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明朝生活面面观 >

第42章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42章

小说: 明朝生活面面观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要去的便是鼓楼旁边的申明亭。文箐问陆三叔:“这申明亭可有什么说头?”
    陆三叔想了一下,很是简便地道:“便是一般里老甲长处理乡里争议之事所在。昨日约好在这碰头,我大哥在这里等着,他们正有其他事要商量,这正好一起去堂上与你支应。你勿要担心。”
    陆三叔现在同文箐说话,也不再把她当小孩,有时把她当个同辈一样说的话,比如他这会儿说“我大哥”,而不是说“你陆大伯”。
    文箐却还不太明白他的心思,只以为是他误会自己害怕上堂,便点点头,不再追问下去。其实,她见得这县衙里的那么多房子,那么多名堂,真想一个一个地问个清楚,可是陆三叔一个乡下人,也未曾来这里,想来也不会一清二楚的,还是以后再找个时间问问别人吧。
    反正,她只紧跟着陆大伯他们走动,半步也不敢多迈动,唯恐一个不慎,又招惹了类似翠娘那样的人起了歹心思,便是不害自己,连累了这些帮助自己的人,总是不好。
    果然才到了鼓楼边,陆大伯一行人早就等在那里了,见得陆三叔他们来了;忙道:“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当下又把文箐介绍给其他几位,文箐听得是陆里老,吴里老,刘里老等,还有什么粮长,里长等,反正这些称呼对她来说,都是晕乎乎一套。
    那些里老长辈们便是一阵感叹,怜悯周氏姐弟几个的,也有痛骂赖二的。
    陆大伯也是早上到得县里,到处托了人,找了几个官差,把事说了一说。本来都期望,只需报一下官就能了事,结果真如昨日所料,还需得上堂才行。然后上午便找人,帮着写了一份呈词,也就相当于状纸。又与里老们商量了一下村里税赋的事,所以还未来得及到县里递状。
    这样,边说边走便到了县衙的仪门边。
    文箐看着正门大门是紧闭的,唯有旁边左右各有角门开启。左边好象有设土地祠、衙神庙等,而右边看着字好象是县狱。
    文箐一看“獄”字,心里发毛,想到《拍案惊奇里》的冤案犯。
    众人不再往前,陆大伯进到里间去将呈词递了,便都在左侧门边等着。
    一会儿,有个小吏走过来,可能是陆大伯此前打过交道的,轻声道:“来得早了些。里面正在审一个命案子。最近真是麻烦,除了你们这起,此前有一起疑案,都几天过去了,老爷不好下结论,现在正头疼呢。”
    众人听得有疑案,命案,心里都有点小感。
    车把式跟在后面,倒是大起好奇心,问道:“可是哪里出了甚么命案?官人不妨与我等说说,反正也是闲着。”
    那小吏上下打量车把式,又看看其他人也有好奇之感,便卖 了个关子道:“与你等无关,问那些事作甚?我这厢还也烦呢,说与你听,你也不能办了。”
    “便是个消遣也成。官人在这烦,说出来便不烦了。”车把式欲拉近关系,腼着脸上前笑说。
    陆大伯便递了几文铜钱于小吏。
    小吏面不改色地接了过去,慢吞斯理地道:“要说啊,这事也稀奇。我且与你们几个说说,谁要真能解决,我算是服了,到时我请那人去得意楼喝酒吃肉。”
    他这一说,众人更觉好奇了,便催道:“快说,快说。到底是何疑案?”
    文箐觉得这人太会说书了,掉胃口的本事真不是一般。也许自己以后说故事,也得学着他点儿。当下也有些好奇地想听他一说。

