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明朝生活面面观 >

第299章

明朝生活面面观-第299章

小说: 明朝生活面面观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箐意外的是,所有人都绕过了周成那一段,绝口不提,倒是问起文箐第二次从拐子手里逃出后,又是如何把家寻的。
    文箐来之前,还愁编瞎话编得心里愧疚,此时心里却满不是滋味,心头感受发生了很大变化,故而,再说起事来,也敷衍着,只轻摸淡写说得遇到裘讼师后的一些过程。
    周魏氏听着听着,也抹着泪,渐渐地问得少了些,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眯着眼睛沉吟。
    周彭氏却是一再安慰道:“莫伤心了。如今既归了家,家中上下自是关照于你。可怜的箐儿简儿,竟受了这多罪……”
    周雷氏抚着文箐的手,道:“归家了,自是再无人欺负你。若是有哪里为难,尽管说出来……”
    周邓氏道:“箐儿这般胆识,又这般机智的,谁个敢欺负与她?在家里,就更不会了,若是姐妹间哪个欺负你,你只需同婶子说,我定替你作主……”
    文箐只一个劲儿道谢。
    “你四叔去接你的?”周魏氏这话问完却是下一句问周邓氏道,“怎么派个厨房的婆子去接?难不成你们身边没人了?”
    周邓氏支吾着,道:“这只是,只是因那婆子他们是夫妇,一起去也方便些……”
    周魏氏勉强接受了这个说词,道:“那眼下又是哪个在服侍他们两个?”说完,眼角瞟向周李氏。
    周李氏双手握紧,道:“还是郭董氏在照顾呢。郭董氏有力气,箐儿脚伤不便行路,她亦能背得动。”
    魏氏嘴角一撇道:“粗婆子能做甚么?你们若是匀不出个服侍的人来,那我这里便让筼儿的丫头过去帮忙……”
    文箐看自家两位婶婶这么作难,便道:“多谢伯祖母与婶婶,只是这般,太麻烦大家了。年底事多,家里人手不足,就莫再找人来侍候我们姐弟了。不若,我让陈妈过来帮一下忙?”
    周魏氏闻言,厌恶之色在表情上便不带控制地表现出来:“那般对主不忠之人,你还想着她作甚?”
    文箐听得这话,搓火,方欲辩解:“陈妈才不……”却被周彭氏用比自己大一些的声音给打断了:“哎呀,我这听得都忘了正事啦。我且去吩咐厨房,五弟妹,今**们全都在这边吃了吧。”
    周李氏发愁地道:“多谢二嫂,只是,姨娘仍在病中,总得有人……嫂子,若不然,明日姨娘亦过来,就中午在这里劳烦嫂嫂?”
    其他人没一个接口方才的话题了,文箐好似明白些事,便也没再继续辩解。
    周彭氏见自家舅姑没吭声,看一下自家大嫂,见她亦点头,便道:“那今日不留你们了。也让箐儿好好歇息,明日我们再让她来讲后面的一些事。”
    文箐听得这话,感激地看一眼周彭氏。说真的,她讲得是又困又累的,昨晚一宿没睡好,如今真个是有点儿乏了,再无精力来应付这帮妇人。在长房这里呆了会儿,只晓得这边真个是行必矩步,坐必端膝,自己是唯恐行差踏错,第一日便得罪人了。心里压抑得厉害,苦于没个人能说得一两句心里话,越发的难过,也开始思念华嫣与阿素姐,以及陈妈或阿静。一待离开长房花厅,面上强打起来的精神便消失殆尽。
    关于兄弟叔侄间守制的问题,明代是这样规定的:兄弟与叔侄间需守制一年,叫齐衰不杖期,但不需为侄儿或兄弟的配偶守孝;可是女人却要为丈夫的兄弟子侄守孝一年,还需得为他们的配偶守制九个月,叫大功。
 
