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仙药谷 >

第597章

仙药谷-第597章

小说: 仙药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道:“那你回去后,先让他们自己报名,然后再根据需要挑选!”

    离开公社后,蔡强回到知青点,对知青们说道:“咱们挑过柴去卖的那间瓷器厂,要扩大生产规模,制作出口工艺品,准备在知青点招收十个合同工人,并拨出十五亩稻田给公社农场耕种,为了体现民主生活,由个人报名,然后按需要挑选,咱们就开个民主会议吧?”

    “既然上级已经把一部分耕地划到农场去,咱们也不需那么多人耕种了,谁愿意进厂就自己报名吧?反正也只是工作岗位不同,一样是劳动人民,我是班长,就留在知青点坚守岗位,谁想进厂的,自己报名!”刘刚先表态。

    曹剑说道:“我是生活委员,也留下来,照顾留守知青的生活需要!”

    “那我带头进厂,那里一样可以煅炼人的意志!”张少强说道。

    王道:“我也报名进厂,家里人都是干商业的,我偏做个工人阶级!”

    当然啦!张少强是她的心中所爱,她愿意跟随他,就象年初上山下乡一样。

 第960章招工

    刘刚说道:“龚爱萍,陈青莲,你两个也进厂吧?女孩子在厂里工作,轻松些,不用和我们男知青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的,晒得皮肤黑古隆冬的,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都是社会主义的主人!”

    李可源,赵向明,何国良等十个男女知青,都报了名进厂,刘刚,曹剑,吴文豪等十二个男青年,仍然留守在知青点里。 。

    这样一来,十二个知青耕种十五亩农田,也减轻了谷中增援的劳动力,农忙时,连耕牛和农具也是从谷中调过来的,公社书记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张少强进厂时,蔡厂长把他分配到泥工班,也是为了考验他的意志和毅力,班长叫罗青云,是桃花街人,四十来岁年纪,工作务实,为人和善,对待班中的十几个泥工,就象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

    “罗班长!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兵了,希望你能多多关照,有做得不够的地方,请你批评指正,有不懂的地方,也希望你能多多指导!”张少强诚恳地说道。

    罗班长说道:“得啦!你是从省城下来的知青,有知识,有文化,我们都是大老粗,有说得过分的地方,也希望你能谅解,我手下的十几个兄弟,都是直肠子,有那句说那句,容易得罪人,但并不是恶意的,技术上的问题,只要你肯问,他们都会告诉你的!”

    说时,把十六个泥工的名字都向他一一地作了介绍,所谓泥工,就是负责从山上把瓷土挖下来,碾练后放到池中用清水冲洗,去掉沙土,等泥浆沉淀后放进模具里铸成塑象,装进窑子里煅烧,就成了工艺品。

    罗班长把泥工们带到山坳上的一个猫耳洞前,说道:“张少强!先让老大哥们进去挖泥,我和你在后面,等他们挑走了,我再教你怎样挖才是最安全的!”

    过了一会儿,两人进入洞中,里面的光线十分暗淡,有太阳时好些,光线从洞进来,还能分辨出朦朦胧胧的山洞中,尽头处的泥土是灰白色的,但到了阴天,就得待很长的时间,等眼睛适应了里面的微光,才能开挖了。

    张少强拾起一把短柄锄头,说道:“班长!你在后面看着,我来挖泥!”

    “你看清楚了没有?咱们要把洞顶挖成拱形,这种形状的安全系数最高,不会坍塌下来,这也是安全生产常识,千万要记住!”罗班长说道。

    张少强知道:这是力学方面的知识,很多人都懂,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比如延安的窑洞,公路下面的排水涵洞,工程建筑,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这个原理。

    有了电后,工艺厂的练泥方式,已经改为石碾练泥法,那就是用马达带动石碾,把从山上挖下来的瓷土碾碎,然后再放进池中用水清洗。

    但传统式的练泥法,由于成本低廉,还没有被完全陶汰,两人把瓷土挑到旧作坊时,张少强觉得可新鲜了,这是他从来都没有见的练泥方法。

    但见一架用木板制作的水车,在不停地转动着,车轴装上十二块不同的厚木板,刚好是圆形水车旋转时的三百六十度,带动着六条木对子,上下撞击下面的瓷土,这就叫做练泥。

    它的神奇之处是能自动翻泥土,把瓷土一次次地进行练制,等第二天工人上班时,再把练好的泥土挖起来,把新泥土放进坎里去练制,由于用水来作为动力,不用交电费,所以成本低廉,蔡厂长也舍不得把这些水车拆掉了。

    把练好的瓷土挑回到洗浆池,倒了下去后,放进清水,便开始洗浆,泥工们抓起长柄木棰,使劲地向水下擂去,借着水的浮力,让泥土泛上来,变成泥浆,沙石便沉了下去。

    这种洗浆法虽然简单,但也有一定的难度,不能把木捶拉出水面,又要用力擂,让下面的泥士泛上来。

    刚开始时,张少强以为很好学,抓起一柄长木棰,拖离水面后,用力地向下擂去,但见水花飞溅,泥浆横流,全向他的身上泼去,早已变成了一个泥浆人,衣服也湿透了,面上象个大花脸,令泥工们笑得弯下了腰。

    罗班长示范后,又让他试了几次,这才说道:“你是第一天上班,不懂没关系,先回宿舍换过衣服再来吧?”

