部队车辆均在夜间行军,不得开灯或暴露目标。这一重大军事行动几乎瞒过了日本人的耳目。后来当“芒市一号”的侦听电台发现松山对岸老六田一带的通讯信号突然增高时才引起警觉,但是毕竟迟了一步。

    6月1日,第一批中国士兵出现在松山阵地面前。紧接著,潮水般的中国大军继续向怒江西岸的松山、龙陵和滇缅公路沿线涌来。

    松山为龙陵县境内第一高峰,属横断山脉南麓,海拔2690公尺,它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及怒江打黑渡以北四十里江面。易守难攻,地势极为险要。

    自从1942年日军长驱直入占领怒江西岸之后,松山的战略地位就变得尤其重要,它不仅牢牢控制了滇缅公路,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登上主峰子高地,勿须借助望远镜便能将东岸婆海山敌军阵地尽收眼底。平时云开雾散,每个标准视力的人都能清楚地望见峡谷里那架折断的怒江大桥(惠通桥),还能看见滇缅公路保(山)龙(陵)段八十八公里长的灰色公路好像带子一样在两岸山间绕来绕去。美军飞机获得的航测资料表明,日军设在松山阵地上的115榴炮群至少可以将两岸100公里路段完全置于炮火控制之下。因此松山又被美国报纸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

    松山既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远征军最初将腾冲选作主攻方向,其中就有考虑松山易守难攻的因素。

    驻守松山之敌为日军第52师团下属腊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少佐。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计有115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员共计1260名。

    腊孟是松山大垭口下面的一座村寨,“孟”在傣语中是平坝的意思。环山而上的滇缅公路即穿寨而过通往龙陵。金光少佐的司令部就设在腊孟街上。

    早在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上连遭失利之后,松山就已被日本战略专家深谋远虑地设想为支撑滇西和缅甸日军防卫体系的重要据点。日军第15军司令部专门从缅甸调来一支工兵部队,另外从泰国、缅甸征集大批民工昼夜施工,苦心经营年余始得完成。松山工事完全按照永久性作战需要构筑,极为复杂坚固,甚至连坦克车也能在地堡里开进开出,活动自如。日本缅甸派遣军总司令河边正三中将,第

    15军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和第56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都曾亲往视察,现场观看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试验。试验表明,数枚五百磅重型炸弹直接命中亦未能使工事内部受到损害。司令官们对此极为满意。河边总司令在写给南方军总司令的报告中称:“松山工事的坚固性足以抵御任何程度的猛烈攻击,并可坚守8个月以上。”

    中国远征军左翼战线的攻势是在30架美军“B-29”对松山的狂轰滥炸中拉开序幕的。

    1944年6月1日凌晨,第3集团军1个加强师强渡怒江,随即开始仰攻松山。据侦查报告,松山守敌约有400多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