第145章 几个赏钱引发的眼热
    且说,文箐他们在长房那边聊天时,郭董氏却被周李氏打发回厨房,道是年底了,得做些糍粑,厨房人手不够。郭董氏本指望着到时一起走,此时还能在一旁歇会儿,或许四小姐说些趣事,哄得大房两位奶奶开心,自己亦能得几文赏钱,哪里想到三奶奶是半点不让自己喘口气的,又打发差事,便有些闷闷不乐地准备回厨房。
    可还没到厨房,她便碰到自家男人,问道:“不是让你跟着服侍四小姐吗?怎么的偷懒回这边来了?”
    郭董氏懒懒地道:“唉,我倒是想在那边偷懒,三奶奶却是看我不入眼,只打发我去厨房做糍粑。你这是去做甚?”
    “自是有好事。你身边可有几文钱?先时我答应几个佃户,捎他们几斤酒。”
    郭董氏满脸不乐意:“我这头七省八省的,你倒好,打肿脸充胖子,装大爷了,四处败钱来着。”
    郭良急道:“有,你这便给我,莫要啰里八嗦的。我何时充大爷了,我给他们酒钱,自是有别的事由。回来再同你说,你且快快与我便是了,莫要耽搁误了事。”
    “你且说有何好事了?我这糊里糊涂地撒钱出去,总得有个名目吧。”郭董氏取出钱袋来。
    郭良一把手伸过去就要抢女人手上的钱袋,面带喜色,道:“三爷见四小姐他们身边没个人服侍,又担心简少爷没个小厮跟着,怕是不妥。便让我去找一两个来。再有,过些日子便是大老太太作寿,这不是三爷怕四小姐回来,没得寿礼,嘱我进城先去瞧瞧,可有一两样看得过去的物事。”
    郭董氏听了,立时松了手,精神焕发,道:“你还出去找旁人家的来作甚,咱们家的,叫来不就成了?”
    郭良拿了钱袋,抖了一下,道:“你会这般想,就算三爷同意,也得四小姐他们看得上,不是?”
    “可你让人进来了,那岂不是咱们家小子就少些机会了?”郭董氏觉得这道理太明白了。
    “同你说不明白。反正你只管服侍好四小姐这边就能事成。”郭良嘿嘿乐一声,手伸进钱袋:“这谁给的赏钱,倒也不少啊?”
    “四爷赏的自是你拿了,我这里还能有谁给打赏?自是四小姐,出手比四爷更阔绰呢。你还说我不会服侍人,这不,给了十六文呢。”郭董氏十分自得地道。
    郭良奇道:“四小姐哪里来的钱?”
    郭董氏得意地道:“我哪里晓得,兴许是沈家给她的。沈家打赏的那匹布,你且带回家中去,孝敬孝敬舅姑,做得一件袍子,咱们也过个热闹年。”
    郭良却叮嘱她道:“咱也顾不得那多了,只她既有钱,你可莫要声张,你自管照顾好她,她想要甚么,咱自是有求必应。”才走几步,又不放心自家婆娘那张嘴,再次强调,“沈家给咱们的打赏,你也莫要瞎嚷嚷,四爷既说人家在躲债,这住处我们是晓得的,他日要是有人闻风而去,必也是怀疑你我的。”
    郭董氏听明白了,自己这次是闷声发财,而四小姐手上有钱,那是万不能让厨房这帮人晓得的。
    想通了,她一反先时的郁卒,面上挂满了笑进得厨房。
    厨娘鲍氏见她这般神色,酸溜溜地道:“哟,咱们管事娘子来监工么?你倒是好福气,咱们从昨儿个累到现下,两个人干三个人的份。只有你,陪着四爷去了趟杭州,可是得了不少赏钱吧?且同我们说说,有多少啊?只问一句,也不要你一份。”
    郭董氏瞪她一眼,奈何对方是专门给二太姨娘煮粥炒菜的,想发作的话又憋回心里,可要她拿出两文钱来孝敬或者分与其他二人,她亦不情愿。故而,只当作没听见,不接话茬。
    另外一个厨娘程氏极肯定地道:“咱们四爷倒是向来大方,赏钱从来不少的,没个八文也得五文吧。这过年过节的,有得这些钱,够买多少个小礼包啊。亲戚串门,便够打发了。”
    郭董氏想着程家男人可不是管事,于是便没好气地道:“赏钱,赏钱……能有几个赏钱?四爷大方,你们也不是没从他手上讨过赏钱,能得几文,大家自是心里有数,难不成眼热这几个钱?只四小姐是从拐子手里逃回来的,能有多少打赏?我这差事,你们以为轻松,哪里晓得船上觉也没歇好,困得厉害,这浑身发软,八成是在外头着了风寒……”
    鲍氏冷笑一声道:“哎哟喂,莫在这里给我们装病了。我们这里,哪个不腰酸腿疼的,你一走,厨房这两日就我们两个,可是要管上几十口人的饭菜。咱们水乡船来船往的,在船上还有歇不好的人?你,再累,能有我们累?”
    程氏将手上那个模具全部摁满,然后到旁边案子上再轻轻一磕,满花的糍粑便一一从模具中掉下来,她用手团了一下,然后码整齐了,很满意地看了眼,道:“四小姐也真正是可怜得紧啊,都说她如何厉害,能打杀三个贼人,几次从拐子手里脱逃,千里返家……只我今日中午上菜时,瞧得几眼,同三小姐五小姐差不多啊,没看出哪里不寻常来……”
    鲍氏从布袋里倒出一点米粉在案板上,抹开来,道:“就你这三五眼,还能瞧出好赖来?我倒是信得很,四小姐只怕有些能耐呢,若不然,她先找到杭州,竟还能使沈家打发她几个箱笼来?”
    其实,她也真是胡咧咧,没半点根据的,不过是为着郭董氏得了赏钱没分一两文与众人,故而在这里胡绞蛮缠,随意猜测。只是,有些话确实离事实甚远,有些事却是胡说亦有理。
    郭董氏没想到他们竟也晓得箱笼的事,这也传得太快了吧。急道:“甚么沈家的箱笼不箱笼,你们可莫要乱说。这都是甚么话……”
    鲍氏却一翻白眼,道:“瞧瞧,还想遮着捂着呢,不过是几文钱,有必要便这般模样么?我瞧着,你这般情形,定是得了旁的赏。四小姐眼下没着家,身上自是没钱,只她舅家,当日沈家可是有钱得很啦,去这一趟,能不打发你点回来?你这是哄三岁小儿呢吧。”
    程氏瞥一眼郭董氏,道:“门房的不是中午来取饭有说过么,四小姐可是带足了半车物事归家,听说除了随身包袱外,光大箱笼,便有四个。你说,她从拐子手里逃出来,不是沈家打发回来的又还能是哪个?”
    郭董氏有种被人揭穿的感觉,拾起一个糍粑模具,道:“哪个用过的这件?这么多粉都将花样铺满了,怎么摁得出花来。”拿了一个钻子,便慢慢地戳着模子里粘着的糯米与粉。
    她清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