    李可源,赵向明和何国良被分在铸浆车间,工作也不比在插秧时轻松,但这个时候,他们可以系着围裙,而且穿着工作服,不会弄脏衣衫。

    他们的工作是把泥浆倒进石膏模具里,经过一定时间后,泥浆沾附在模具上,然后把多余的泥浆倒出来,打开模具,便得到塑象的毛坯,打磨修整后,便可以装到窑子里去煅烧了。

    铸浆工作,看似舒服,但实际上也蛮辛苦的,整天都是站着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半天,中午饭后,在集体宿舍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又要继续干了。

    好在知青们在耕种的实际劳动中,早已煅炼得象人民群众一样,有健康的体魄和毅力,在艰苦朴素的生活中,能够坚持到底,直到完成任务。

    龚爱萍和陈青莲,被分配在彩绘车间,工作相对轻松些,但对技术上的要求也高些,他们的工作,就是把煅烧过的塑象,用彩画上眼睛,眉毛和衣服上的色彩,再煅烧一次后,这些塑象便是唯妙唯俏,栩栩如生了。

    刚开始时,两个人画得并不好,着色也不均匀,有点缩手缩脚,想到其他车间去工作,绘画师傅鼓励道:“世上的工作,谁一生下来就会?还不是后来才慢慢地学会的?你们就学得比从其他村子招来的女孩子快,学得好,用心去学,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其实,这些新工人,都是从各乡村招来的男女青年,他们种田在行,但那里做过这些手工活?拿起支彩,还瑟瑟抖呢!

    两个女知青,确实是比那些女孩子学得快,四五天之后,便画得有模有样了。

 第961章勇敢的心

    又是象往常一样,张少强挖下泥后,装好一担挑了出来,让罗班长进去装,自己便在洞口等候,准备两个人一起挑下山。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在离洞口不远处,出现了塌方,把罗班长堵在里面,出不来了。

    这一突然出现的变化,可把张少强吓坏了,他对着山脚下的同班工友大声喊道:“大家快来呀!山洞塌了,班长被堵在里面啦!”

    这些泥工,都是老职工出身,知道单凭他们的力量,是很难把人救出来的,于是其中有一个人拼命地向厂部跑去,他要通知厂长,带领工人们赶过来帮助救援。

    张少强来到塌方前,带着哭腔大声喊道:“班长,你能听见我的话吗?在里面怎么样了?”

    他大声哭喊着,边用双手不停地扒着地上的泥土,手背上被沙石划开缺口,流出了鲜红的血,染得灰白色的瓷土也变红了,也不觉得疼痛。

    几个泥工来到洞口,看到这一幕,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立刻动起手来,扒泥的扒泥,搬石头的搬石头,也一同大声地喊叫着罗班长的名字。

    但是,被封闭在十几米塌方里面的罗班长,又怎能听得见外面的声音?他也是个有经验的泥工,立刻盘膝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以减少体力的消耗,减少吸气量,因为在这十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氧气是十分有限的,一旦吸收完,离死亡也近了。

    他是谷口村人,离工艺厂不远,十多年前,他就被招进瓷器厂,做了一名泥工,不怕苦,不怕累,最重的活他抢着干,最脏的活他也跑在最前头,深受泥工们的拥戴,深得厂长的看重,后来被提拔为班长,带领泥工们勤恳地工作着。

    同村一个叫阿秀的姑娘看上了他,并请媒婆向他的父母提亲,在农村的习俗中,只有男方请媒婆给介绍女孩子,那有女方请人向男方提亲的?

    这事在谷口村,一时被传为笑话,以至于阿秀进罗家门几年后,也被人家茶余饭后提起来,真是羞死人。

    阿秀还真是个好姑娘,不但人长得俊俏,比罗青云年少七八岁,勤劳善良,对待公婆就象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直乐得两位老人整天笑呵呵的,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媳妇孝顺,老两口是前世修来的福。

    两年后,孩子“哌哌”坠地,是一个白白胖胖的男丁,新作人母的阿秀,喜不自禁地说道:“难怪胎儿常在肚子里用脚踹人,不安份过,害得我整夜不能入眠,原来是在练拳脚功夫呢!”

    “孩子象爹呀!整天闲不住,总想找点活儿干,忙忙碌碌地过一天!”罗青云说道。

    阿秀戏嚯地说道:“孩子长大了,可不能象你这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也不认得一箩,我要供儿子读大学,读留学,读博士!”

    有了爱情的结晶后,两个人的情感更好了,每到星期天,夫妻三口人一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