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

第81章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第81章

小说: 重生洪荒之我为准提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店家听得西伯侯,慌忙倒身下拜。口称道:“大王千岁!小民肉眼,有失接驾之罪。复请大王入内,进献饭食,等吃过后,小民亲送大王归国,如何?”
    姬昌问到:“你姓甚名谁?”店主人道:“子民姓申名杰,五代世居于此。”
    文王大喜,问申杰道:“你可有马借一匹与我骑了好行,等归国后我必当厚谢。”
    申杰道:“子民皆小户之家,那有马匹?家下有磨面驴儿,收拾鞍辔,大王暂借此行,小人亲随伏侍。”
    姬昌大悦,离了金鸡岭,过了首阳山,一路上晓行夜宿。时借深秋天气,只见金风飒飒,枫林翠色,景物虽是堪观,怎奈寒乌悲风,蛩声惨切。
    况且他早是久离故乡,睹此一片景色,心中如何安泰?恨不得一时就到西岐,与母子夫妻相会,以慰愁怀。
    却说西歧城中,姬昌母太姜,在宫中思想西伯,忽然风过三阵,竟带吼声。太姜也善算卦,便命侍儿焚香,取金钱演先天卦数,立时算出姬昌已经到了西歧境地。
    太姜收了卜卦,顿时大喜,忙传令百官众世子亲往西岐接驾。众文武与各位公子无不欢喜,人人大悦。
    却说文王同申杰往西岐来,行了许多路径,依然又见故园。文王不觉心中凄然,想昔日朝歌之时,遭此大难,不意今日回归,已是七载,青山依旧,人面已非。
    姬昌正嗟叹间,只见两杆红招展,大炮一声,拥出一队人马。姬昌大喜道:“此乃众文武来迎孤的。”
    只见大将军南宫、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公、伏于道旁,次子姬发近前拜伏驴前曰:“父亲困顿异国,时月屡更,为人子不能分忧代患,诚天地间之罪人,望父宽恕。今复观慈颜,不胜欣慰。”
    姬昌见了儿子子众文武不觉泪下道:“孤想今日心中不胜凄然,孤巳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陷身七载,困顿囚里,自甘老死。今幸得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反觉凄然。”
    大夫散宜生齐奏道:“昔成汤亦因于夏台,一旦还国,而有事于天下。今主公归国,更修德政,育养生民,待时而动,安知今日之里,非昔时之夏台乎?”
    姬昌听此,心中不由感叹,道:“大夫之言,岂是为孤谋划之言?如此的话,也非是臣下事君的正理。昌有罪当诛,蒙圣恩而不杀,虽七载之困,亦天子浩荡洪恩。今赦孤归国,倍感大德,大王更是进爵加封,赐黄钺白旄,得专征伐,此何等殊恩?为人之臣受此殊荣,当克尽臣节,怎能萌二心?又如何与困夏台之汤王相比?大夫方才忽发此言,岂昌之所望哉?此后慎勿复言也!”
    散宜生听得此话,知道文王仁心,当下和群臣皆悦服有加。姬发近前请父王更衣乘辇,姬昌依其言,换了王服乘辇,命申杰随进西岐。一路上欢声拥道,乐奏笙簧,户户焚香,家家结彩。
    这天,文王在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望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外面一声巨响,火光冲宵,文王顿时惊醒,吓了一身冷汗。
    次日早朝,文武上台参谒已毕。文王便将梦中之事问大夫散宜生。散宜生据商高宗飞熊入梦而得傅说相告,推断乃兴周之大兆。众官听罢,齐声称贺。
    却说那姜子牙自从被纣王封为下大夫之后,一直在朝歌城中留用。却不想妲己为报琵琶精之仇,陷害姜子牙欺君,纣王要拿姜子牙问罪,姜子牙只好逃到西岐,日日只在渭水垂钓,如今已经有三年了。
    这渭水畔有一樵子,名叫武吉,时常见到姜子牙,日子久了,倒也混得烂熟。
    这天武吉往西岐城中来卖柴,市井道窄,将柴换肩时,一边得柴掉了下来,那扁担跳起,将旁边一个行人打在耳门上,当场打死。正好姬昌出行,便问何故,知道缘由之后,虽然是误伤,也要抵命,随即就在南门画地为牢,竖木为吏,将武吉禁于此间。
    天下诸侯,东、南、北连朝歌俱有禁狱,惟西岐因姬昌先天数,祸福无差,因此人民不敢逃匿,所以画地为狱,民亦不敢逃去。若是走了,文王演先天数,算出拿来,加倍问罪。故曰“画地为狱”。
    武吉禁了三日因思念母亲,放声大哭。散宜生便奏告文王,放武吉归家,以办养母之费,棺木衣衾之资,事毕再来抵命。
    武吉回来之后,遇到姜子牙,姜子牙便问为何几日不见,武吉将打死人之事说罢,姜子牙道,“此小事耳。”
    武吉也是个有福缘得人,马上从这几个字明白了许多,哀哭拜求姜子牙,愿意拜姜子牙为师,救他一救。姜子牙便教了他一个法子,说是可以躲过文王的神算。
    过了几月,散宜生便禀告文王,武吉逃走。文王本来已经忘了此事,现在听说了,便起了一卦,算出武吉惧刑,已自投万丈深潭而死。
    半年后,姬昌同众文武去郊外踏青,忽然看见一个樵子走过正是武吉,便让人将他抓来问个明白,武吉见到文王,不敢隐瞒,将姜子牙之事道出。
    散宜生马上道贺,道是贤人至矣。姬昌派人前去请姜子牙,却说与道友外出了,姬昌只能悻悻而归。