第三十九章 公堂之上
    没想到,这小吏确实一好口才,只是才开刚了个头,便是几个衙役押了几个人出来;看来是前一堂结束,打断了这故事的继续。
    小吏便笑道:“今日看来是讲不成了;这上拨既然出来了,也就马上轮到你们了。改日再与你们细说。”走了。
    走了?文箐想:这说故事的拿了几文钱,故事还没讲呢。真是好一张嘴。
    马上就出来一衙役,巡视一圈,道:“可有赖家村的人?”
    陆大伯忙上前应道:“我们是赖家村旁边陆家村的。官人可是找的我们?”
    “陆家村?哦,迷鹿村的吧?便是你们,快快随我进去。呈词都写好了吧?”那衙役语气虽有些不耐烦,态度尚好。
    陆大伯忙又要掏铜钱,对方摆摆手道:“听说你们也是帮那三个被拐的孩子;既然是义举,无需如此。”又看看文箐他们,“怎么是四个小孩了?不是三个吗?”
    陆三叔抱着文简,拉了柱子,示意文简站一块,笑道:“是三个,三个!那个大的是我家大郎,不是被拐的。”
    “嗯。那他待会勿要进大堂门口,免生干系。”
    众人点头。随了衙役走向左侧的角门,进到仪门里,便是进了县衙堂口了。
    虽然有这么多人助阵,可文箐现在心里很是忐忑不安,于是四处也张望一下。这大大的院落里;唯中间两棵很大的丹桂树,树下有一个小亭子,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
    耳边听到随行衙役道:“以后等候听告便在亭子间候着便是,非是仪门之外。”
    文箐想:果然咱们是一群乡巴佬。
    穿过甬道,便是了县衙大堂。大堂建的很是有气势,上有匾额题宋体“亲民堂”,两侧堂前粗大的黑漆廊柱上有题联,上联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要是一县政治如此联,则此次来县里,应该基本无碍了。文箐心里这么想。
    看向大堂头里;两侧果然站了一排青衣皂吏,气势很是威武肃穆。
    衙役自是拿了进去禀报,一干人等便候在大堂门口,听得里面说进去禀事。
    陆大伯,陆三叔,还有陆里老,携了文箐三个进去,其他几个在外面候着。
    一进去,陆大伯他们几个便跪在地上,文箐在进来前被他们告知要跪,也只得入乡随俗地跪在地上,听他们口称“知县老爷”。
    果然便有了“下跪何人”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话了,文箐听得这些台词似是熟悉,便在陆三叔说完后跟着依瓢芦画弧道:“禀,禀大人,我,小女子是……成都府周同知家的……长女。这个是弟弟,旁边这个是归州驿丞的子侄。”
    前面说得磕磕巴巴的,不知用什么词来表达,怕说错了,后面两句就自然了些,其他人听得虽然不流畅,生硬得很,但是都认为是小女娃害怕所致。
    其他人一听得“成都府周同知”,都心里一震,原来是官府家的小姐少爷。难怪会派人各府县发出告示榜文了。
    这任知县姓陈,关于成都府周同知船难于四川、湖广交界地带一事也有耳逆子,只是没想到其儿女居然被自己辖下的泼皮给拐来了。心头也是一紧。
    此时本来已,这时忙又站出来禀报了一下相关事宜。
    知县问:“可有七岁了?”
    文箐低头道:“禀……大人,尚未足。”
    “既是三个弱小,许站着回话。”说话很是威严,不过此处倒是显得有一两点温情。
    文箐便谢了恩,站起来,偷眼一觑,只见前面一木栅栏,再立三尺公案,上面放着惊堂木、文房四宝以及红绿头案签。刚想看那县令是何模样,却因来前受陆三叔叮嘱,不得抬头直视堂前。
    陆家里老也算是乡村基层领导,此时按律被要求直身,立于堂上一侧。唯有陆大伯陆三叔仍然跪在堂中。
    “你等所告何事?需知此六月正是农忙之时,除却人命、强盗等大案外,其他案件本堂一律不受理。”
    县丞已将呈词拿起,念道:“告状人陆成大,陆随三,系本县九图迷鹿村人士,有流落到本村的三位小孩,一女两男。询问方知乃邻村赖厉从归州拐来之良家孩童,赖厉三人因故自相残杀而丧命,此三童机灵得以逃出囚笼。可仍有略买之主遗落未查证。恳请本县大老爷作主,惩治恶徒,将三位幼儿返乡归亲。略买略卖 ,畜生之流,非天莫剿,上告!”
    知县已从旁边的县丞手上接过呈词,看了看,把这套流程接着走下去。“可是如此?”
    “回禀县老爷:正是如此!周家小姐乃为垂髫之年,按律无法立呈词,所以草民兄弟二人一是受周家小娘子之托,二是作为邻村里人前来告官。因其被拐卖 ,现主犯赖二等已因自相残杀而丧命,故此望知县老爷判决,一为惩恶,二为求返乡归至父母膝下。”陆大伯大声回道,陆三叔在旁也道“喏”。
    旁边差役已拿了归州方面的画像逐一核对,确认无误后,回:确系画中之人。
    这陈知县便又让堂中各人自陈具体情况。
    文箐那时尚不知,作为一个孩童,是无权告状的,所以才有了陆家兄弟作为邻村里人出现,以便出具状词。另一方面,她的证词在某些方面也是要受到质疑的。
    古代告状、作证,对于人身的限制都非常非常多,文箐才慢慢开始体会。
    这边刚刚说了经过,正在签字准备画押,就听外边似乎传来一阵嚎哭喧哗。
    衙役上来报道:“大人,赖家村的人前来告陆家村的陆成大兄弟杀人!”
    文箐听得,心里一凛,想起一句词来“倒打一耙”。
    陈知县重重一拍惊堂木:“大堂之上正在明审事项,岂能容奸恶之徒咆哮于外?!只需将他们先押了来,堂前问责!”
    这里县丞把陆家兄弟与文箐三人的呈词念过一遍,确认无误后,方道:“经堂上各人核实,所录供词无误。请画供。”
    文箐想什么是“画供”?原来就是对所述供词确认后,签字画押。文箐提笔便写了个自己名字;又按了朱砂指印在上面。
    众人没想到的是这小小女童居然已会写字,而且写得很好!一干衙役及陆家兄弟都呆了。陈知县在堂上见过,心里一声感叹:看来真不亏是五品同知大人家的小姐,小小年纪却连字都写得这般好。
    其实文箐当时也没想起古代不识字的签名,就是画个“圈”了事,所以很慎重地写下“周文箐”三个字,还是用的瘦金体。这便有了意外收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