    过得几天,姬昌选个吉时,带了满朝文武,再往磻溪而来。来到申公豹居住之地,姬昌让士卒远远驻扎,恐惊动贤士。自己亲自进入茅屋,与姜子牙纵论天下大势,申公豹毫不含糊,说来头头是道,姬昌大喜,便邀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回到西歧,文王便封姜子牙为丞相,总揽政务要事。
    姜子牙为丞相后,将西岐治理的紧紧有条,百姓安康。与此同时姜子牙还一直在做这,战争的准备。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是死在了朝歌,而且也没有人不希望坐那万万人之上的宝座。因此,姬昌对此也并没有表示什么不满。
                  第二十九章 闻太师十谏纣王 
    再说那闻仲闻太师征讨北海数年,终于功成归来。满朝百官在黄飞虎等人的带领下,前去迎接。闻太师眼光在这些同僚身上扫过,却发现少了许多人,大为惊讶,忙问原因。
    百官见回来了闻太师,便如有了主心骨一般,你一言我一语的将朝中这些年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闻太师越听越怒,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命人击鼓鸣钟,催纣王上朝。
    纣王原本在寿仙宫中和妲己作乐,文的钟鼓之声,虽然不悦,但碍于朝规还是强忍着怒火前去上朝。登得大殿,纣王道:“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左班中闻太师进礼称臣道:“臣有疏,将本铺展御案。”纣王览表,见洋洋洒洒近千言也。
    “具疏臣太师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淫近佞,连治惨刑,大于天变,险忧莫测事。
    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己忧,而未尝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契咎繇,而众圣辅德,贤能使职,教化大行,天下为治,万民皆安,仁义各得其宜,动作应礼,从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后仁之谓也。
    尧在位七十载,乃逊位以禅虞舜,尧崩,天下不归尧子丹朱而归舜,舜知不可逊,乃即天子之位,以禹为相。因尧之辅佐,继其统业,是以垂拱无为而天下法,所作韶乐,尽善尽美。
    今大王继承大统,当行仁义,普施恩泽,爱惜军民,礼文敬武,顺天和地,则社稷奠安,生民乐业。岂意陛下近淫酒,亲奸倭,忘恩爱,将皇后炮手剜睛,杀子嗣自剪其后。此皆无道之君所行,自取灭亡之祸。臣贡陛下痛改前非,行仁与义,速远小人,日近君子。庶几社稷奠安,万民钦服、天心效数顺,国祚灵长,风和雨顺,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带罪冒犯天颜,条陈开列于后:
    笫一件拆鹿台,安民心不乱。
    第二件废炮烙,使谏臣尽忠。
    第三件填虿盆,宫患自安。
    第四件填酒池,拔肉林,掩诸侯谤议。
    第五件贬妲己,别立正宫,自无蛊惑。
    第六件斩费仲、尤浑,快人心以警不肖。
    第七件开仓廪,赈民饥馑。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东南。
    第九件访遗贤于山泽。
    第十件大开言路,使天下无壅塞之蔽。
    闻太师立于御书案傍,磨墨润毫,将笔递与纣王,请即时批准施行。
    闻太师乃是顾命大臣,托孤太师,地位尊崇,此刻强逼纣王,纣王却因从小就怕闻仲,此刻不由的心下害怕,打下接下笔。见十款之中,头一件事情便是拆鹿台,便道:“鹿台之工,费无限钱粮,成功不易,今一旦拆去,实是可惜,此等再议。
    二件炮烙准行。三件虿盆准行。五件贬苏后,今妲己德性幽娴,并无失德,如何便加谪眨?也再议。六件中大夫费、尤二人,素有功而无过,何为谗佞,岂得便加诛戮?除此三件,以下准行。”
    太师奏道:“鹿台工大,劳民伤财,黎民怨深,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隐恨。王后惑大王造此惨刑,神鬼怒怨,屈魂无伸,乞速贬苏后;则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天下之幽怨。速斩费仲、尤浑,则朝纲清净,国内无谗。圣心无惑乱之虞,则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愿陛下速赐施行,幸无迟疑不决,以误国事,则臣不胜幸甚。”
    纣王没奈何,他君威尚不及闻仲权臣之威,又见殿下大臣都支持闻太师,便道:“太师所奏,朕准七件,此三件候议妥再行。”
    闻太师却不让步,继续道:“陛下莫谓三事小节而不足为,此三事关系治乱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毋得草草放过。”
    只见中大夫费仲还不识时务,出班上殿见驾,闻太师认不得费仲,问曰:“这员官是谁?”
    费仲道:“卑职费仲是也。”
    太师道:“先生既是费仲,先生上殿有什么话讲?”
    费仲道:“太师虽位极人臣,不安国体,持笔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